怎樣面對一個暴躁心態的29歲兒子?

歐利火車


孩子暴躁的心態其實是內心衝動情緒的表現。在他暴躁之前,其實應該是有一個觸發點的,也就是被提到某件他不願聽或談論的事,這是他的敏感點,所以容易暴躁起來。

在這兒推薦非暴力溝通可以用在你們的溝通中:

第一,說出你觀察到的事,也就是事實;

第二,說出自己的感受(不是想法和批評);

第三,表達出自己的需要;

第四,說出自己的請求。

重點是不要評判對方,理解他的需要,表達自己的感覺和需要。

舉例來說就是:我看到你的房間有點亂(事實),我有些生氣和擔心你是否能照顧好自己(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希望看到你能照顧好自己的生活(表達需要),假如你不忙的話,願不願意抽點時間,把自己的房間整理一下?(說出請求)

生活中有很多溝通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交流,多多練習這個方式和步驟就能做到避免衝突。


自主人生


答,首先一個29歲暴躁心態男生,一個男人29歲階段,人生剛起步,首先了解兒子,是小時候家庭氛圍做成,還是最近遇事暴躁,做為父母,先要想辦法瞭解再理解,現後告訴兒子,無論環境如何不好,你永遠支持他,鼓勵他,讓他感受家的溫暖和愛。


馨儷服飾


這個問題我可以說點自己的心裡話,可能幫不到你,但是希望能給你點啟發。我自己也是二十六七了,身為人子我覺得還是不夠合格的,因為我面對父母的態度也相對比較暴躁吧。

其實,面對外人我反而會更有耐心,脾氣會更好點吧,然而和父母相處的時候反而比較急躁。究其原因我感覺還是因為內心深處我知道不管怎麼對父母他們都不會離開我,不會不再關心我,所以不用小心翼翼的隱藏自己,更容易表現出自己的真實。然而這樣做確實讓父母為自己負重前行了,但心底裡還是相信父母才是愛自己的。有時候聽他們說那些嘮叨了一遍又一遍的“煩心事”和關心自己所提的建議,都很有道理,心裡也知道是對的,但是卻會有“惱羞成怒”的心態,因為有時候他們恰恰說到了我的心裡話,自己卻又想去掩蓋,時常會變得暴躁。

其實我們內心深處,最需要的是父母在身邊的陪伴和理解,父母的理解是對我們的最大的鼓勵與幫助。有時候真的不用說太多,因為能感受得到…


EternityManjusaka


怎麼對待暴躁的29歲兒子?

首先,需要分辨暴躁的原因,對症下藥。暴躁的原因有思想型和疾病型兩大類。

疾病型就是由於基因突變或身體疾病,造成神經或體液失衡,使得患者無法自我控制。對待這種情況,需要到對應的醫療機構進行治療,通過藥物或手術干涉其情緒系統。

思想型是在身體本身沒有疾病條件下,受到家庭不良情緒影響或社會上不良行為人的影響,使其產生了的錯誤的道德觀,從而形成了暴戾的方法論。

只要能辨別清楚其成因,並開動腦筋對症施治,問題就能夠得到解決。

大多數思想型暴戾的起因都是家庭暴力及家庭冷漠造成的,家長在幼年時代給孩子種下了仇恨的種子。比如,家裡養了一隻狗,主人天天無辜施暴,這隻狗就對人類沒有好感,極具攻擊性;如果父母經常對兒童施暴,被施暴的兒童必然在外面武力解決一切問題,從來不懂溝通、協商與包容,等其長成青壯年,也會反過來對父母武力還擊,至少以暴躁阻止家長繼續施暴。因此,孩子就是家長的鏡子。

暴躁,是缺乏學習、缺乏智慧、缺乏冷靜與思考的結果,因為不會動腦筋思考的人,沒有應對人際交往或工作壓力的耐心與方法,不懂學習致使其缺乏智慧和知識,使其在無能為力面前“一暴了之”。因此,對待思想型暴躁的青年人,最困難的是改變其家長的思想和行為,必須由家長和孩子一起改善。可以找些共同的研究課題作為切入點,比如一起研究烹調,一起玩遊戲,並定下規矩,彼此誰也不允許與對方發脾氣,有問題通過溫和的語言或智慧的方法溝通,等等;必要的時候,可以聘請專業機構進行輔導,幫助整個家庭學會溝通與思考,學會人際交往知識。

凡是做家長的,需要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除了消除暴力管教之外,還要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和積極向上的方法論。做一個有高尚情操和美好道德的人,比如佔小便宜、路不拾遺、以理服人、得饒人處且饒人、謙虛忍讓,…,等等,這些思想與精神最終會言傳身教成為兒童的道德觀念,兒童的是非觀念一旦錯了,以後恐怕無法完全糾正。

因此,看似孩子出了問題,其實是父母出了問題,是社會出了問題。

自社會學的角度看,個人的人格缺失,是家庭的人格缺失;家庭的人格缺失,是社會的人格缺失。全社會都將承擔這種個人問題帶來的不良後果。因此,國家需要投資建立“優秀家庭行為輔導網絡”,依託全部研究教育機構,設立“優良品德及優秀行為研究部”,並把執行分支通過培訓等廣佈於社區、企業、單位,以“成家”為原點,以幼兒教育為主線,對所有家長進行輔導,提早發現不夠資格的父母,矯正其父母的思想和行為,再由合格的父母教育好新的一代,美德代代相傳,家庭缺失社會補足。


全視界AcmeView


有暴躁的一方,想必就有容忍的一方。親密關係中,每個人的角色都是對應的。你選擇了謙卑容忍的角色,他才可以讓自己的暴躁釋放。

我們不能去要求,去改變他人,這種做法勢必會引來對方不假思索的反抗、對立。誰都不喜歡被否定,不喜歡別人告訴他,你這樣不對,要按我這樣來。

家庭成員的態度和行為,是家庭氛圍滋養起來的。你只說你有個暴躁的兒子,28歲,一個足以擔當起另一個家的頂樑柱的男人。你沒說你有個怎樣的妻子,有怎樣的父母,有個什麼樣的家庭氛圍。你們夫妻之間,你和父母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他的這種暴躁是從何處習得的?他以暴躁的形式表達的是怎樣的欲求?

他就像一個巨嬰,通過哭鬧發脾氣的法式來得到自己想要的。得不到就一直鬧下去。他不懂表達,你們不去理解,你們和他之間不懂溝通。而暴躁是他知道的唯一表達方式,但你們只看到了這種形式,沒看到形式背後的內容。

要改變別人,從改變自己開始。當容忍縱容的一方不存在了,他暴躁的受力點就沒有了。家庭裡的每個人都和家庭裡的每樣事物每個人有責任。承擔起自己的那份責任,找到符號自己角色的位置,自己對了,你營造的環境就對了,環境中的人也對了。將注意力從暴躁這個詞移開,去了解他這個人,去觀察他所處的境地和環境,去和他溝通他的需求。


三隅樂活心理


面對心態暴躁的人,我建議他適當和心理醫生傾訴,將暴躁情緒發洩出去並得到專業的建議

讓他經 常進行戶外活動,如旅遊等,有利於放鬆心情改善情緒。

學著跟對方進行有效的溝通。在對方脾氣相對不暴躁的時候,要靜下心跟對方去溝通,去了解脾氣暴躁的原因,從而找到辦法去克服,不然長時間對人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

多關心對方。有的人脾氣暴躁是因為缺乏必要的關愛,用以來吸引別人的關心和注意,這種情況下就要多關心對方,讓他感覺到溫暖,感覺到自己受到了重視,從而讓他找不到暴躁的藉口。


瀟灑姐姐愛看劇


如果兒子已經29歲了,還心態暴躁,我認為問題的根源還是出在大人這裡:

1、孩子要教育,塑造成什麼樣性格和心態的最佳的時期應該是在7、8歲——14、5歲之間,太小教育不了,太大教育不聽

2、如果大人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和藹的性格,採用暴力教育也是無法教育孩子有良好的心態的

3、放任自流不教育,也是造成孩子心態不好的原因

4、綜上所述,我們面對一個29歲了還心態暴躁的孩子,可以說已經無能為力了,說不會聽,打打不贏,除了心平氣和慢慢的跟他講道理,似乎真的還沒有更好的辦法


勇遠幸福86435812


可憐天下父母心。遇上這樣的事,想必這位家長已經操碎了心。兒子脾氣暴躁,肯定是很多原因造成的,他29歲了,你還要考慮如何面對的問題,是不是因為你覺得他的暴躁有家長或者家庭的原因呢?不論是怎樣造成的,首先先放過自己,原諒接受自己,然後再談兒子的事情。29歲的兒子,早已成年,能且必須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買單。你需要做的是放手,然後引導他獨立,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讓他對因為他的暴躁而導致的一切後果承擔自然後果。說完全不管,肯定做不到,試著慢慢剋制自己老想管一下說一下的行為,讓他明白自己是個成年人,要當擔。解決思想問題,比解決物質經濟問題更重要。。


滿地都是烤牛羊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孩子29歲了還暴躁說明孩子的性格不好,大人和孩子的溝通上就出現了問題,家庭本身可能也出現了問題。父母生活上和睦不和睦也很重要,如果孩子本生在吵鬧聲中長大,性格也會偏執,畢竟都說上行下效嘛就是這個道理。還有就是給孩子的關愛是否夠,缺愛也會出現這種現象。要找準根才能對症下藥吧


更開心美食


一:學會讓自己安靜,把思維沉浸下來,慢慢降低對事物的慾望。把自我經常歸零,每天都是新的起點,沒有年齡的限制,只要你對事物的慾望適當的降低,會贏得更多的求勝機會。(所謂退一步自然寬.)第二:學會關愛自己,只有多關愛自己,才能有更多的能量去關愛他人,如果你有足夠的能力,就要儘量幫助你能幫助的人,那樣你得到的就是幾份快樂,多幫助他人,善待自己,也是一種減壓的方式。

三:遇到心情煩躁的情況的時候,你喝一杯白水,放一曲舒緩的輕音樂,閉眼,回味身邊的人與事,對新的未來可以慢慢的輸理,即是一種休息,也是一種冷靜的前進思考。

四:多和自己競爭,沒有必要嫉妒別人,也沒必要羨慕別人。很多人都是由於羨慕別人,而始終把自己當成旁觀者,越是這樣,越是會把自己掉進一個深淵。你要相信,只要你去做,你也可以的。為自己的每一次進步而開心(事是不分大與小的,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認真做,認真的事情反覆做,爭取做到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