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切身感受到自己和國家的命運如此緊密”

本報記者 柯進 通訊員 羅袁璐 彭寵

▉眾志成城 同舟共濟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特別報道

戰疫故事

“網上關於你們醫院急需口罩和防護服等物資的信息是準確的嗎?”“請問你那裡是否真的有兩噸消毒水出售?”“我們已採購到了醫療物資可以捐贈,請問你們醫院的收貨地址在哪裡?”武漢疫情暴發後,從大年初一到初五,像這樣的電話,楊澤晗每天都要撥打上百通,成了父母眼中繁忙的“話務員”。直到最近,他還在通過電話為武漢的部分醫院聯繫車隊,幫助因封路困在武漢周邊地區的醫務人員,儘快回到武漢的方艙醫院救援一線。

今年1月上旬,楊澤晗所在的武漢工商學院放寒假,他像往年一樣,回到內蒙古老家。武漢疫情暴發後,楊澤晗和武漢“魯磨路救援會”的隊友們通過微信群快速組織和行動起來。楊澤晗主要負責各類信息的收集、整理、核實,以及調度分配救援物資。從初一到初五短短5天裡,他協助團隊籌集到1000多人的善款,為湖北省內醫院提供了價值40餘萬元的救援物資。

“魯磨路救援會”由300多名武漢市魯磨路“vox live house”的樂迷組成。1月23日武漢封城後,這群年輕人通過線上救援群,開始自發組織網上募捐和運送醫護人員的車隊。

“往日300多人在群裡聊天灌水,現在則被各類救援信息刷屏。”大年三十晚上,楊澤晗看到募捐信息後,立即捐出了自己的積蓄,並自發加入到核心團隊,第一時間開展救援行動。

從最初分不清口罩的型號和防護服的類型、規格,到只從編號就能看出是工業用品還是醫用;從略有羞澀到言簡意賅雷厲風行,楊澤晗在每天100多通電話中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病毒災害雖然會放大生命的脆弱,但八方緊急馳援更能放大愛的力量。

回想起自己自然而然投身這場疫情阻擊戰的一幕幕場景,楊澤晗依然激動不已:“看到自己熟悉的武漢,突然遭遇這樣的劫難,我心裡特別難受,就想為她做點什麼。每天,電視裡、網絡上浮動過的無數個救援瞬間,讓我一次次熱淚盈眶。這是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自己和熟悉的武漢、國家的命運聯繫得如此緊密,這也是我第一次深切體會到什麼叫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非常時期,信息零亂、繁雜,需要反覆確認。有人在網上聲稱自己有兩噸消毒水,結果電話打過去是空號;有些關於醫院的信息轉發後出現錯漏,在聯繫對方時被告知打錯了;甚至還有想渾水摸魚冒領物資的情況出現。“最後我們發現,還是自己一筆筆物資去採購,一個個求助電話去核實最靠譜。”

他感動著別人,但更多是被感動著。“當電話接通,得知是救援物資後,對面的那一聲聲疲憊又真切的感謝常常讓我感慨不已。”楊澤晗回憶說,印象最深刻的是,湖北十堰市的一家醫院,已經“彈盡糧絕、甲冑全無”的他們在接到電話後非常激動,最後還真誠地說,“祝你新年快樂,你們也要保護好自己”。還有一次,武漢市江夏區一個村衛生站把捐助的口罩分發給村民後,專門用紅紙寫了一封感謝信,貼在村口的公告欄上。

大年初五,救援會按照原定計劃,逐漸停止了大規模救援行動。“幾天緊張的工作後,各種資源也基本耗盡。再加上我們不是專業的救援隊伍,我們只是給專業的救援隊爭取5天的緩衝時間。”當晚,楊澤晗發了一條微博,一個大男孩在被窩裡流淚、哽咽,“真希望,自己生活和學習的武漢快快好起來!真想早點回到武漢,吃一碗香噴噴的熱乾麵,喝一杯熱氣騰騰的豆漿啊!”

大規模的緊急救援雖然告一段落,但他們的救援行動並未完全停止。這幾天,他們又把募集到的一批護目鏡和隔離服,捐贈給了3家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