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民's mind|疫情之下中西方媒體的各說各話:我們如何保持清醒

本文首發WX:野行yeye


導語


疫情對於一些自媒體甚至是官方媒體來說,只是又一場狂歡罷了。


最近看國內外的新聞,大多數的時候只有一種感覺,心累與無助:


心累在於大多數新聞千篇一律,但是能拿出數據和理由的仍在於少數;


無助,作為被“夾在”中間的自己,看著國內外不同小夥伴,在中西方媒體不前各自“自嗨”與不自知,卻無能為力。


但總該做點什麼,上一篇

疫情定心丸

,聊了在面對危機時應該如何自處;這次一起聊聊,

面對利用危機的各種媒體們的自嗨,如何防止被各種信息牽著情緒走,保持清醒。


自媒體的狂歡


中西方媒體的自說自話:部分中國媒體只會鼓吹中國國內如何好,部分西方媒體只會一直在黑中國,兩個陣營的人,拒絕溝通,沉醉在自己的價值觀中,與對方喋喋不休的爭吵。


另一方面,國內的有些自媒體喜歡斷章取義,或只取好的地方,或只取弊端,用之煽風點火,引燃群眾的情緒。且不留下任何解決方式,不帶走一片雲彩,完事後便躲在幕後暗自興奮,數著因為這場狂歡帶來的鈔票。


遊民's mind|疫情之下中西方媒體的各說各話:我們如何保持清醒

問卷調查中對官方媒體的信任度並不比自媒體的高出許多數據。圖片來源:yeye


遊民's mind|疫情之下中西方媒體的各說各話:我們如何保持清醒

問卷調查中對官方媒體的信任度並不比自媒體的高出許多數據。圖片來源:yeye


狂歡後的原因


為什麼自媒體甚至官方媒體總喜歡各說各話?


語言壁壘


本來新聞的準確率就不可能是100%,大多數外文信息再經過一次過濾,可信度自然是要更低。


這個時候,我們多學一門語言,實在不行,用谷歌翻譯器,長久下去,耳濡目染,也不失為沉浸式學習,甄別信息的一大好方法。


政治傾向


這一點不需復綴,國內外都會有政治傾向,不反對政治傾向的出現,一個利益至上的世界,我們應該清醒的意識到,雙方為了黑和互黑的目的是什麼


《未來簡史》也提到過一個問題:

西方文化早就已經佔據了很多話語權,ziyouminzhu早就已經成為主流思想,那他們其實也已經接受不了,或者很難接受,比民主更好的制度會出現。《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里,內容為Yeye基於原文稍作編輯


君主制出現之前,奴隸制一定程度上是解放了勞動,而民主制度出現之前,君主制度也並非一無是處。


國內外小夥伴在討論的過程中人極少會意識到,

存在即合理,承認事物的合理性並不代表我們就要完全贊同。


先了解,再判斷,這是大多數有政治戰隊的媒體很難做到的事情,他們必須基於政治來做取決與表態,比如“大名鼎鼎”的《華爾街日報》。


遊民's mind|疫情之下中西方媒體的各說各話:我們如何保持清醒


博眼球


國外一些小夥伴或媒體,可能真的不太在意你這發生了什麼。

其實真相就是如此,就像你不會過於上心巴布亞新幾內亞正在發生的一切,聽到關於那裡的消息,你會有點好奇,會有點想象,但是很少人會直接有敵意。


對於地球上的大部分人來說,除了自己國家,其他地方都是巴布亞新幾內亞。

疫情蔓延全球,外國到底為什麼不抄作業?

(吃瓜時間:此文對國內外的媒體報道方式與傾向進行了詳細解釋,快圍觀)


現在我不太願意花時間在閱讀各種自媒體文章的原因也在這裡,大多數都是套路,理性分析的媒體人仍是在少數。


剩下些時間,看看書,做做飯,和喜歡的人一起在海邊走走,可能會更開心長壽哦。


畢竟,除了讓這個世界多了幾分憤怒,少了多分理性,我實在是看不出來這種自說自話的好處在哪裡。


遊民's mind|疫情之下中西方媒體的各說各話:我們如何保持清醒

(一些國際性平臺媒體真的並沒有很關注中國新聞,圖片處理:公眾號霧霾生存手冊)


怎麼做:如何甄別信息


除了上文提到的,學習語言,使用谷歌翻譯等工具打破語言壁壘,甄別信息也是一個意識到行動的一個過程。


意識與行動


意識:

批判性思維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大多數事物都有對立面,灰色地帶更是很多,我們意識到新聞不完全可信可以通過以下三點做到:


1. 觀察自己:在看到各種新聞時的情緒,憤怒?無助?開心?畢竟分析自己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2. 反思原因:在遇到不同的提問,可以思考對方的目以及他的生長教育等背景,在交流中產生各種誤會和壁壘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有誤解大可不必生氣,誤解來自不瞭解,有力氣的話就和對方解釋,沒力氣,轉身不理喝喝茶便好。


很多非中國朋友在問我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時,我首先說的是:我不會對你問一樣的問題,因為是因為即使我在西方生活過多年,也有很多世界各地的朋友,也仍然覺得我沒有資格去評判對方的世界。


幸運的是,一路上也遇到了很多會批判思維的小夥伴,提問之前也會聲明:我問這些問題不是因為我相信媒體的描述,更是因為好奇而問。


遊民's mind|疫情之下中西方媒體的各說各話:我們如何保持清醒


3. 少批判: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當我們不瞭解實情的真相時,也許我們是沒有資格去評判的。


就好像我們在品頭論足遙遠山區人民的困苦,搖著頭討論著別人該如何如何擺脫痛苦的時候,往往忽略了,在山區的人民連打開手機看到這篇文章的機會都沒有。


遊民's mind|疫情之下中西方媒體的各說各話:我們如何保持清醒


行動:自己動手,衣食無憂


1. 學會聰明的提問

,其實已經幫你解決了80%以上的答案。


很多人問我如何成為數字遊民的時候,這是我想到的第一個答案:批判性思維,先自己動手去搜索相關信息,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問具體的事情。


2. 提問&自行解決問題的工具也是必不可少。國內建議使用Bing/必應或者維基百科,有條件的話可以翻qiang,Guge搜索得到的答案會比百度相對“理性”,且少廣告。


最近在自學理財的時候還發現了另一個神器網站,關於‘如何......'做任何事的在線實時指南:Wiki How https://zh.wikihow.com/%E9%A6%96%E9%A1%B5

我們以創造和分享優質指南集作為我們前行的動力。我們不斷地修改每一篇文章,直到讓它成為相應主題下最準確、最實用的指南wiki how官網

遊民's mind|疫情之下中西方媒體的各說各話:我們如何保持清醒


3. 盡力找權威,但也不盲目崇拜權威


比如《三聯週刊》等對疫情的紀實與報道相對於其他媒體是十分中肯的,採訪團隊背後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以及團隊人員本身的素質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但也不代表他們的每一篇都會成為佳作。


關注於作品本身,而不是盲目崇拜作者,也許是對創作者的最高致敬。


遊民's mind|疫情之下中西方媒體的各說各話:我們如何保持清醒

遊民's mind|疫情之下中西方媒體的各說各話:我們如何保持清醒

問卷裡部分小夥伴對甄選信息的建議,圖片來源:yeye


成為創造者


數字遊民一年多的生活,從遠程工作到內容創業,發現親身參與創造,比站在道德高出指點江山更好玩。


18年開始沉迷於創作,它讓我有一種通過表達影響到他人,實現自我價值的滿足感,也學會更好的學習與批判,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


比如對一個觀點和問題的探討:這個答案怎麼來的?別人會如何思考?別人為什麼會對此作思考?我的思考的侷限性在哪裡?


也不鼓吹所有人都應該所有事情親力親為,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但是這並不阻礙你學會如何主動尋找和篩選答案。養成了自我搜索+判斷的能力,許多事情的主動權會也會把握在我們手上。


要方便省事,還是掌握主動權,機智的你肯定會做出對自己最適合的判斷。


遊民's mind|疫情之下中西方媒體的各說各話:我們如何保持清醒


結語


這篇文可能本身也是在自說自話,贊同的人會選擇閱讀與轉發,不贊同的人可能連打開都不會。


很多時候,大多數偏理性的文章,真實內核目標受眾其實是看不到的。相對不理性,容易被自媒體帶偏,產生激動情緒的人群。而這一類人群,恰恰是最不願意耐下心來看此類分析類文章的人的。


除了認識到尋找到目標受眾群體的重要性,我們能做的,做好自己,讓理性的一面更多的展現出來。


希望這個世界,會變得更美好。畢竟,在利益面前,我們的憤怒可能只是別人賺錢的工具。


FIN

遊民's mind|疫情之下中西方媒體的各說各話:我們如何保持清醒


我是數字遊民Yeye,一枚內容創業者/寶石買手/寫作者,擅長項目管理與英文,環球慢旅行,堅持每週給你旅行 | 工作 | 生活幹貨,和故事零食。


文章在頭條/豆瓣/微博[野行yeye]同步發佈。更多高效率,慢生活幹貨在知識星球[不上班公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