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有一位科學巨匠橫空出世,把現在所有的科學理論全部推翻,這個世界會怎麼樣?

壹盆清水


推翻現有全部科學理論這個前提不會成立,那麼後面的“這個世界會怎麼樣”就沒有回答的意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科學已經走進了一個迷霧重重的階段,需要有大氣魄、大格局、大智慧的人出現,出手整合現有的哲學和科學成果,重新建立一門能夠協調和統一哲學和科學的大學科。經過三十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本人試圖構建一門能夠擔當協調和統一哲學和科學的重任的新興學科——物質學。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唯一本原是物質。而本原具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根本原因,二是指構成因素。哲學著重從物質是世界的根本原因的角度探索物質與世界的關係,也因此出現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爭。什麼學科從物質是世界的構成因素角度探索物質與世界的關係呢?分門別類的自然科學能夠承擔起這個重任嗎?至少從目前的情形看,還不能。正是在這種情形之下,我早在1990年代就提出“物質不等於世界”的觀點,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構成因素,簡稱“構因”;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現象,簡稱“構象”。物質學就是要探索和研究物質構成世界(宇宙)的過程和規律等等。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請移步我的頭條圍觀,歡迎大家批評指正,共同為構建一門新興學科——物質學而奮鬥!

補充一下,如果如前所說,那麼人是什麼?人不就是物質的一種高級形態嗎?不過我把物質形態稱之為“物質單元”。既然人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單元,那麼意識不就是人所具有的一種特性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不也就是人與自然的兩種關係嗎?當然不只這兩種關係!到那時,許多無法解釋和解決的問題,都將在物質學的框架內得以調和和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