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在家学习写作——笑笑锦囊(第六讲)

给旧作文来次重装修——修改作文四步法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笑笑老师的课堂上,老师会认真修改孩子交上来的每一篇初稿,会花整整一节课进行点评,目的就是要给到孩子专业的指导,让他们学会认真修改,让习作得以第二次提升。

我们经常对孩子们说,如果写完就了事,其实很难说会有什么进步,哪怕你写得再多

那究竟该如何修改作文呢,今天我教给大家四步,这四步只要你认真践行,它可以成为你随身的指导老师,一辈子都用得着。

疫情期间在家学习写作——笑笑锦囊(第六讲)

别着急,文末有彩蛋哦!!!

写作修改四部曲

第一步:规范化

先通看一遍初稿,修改错字病句和用错的标点,如果分段不合理,也需要调整。你想想如果一篇文章,错字病句满篇,多影响别人阅读呀,这样的文章就像是一条满是石子的小路,走起来磕磕绊绊,让人读着很不流畅。要把这一步做好,非常考验小朋友的语文基本功,基础扎实的孩子,就不容易写错字,写病句,标点符号也合乎规范。

第二步:具体化

具体,就是要加细节,这篇习作,你要表达什么主题,围绕着这个主题,哪些是该重点写的,就做加法,而那些和中心无关的语句和事例,自然要砍掉,这是做减法。不过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更多的是要做加法,如果事例不够,细节不够,文章就会显得不够饱满。

有一次,我看了孩子们写的初稿《偷摸……》,这篇习作的训练重点是心理描写。可是,我发现大多数孩子就只是在记叙整个事情的过程,对动作、语言还算有一定的描写,但心理描写几乎没有涉及。全班二十个孩子,其中十二个孩子在这个部分非常欠缺,六个孩子有一些心理描写,但并不出彩;剩下的两个孩子细节描写还有硬伤,事情阐述得很不清楚。我在课上逐一做了指导,比如飞羽同学的选材是写他偷摸去老师办公室看试卷上的分数,他知道这事儿要被发现后,是会受到惩罚的,可又忍不住想要去看,所以他应该在文中加上内心的挣扎。

疫情期间在家学习写作——笑笑锦囊(第六讲)

这是一位同学修改后加入的一段:

办公室里静得让人害怕,还有一股寒气,使本身就紧张的我不敢再往里走,真想逃回教室。“不行!”我对自己说,“你已经进来了,跳一次水和十次水都一样,都是跳水。”可是,我每走一步,心里都要纠结一阵。那些文具也好像在注视着我这个小偷。我好想退缩……

而另一位同学的选材是这么一件事,自己喜欢写作,随时都在写,妈妈怕她太过痴迷,影响其他课程,不让带作文本到学校,小作者又很想偷偷把作文本放进书包,经过一番内心挣扎,最后还是选择了不这样做。在初稿里,小作者就没有写出将作文本偷放书包时内心的挣扎。修改时,她加入了一段内心独白——

我告诫自己,千万不要放弃。你把妈妈支开,不就是为了这么做吗?我期待着这种感觉很快消失。但这种不安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浓了。妈妈那么信任我。在我找理由支开她时,她什么也不怀疑,马上就走了。况且她不让我带也是为了我好。上次数学考试,我连平均分都没上,照这么发展下去,肯定上不了理想的中学。妈妈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辜负她呢?

你看,两位同学都根据主题的需要,加入了一些细节,让习作更加饱满了。

疫情期间在家学习写作——笑笑锦囊(第六讲)

第三步:美化


我常把写作比作是一次琢玉之旅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一块玉要被雕琢成艺术品,先要被找到吧,找玉,就是寻找好的素材,拿到这个素材,再构思,可以呈现什么样的主题,是雕成一朵玫瑰还是一朵白菜,然后再思考怎么造型,这就是文章的结构,最后还需要打磨抛光。而美化这一步,就是打磨的过程,非常关键。哪些地方需要再打磨呢?题目、开头、过渡、结尾,还有个别关键的词句以及重要的细节描写等等。

就拿《偷摸……》这篇习作的题目来说,凡是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表述有问题的,不具吸引力的,都需要改一改

有个孩子写的是趁妈妈还未下班回家,偷看电视。原题目是《偷看电视记》,就不如改为《电视的诱惑》;而《偷偷摸摸吃饼干》这个题目,也显得普通,不如改为《饼干的香味》;把《不听老妈话的后果》改为《不听老妈言,吃亏在眼前》就更具吸引力了。


开头结尾也是修改的重点

。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精彩的开头能一下子就打动评卷老师的心。关于结尾,名家也多有论述。托尔斯泰说:“好的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遍。”高明的写作者会很珍惜这最后显示才华的机会。

疫情期间在家学习写作——笑笑锦囊(第六讲)

在这里,我特别想分享关于好结尾的一段描述,这段文字很优美,而且给我们提供了好多种结尾的方式——

好的结尾如干果,耐人咀嚼;如醇酒,令人回味;如妙曲,余音不绝;如撞钟,引人警醒。要达到这些效果,可以归纳总结,画龙点睛;可以含蓄蕴藉,启人心智;可以首尾呼应,整合一体;可以吟诗作结,涵义隽永;可以提疑质问,发人深思;可以卒章显志,出奇制胜;可以余韵袅袅,回味无穷。


还是以前面提到的《偷摸……》为例。我给了孩子们一些结尾的方法,比如提问法。有个孩子是这样结尾的:“偷吃糖不好,我再也不敢偷吃糖了”。这个结尾显得过于突兀,不够自然。我们建议他做了这样的修改:

偷吃糖不好,我真的以后就不敢再偷吃了吗?我想我还真不敢给出肯定的回答。哎,有什么办法呢,成长就是这样,在一次次“后悔”中度过,然后慢慢长大,留下的就是这些有趣的记忆吧。

还有反思法。比如有个孩子的习作《文具袋后的小动作》(在课上偷写作业)是这样结尾的:

我以后再也不会干这样的事了,即使很想,也必须得忍住。

疫情期间在家学习写作——笑笑锦囊(第六讲)

修改后是这样:

事后想想,自己也挺愚蠢。为了抢一点时间,错过了老师的讲解,反倒掌握不了知识点,作业更费力,真是得不偿失呢!

结尾的方式很多,留白法、点题法、 设问法等等,我们就不逐一举例了。总之,你的文字驾驭能力越强,文学素养越深厚,你能找到的打磨点就越多,文章就会改得越来越好。

第四步:誊抄

完成了前面三步后,我估计你的初稿已经是密密麻麻的一片红了,这个时候,再通读修改后的全文,做最后的完善,就可以认真誊抄到定稿本上了。


如果每一次初稿写完后,孩子们都能按照这四步来进行认真修改,你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提升,这种进步会让你自己都感到惊讶。笑笑老师自己的习惯是,每写完一篇文章,我会故意放上几天,然后再拿出来修改,改完后,我会大声读一次,或者读给家人听,让他们也提提意见,如果自己反复修改也不是很满意,我可能会重新选材另写一篇。


今天,你们就拿出笑笑前几天指导的作文,给它来一次重装修,看看是否能焕发新的光彩!

疫情期间在家学习写作——笑笑锦囊(第六讲)

爸爸妈妈看这里!!

作文刚起步的孩子,我们不能“高标准严要求”,什么选材要独特啦,文笔要流畅啦,条理要清晰啦,倘若严格按照好作文的标准,恐怕你很难看到一篇令人满意的习作。“鸡蛋里挑骨头”,是说人的挑剔,如果把这个骨头看作是作文的某个亮点,就真的需要家长带着爱去发现了。再糟糕的习作,都能挑出优点,一个很准确的词语、一句漂亮的比喻、真实的表达、特别的结构等等。

表扬不能带半点敷衍,要指出具体值得表扬的地方,比如:“‘迫不及待’这个词用得很好,写出了你着急的心情。”“你居然把太阳比作红色的闹钟,催促着人们去工作,这个比喻很新鲜,你太有创意了!”“这篇文章虽然写得不够长,但非常真实,总—分—总的结构也很好,我们来想想如果把中间那段扩充一下,就更完美啦!”……有针对性地赞美,能使孩子信服,并且强化了他在这一方面的优势


有些孩子作文基础弱,写出来的作文自己都觉得见不得人,够难过的了,父母就不能再雪上加霜。孩子需要的是帮助而非指责。有条件的家长,可以试着帮孩子改改,有时候仅仅是改动一两个词句,他的作文就会“焕然一新”。

疫情期间在家学习写作——笑笑锦囊(第六讲)

就是这个【彩蛋】

作为一名写作老师,什么样的作文我都见过。遇到精彩的,不禁拍案叫绝;遇到糟糕的,偶尔也难以控制情绪。但老师的这一支判官笔啊,不能太率性,落笔要慎重。有时一个大红叉,一句激烈的评语,就可能使孩子永远失去写作的自信。

笑笑老师儿时的写作经历

我特别感谢我的启蒙老师。对于小时候我的作文,她从不吝惜赞美:“笑笑的描写功力超凡,你的文中常常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优美词句。”“笑笑,不愧是写作高手。与众不同的作文总会诞生于你的小手。作家就是这样长成的!”“好选材!文章清新脱俗,风格别致,好!”尤其是在我一二年级时候,那时候刚去北京读书,普通话还说不太标准,尽管我的作文写得非常稚嫩,却得到老师的许多鼓励,得分不是100分,而是1000分,5000分,还盖着“日记大王”“写作高手”等各样印章,老师的赏识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每周她是盼着写周末日记,就连我们家长也盼着看老师的批语呢。

我曾经在一本书里看到过美国老师的一种做法,家长可以借鉴。对低年级孩子作文上满篇的错字错句不要圈出来。他们的理念是,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就那么一点点,顾了这个就不能顾那个。而当务之急,是鼓励孩子用文字表达自己。错字早晚能纠正,不能为此打消孩子的表达兴趣和勇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