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研平臺」華晨宇的“內在小孩”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你是否想過,你對生活一切的不滿意,也需都來源於你的“內在小孩”(inner child)。

內在小孩是指每個個體自我中都存在著一個“小孩”,即內心和潛意識的自我。榮格說:“內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癒的引領者。真正的療愈,是內在小孩的成長。”


First

華晨宇的音樂道路正是他治癒他內心“內在小孩”的過程。

華晨宇在參加節目天籟之戰2時,改編了一首周杰倫的歌曲《爸,我回來了》。

歌詞中寫道 “我聽說通常在戰爭後,就會換來和平,但為什麼我看到我的爸爸,一直打我媽,就因為喝醉酒,他就能拿我媽出氣。”

這首歌因為直白的歌詞以及不被人理解的朗誦式演唱當時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中教研平臺」華晨宇的“內在小孩”


拋開音樂本身,通過這首歌我只看到一個小孩的無奈與吶喊。

華晨宇的父親也許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但他卻不是一位成功的父親。家暴、父母離異,這是華晨宇的童年。和父親一起生活,父親的疏於陪伴,使這個孩子是那麼敏感孤獨。

正如他早期歌曲中唱的那樣:“可世界都愛熱熱鬧鬧,容不下我百無聊賴。我的心裡住著一個蒼老的小孩。笑得開懷哭得坦率,為何表情要讓這世界安排。”

這首歌描述了他內心的“孩子”,一個想要體驗世間一切美好的“孩子”;一個想要嚮往自由的“孩子”;一個內心孤獨敏感又渴望長大的“孩子”;一個渴望溫暖渴望愛的“孩子”。


「中教研平臺」華晨宇的“內在小孩”


在他最新的單曲《與火星的孩子對話》中他這樣寫道:

華晨宇:我看著愛笑,卻還有些失落和悲傷

火星人:那些失落,那些悲傷,也在我心裡

華晨宇:我看著自信,卻還有些退縮和逃避

火星人:那些退縮,那些逃避,請你別在意

華晨宇:我看著堅持,卻還有些放棄和冷漠

火星人:那些放棄,那些冷漠,要做你自己

這是他寫給歌迷的歌,在我看來這也是和他心中“內在小孩”的對話,因為他還有一個綽號就叫做“火星人”。

音樂似乎成了他治癒“內在小孩”的一劑良藥,華晨宇通過音樂和心裡的“內在孩子”對話。

他心裡的“內在小孩”是孤獨的、內向的、被束縛住自由的。所以他的音樂總是那麼風格獨特、天馬行空,突破世俗對音樂的傳統定義,這也是他的“內在小孩”在宣洩。


second

只有“內在小孩”被療愈,我們才能真正獲得成長。那麼“內在小孩”又是怎麼形成的呢?他代表著什麼呢?

1.“內在小孩”是我們童年的傷痛記憶。

沒有誰的童年是一帆風順的,如果現在讓你回憶小時候難忘的事,你能回憶起的多半都是不開心的事情。因為痛苦給人的刺激總是遠遠大於快樂。

演員張歆藝在參加節目時被問到為什麼那麼喜歡買白球鞋?

她說,小時候她看中一雙白球鞋,她很喜歡但她媽媽要她考到全班前幾名才給她買,於是她拼命學習終於考上了,結果卻沒有得到鞋子。

媽媽的不守信深深刺激了她,於是她立下誓言為了彌補童年的“遺憾”等她長大之後掙了錢一定要買好多白球鞋。小時候母親的失信,讓她記憶至今。

世界級心理大師約翰.佈雷蕭在《別永遠傷在童年:如何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中提到:

雖然你已經是成年人,但是童年的一些經歷,比如被忽略、被誤解、被傷害和未滿足會對你一生的性格、心理和行為造成影響,而這一切你可能並不自知。


「中教研平臺」華晨宇的“內在小孩”


2.“內在小孩“是我們對孩童般自由與天真的嚮往

持此概念的以密思丁為代表,認為內在小孩概念較類似所謂的赤子之心,是未受傷的童年期自我狀態(魏源,2006)通俗的說就是代表著我們的童心。

我們的社會似乎約定俗成的認為,人長大了就應該變得成熟,不應該再像一個孩子一樣愛玩、愛鬧。成年人的責任感,使得我們壓抑了心中自發的童心。這與我們的”內在小孩“相背離,從而引發了一系列情緒問題。


「中教研平臺」華晨宇的“內在小孩”


正如豐子愷說的:“我相信一個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則家庭、社會、國家、世界一定溫暖、和平而幸福。所以我情願做‘老兒童’,讓別人去奇怪吧!”

所以,為什麼不嘗試通過找回你的“童心”來釋放壓力呢?


3. “內在小孩”是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模式

華語世界首席心靈作家張德芬在推薦《擁抱你的內在小孩》這本書時說道:“我們生命當中遇到的一切問題,多多少少和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是相聯的。一個人和父母的關係與他在這個世界上的安全感、親密關係、快樂和愉悅程度都有著很大的關係。”


「中教研平臺」華晨宇的“內在小孩”


我有一個朋友大學畢業以後很想出國讀研究生,並且已經拿到國外大學的offer。可最後她卻放棄了這個機會選擇回家當一名小學老師。

當我去問她為什麼的時候,她說,因為她父母思前想後還是覺得國外太危險,而且女孩子還是有個安穩的工作更重要。她最後選擇聽從父母的話,放棄了自己的夢想。

一個從小被父母過分關愛,過分管制的孩子,他心中的“內在小孩”是對父母的極度依賴,這種依賴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多是精神上的。

父母總是以“我們是過來人,我們還會害你嗎?”來告誡我們聽從他們的話人生才會一帆風順。

但是誰的人生都不可能是別人的複製品,不能擺脫依賴父母的“內在小孩”,那麼我們始終都是父母眼中永遠長不大的“乖小孩”。


Third

“內在小孩”是我們性格中最脆弱的一面,就好像水桶最短的那塊木板。那麼當我們“內在小孩”開始哭鬧時,不安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1.治癒“內在小孩”,要學會直面痛苦

正視痛苦,需要我們自己做自己的“內在父母”,學會與負面情緒和平相處,接納自己內心的陰暗面。來撫慰受創的內在小孩,讓內在小孩從不成熟變為成熟。

“內在小孩”是不會消失的,我們只有讓他積極面多過消極的一面,我們才能真正治癒他,真正的獲得成長。

就如華晨宇將父親家暴寫到歌詞裡,毫無畏懼的在大眾面前歌唱出來,他就是在直視他的痛苦,直視他童年的傷痛記憶。


2.治癒“內在小孩”,要學會告別依賴

在父母眼中,無論你到幾歲,似乎永遠都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張德芬作家說她的母親在她小時候連她怎麼呼吸都想管束她。

父母的管束是愛,但是也是阻礙我們成長的壁壘。我們只有真正學會告別依賴,懂得感恩父母得同時,又學會和父母劃清界限。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獨立、自由的人。


「中教研平臺」華晨宇的“內在小孩”


電視劇《斷奶》中新婚夫妻安琪和李俊鵬,他們在彼此父母眼中都是沒有“斷奶”的大孩子。

雙方父母雖然一邊抱怨子女缺乏自理能力,一邊卻還事無鉅細地對子女的生活大包大攬。

小兩口在脫離父母時才真正學會了怎麼獨立生活,並徹底告別了曾經在物質和精神上對家長的習慣性索取,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斷奶”。


3.治癒“內在小孩”,要懂得迴歸童真

治癒“內在小孩”需要我們去尋找已經丟失了的童心。“這麼大的人了,怎麼還喜歡看動畫片呢?這麼大的人了,玩什麼旋轉木馬呢?”

你是不是也被這樣質疑過呢?如果沒有,快收下這份應對攻略去“幼稚”一次。大人為什麼就不能看動畫片、不能玩旋轉木馬呢?

蔡康永在《奇葩說》裡說過:“長大是一件,掃興的事情。”正因為我們開始嫌棄“內在小孩”, 隱藏心中那種自發的、愛玩的、天真的心情,所以我們才會越來越不快樂。

正如歌裡唱的那樣“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你純真的眼睛哪裡去了?” 童心未眠其實也是一種難得的生活態度,也是正視你心中“內心小孩”必不可少的一步。

去溫柔地擁抱你心中的“內在小孩”吧,脫離過往,與他一起真正的“長大”。


【版權説明】

圖片 | 來自網絡

文字 | 中教研Luna老師(使用需授權)

編繪人 | 中教研團隊


「中教研平臺」華晨宇的“內在小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