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暴跌,一夜鉅虧500億

3月9日,中東“地震”,原油價格暴跌。一夜之間,WTI原油跌幅達30%,現報29.02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日內跌幅達28.32%,現報32.59美元/桶。


兩桶油咬牙切齒緊繃了兩個月的面容,一下子沒繃住,淚流滿面。

據統計,這個春節期間,兩桶油的成品油銷量只有上年春節同期的20%左右,但為了保障供應,還要不漲價,還要加油站員工全員加班加點上班工作。

火神山旁邊的加油站,至始至終全程正常營業。


原油暴跌,一夜鉅虧500億


在口罩匱乏的時期,兩桶油甚至還擔負起了生產口罩原材料的重任。更有媒體報道,加油站受國資委委託開始賣菜(其實兩桶油缺乏專業理貨員,壓根沒有生鮮庫存管理能力,高速週轉的生鮮對於它們來說,是穩賠不賺的買賣)。

成本暴增,銷量驟降,仍要開工,這是國企的擔當。

不過,原油價格暴跌,對兩桶油的打擊是巨大的。


一、難兄難弟兩桶油


劃重點:如今的兩桶油,油田業務已經萎縮,都是以煉油和銷售為主的企業。


有人說,原油價格暴跌,對中石油不利,對中石化有利,表哥說,你可能用的是20年前的數據。

1998年,兩兄弟分家的時候,確實是這麼分的,中石油帶走了中國最好的油田,中石化拿走了中國最好的煉廠以及遍佈全國的加油站。

20年過去了,還用這個陳舊的觀點看待兩桶油,就容易出現誤判。

兩桶油的原油生產佔比已經非常低:

1998年,中國原油進口量是2732萬噸,當年中國原油產量1.6億噸,進口原油只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

2018年,中國原油進口量高達4.62億噸,當年中國原油產量1.89億噸,對進口原油的依存度超過70%。

也就是說,如今即便是包括中石油在內的兩桶油,煉油用的原油,也是以進口油為主。自產的原油,遠遠滿足不了國內瘋狂增長的燃油需求。

加油站業務成為兩桶油的主要業務:

據兩家公司年報,截止2018年底,中石油共有2.18萬座加油站,加油站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萬億元,銷量1.77億噸,虧損64.5億元;中石化共有3萬座加油站,加油站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45萬億元,銷量1.98億噸,盈利234.64億元。


原油暴跌,一夜鉅虧500億


原油暴跌,一夜鉅虧500億


從營收構成來看,兩家公司已經嚴重趨同,都是以煉油、銷售為主。

事實上,由於高度依賴進口原油的原因,加油站已經成為兩家公司最為核心的業務。

因為兩家公司本質上成了來料加工企業,加油站就是銷售部。只有加油站賣出去的,才算是“純銷售”,油田生產的原油,絕大多數賣到了自己的煉化板塊,煉化生產的成品油,絕大多數賣到了自己的加油站,中間環節產生的利潤其實是內部利潤,只有加油站的銷售才是真正的對外銷售。


二、存貨,兩桶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瞭解了兩桶油的主營業務,再來看油價的影響。

既然都是煉化銷售為主,那麼進口油價便宜了,是不是煉油成本就低了?

這是個常識性的理解,可惜的是,這個理解,是嚴重錯誤的。

因為還有庫存。

最新的財報顯示,兩桶油賬面存貨接近3800億,其中原油(含在途)超過1500億元。

兩桶油的存貨週轉天數平均一個月左右,那麼這些原油的成本價可以按照一月前估算:60美元左右。

保守估算,按30%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話,那麼兩桶油一夜之間,虧掉500億。

500億什麼概念?

兩桶油2018年合計淨利潤也不過1500億,這一天,可謂史詩級暴跌。

根據發改委的規定,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決定了油價和國際原油價格綁定,在原油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下,這種機制對兩桶油非常有利,前期低價庫存能夠賣個高價;但反過來,原油價格持續下跌時,這種定價機制,對兩桶油就成了災難。

本來1-2月份銷量就極差,屋漏偏逢連夜雨。


三、覆巢之下無完卵,上海石化能突破?


作為中國石化的控股子公司,上海石化是其旗下為數不多的單獨上市子公司之一。當年中石化作為巨無霸上市,曾經承諾全面清理A股已上市的子公司,不過清理了一部分後,現在監管層又鼓勵拆分上市。

上海石化的核心業務是煉油,公司全年營收超過1000億,其中550億以上是成品油(汽油、柴油等)。

剛剛發佈的業績預報顯示,公司預計 2019 年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將減少 28.83 億元到 32.43 億元,同比減少 55%到 61%。

國際原油價格下跌,上海石化會受益嗎?

大家想的很美好,進口原油便宜了,公司採購成本下降了,國內油價那麼高,上海石化可以躺著數錢。

哦,對了,它還生產熔噴布的原材料,說不定還可以像兄弟公司燕山石化一樣開幾條熔噴布的生產線… …

表哥說,醒一醒,想多了。

上海石化是中國石化的控股子公司,它的採購絕大多數來自中國石化配置原油。


原油暴跌,一夜鉅虧500億


2019年的中報顯示,公司75%的採購和59%的銷售均和中國石化發生。

也就是說,上海石化沒有資格去國際原油市場進行採購,它頂多是中國石化的代工廠。

所以,中石化賬面那一千億的原油,誰來消化?

當然是燕山石化、齊魯石化、茂名石化、上海石化… …

如果2020年中東局勢不明朗,繼續延續油價下降的趨勢,上海石化在2019年業績下滑的基礎上,勢必會進一步業績不佳。


四、成品油定價機制帶來的幻覺


也有人說,中國的油企絕對是利好,因為有保護價。

根據2012年發改委下發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成品油零售價和國際油價聯動機制生效區間是40美元-130美元。

也就是說,40美元以下,無論怎麼降,兩桶油的零售價都不用降,它們就穩賺不賠了。

真的如此嗎?

兩個幻覺。


1、虛偽的保護價


可惜的是,保護價的意義並不是為了保護油企,而是為了避免國家稅款流失,當前油價中,40%左右是稅。油價過高和過低,都會對消費稅計提產生影響,所以才有了保護價,便於統籌操作(過高過低都會考慮修訂消費稅計提標準)。

類似的“保護價”早在2009年就出臺過(其實更早還有),當時的保護價是80美元-130美元。為什麼不是40?因為當時國際油價普遍偏高唄。

低於地板價就真的“躺賺”了嗎?非也,不是說你的零售價就不能降了,只是降多少,什麼時候降,由發改委說了算。

歷史證明,只要降價時間持續穩定,該降降。


2、保護的其實不是零售價,而是最高零售價


根據發改委的規定,所謂價格聯動機制的價格不是真正的零售價,而是最高零售價。

注意,是最高零售價。如今,大部分加油站早就不執行最高零售價了。

如果煉廠能夠拿到足夠低價格的進口原油,它不會賣到最高價的,尤其是地方煉廠。

十三五規劃中,山東省提出的目標是建設全球第二大煉油中心。在這之前,山東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產能聚集規模僅次於美國休斯頓地區、日本東京灣沿岸。在此成果背後,山東地煉貢獻了大部分力量。

據統計,山東境內地方煉廠二十餘家,合計產能2.1億噸左右,規模已經超過產能1.9億噸的世界五百強第二強中國石化。

浙江石化、恆力石化也投資了產能數千萬噸的大型煉廠。

它們會維持“最高價”嗎?怕是不會。


原油暴跌,一夜鉅虧500億


在山東東營、濱州等地煉較多的地市,早就進入了5元時代。

依託汽運,山東地煉的成品油向南輻射到福建一帶,向西輻射到青海。目前山東地煉企業老闆們,合資在蘭州修建大型油庫,準備佔領青藏高原。

也就是說,國際油價抵達到30美元的時候,即便是發改委不讓兩桶油降,地煉和社會站也會逼它們就範。

如果看到這裡,你還不死心,表哥只能祭出最後一招了:


原油暴跌,一夜鉅虧500億


表哥用了半個小時畫了一個笨拙的圖,藍色柱形為中石化十年來的營收,紅色曲線為中石化十年來的淨利潤,藍色曲線為十年來的國際原油價格(中石油的曲線類似)。

這高度相關程度,油價暴跌究竟對兩桶油是利好還是利空,懂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