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剛:武侯墓園“南陽”濃

武侯墓園"南陽"濃

張曉剛:武侯墓園“南陽”濃

陝西勉縣武侯墓園,不僅匾額楹聯中有豐富的"南陽",而且其他方面也同樣如是。

張曉剛:武侯墓園“南陽”濃

岳飛將軍在南陽所書的諸葛丞相"出師二表",算是珠聯璧合中的經典了,也逐漸成為南陽以外諸葛亮紀念場所不可缺少的文化了。


而在諸葛亮北伐戰爭的前沿基地、在諸葛丞相的長眠之處,這個珠聯璧合,顯得格外有意義。

張曉剛:武侯墓園“南陽”濃

勉縣武侯墓的岳飛手書武侯"出師二表",有木刻和石刻兩種之分。


木質的,刻制於1993年;石質的,刻制於1994年。這些工作都是時任勉縣武侯墓文管所所長、勉縣博物館館長的郭清華老師主持完成的。兩年後的1996年武侯墓文管所又新建碑廊,將石刻“二表”嵌入廊中,形成墓園特色景觀。


你想:那諸葛亮,不就是為了報答南陽的知遇之恩,實施成都的北伐宣言,而長眠在了這裡?倘若這裡沒有展示這個壯志豪情,哪不是個很大的遺憾嗎?

張曉剛:武侯墓園“南陽”濃


張曉剛:武侯墓園“南陽”濃

當我們來到定軍山下,立於武侯墓前,應該更能感受到諸葛亮《出師表》中的"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豪邁氣概,和九百餘年後嶽將軍在南陽“淚下如雨”“揮涕走筆”的無奈與悲憤!


張曉剛:武侯墓園“南陽”濃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兵部侍郎葛思泰拜謁了武侯墓。


他作有《漢諸葛武侯廟堂碑記》。


張曉剛:武侯墓園“南陽”濃

他在"碑記"中說:


孔明高臥南陽,預知天意,故於草廬三顧。


清朝大臣鄂海,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憑弔了武侯墓並作有祭文。


張曉剛:武侯墓園“南陽”濃

其中有以下文字:


侯以王佐才躬耕南陽,先主起之,草廬中三分酬三顧之恩,神謀制吳魏之強,立基西蜀,卒成正統,侯之力矣。


清嘉慶七年(1801年),沔縣知縣馬允剛給勉縣武侯墓祠進行了修繕,並撰書了《重修漢丞相忠武侯墓祠碑記》。

張曉剛:武侯墓園“南陽”濃

在這個"碑記"裡,作者曾說道:


侯之一生,初居山左,讀書梁父山下,繼遷南陽,結廬於臥龍崗上,迨後受昭烈之恩,出仕成都。


這些碑記文字,都真實地記錄了諸葛亮與南陽的關係,以及南陽為三國曆史的形成和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另外,勉縣武侯墓園,還有豐富的壁畫內容。劉備南陽三顧茅廬,是三國文化的核心,壁畫自然少不了。而且畫面形象生動,引人入勝。

張曉剛:武侯墓園“南陽”濃

站在武侯墓前,凝望"三顧茅廬",感慨之情油然而生:二十七年前,劉關張頂風冒雪三請諸葛,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漸漸呈現;二十七年後,"三顧"中的劉關張都先於諸葛亮作古了,而諸葛亮又長眠在這北伐的途中。這歷史,咋不令世人有所感嘆呢?


“悠悠勝蹟南陽情”

系列短文之十八

歡迎批評指正 歡迎擴大宣傳

————

張曉剛:武侯墓園“南陽”濃

2014年3月9日於陝西勉縣武侯墓園


遨遊在金戈鐵馬、萬花紛呈的三國時代,陶醉於文韜武略、人才輩出的鼎足之世,鍾情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武侯文化,耕耘在三顧遺蹤、萬代景仰的臥龍沃土——我其樂無窮。

——張曉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