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小朋友吃东西总喜欢争多的?该如何劝说?

美国队长要成长


每次看到这一类的问题,我都呼吁家长首先要看见和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一来就要知道方法,怎么改变孩子。

我们必须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啊!

医生看病都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在养育问题上,就看不到这个道理呢??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行为

有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家长的溺爱,经常让孩子吃独食。

比如买了什么食物,总是让孩子先吃,而且喜欢这样逗孩子,比如

“妈妈看你吃的好香啊,我也想吃,给我也吃点吧。”

一开始孩子还愿意拿给你吃。

然后你立马说“妈妈开玩笑的,你自己吃吧。”

这就让孩子矛盾了,你不是想吃吗,给你。你又不吃,那以后我都不给你们了,我自己吃,反正你们也不会吃。

然后,家里来客人了,你又希望孩子马上变得“乐善好施”,你觉得孩子能做到吗?孩子不愿意分享,就马上给孩子贴上,“这孩子怎么总喜欢争多的”或者“你这孩子真自私!”的标签,孩子不冤枉吗?

2.家人平时对孩子的有效陪伴比较少。

孩子发现他争东西吃,能引起你额外的注意。所以,他就会喜欢争东西吃咯,这样妈妈就能额外给予他一些关注。

3.家有多个孩子。

家里有二个以上的孩子,家长分配的关注度不够或者家长没能让孩子觉得他能够靠你们得到公平分配,比如家长偷偷给其他孩子东西的事情被孩子发现过。

所以孩子觉得只能靠自己争啦。

4.家长们在孩子面前就喜欢争强好胜。

孩子喜欢吃东西的时候争多的。

或许家长就喜欢在其它方面争多争快的。

比如谁先拿到遥控器,谁就有权利决定看哪个频道。

谁挣得钱多,谁就可以不用做家务。

大家都生活在一个“你争我斗”的环境中,孩子怎么可能不受影响呢?

5.孩子平时生活不是很丰富。

孩子平时生活单一,且被包办的情况比较多,抗挫能力差,总是喜欢依赖大人。

所以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的经历很少,成就感也很低。所以,只能靠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吃东西争多的,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不是吗?

针对各种原因,如何对症下药呢?

1. 家长的溺爱,经常让孩子吃独食。

家长减少对孩子的溺爱,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孩子在家庭中没有特权。不要经常让孩子吃独食,买了东西,大家都要一起分享吃,而不要总是只买只能孩子吃的东西。

不要用那种方式引逗孩子,你想吃,孩子给你吃,你就接受。不想吃,你就不要说你想吃!

2.家人平时对孩子的有效陪伴比较少。

多关注孩子好的行为,不要总是在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才给予一丝注意。

平时有空,主动和孩子互动,一起阅读,一起玩游戏,做手工都可以,而不是孩子自己缠着你,你才不情不愿做一下。

3.家里有多个孩子

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每个孩子不都是你生的吗?

大小孩起争执的时候,不要总是偏袒小的。很多事情得问清楚了,才知道谁对谁错。

你越偏袒一个孩子一分,就会增加另外一个孩子对这个被偏袒的孩子的憎恨一分。

不要偷偷给某个孩子东西,你以为你做得滴水不漏,说不定哪天就被另外一个孩子发现了。

4.家长们自己就喜欢争强好胜。

家庭环境尽量做到“和睦温馨”,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

爸爸如果不喜欢做家务,不要总是在“反正我挣钱比你多”的理由下,心安理得地葛优躺。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妈妈如果喜欢追剧,不要总是在“反正我先拿到遥控器,我就有权利决定电视今天主要放哪个频道。”的理由下,心安理得地追剧。也要问问大家的想法,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大家都赢呢?

5.孩子平时生活单一

应对方法肯定是丰富孩子的生活,不要只是对着电视,手机平板,不要只是一天到晚就在小区商场闲逛。不要包办,多赋予孩子一些责任,做家务,一起种植,一起玩乐高,一起画画等等,不都是很有意义,且很容易让孩子获得成就感的事情吗?

我是Cici,一个在早期教育行业工作了快8年的老师,非常热爱孩子和教育事业。希望靠自己的微薄的力量能帮助到更多家庭,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


CICI的口袋早教


首先小孩子爱争吃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太过份,孩子如果过份的争吃东西家长不去管教的话,时间长了孩子会养成自私自利的坏毛病。4岁的小朋友已经能听懂道理了,和她讲讲道理,小朋友要懂得分享!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吃东西不能只顾着自己,也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还可以讲一些小故事比如孔融让梨,雪中送炭等等这些成语故事。我小时候就是听了孔融让梨才懂得分享,不和姐姐弟弟争吃。还有爸爸妈妈可以装作很饿很想吃的样子对她说:宝贝!这个东西看着好美味啊!爸爸妈妈也好想好想吃啊!你可以分享给我们吃吗?这样说!我相信大多数小朋友都会分享的!


容汐悦


在不少父母眼里,“孔融让梨”那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其实,2-4岁的孩子喜欢争吃的、争玩具,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哪怕是原本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只要别人想要,他们就必须出来横插一杠:你要这个,我偏不给;你要吃苹果,我就要把最大的挑走。

原因就是,2-4岁的孩子正处在物权敏感期。他们会对一件物体,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一味地批评,或者要他们礼让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

那么,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该如何教育引导呢?

首先,不强硬地要求孩子分享或礼让。

不管你承不承认,父母跟孩子说话的方式和口吻,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所有的人都不喜欢被敌对和教训,孩子也一样。如果父母一开始就用指责的口吻,说孩子怎么这么没有礼貌,不知道要跟别人分享吗,那么孩子大概率是会不满的。

所以,先不要急着指责孩子,跟不要强硬地让孩子分享。

其次,可以教孩子换位思考。

有的孩子并不觉得自己争多的有错,这个时候,讲大道理没用。不妨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跟孩子探讨。

比如:你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主人是不是会拿出好吃的糖果招待你呀?有好玩的玩具,也会邀请你一起玩。那么,别人来我们家做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把最好的东西分给客人呢?

最后,给孩子一定的消化时间。

即便是前期父母做了很多工作,孩子可能也很难一时就转变过来。

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一定的消化时间,让他们自己转变。只有孩子自己想通了,他们才会从内心认可这样做是对的,才不会觉得是被逼的。

育儿,就像是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只要方向是对的,慢一点又何妨呢?

(欢迎关注:菈妈亲子,一起分享育儿成长故事。)


菈妈亲子


题主问题首先是争,然后才是争多。

面对孩子总是争抢的情况家长其实可以从具体情况来看,有些时候可能是孩子觉得好玩,有些时候则是孩子自己特别喜欢而害怕被别人抢走。

如果是仅仅只是觉得好玩,家长可以适当的引导教育,如果因为争强而造成了其他小朋友的不愉快,那就不是好玩而是恶作剧了。

若真的是因为孩子自己特别喜欢,家长也可以尝试引导问孩子,也许别的小朋友也和你一样喜欢,那怎么办呢。

至于贪多的概念,个人觉得是天性。没有必要去特别纠正。孩子还属于生长发育阶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满足欲望,对性格的形成也是具有积极影响的。

我猜测也许题主隐含的问题,是担心孩子的行为给旁人造成的困扰,其实就是如何培养孩子同理心,让孩子学会为他人着想。

由于年龄的限制,孩子可能很难理解“我们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这种话。但是如果使用情景扮演的模式,就简单多了。

把发生的情景重新用游戏扮演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复盘,结束后分别说一下自己的感受,然后角色交换后再重新玩一次,同样再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孩子非常直观的感受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感受,父母再简单说明总结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照顾别人情绪这种事情,我们大人做起来也不一定是得心应手的。而对于孩子,家长需要在充分理解的情况下再适当引导,切记长篇说教和道德理论。

更不要奢望一次引导后就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我们要做的就是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普妈二娃


在孩子对事物已有大小多少的意识时,家长会因孩子小,不懂事为由,一般把最好的或最多的食物留给孩子,让孩子感到开心和满足。

宠腻娇惯的教养让孩子逐渐养成自私自利的行为和思想,造成生活中吃和用都要多的好的。

孩子在公共场合、幼儿园或亲朋好友聚会时表现出自私自利的行为,会让家长感到非常难堪和尴尬。

在家庭中,孩子不知礼让父母,吃东西时争多的,挑大的。孩子的行为会让父母感到自己教育的失败。

对父母自私的孩子

父母的娇惯让孩子对亲人没有礼让之心,只知满足自己的私欲和贪心。

在饮食上挑最多的和最好的 ,不考虑父母的存在。并对自己所做的行为认为是理所当然,孩子在气势上也就显得理直气壮。

让孩子看些懂道理的寓言故事图书,对孩子行为有益的动画片,在生活中举实例对孩子说明道理,孩子慢慢会领悟父母的教诲,对以后自私的行为会慢慢收敛并改正。

孩子在公共场合表现自私行为时,会让在场的父母感到很难堪。

在众目睽睽的公共场合,孩子撒泼要好的多的食物。面对孩子的自私,父母会觉得不好意思,感到别人在指责自己没教育好孩子。

即使当时对孩子进行斥责打骂,孩子自私的行为是不会被这一时的教育而改变,另外那样的场合也没法对孩子进行深刻教育。

父母可采取置之不理,不允诺不支持不反对。过后再严正的对孩子指出错误,讲明道理和父母观点。让孩子能真正认识错误,下次注意并改掉自私的行为。

预防孩子在幼儿园就餐过程中或课后和小朋友分享食物时,表现出自己的自私行为。

幼儿园即是孩子开发智力的开端,又是孩子和众多小同学玩耍娱乐的乐园。

为防止孩子在幼儿园有自私的行为,父母在孩子入园前,就教育孩子入园后不能有自私自利的行为,否则会失去老师的表扬和小同学的友谊。


鼓励孩子把心爱的玩具和喜爱的零食和小同学一起分享,让孩子感受分享的快乐。以后会主动的和小同学共同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自私自利的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中改掉。

孩子在亲朋好友的聚会上,把喜爱的东西都堆在自己面前,会让父母又羞愧又不好意思。

欢聚在一堂的亲朋好友,相互之间兴高采烈的进行互动交谈。

孩子对满桌的莱肴挑三拣四,把喜爱的食物堆放自己面前。孩子的行为会让父母尴尬万分,在这样欢乐的情景下,对孩子即不能斥责又不能打骂。

父母在平时就要注重孩子自私的不良行为,不因在家没人看见,就放任孩子自私的行为。教育孩子如果父母这样对孩子自私,孩子的感受会如何?

在外要自私、不讲文明礼貌,会得不到别人的好感和赞扬。父母要教育孩子,只有改掉自私的行为,才能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最后会赢得别人的赞誉和表杨。

孩子的举止行为有时像是在试探父母的态度,父母一次次的宽容与宠腻,就慢慢养成了孩子的任性和放纵。


父母能疼爱有度,教育有方,会让孩子成为一个不自私自利、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平霞中年服饰


喜欢争多,是因为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缺乏爱,他只有争多一点获取缺失的安全感、缺失的爱。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惯。家长可以多关注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并引导孩子分享,让孩子享受分享带来的快乐。生活中无论发生什么,尽可能不要指责孩子,打骂孩子、大声吼孩子。毕竟大家都是第一次当孩子生活出错很正常,对孩子多一分包容和理解。




婴樱育儿


小朋友可能都会是这样,他们不光争最多的吃,还要挑最好吃的吃,在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我想作为家长想必也是非常的愁。那认为可以这样给孩子说:

[玫瑰]1、你看我们吃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没必要强呀。

[玫瑰]2、给孩子说他自己定饭量大小自己定。不够可以可以加,吃饱了就好。

[玫瑰]3、你看这么多,要是你吃不完怎么办呀?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粮食,那不是浪费啦!

[玫瑰]4、可以和孩子舀的饭差不多,鼓励孩子光盘行动。



幼儿园老师李猫猫


多讲一讲历史典故,让他也多看看有关的视频,养成良好的习惯。



青春之益


首先,孩子争多的东西吃是本性,请父母先不要去言语责怪。

其次,可以跟孩子说一日三餐的规律时食作息,自己的小肚子也是要休息的,讲解从时间上分离食量。

最后,与孩子说明合理膳食的知识,东西要吃多样的,而不是多的。也即从数量上分离食量。

祝孩子身体健康!


你的Q版


在平时多和孩子沟通,可以跟他讲道理,把中间的道理的东西跟他说清楚。对孩子要有耐心,慢慢的来教育他,不要着急,他一定会明白中间的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