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一些科學家沒有哲學頭腦?你能舉出幾個例子嗎?

永動機45


1、每個科學家都是一個唯物主義者。科學是對客觀世界的某一方面的正確認識,一個人只有有意識地或者無意識地遵守客觀現實,才能產生對它的正確認識,所以說有唯物主義思想是一個人能成為科學家的前提與必要條件。

2、光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作為指導,還不夠,因為客觀世界不僅是物質的,而且物質的存在方式是辯證的,辯證法是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因此一個科學家還必須具備辯證的思維邏輯方法,這一點並不是每個科學家都能做到的,而且某些方面還是主流,下面對此提出個人的幾個舉例供討論(辯證法的運動性、聯繫性、系統性各舉一例):1)、原子核說:認為由誇子組成,是膠子把誇子粘接在一起的,這種說法與辯證的運動說相違背,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一切物質都是運動的,那麼在原子中,不僅電子要圍繞原子核運動,而且原子核內部也要有運動的,但原子說中以膠子代替了運動觀。2)、電子雲說的解釋: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假設只有一個原子,那麼電子的運動軌跡就是固定的,但實際中由於這個電子受到其它原子的作用,而使運動軌跡不一,形成電子雲。3)、弦理論: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任何物質都是以系統的方式來存在的,微觀粒子的量子性揭示了微觀粒子的存在也是採取系統的方式存在的,比如光不是連續的,是發出的一份一份光子的結果,每一個光子都是一個能量(功能)體或組織。弦理論,是想把萬物統一到一起,是統一到一起了,但是這些弦,如何形成不同的系統,則說不通。(首)


惠舒旅社老闆


哲學是關於怎樣認識世界的科學,也就是世界觀問題,是關於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是關乎主觀意識與客觀規律之間的作用問題,哲學是科學的奠基石,沒有哲學做基礎,就無所謂科學了,科學就是要求我們對客觀規律的正確認識,如果世界觀不正確,怎麼還搞科學尼,

哲學意識就是告訴我們不要犯語言邏輯錯誤,通過悟性和思辨過程有理有據的推導事物的發展結果,

客觀規律是固有的,有沒有人類意識它都永遠存在,客觀規律是永恆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只能通過主觀能動性去發現它,客觀決定意識,意識不能改變規律,意識只能從感性認識逐漸上升為理性認識,從低級認識上升為高級認識,從謬誤走向真理,科學就是不斷糾正錯誤,從錯誤理論走向正確理論,

與哲學相對立的是唯心主義,與科學相對立的就是神學,神學就是不需要邏輯思維,憑空想象,不從悟性出發,沒有思辨過程,只靠臆想,神學只能算做文學藝術,或者說是科幻小說,

牛頓和愛因斯坦算不算科學家?有沒有語言邏輯錯誤?他們是不是哲學文盲?

現在我們用語言邏輯法來分析一下萬有引力理論是否正確,首先必須弄清事與物的概念,不能犯語言邏輯錯誤,什麼是事,什麼是物,不能事與物不分,比如吃飯,飯是物,吃飯是事,物是具有實體的,吃飯是一個動作,表示吃飯的事情,不是一個實體的物,吃字不能代表我這個實體的物,我不能一想吃,飯就到肚子裡去了,我必然做出吃的行為才能得到飯,

力是一個物理現象,是事,不是物,力不是實體,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力,必然用自己的實體去實現這個動作,不是一想,力就可以成為實體飛去給它施加力,所以萬有引力是不可能隔著距離而產生力的,所以引力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萬有引力只是一個宏觀表象,在微觀看來,必然有實體粒子作用於他們之間,只是眼睛看不到罷了,就如聲音傳到我們的耳朵,我們看不到實體粒子,但是我們知道一定有微粒碰撞傳播過來,

現在我們再用語言邏輯法分析一下時空扭曲的相對論是否正確,首先我們必須弄清物質與空間的概念,物質是實體,空間是虛體,物質與空間相對立,構成了對立統一的宇宙,我們從悟性知道,物質微粒必然有實體,即使看不到,也可以從思想精魂中感覺得到,而空間沒有實體,沒有形色,我們無法分割空間,空間沒有可以隔離的最小單位,所以空間是無形的,是不可變的,只有實體物質可以分割,可以聚集,可以由量變到質變,可以產生形變,

愛因斯坦認為大質量物體可以使空間產生形變,那麼物質使空間產生形變的基本原理來自哪裡?空間變形我們看不到,又何從變形之說,如果他把空間看作是微粒組成的空間,把空間看作是物質的,那麼這些物質微粒網受到變形的基本原理來自哪裡?那麼物質網會向哪裡扭曲?哪裡是上?哪裡是下方?這豈不是兒童的智商,十分幼稚嗎?

如果太陽使得周圍物質網凹陷,那麼怎樣個凹陷法?宇宙空間哪裡是上?哪裡是下?為什麼地球不沿著凹陷滾到太陽上,既然有凹陷軌道運行,為什麼是橢圓軌跡?太陽質量一定,凹陷軌道應該是正圓形,為什麼會不是固定軌道?沒有一點思辨邏輯,這哪裡有哲學意識?


永動機45


原本哲學是指導科學的,哲學做的是先驗反思的工作,科學做的是實際驗證的工作,所以一個是思想指引,一個重視實際所得,好比在一個家庭裡,哲學像有德行的家長,科學像孩子,孩子做什麼總要聽家長的話,因為家長決定了做的對與不對。哲學也一樣,因為它思考的是個人乃至整個人類的終極關懷的大問題,反思的是人類的最終走向,如果科學在此過程中扮演了加速人類災難的角色,那就背離了哲學的初衷,背離了人類的期望,有沒有這樣的科學家呢?反正面的還都真有。

愛因斯坦

不可否認,此人對於人類的物理學的發展和進化起到了前無古人的作用,但我們都應該知道,他也是提倡研製原子彈的始作俑者,世界上有了核武器以後導致的格局變化和資源過分集中與消耗是前幾百年都達不到的。並且人類從此也活在核武器威脅的陰影中,難保哪個無德的國家元首不顧世界人民的安危,將全世界陷入毀滅。所以,這種科學技術的變現,給人類帶來的是徹徹底底的災難。愛因斯坦在後期也因此悔恨過,1945年8月6日,當愛因斯坦在紐約薩朗那克湖邊,從《紐約時報》的一位青年記者那裡知道了日本廣島遭原子彈轟炸的消息時,感到極度震驚。作為推動美國開始原子彈研究的第一人,愛因斯坦不無遺憾地說:“我現在最大的感想就是後悔,後悔當初不該給羅斯福總統寫那封信……我當時是想把原子彈這一罪惡的殺人工具從瘋子希特勒手裡搶過來。想不到現在又將它送到另一個瘋子手裡……我們為什麼要將幾萬無辜的男女老幼,作為這個新炸彈的活靶子呢?

霍金

同樣是一個世屬罕見的科學家,但與愛因斯坦不同的是,他在晚期不再痴迷於對科學本身的狂熱,反而將關注點放在了社會上,所以誕生了很多霍金預言,當然我們不能驗證其機器語言的可靠性,但能確定的是,霍金的晚年在不斷的給人類發出警醒,比如要理性的發展,適度的對待地球資源,要控制人口數量等等,如若不然,那麼人類必將迎來捨棄地球的命運。霍金的言論實際上都是未經科學證實的,但這也是哲學的特點,哲學就在於不需要像科學那樣經歷實驗證實,而是給出一個合理性的分析和展望,霍金做到的就是他似乎看出了人類在未來的發展趨向,他關注了人類的終極走向,所以提前給出了擔憂,這恰恰是哲學思維的表現。

總之,不要以為人類在科學上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值得驕傲和歡喜的,一個沒有哲學思考的科學家給人類準備的可能都是災難,一個沒有道德修養的科學家可能一直都是在發揮著他的才智替全人類犯錯誤


水清樸一


原本科學家就是哲學家,新發現尤其是規律的發現離不開思考。理工科和文科的差別在於數學而不在於名詞概念。中國網上一些自稱的理工科學生素質不敢恭維,學了點粗淺的siri都知道的物理化學知識就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民間的愛思考的人。不管他掌握的知識多少愛思考總是值得鼓勵的。所以錢學森,朱清時這些人才稱得上科學家,而網上這些人以其言論表現的素質只能稱工頭,跟科學家八杆子打不著


絕頂財經


記得呀《哲學是科學之母》是我首創的!


舍我幾誰


稱得上科學家的都有一定哲學思維。


叢影崖柏


是的比如威廉·哈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