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指挥使袁彬:忠心护主是本真,贪恋钱财为表象

袁彬,明代中期人物。谈及袁彬,躲不开明英宗朱祁镇,因为在“土木之变”后,就是袁彬陪着朱祁镇一起在蒙古做俘虏,照顾着朱祁镇,当时的袁彬还只是锦衣卫的一名校尉。后人在写袁彬的时候,往往用大量笔墨去称赞袁彬的忠心护主,这无可厚非。但袁彬绝不简单,从袁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高超的外交手腕和卓越的政治眼光,还可以感受到明英宗朱祁镇在做俘虏和复辟登基后的心境变化。

聊聊袁彬吧,也许你对那段历史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锦衣卫指挥使袁彬:忠心护主是本真,贪恋钱财为表象

锦衣卫 剧照

皇帝朱祁镇做俘虏这段具体经历,其实是被明代官方刻意在正史里隐去了。这个不难理解是吧,毕竟不是体面也不光彩,描述皇帝的悲惨遭遇就相当于在打大明朝廷的脸。但是诸位有没有想过,不写是不是也代表着在掩饰?翻了翻手里的资料,还真的发现了一些东西。

宁劝也先西犯宁夏,掠其马,直趋江表,居帝南京。彬、铭谓帝曰:“天寒道远,陛下又不能骑,空取冻饥。且至彼而诸将不纳,奈何?”帝止宁计。——《明史·袁彬传》

意思是太监喜宁(原朱祁镇贴身太监,被俘后叛变)向蒙古瓦剌部族的少帅也先建议,进攻宁夏,抢夺明军战马,然后绕道江西,浙江,再占南京,让朱祁镇在南京称帝。袁彬告诉朱祁镇,路远天冷,你不一定能熬过去,而且沿途守将不一定会听您的话。于是朱祁镇拒绝了这个提议。

说三点。

第一,喜宁的这个计划,其实可行性很强。蒙古骑兵从宁夏方向打开突破口,劫掠物资战马,然后走江西,浙江,直取南京,事实上已经避开了大明最强的“宣大防线”。一旦突破北边第一层关防,击败战力相对较强的边军,蒙古骑兵在内陆省份靠着缴获的物资以战养战,几乎无人能敌。

锦衣卫指挥使袁彬:忠心护主是本真,贪恋钱财为表象

蒙古骑兵

第二,蒙古人是要扶持朱祁镇做傀儡皇帝。为什么要打下南京让朱祁镇到南京称帝?因为朱祁镇被俘后,大明朝廷奉朱祁镇弟弟朱祁钰(明代宗)为新帝,等于抛弃了朱祁镇。蒙古人是要打下南京,扶持朱祁镇做皇帝,建立一个亲蒙古的傀儡政权,榨取更多的汉家财富。

第三,袁彬居然要从方案的可行性上入手,才能劝住朱祁镇。这个计划,明显对于大明是一条毒计,严重损害大明国家利益。身为“太上皇”的朱祁镇,居然心动了!袁彬只能从计划施行的层面劝阻朱祁镇,而不是告诉他,身为皇族的朱祁镇,应该以祖宗社稷江山为重。

所以,朱祁镇当时,离真正的汉奸皇帝只有一步之遥,而因为有袁彬等人的存在,已经铸成大错(土木之变)的朱祁镇,才没有一错再错,没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桩上。 而对于当时的大明来说,袁彬阻止了一场分裂国家的惊天阴谋,就这份功绩难道不比他给朱祁镇暖脚,来得更伟大,更高尚吗?

事实上,朱祁镇在当蒙古“肉票”的时候,诸多行径已经于叛国无异。找人回去讨要所谓的“赎金”就不提了,光光几次帮蒙古大军在明军关隘前以“皇帝”的身份命令开城骗关的做法,就足以让其朱家子弟的身份蒙羞了。袁彬呢,袁彬除了帮朱祁镇写几封书信,在朱祁镇吃闭门羹的时候安静地陪着,他什么都做不了。

锦衣卫指挥使袁彬:忠心护主是本真,贪恋钱财为表象

明英宗朱祁镇 像

忠心护主是真的,只是这个忠,在现在看来,多少有些愚忠,这样的主,也确实无话可说。

之后的事情,就是朱祁镇这个“肉票”失去了利用价值,再加上北京保卫战中也先惨败,朱祁镇就被放回来了。曾经的皇帝朱祁镇现在变成了“太上皇”,还被软禁到了南宫,袁彬自然也讨不得什么好,锦衣卫校尉不咸不淡地升到了锦衣卫百户,也不会有多少人会在意这个小人物。

景泰八年,事情又出现了转机,朱祁镇通过发动兵变(夺门之变),复辟登基。袁彬开始以皇帝的红人身份,出现在大明的朝堂,职位也从锦衣卫百户,变成了锦衣卫指挥使,三品大员。

这一时期的袁彬,史书主要是在讲袁彬的贪婪和君臣的和谐。有没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贪婪与君臣和睦居然能放在一个段落里。

内阁商辂既罢,彬乞得其居第。既又以湫隘,乞官为别建,帝亦报从。彬娶妻,命外戚孙显宗主之,赐予优渥。时召入曲宴,叙患难时事,欢洽如故时。——《明史·袁彬传》

锦衣卫指挥使袁彬:忠心护主是本真,贪恋钱财为表象

明代官员

内阁首辅商辂被罢免后,袁彬讨要到了商辂的宅子。后来又想再建个大别墅,皇帝也允许了。袁彬结婚的时候,朱祁镇让自己的舅舅为他主持婚礼,还给了众多赏赐。朱祁镇还经常把袁彬喊进宫里吃便饭,席间两个人聊起以前的“同甘共苦”,时常唏嘘不已。

袁彬是一个贪财的人吗?应该不是。朱祁镇在蒙古当“肉票”的时候,袁彬是知道明代宗朱祁钰上台的,对袁彬而言朱祁镇已经失去了政治投资的资格。但是袁彬依旧守着朱祁镇,几次冒着生命危险维护这位落魄皇帝,这绝对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能做到的。当然,曾经的“难兄难弟”重新上台了,照顾下自己,给予好的生活待遇,这个也正常。但是袁彬开口自己去讨要,怎么看都不像是袁彬的风格。

袁彬是在做戏给朱祁镇看,是要传达给朱祁镇一个信息:皇上您看,我乖乖地听话,继续守着你,绝不乱说话。

大将出征,手握重兵,向皇帝讨要赏赐,为的是安皇帝的心,表明自己贪财易掌控,绝不会叛变;文臣致仕回乡,纵情山水,频繁作诗,意在向朝堂的政敌说明,自己已经认命,并未心怀怨恨,不必赶尽杀绝。袁彬呢?袁彬要向朱祁镇表明,我贪财,您是能够掌控我的,为了这些荣华富贵,我是绝对不会把您在蒙古人那做过的事情说出去的。

锦衣卫指挥使袁彬:忠心护主是本真,贪恋钱财为表象

朱祁镇 剧照

于是,朱祁镇看袁彬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甚至经常还加一把火,把戏演得更真,更足。但是朱祁镇真的对袁彬就这么放心?

时门达恃帝宠,势倾朝野。廷臣多下之,彬独不为屈。达诬以罪,请逮治。帝欲法行,语之曰:“任汝往治,但以活袁彬还我。”达遂锻炼成狱。赖漆工杨埙讼冤,狱得解。然犹调南京锦衣卫,带俸闲住。——《明史·袁彬传》

门达是在夺门之变出过大力的,朱祁镇复辟后自然投桃报李,论功行赏。门达也是锦衣卫系统里的老人了,可以肯定对于袁彬这种因为陪着皇帝一起做了一年俘虏就大富大贵的人,肯定是心里不舒服。门达要搞袁彬,情理之中。朱祁镇什么态度?朱祁镇就一个要求,别把袁彬弄死了即可。于是袁彬先是入狱,之后改判无罪,送到南京赋闲养老。

所以不是门达要不要对付袁彬,而是朱祁镇要不要敲打袁彬的问题。袁彬自然明白皇帝的心思,什么都不说,出狱之后,收拾行李,就到南京去了。袁彬其实还是在说,我听话,您让我走远点,我就离开。

锦衣卫指挥使袁彬:忠心护主是本真,贪恋钱财为表象

故宫

对于封建时期的君王来说,哪有什么深情厚谊,这根本就是做臣子应尽的义务。当皇帝看你不顺眼的时候,让你滚蛋就是分分钟的事情。袁彬懂,所以他从来不觉着自己是功臣,甚至因为知道了太多不该知道的事情,他一直都活得战战兢兢。

朱祁镇驾崩之后,袁彬被明宪宗朱见深重启启用了,不久又被任命掌管锦衣卫。与自己的父亲不同,朱见深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把柄被袁彬掌握,相反,对于这个在最毫无希望的至暗时刻,依旧不离不弃地守护自己父亲的老牌特工,朱见深是抱有一定敬意的,更何况启用袁彬,也是打压门达,显示新皇气象的需要。

袁彬的《北征事迹》是在成化初年写的,是其关于那段被俘经历的回忆。与大家认识的回忆录不同,袁彬的其实是在朱见深命令下写的,袁彬口述,由他人代笔。所以这本回忆录里充斥着大量口语化的描述和当时的语言习惯,让后人读起来不是很习惯。朱见深为什么要让袁彬写回忆录?也许在史实被朱祁镇大量篡改后,连他的儿子朱见深都好奇自己的父亲到底做过什么事情。而在成化年间,我们终于看到了那个真正的袁彬,那个

行事安静的袁彬。成化十三年,袁彬于任上逝世,享年七十有六。

总而言之,袁彬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能洞悉世事人心,更由于他在绝境之中的自我坚守。

朝史暮想,总有些干货可以在历史中挖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