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書五經一一(五經)篇


中國四書五經一一(五經)篇


四書五經,是"四書"與"五經"的合稱。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諸多文學作品當中,四書五經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四書五經詳實的記載了我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

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一、《周易》的傳,包括繫辭、說卦等十個部分,舊時稱“十翼”,是孔子對《易經》的解讀。


  二、 《尚書》,是我國上古時代王室誥命、誓辭和追述古代史蹟的著作彙編。最初只泛稱為夏、商、周書,以後才稱為《尚書》。秦漢之際,《尚書》不顯於世,獨秦博士濟南伏生壁藏之書。漢初,伏生求得其書,存28篇,教授於齊魯之間。這部《尚書》以漢代通行的隸書寫定,故稱《今文尚書》。此外,漢代還有《古文尚書》,據說比《今文尚書》多出16篇。


  三 、《詩經》、又稱《詩三百》。漢初傳授《詩》的有齊、魯、韓三家,都立於學官。毛公亦傳,未得立。後來,三家詩亡缺,毛詩獨傳,因此《詩》又稱存305篇,各篇時代早晚不一,早至周初,晚至春秋中期,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黃河流域,西起陝西和甘肅東部,北到河北西南,東至山東,南及江漢流域。《詩》不僅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且是瞭解先秦社會風貌的珍貴材料。四書五經


  四 、《禮記》:漢時指《儀禮》,後世指《禮記》。《儀禮》是春秋戰國時代一部禮儀制度的彙編。漢世所傳有戴德本、戴聖本和劉向《別錄》本。
  《禮記》是西漢時人所編定的春秋時期儒家關於禮的闡釋,分為《小戴禮》和《大戴禮》兩種,戴聖所編4《小戴禮》,戴德所編85篇稱為《大戴禮》。還有一部《周官》記錄周朝制度也包括在“三禮”的範疇。“三禮”之中,後世以《禮記》流傳最廣,故一般以之作為《五經》


  五、 《春秋》:又名《麟經》,是魯史。它按年、時、月、日記載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時,故名《春秋》。現存《春秋》從魯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記242年間史事。雖然文句簡短,但對當時政治事件都有自己的見為其作註解,流傳下來的有《左傳》《公羊傳》和《穀梁傳》。合成“春秋三傳”,其中以《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流傳最廣,是我國從古至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