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知道,古代民間的孩子,都玩哪些有意思的玩具或遊戲?

您可知道,古代民間的孩子,都玩哪些有意思的玩具或遊戲?

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來臨,先給小朋友送上一份溫馨的祝福,祝孩子們幸福快樂,健康成長,多多收到禮物哦。

您可知道,古代民間的孩子,都玩哪些有意思的玩具或遊戲?

臨近這個節日,一些家長也會思量,送孩子什麼玩具好呢?說起現在孩子的玩具,可謂豐富多彩,甚至不乏一些電子產品。

您可知道,古時候的孩子又能玩些什麼樣的玩具或遊戲呢?

您可知道,古代民間的孩子,都玩哪些有意思的玩具或遊戲?

6.鞭春牛

古人在立春有“鞭春牛”的習俗,用土做成牛的形狀,大牛肚中放置許多小春牛,大牛碎後,小春牛被人們爭相拾搶,既是吉祥物又是孩子的玩具。

您可知道,古代民間的孩子,都玩哪些有意思的玩具或遊戲?

7.撥浪鼓

撥浪鼓的產生,歷史很悠久。撥浪鼓的產生在鼓之後,早在新石器時期的彩陶中,就曾經發現過疑為鼓的器物。

您可知道,古代民間的孩子,都玩哪些有意思的玩具或遊戲?

春秋時期的詩經也有記載:《詩經·有瞽》記載中“鞉、磬、柷、圄。”其中的“鞉”(táo)即鼗。如鼓而小,有柄,兩耳,持其柄而搖之,則旁耳還自擊。

您可知道,古代民間的孩子,都玩哪些有意思的玩具或遊戲?

在南宋李嵩的《貨郎圖》中,我們就可以看到畫中造型頗為考究的撥浪鼓。如今人們複製了這種貨郎鼓,搖之發聲,高低錯落,叮咚悅耳。

8.鞦韆

也許在所有的古代兒童遊戲中,鞦韆是流傳最久、普及最廣、保存最完整的民俗遊戲,至今仍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幾千年來,盪鞦韆一直受到孩子們的青睞。

您可知道,古代民間的孩子,都玩哪些有意思的玩具或遊戲?

9.搶窩

古代稱“打球”或“擊鞠”,是從西域傳來的,在唐代盛行。搶窩需要毛球,其是用毛髮纏成的球,外面用皮革包裹,可以踢或打著玩兒。窩是洞,把毛球打進去的洞。誰以最少的次數用彎頭棍把毛球先打進洞裡,誰就贏了。

您可知道,古代民間的孩子,都玩哪些有意思的玩具或遊戲?

元代記錄捶丸(即打球)的專門著作《丸經》記載,“有立者、蹲者、行者、飛者。遠著立,近者蹲,無阻則行,有阻則飛。”

10.兔兒爺

“兔兒爺”是清朝時中秋節的兒童玩具。“兔兒爺”用泥巴塑成,造型多為兔頭人身,頭戴金盔,有的還插著令旗,騎著鹿、獅子、老虎等,十分威武。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

您可知道,古代民間的孩子,都玩哪些有意思的玩具或遊戲?

兔兒爺玩具與嫦娥奔月和玉兔的傳說有直接關係,是古人崇月遺俗的反映。明紀坤《花王閣剩稿》記載:“京師(北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

您可知道,古代民間的孩子,都玩哪些有意思的玩具或遊戲?

可見,兔兒爺原是孩子祭月時的“月神”象徵物。

未完待續...

限於篇幅,只介紹了以上這些。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有趣好玩的,將繼續為大家介紹。請關注我哦。

您可知道,古代民間的孩子,都玩哪些有意思的玩具或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