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力大无比”却“举鼎绝膑”的秦武王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接下去的秦国掌舵人,是秦武王。秦武王的即位导致了张仪的连横之策失败。而张仪也出走魏国,并且在一年多以后死在了魏国。

秦武王不喜欢张仪这样的说客,那他喜欢什么呢?秦武王如其谥号,喜欢霸权主义,喜欢推行武力,喜欢大力士!他即位以来,主要干了这么几件事。

第一件事,杀蜀相陈庄。

大家可能听说过,蜀国也是西南地区一个非常古老的国家。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蜀国的外交基本跟战国六雄都扯不上边,唯一有密切关系的就是秦国了。秦惠王的时候,巴、蜀两个国家打架,都来找秦国搬援军。秦惠王不傻,就趁着这个机会出兵巴蜀,只花了十个月,就把蜀国纳入了自己的版图之中。这一举动也使得秦国的后方力量更加强大。之后,秦惠王就派了陈庄去做蜀相。名为蜀相,其实就是派去殖民地做总督,控制蜀国。但秦武王似乎对他爸信任的这班老臣都不放心,逼走张仪之后,又让自己最得力的大臣甘茂杀了这个陈庄。可能是怕陈庄一个人在蜀国,天高老板远的,到时候说反就反了。可不管怎么说,秦武王一上来就杀了这么个有资历的重臣,可见手段之狠。

第二件事,当然是出去打仗了。

最重要的一场战役是派甘茂出去伐韩。战役本身很枯燥,战斗种族围攻,胜利,杀了几万人,凯旋。有趣的是打仗之前秦武王和甘茂之间的对话。

自信“力大无比”却“举鼎绝膑”的秦武王

丞相甘茂

秦武王首先派甘茂去魏国,劝说魏国一起攻打韩国。甘茂完成使命后,先派他的副手回国给秦武王传话,说,使命已经完成了,但是个人建议大王不要进攻韩国。秦武王被弄得一头雾水,于是就跑到息壤这个地方迎接甘茂。名为迎接,实际上是想尽快摸清甘茂的意图。甘茂并非真不想打,而是想跟秦武王谈点条件。他一见到秦武王,就开始解释原因。他说,这次要打的地方,离秦国很远,这样作战是很危险的。接下来,甘茂给秦武王讲了这么个故事。鲁国有个与曾子(孔子四大弟子之一,当时以品德闻名于天下)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跑去告诉曾子母亲,说你儿子杀了人,他母亲仍然继续织布,泰然自若;过一会儿,又有个人跑去跟她说同样的话,曾母就有点按捺不住了;再过了会,第三个报信的人来了,曾母立刻扔下了机杼,爬墙走了。甘茂说,我的贤良肯定不如曾子,而大王您对我的信任估计也比不了曾母对她儿子那样,更何况猜疑我的何止三个人,因此,我担心大王未来也有扔下机杼的举动。我甘茂,是个寄居秦国的外国人,我带兵在千里之外打仗,国内肯定有人要说我闲话,到时候大王很可能会听信他们,让我罢兵回国,功败垂成。如果预料到会是这么个结果,我们不如不去打这仗。秦武王很年轻,也很实诚,当场拍了板,说,到时候我绝对不会听闲话的。于是,二人在息壤起誓。之后,甘茂带兵出发。这仗打了五个月还没结束。国内果然如甘茂所说,流言蜚语一箩筐。秦武王毕竟年轻,耐不住天天被人咬耳朵,就把甘茂召回来,说要罢兵。甘茂就说了句,大王还记得息壤的誓言吗?秦武王还是个很遵守诺言的人,想起了当时的对话,坚定了对甘茂的信心,不仅不召回,还继续增兵给甘茂,终于打赢下这一仗。

第三件事,就是觊觎九鼎。

自信“力大无比”却“举鼎绝膑”的秦武王

秦武王举鼎

占据了韩国的宜阳,秦武王很高兴啊,就带着一群武士,巡视这个新到手的地盘。秦武王有点亢奋,就顺道到了洛阳,来周天子处鉴赏一下国宝,九鼎。这九鼎是大禹集天下九州之金铸造而成,是帝王的标志,今天秦武王乘兴而来,就有此意。秦武王冲上去,试了试,一下没举起来。秦武王想,不能在底下人面前丢脸啊,于是就拿出吃奶的力气,噌一下把那玩意儿举过头顶。鼎是举起来了,但这么重的东西,根本就维持不了几秒钟。估计是举起来的时候把身上力气都花完了,秦武王无法维持鼎和自己身体的平衡性,在举过头顶的一刹那,自己的膝盖因为吃不消那么大的负荷,咔嚓一下就断了。秦武王也因为用力过猛,血管破裂,死了。这种死法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独一份,后人还专门为此创造了一个成语,叫“举鼎绝膑”。

可惜了秦武王,可叹了秦武王,可怜了秦武王,可悲了秦武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