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力大無比”卻“舉鼎絕臏”的秦武王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接下去的秦國掌舵人,是秦武王。秦武王的即位導致了張儀的連橫之策失敗。而張儀也出走魏國,並且在一年多以後死在了魏國。

秦武王不喜歡張儀這樣的說客,那他喜歡什麼呢?秦武王如其諡號,喜歡霸權主義,喜歡推行武力,喜歡大力士!他即位以來,主要乾了這麼幾件事。

第一件事,殺蜀相陳莊。

大家可能聽說過,蜀國也是西南地區一個非常古老的國家。但是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蜀國的外交基本跟戰國六雄都扯不上邊,唯一有密切關係的就是秦國了。秦惠王的時候,巴、蜀兩個國家打架,都來找秦國搬援軍。秦惠王不傻,就趁著這個機會出兵巴蜀,只花了十個月,就把蜀國納入了自己的版圖之中。這一舉動也使得秦國的後方力量更加強大。之後,秦惠王就派了陳莊去做蜀相。名為蜀相,其實就是派去殖民地做總督,控制蜀國。但秦武王似乎對他爸信任的這班老臣都不放心,逼走張儀之後,又讓自己最得力的大臣甘茂殺了這個陳莊。可能是怕陳莊一個人在蜀國,天高老闆遠的,到時候說反就反了。可不管怎麼說,秦武王一上來就殺了這麼個有資歷的重臣,可見手段之狠。

第二件事,當然是出去打仗了。

最重要的一場戰役是派甘茂出去伐韓。戰役本身很枯燥,戰鬥種族圍攻,勝利,殺了幾萬人,凱旋。有趣的是打仗之前秦武王和甘茂之間的對話。

自信“力大無比”卻“舉鼎絕臏”的秦武王

丞相甘茂

秦武王首先派甘茂去魏國,勸說魏國一起攻打韓國。甘茂完成使命後,先派他的副手回國給秦武王傳話,說,使命已經完成了,但是個人建議大王不要進攻韓國。秦武王被弄得一頭霧水,於是就跑到息壤這個地方迎接甘茂。名為迎接,實際上是想盡快摸清甘茂的意圖。甘茂並非真不想打,而是想跟秦武王談點條件。他一見到秦武王,就開始解釋原因。他說,這次要打的地方,離秦國很遠,這樣作戰是很危險的。接下來,甘茂給秦武王講了這麼個故事。魯國有個與曾子(孔子四大弟子之一,當時以品德聞名於天下)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跑去告訴曾子母親,說你兒子殺了人,他母親仍然繼續織布,泰然自若;過一會兒,又有個人跑去跟她說同樣的話,曾母就有點按捺不住了;再過了會,第三個報信的人來了,曾母立刻扔下了機杼,爬牆走了。甘茂說,我的賢良肯定不如曾子,而大王您對我的信任估計也比不了曾母對她兒子那樣,更何況猜疑我的何止三個人,因此,我擔心大王未來也有扔下機杼的舉動。我甘茂,是個寄居秦國的外國人,我帶兵在千里之外打仗,國內肯定有人要說我閒話,到時候大王很可能會聽信他們,讓我罷兵回國,功敗垂成。如果預料到會是這麼個結果,我們不如不去打這仗。秦武王很年輕,也很實誠,當場拍了板,說,到時候我絕對不會聽閒話的。於是,二人在息壤起誓。之後,甘茂帶兵出發。這仗打了五個月還沒結束。國內果然如甘茂所說,流言蜚語一籮筐。秦武王畢竟年輕,耐不住天天被人咬耳朵,就把甘茂召回來,說要罷兵。甘茂就說了句,大王還記得息壤的誓言嗎?秦武王還是個很遵守諾言的人,想起了當時的對話,堅定了對甘茂的信心,不僅不召回,還繼續增兵給甘茂,終於打贏下這一仗。

第三件事,就是覬覦九鼎。

自信“力大無比”卻“舉鼎絕臏”的秦武王

秦武王舉鼎

佔據了韓國的宜陽,秦武王很高興啊,就帶著一群武士,巡視這個新到手的地盤。秦武王有點亢奮,就順道到了洛陽,來周天子處鑑賞一下國寶,九鼎。這九鼎是大禹集天下九州之金鑄造而成,是帝王的標誌,今天秦武王乘興而來,就有此意。秦武王衝上去,試了試,一下沒舉起來。秦武王想,不能在底下人面前丟臉啊,於是就拿出吃奶的力氣,噌一下把那玩意兒舉過頭頂。鼎是舉起來了,但這麼重的東西,根本就維持不了幾秒鐘。估計是舉起來的時候把身上力氣都花完了,秦武王無法維持鼎和自己身體的平衡性,在舉過頭頂的一剎那,自己的膝蓋因為吃不消那麼大的負荷,咔嚓一下就斷了。秦武王也因為用力過猛,血管破裂,死了。這種死法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是獨一份,後人還專門為此創造了一個成語,叫“舉鼎絕臏”。

可惜了秦武王,可嘆了秦武王,可憐了秦武王,可悲了秦武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