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是成功之母?兩個心理學試驗,顛覆你的認知慣性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名言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次數,一定不亞於“人之初,性本善”,自打小基本上我們從未對此懷疑過,這其實也是一種認知慣性。

然而自從接觸到了哲學、心理學,我徹底不再從一個角度看問題了,因為一條道經常走,你就發現不了新的風景。成功又何止不是這樣?要不怎麼會有“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這句老話。

“成功是成功之母”應用的場景應該更多,而“失敗是成功之母”常用語特定的環境。

失敗是成功之母?兩個心理學試驗,顛覆你的認知慣性

咱們先來看下第一個心理學試驗: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項經典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裡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在被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也就是說:經常失敗之後,本來能走向成功,但是卻喪失了走向成功的勇氣與信心

過去老話有一句中常聽到這幾個字“缺少了精氣神兒”,精氣神兒的喪失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失敗的一次次打擊所造成的一種狀態。

有個愛嘮叨的父母,你就對此深有體會,尤其是母親,嘮叨的同時夾雜著打擊與貶低,愣是把孩子說得

垂頭喪氣,這一點我深有感觸,知道現在無論怎麼努力,取得再好的成績,總感覺低人一頭

另一個心理學試驗:勝利者效應

研究小鼠的社會競爭,胡海嵐研究組已經積累了深厚的基礎。一個穩定有效的行為學範式是“鑽管測試”。一個細長的管子,兩隻小鼠分別從管子兩頭鑽入,迎面遇上。

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兩隻小鼠中總有一隻會通過不斷地推擠,讓另一隻節節後退,最終被擠出管子。勝負往往在半分鐘之內就見分曉。

把一隻籠子裡的幾隻小鼠兩兩配對,進行鑽管測試,就能分出這些小鼠的社會等級:高等級的小鼠幾乎每戰必勝,而等級最低的小鼠則每一次都被對手擠出管外。

試驗簡單的來說就是:經常勝利的小鼠,他們的大腦前額葉的突出強度高,於是就會信心百倍,勇氣倍增,所以從生理學來說,也是“成功是成功之母”來的更科學一點。

抗戰神劇《亮劍》裡面李雲龍有句名言“狹路相逢勇者勝,要敢於亮劍”,也就是說我們在生活職場競爭中一定要有勇氣,有了勇氣自信心也就提高了,所以戰鬥還沒開始你已經贏了一半了。

失敗是成功之母?兩個心理學試驗,顛覆你的認知慣性

家長從中學到了什麼

1.嘮叨可以,但不能打擊

依戀期(0-1.5歲)這樣能給孩子提供交流,帶來安全感,但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就要有所節制,更不能打擊和貶低,自尊心、自信心很重要。

2.一定要多鼓勵

你會發現聰明的家長一般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喜歡給孩子佈置任務,孩子完成後就給予鼓勵,這樣家庭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子,陽光、積極、熱情、充滿自信。

3.家長要有批判性思維

這個屬於認知心理學的範疇,我們對待身邊的建議,一定要學會多角度看問題,沒有絕對的好處,也沒有絕對的壞處,佛家常說的“無常”就很有道理,要學會透過現象看到內在的本質

,根據實際情況想,吸氣精華,棄其糟粕。

好了,通過本篇的閱讀,你們覺得失敗是成功之母?更實用,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更實用,下方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下...


因為分享,所以更強。

關注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