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各中小型企業如何自救呢?

常馨



老李愛囉嗦


這個問題昨天我已經回答過一次了,今天又來回答一次。前些天,有幾家媒體也在採訪我這個問題,希望我能夠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在給媒體的答覆中,我主要提了如下幾個方面。

我認為,中小企業的自救,應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竭盡全力降成本,從多角度深挖成本節約潛力;多少年來,企業一直都在努力降成本,但降成本總是如海綿裡面的水一樣,只要你肯擠,總還是有進一步降低的空間的。事實上,沒有一個企業,真正將成本降到了最為合理的地步,尤其是中小企業更是如此。

二是進行生產經營計劃的靈活調整,在有效需求充足的情況下,需提前謀劃疫情結束後的產能擴張與加班安排;目前看,正常復工率很低,但遲早疫情會過去,企業將全面復工。所以,一定要提前預測好可能的復工時間,提前安排好未來的生產經營計劃,爭取以後續的產能擴張或加班加點趕進度,來降低最近不能復工的不利影響。

三是根據企業情況進行合理的投資調整,以收縮性策略確保渡過困難期;既然現在已經很困難,那就應該主動調整計劃,調整戰略。面對當前的嚴重疫情,以及其將對企業發展產生的顯著不利影響,為了長期的發展,當前的根本任務不是擴張,也不是創新以增強發展潛力,而是如何在嚴峻形勢下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未來才有機會談發展,才有可能有資格去談發展質量。為了活下去,暫時性的收縮是必然選擇。

四是必要情況下,適當減少長期性資金支出,減輕當前資金壓力;這一點和第三點是有關聯的。既然當前的根本任務是活下去,所以中小企業不必過多去考慮長期資金支出。也就是說,中小企業應當削減對外股權投資,適當削減研發支出,減少品牌建設投入。這些東西,等未來活下來再說。如果活不下來,投了也是白投,甚至可能還會加速死亡。

五是面對疫情爆發所導致的需求下降,積極開拓市場,穩定市場有效需求;疫情的爆發,不可避免地減少了消費需求,也減少了投資需求。面對需求的全面下滑,企業需要在疫情結束後,快速有效開拓市場,努力增加有效需求。即使是採取了收縮性策略,在疫情結束後的市場開拓也是有意義的。畢竟誰恢復得快,誰就更能贏得未來。

六是與政府、工會進行協商,尋求達成共渡難關的臨時性制度安排。這主要指的是工資,包括不能復工期間如何支付工人工資、支付多少工資,以及復工以後支付多少工資。應對疫情不利影響,既是企業的責任,也是員工的責任。企業死了,員工也將失去工作;救活企業,也是為了員工的長期利益。所以在這種特殊的困難時期,通過協商達成臨時性的降低工資水平的協議,也許是有意義的,也是必要的。


劉興國


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你的企業還好嗎?

誰也沒想到,一場武漢疫情,把年前制定好的2020年運營計劃打亂了,面對的抗疫和延遲復工,無人出門上街,全社會都處於隔離狀態,這時候我們之前搭建的私域流量就能派上用場了。

【一】直擊疫情下門店的3個痛點

痛點1:無上上街——客戶不上街,不上門,不開店;門店無人,生意無法做

痛點2:線上無交付產品、服務——實體企業、門店無線上交付產品的該如何?

痛點3:員工無事,工資卻要發——不知員工該做什麼,特別對於導購等,線上辦公無意義。

【二】疫情下的3個自救指南

指南1:建立私域流量池

①從公域流量引流到微信群,互聯網上流量很廣(抖音、知乎、小紅書、今日頭條)

指南2:門店線上化

①周邊配送:抓住窗口期,電商還未復工前,可配送產品要做的比電商更快,可通過朋友圈交付

②在線交付:教培、健身、工具類通過直播類完成

③線上產品開發:線上已有專屬產品、開發或轉化適合的某產品到線上,線上線下結合,勿盲目

可以運用我們線下課講到的群成交公式:售前預熱×售中氛圍×售後追蹤。

首先你要選好做活動的產品,然後設計1周劇本,預熱一下,通過朋友圈點贊和評論區發佈活動,挑選有意向參與群成交活動的小夥伴進群。


②售中氛圍:激發從眾心理,集體下單

建好群后,如何運營和開展活動?這過程中主要有四個氛圍預熱技巧:紅包-接龍-訂單截圖-收單倒計時。

發紅包→預熱;訂單接龍→利用消費者的從眾心理,刺激圍觀的群友下單;訂單截圖→證明活動的真實性;倒計時→營造緊張氛圍,促使猶豫不決的客戶下單。


③售後追蹤:一對一跟進未成交顧客戶

對於參與群成交活動的客戶,一定要做好售後追蹤服務。主要有這三種技巧:群內 、一對一跟進和朋友圈跟進。這步驟做好了還可能會給你帶來複購和轉介紹哦。


行動清單:結合你企業目前情況,打造一款可以線上交付的產品。

互動話題:疫情發生後,你開展了哪些線上業務?歡迎你跟我分享。


坤龍老師


開源節流:

1、儘量 砍掉一切不必要的開支,延遲支付貨款等應付款。

2、儘可能降低你的租金成本。

3、砍掉當前不能產生現金流的產品和業務。

4、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人力成本,留住人才是企業最大的財富。

5、儘可能縮減不必要的營銷成本,但如果是正回報的營銷投入,反而應該適當增加。

6、減少一切不必要的原材料成本或研發成本。

7、延長賬期,貸款期限,申請補貼,稅費減免等。



人生如品茶


所謂自救其實還是要打破僵局,就好比這次疫情,大家受到的影響都很大,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對很多企業來說都實現了,平時小車不倒儘量推,正是因為長期飲鴆止渴死循環,才導致遇到潮水退去,真正裸泳的人浮出水面!在大變局之下,輕重緩急,對一個決策者來說尤其重要,



即便躲過這次,下一次什麼時候再有呢?我們不能只靠躲!而應該未雨綢繆!有人會覺得我在站著說話,其實我也是一家經營了將近5年的公司負責人,如果有興趣,我們可以私下聊聊我的這次面對疫情的舉措!


歷史逗你玩


這一輪疫情從春節開始,到現在,已經一個多月,按照影響的延伸,應該會在兩個月以上,這裡說的是全國範圍內,現在開始復工,等到全部復工的話,估計至少還得一個月左右,因為還有有局部不間斷的個體案例出現。

這次疫情的影響,不單單影響的中小企業,全國的經濟都受影響,不管大型小型。疫情過後的發展問題,不單單是中小企業主關注的問題,國家更加關注。中國的經濟發展按照現在的增速來看,還是要保6的,如果不能到6,那會引來一系列的問題,無論是經濟活力、就業率等等。

個人看來,在疫情過後,國家會出臺一系列的經濟刺激措施,這個措施會有點到面的鋪開,有宏觀的,有行業的等等,比如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比如基建提速、比如鼓勵新型經濟發展,5G鋪設提速,信息產業創新升級,前幾天還出臺了一個汽車行業相關的政策等等,當然也可能出臺一些階段性的減稅降費政策,而且也許會是政策和資金支持都會有。中小企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參與方,是大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業務延伸承接方,這些政策會直接或者間接的給中小企業一個快速發展的空間,可能會訂單會激增,業務量和工作量大幅增加。這些都是有可能的,因為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要在剩下的不到10月裡,把落下的部分彌補回來,這就必須提速。而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個縮影,整體的發展趨勢和路徑是大體相同的。

因此,中小企業疫情過後,隨著國家經濟政策的出臺,自身發展會在整體經濟的帶領下逐漸復甦,只要中國的經濟一片向好,那這個疫情就是一個突發事件,不會影響大的趨勢。


大布頭


這個問題我查了有關方面的政策我認為疫情困境下企業的自救措施有如下幾項:

1、降低成本

勒緊褲腰帶去去應對這樣一個艱難的階段,降低成本。能坐經濟艙就不坐頭等艙,能電話會議就不要見面吃飯。很多企業可能要過一段苦日子。

2、業務線上化

線上辦公也是一個機會,疫情倒逼企業去適應最新的管理手段和扁平化的管理措施,有一些領域和業務可能會被催生出來。

3、保證現金流

一方面是保證手裡有錢,取消激進投資,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現有政策融資。如西貝在疫情期間資金鍊告急,其CEO賈國龍積極求助,公開表示面臨非常大現金流壓力,一算賬連3個月都扛不過去。在政策支持以及雙方合意的情況下,達成了銀行對其的金融服務方案,西貝便收到了銀行提供的1.2億元流動資金貸款,解決當務之急。

4、合理利用政策、法律

分享一個案例:2020年2月2日,在收到匯大機械的申請後,湖州市貿促會立即對文件進行初審,在中國貿促會、省貿促會等上級部門的幫助下,成功出具全國首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及時幫助企業最大限度減小損失。

我們建議企業合理利用法律,適用“不可抗力”免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條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法律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疫情過後,合同違約可能是很多企業鋪面面臨的法律責任,建議企業積極用好“不可抗力”,爭取減免違約責任。我建議企業在適用不可抗力方面,做好幾個標準動作:首先,企業儘快梳理排查正在履行及將要履行的重大合同,明確相應的合同期限、責任等關鍵事項;其次,如存在風險,及時與合同相對方進行協商,爭取簽訂《補充協議》;再次,準備證據證明存在不可抗力的事實;最後,盡到及時通知義務,避免損失的擴大

最後做一個總結,在疫情期間,企業的“自救”措施包括:

首先,合理利用政策,申請補貼,享受各類政策紅利;

其次,合理利用法律,對無法繼續正常履行的合同提前進行安排;

再次,企業自行救助:開源節流、企業互助、發現商機、合法合規;

最後,企業主財富籌劃:重要的事情已變為緊急,除了企業面對挑戰要有破局思維,建議企業主家在富的規劃方面要更有執行力。

疫情的本質是風險,會加速、深化整個社會對於財富的思考。疫情對於高淨值客戶財富規劃的影響主要是喚醒需求、敬畏風險和加速規劃。疫情帶來挑戰,我們可以利用智慧轉危為機,謝謝大家


曉陽的日常


1、 砍掉一切不必要的開支,延遲支付貨款等應付款。

包括廣告費用、冗餘的租金、市場活動,公關活動、差旅、員工和高管福利、行政成本、不緊急的採購計劃、延遲支付貨款和其他應付款。

以及上半年涉及人員聚集的活動都可以砍掉,例如聚餐、團建、培訓、展銷會等等。

2、儘可能降低你的租金成本。

與房東商量減少租金,在現階段的大環境下,大概率能成功,畢竟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把冗餘場地低成本轉租或者出租,或者搬到租金更便宜的地方。

3、砍掉所有3個月內不能產生現金流的產品和業務。

這些業務都是一些基於未來孵化的業務或產品。

4、儘可能減少人力成本,但不要忘記人才是企業最大的財富。

減少人力成本,第一時間就想到裁員。裁員和減員雖然是最直接的方案,但是卻不是最優的方案。

嘗試與員工協調階段性降薪,高管可主動要求降薪或者凍薪,起到帶頭作用,共度企業難關。

5、儘可能縮減不必要的營銷成本,但如果是正回報的營銷投入,反而應該適當增加。

現階段,應認真評估每一塊市場費用,減少或者砍掉一些付費廣告,但是也不要一刀切,營銷本質是給企業帶來收入和利潤的。

首先停掉線上和線下的品牌廣告,在防控疫情期間,人們宅在家裡,鮮少出門,且閉戶購買之物大多是剛需產品,對品牌廣告的敏感度不高,且發動全員營銷,每個人都可以銷售員與廣告牌。

6、減少一切不必要的原材料成本或研發成本

聚焦在能夠產生現金流的核心產品上,努力通過降低產品成本來降低整個企業的盈虧平衡點。

7、延長賬期,貸款期限,申請補貼,稅費減免或豁免部分債務

積極與各方溝通爭取最大的現金流週轉能力,企業一把手可以與供應商或服務商溝通延長應付賬期,與銀行或貸款機構申請延長貸款期限或延期還款。

與部分供應商或金融公司商量是否可以豁免部分債務;時刻留意並及時申請當地政府提供的相關補貼和稅費減免優惠政策。

老話說得好:“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你不跟政府反映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的主要困難,政府又怎麼給你提供所需的幫扶呢。

為了解疫情對福建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協助企業儘快恢復正常運行,福建統計局特開展“關於當前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的問卷調查”。

為準確摸清企業在生產中面臨的實際困難,及時調整和完善相關政策,回應企業訴求,充分保障企業的生存發展,請您務必如實填寫。


偉創2020


等不到疫情過後,就基本死沒了,不用自救,自己埋了吧!腦殘的提問。都在糊弄鬼呢!健康證,健康碼,都不認,我就搞不懂,這人口密集的城裡都能開的都開了,這村裡封的就差再修個炮樓了。外地人根本就不讓幹活,不是本地的根本就不給辦健康證,也不認外地的健康證,復個屁工啊!


漲了漲瘋了


「疫情」疫情肆虐之下,中小型企業該如何自救?

就在我們舉全國之力抗擊病毒疫情之時,卻另有媒體透出,在疫情肆虐之下,中小微企業生存好艱難的消息,國內知名餐飲企業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西貝員工有2萬多人,一個月工資超過1.5億元,兩個月就要3個多億元,而西貝賬上的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受疫情的影響,不少小微企業都表示:“在疫情之下,我和我的企業都快熬不過去了。”

實際上,遇到本次肺炎疫情,我們國家的政府也並非沒有采取應對措施:第一條,就是在2月初釋放了1.2萬億逆回購,主要就是增加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引導銀行間拆借市場利率下行,從而降低中小型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

第二條,央行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各金融機構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第三,很多地方政府提出倡議,要求轄區內業主和房東主動減租,以此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與企業共度難關。

「疫情」疫情肆虐之下,中小型企業該如何自救?

儘管各地政府都採取了一些積極措施,甚至還可以緩繳社會保險、延期繳納稅款。不過,對於中小微企業來説,也是要努力生產自救,爭取渡過短期的難關,儘快走出現在的困境。那麼中小企業該如何應對這場病毒疫情帶來的危機呢?

首先,線下服務(產品)可以搬到線上服務(產品)。在疫情面前,受到衝擊最大的就是線下餐飲、教育、旅遊、服裝等行業,但是隻要你從線下走到線上,雖不能説全面度過難關,但起碼也是一種自救之道。比如服裝行業可以搬到網上做電商,餐飲店生存不下去,可以送外賣業務來減輕損失。教育可能搬上線上學習。而藥店也完全可以開到網上。將網下的業務搬到網上,爭取早點熬過難關。

再者,在肺炎疫情肆虐的這段時期裡面,企業也沒必要一定要讓員工都坐在一個辦公室裡上班,可以在家裡面做業務。早在2003年非典時期,我看到很多外貿公司都讓員工在家裡面上班。做外貿,根本不需要來公司上班,這樣可以節省通勤時間,也避免出現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而且趁著這個風口,將來會有大批線上辦公軟件出現,以提高個人在家辦公的工作效率。隨著,未來有能力的員工可以變為獨立的經濟體,比如自由職業者,線上辦公將成為未來工作的趨勢。

「疫情」疫情肆虐之下,中小型企業該如何自救?

最後,受到疫情肆虐的影響,中小微企業在疫情過後遇到現金流不足的情況在所難免。在沒有業務和現金流的情況下,仍要支付大筆開支。但是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説,除非央行在考核時,提高對銀行不良率上升的容忍度,否則誰也不敢貸款給中小微企業。所以,中小企業應通過多種方式來解決手中的現金流不足的問題。

比如,華為在發展初期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任正非只能想出內部融資的形式,員工以1元1股的方式參股,員工每年可獲得股息回報。通過這種形式,企業可獲得部分現金流,解決工資開不出的難題,而且還穩定了員工的人心,上下齊心,先幫企業度過難關。

「疫情」疫情肆虐之下,中小型企業該如何自救?

在此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廣大中小微企業絕不能放棄自己,一定要相信能夠熬過此次難關,迎接新的發展機遇。此次除了央行、各級政府部門全力支持中小微企業外,中小微企業也要展開自救行為。因為靠別人救助畢竟起到作用有限,而自己想辦法頂住壓力,存活下來,只要能走過去,也許又是一片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