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因為哪一句詩而想背整首詩?

魚魚魚__出沒


我因“一片冰心在玉壺”想到背整首詩:

《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我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原名謝婉瑩。她也非常喜歡這首詩,所以筆名就用最後一句裡的“冰心”。這句詩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保持正直高潔、十分坦蕩的心,才能一路順風、勇往直前。



情懷陝西


看見這個問題,就想起三年前尷尬的一幕。

我是中學語文老師,常常在課堂上給學生分享優秀的文學作品。這是從我當年的語文老師那裡傳承而來的習慣,每當這個時候我就非常享受。

有一段時間我經常拿倉央嘉措的詩,給學生們朗誦,不是整篇整篇的朗誦,而是一句一句的,好幾首詩,這一句,那一句的。

其中就有《見與不見》這首詩。

“你見,

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喜不悲。”

我在朗誦的時候都是非常陶醉的。朗誦完這句,就給學生們講解一下,接著繼續正常的課堂教學計劃。

有一次,我還是拿這句詩朗誦,突然,下面一個學生聲音很小的說:“你就會這一句吧?”

全班頓時鬨堂大笑。

我當然聽明白了,課堂上跟他們氣氛很好,我自然沒有生氣,但心裡的尷尬是不可少的。

我就說:“哎呀,歲數大了,記性不好,你能背下來就好。”

大家又是一陣大笑。

我的課堂經常充滿了這樣的歡樂,我們都非常喜歡,享受這個狀態。

下課後,於是下定決心,一定要完整的背下《見與不見》,這麼優美的詩,不能這樣稀裡糊塗的對待,也不符合語文老師的身份。

那麼長的《大學》《心經》《中庸》我都背的滾瓜爛熟的,何況這個短小精悍的《見與不見》呢?






虛受的讀書筆記


我所背的詩,多是輕少年時候記住的。回想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

①錯誤理解字意,被糾正後就想背全詩。文革時候,文娛生活單調,我和許多人一樣,喜歡隨口哼唱毛主席詩詞。一次,我唱到《七律,冬雲》的最後一句,"梅花歡喜漫無雪,凍死蒼蠅未足奇"時,就想:這個"魏足奇”是誰,沒聽說過呀?就問我媽。知道後,拿出原詩認真地背了下來。直到現在,毛主席的許多詩詞,我還能背出來。

②出於好奇心,背訟全詩。我母親是教語文的,小時候常給我講一些奇聞逸事。一次,講到宋代詞人李清照,說她一生顛沛流離命運坎坷,可她詞填得卻很好,在一首《聲聲慢》裡面,一下用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七個疊詞,當真了得!出於好奇心,我背下了這首著名的宋詞。後來,一就事,我又看了不少宋詞。

③出於同學朋友的吹噓,而背下全詩。我上學時,有𠆤同學博聞強記無所不知,什麼馬耳他總理明托夫、利比亞總統卡扎菲張嘴就來,我就只有聽的份。一次,同學們議論起杜甫的《兵車行》,"車轔轔、馬嘯嘯,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正當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湊得費勁的時候,他卻一下就背下了全詩。還不算完,又饒上了一首《賣牛行》,"老翁賣牛手持餅,持餅食牛抱牛頸,…。"然後,通篇講解,天花亂墜。回到家後,我想,什麼詩啊,這麼厲害?就找到原詩背了下來。

④還有一些背詩的理由,似乎都可歸類於上述三種。總之,學無止境,開卷有益嘛。對於詩詞,更是溫故如知新啊!


蔣立五


我曾經在中學時因為偶然間聽 一 同學念起“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而去學校圖書室翻找《再別康橋》,並把這首詩全文摘抄並背熟。

《再別康橋》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雁影歸零


春日偶成

[ 宋 ] 程顥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爺爺中學校長,我小時候和他生活,他不僅教我做人,經常背誦古詩給我聽,這首詩印象頗為深刻,從小懵懂的心感覺生活的美好,也感覺到爺爺樂觀。

斯人已去,每次回憶滿滿的都是愛。


阡陌上的鳥


:你曾因為哪一句詩而想背整首詩?

答: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這也是唯一一首我自願背的古詩,沒有戒尺,沒有皮鞭,完全沒有在老師的強烈要求下背的。不像《桃花源記》、《出師表》、《岳陽樓記》,也不像現在我早已忘的一乾二淨的《赤壁賦》、《勸學》、《阿房宮賦》。老師教我的很多知識,教我背的很多古詩詞,我這個不爭氣的朽木學生,用不上,最後都還給了那似水的流年……

唯獨《將進酒》,這首詩只怕是此生都不可能再忘記了,除非不再沽酒舉杯,除非身入九泉之下!

開篇起筆連續兩問,雄闊豪邁,“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一下子就把人帶到了濁浪滔天的黃河岸邊,眼界大開,這是虛境;後一句,明鏡高堂,朝如青絲,告訴人們人生苦短,這是實境……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話人們在酒桌上經常聽得到,生活中不如意時也經常拿這句驚世之語作自我安慰,人家太白是出口成詩,我們卻是自欺欺人……烹羊宰牛下酒都還不過癮,最後五花馬,千金裘也賣了吧?乾脆讓孩子拿去換美酒,與君同消這萬古的憂愁……碰一下,我先幹為盡,你看著辦……

解析唐詩是枯燥的,我也不想廢言,因為古典文學家解析的比我好萬倍。李白那不可遏止、噴薄欲出的才華讓多少文人墨客望而興嘆?讓多少詩家酒客無法自拔?讓多少風雲人物心馳神往?

酒不醉人詩醉人!


楚襄蠻


我上初二的時候,叔叔送我一本《宋詞三百首》。在那個時候,算是一件特別的“禮物”,令我愛不釋手。我讀到柳永的巜雨霖鈴》,頓生喜愛,特別是這句:“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我下狠心當時就把這首詞硬給背下來了。

柳永是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在仁宗景祐元年就中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但他性格曠達,仕途坎坷,以致流連於歌樓妓館,“奉旨填詞”,最後漂泊流落而死。他精通音律,大力創作適合於歌唱的慢詞長調,僅一人就寫了八十七首,超過了與他同時期的歐陽修、晏殊和張先的總和。柳永善於寫離情別意,歌兒女情長,柔婉至美,雅俗共賞,深受時人喜愛,甚至出現“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的盛況。即使對後來的詞人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李清照評價:始有柳屯田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於世。

巜雨霖鈴》是柳永的一首別離相思的詞作。當時,他即將離開汴京(現河南開封)去漂泊,自尋出路,不得不與愛人分離,這首詞書寫的就是別離的痛苦心情。

我初中讀這首詞的時候,還是懵懂少年,讀到“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時,腦中能想象兩人依依不捨的畫面,久久揮之不去。當時想,有如此的離別場景嗎?直到高中老師給我們解讀賞析,隨著歲月流逝,才算明白其中滋味和文學價值。

寒蟬、長亭、驟雨,離別的氛圍多麼悽清。蘭舟催發,讓人對美酒佳餚毫無興致。執手、淚眼、無語凝噎,最後的分別時刻來臨,緊握雙手,眼中噙著淚水,竟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難捨難分,讓人心碎。

我的愛人,此去經年,沒有你的陪伴,良辰美景,又有什麼值得流連呢?千種風情,又向誰人訴說?又有誰人理解?蘊含著詞人無限的情意。由此,可想而知,平日裡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一定是情話綿綿,恩愛有加,不然的話,這一去怎麼會令詞人如此痛苦不堪呢?

寫到這裡,我想起柳永巜鳳棲梧》一詞中的名句:“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兩句彙集了詞人的全部感情,堅貞不渝,引起了大家的共鳴,經久不衰。王國維稱之“專作情語而絕妙者”,還說此句在古今人詞中,曾不多見。

從古至今,人世間相聚,離別,再相聚,亙古不變,是一種生活常態,又是文人騷客們創作的不竭源泉,也成為我們吟誦感悟的佳作,念念不忘,生生不息。


九日文談


前幾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有個朋友的個性簽名是: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這句詩有意思,腦補了畫面,太浪漫了叭~瀟瀟灑灑的生活態度,成功的引起了射手座的我的注意。

於是乎,我就去搜了一下是哪首詩,哎媽呀,原來是唐寅的《桃花庵歌》裡面的一句詩,老臉一紅,原來和“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是同門!這麼有名的詩我居然不會背全文!然後趕緊默默放下了手機,把詩記在了小本本上。

為了加深印象,我再默寫一遍這首詩,和伯虎兄探討一下人生境界。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貪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其實,瞭解一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經歷會發現,伯虎兄領悟通透,灑脫中也有心酸和無奈吧。


一顆真餃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在三十幾歲的年齡。對前途渺茫,對過去歲月的追憶。讓你深刻體驗人生無常,絕望中有希望,希望中有陰霾。

因為這首詩,我到訪了湖南長沙,暢遊初秋橘子洲頭,看著毛澤東30多歲的雕像,關於這段毛澤東詩詞創作的背景浮現腦海。

1925年晚秋,32歲的毛澤東鋌而走險去長沙,面對敵人的追捕,獨自暢遊故地橘子洲頭後逃往廣州時有感而發。這段時間是毛澤東黯然失色的階段,因為在1924年以前,毛澤東已經在城市中度過了14年。他差不多已經抹去了鄉村生活方式。

那時的毛澤東在國民黨宣傳部,一切工作都是打著國民黨的招牌盯著統一戰線。他在共產黨的地位孤立,壓力大的經常失眠,健康狀況下降。而毛澤東善於隨機應變,該撤退時,他會退到有根的地方-韶山。

在1925年以前,他的觀點總是站在城市一邊,而當他回到韶山後,他改變了想法‘我認識到,我錯了,農民對了’。他開始喜歡舊式的中國學校勝過洋學堂,他的視野更寬廣了。

人生起落在你三十不惑之時,才能真切感覺到。但那不是失敗,是閱歷後的突破。

這首詩每每讀來,不是讀來,因為他已經深深印在我的基因裡。像呼吸一樣自然,他給我一種力量。

偉人也罷,平凡人也好。沒有人生是一帆風順的。而持續性躊躇滿志正是一個人向更高山峰邁進的必經之路。

讓我們再來洗禮一下: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意氣風發,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書蜜院的合夥人書懶


杜甫一生高興的時候不多,把自己的喜悅之情寫到詩歌裡的更少,大部分情況之下他寫的是他的艱難生活和家國之憂,而他少有的兩篇經典的寫喜悅之情的詩都寫在成都草堂之後。杜甫逃難到成都,暫時結束了他十載長安、四年流徙的生活,找到了一個棲身之所。

這時的杜甫在朋友們的資助下,終於在戰亂之餘得到了一個安家之所,杜甫艱難苦恨的人生終於有了短暫的安定,這使他有了快樂的可能。在某個短暫的時間段,他是陶醉於這種安靜的生活的,當一場春雨到來,他滿心喜悅化成了詩句。這是杜甫筆下最經典的一場雨,在詩人眼中,這場雨被賦予了情感,成了”好“雨。好就好在它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偷偷在夜晚來到,“潤”、滋潤萬物,“細”,不是暴雨,就是細細的滋潤,這些字都生動地寫出了雨“好”的特點。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好在“細”小,好在下得夠久。

久居成都會發現一個比較獨特自然現象:晚上下雨的時間多,雨後白天會出太陽,白天極少下雨。這種現象在其他地方很少,《春夜喜雨》突出“夜雨”不得不驚歎於詩人的洞察力了!

詩人展開聯想雨後成都: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我們看杜甫的胸懷始終是大的,一場小雨他想的至少也是一座城市的境況,他沒有寫他自己的境況如何,他在夜雨之中無眠,他為一場雨而歡呼,為春天盛開的鮮花歡呼,為在這樣的季節裡安然生活的人民歡呼。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