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年裡打了十次戰爭,俄羅斯為何總要死磕奧斯曼帝國?

五分音


俄羅斯跟奧斯曼帝國的淵源,最初來自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俄羅斯人認為自己有理由復仇奧斯曼人。

1453年,奧斯曼帝國大軍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拜占庭)亡國。俄羅斯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東羅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帕列奧羅格,自認接過羅馬帝國的衣缽。

從那時候起,俄羅斯人的眼界發生重大變化,他們不僅要保衛俄羅斯,而且要捍衛東正教,還要保護聖地耶路撒冷。

因此,佔據東羅馬故地、領有耶路撒冷的奧斯曼帝國,成為歷代沙皇必須要戰鬥的對象,不然怎麼配得上“沙皇”的稱號?

虔誠的俄羅斯東正教徒認為,死前要去一趟耶路撒冷朝聖,用約旦河水浸溼自己的裹屍布。俄國沙皇有一項重要儀式,每年都要舉行“約旦河水祝福儀式”,這項活動一直到十月革命的爆發為止。

宗教賦予強大的戰鬥力!俄羅斯人的決心有多麼大,你能想到多麼大,他們就有多麼大。俄羅斯在“第三羅馬”的理念下,積極跟奧斯曼帝國死磕到底,雙方曾經大戰10次。

1768年,葉卡捷琳娜女皇再次征戰,如火如荼的第4次俄土戰爭爆發。她派出波羅的海艦隊,在地中海東部的海戰中,一舉擊敗奧斯曼艦隊。

此戰迫使奧斯曼帝國,在烏克蘭和克里米亞半島做出讓步,這時候的俄羅斯人靠得是“拳頭硬”。

進入19世紀後,奧斯曼帝國更加衰弱,根本擋不住俄羅斯的欺負,但列強也不想俄國獨佔好東西。

當克里米亞戰爭爆發的時候,英國、法國、奧斯曼帝國三方挑戰俄羅斯。1856年戰爭結束,俄羅斯被打得元氣大傷,沙皇不得不放棄武力,採用更多的軟實力來影響中東局勢。

一戰爆發後,俄羅斯和英國、法國是同一戰線,英法又忙於歐洲戰事。俄羅斯抽調部隊,組建成偏師再次下手奧斯曼帝國,大軍一直進入後者控制的伊拉克地區。

1916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跟英法簽訂《小亞細亞協議》,按照協議俄羅斯獲得伊斯坦布爾(昔日的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的部分土地。可惜,第二年十月革命爆發,徹底斷送俄羅斯帝國死磕奧斯曼帝國的歷史。


子屠龍


題主說兩國200年裡爆發了10次戰爭並不確切,從1676到1923年,其實共發生12次戰爭。但兩國其實從1430年開始就逐步爆發衝突,從1430年到1570年,奧斯曼帝國的臣屬國克里米亞汗國就開始入侵莫斯科公國。

(1)兩者都是從小國變成大國強國,但奧斯曼強大得早,後來強大者只有打敗前個才可能成為強者。原因很簡單,兩國屬於在同一地區發展,一山難容二虎

莫斯科公國和奧斯曼土耳其成立時間差不多。奧斯曼一世在1299年建立國家,伊凡一世1328年建立了莫斯科公國,由此,兩個國家都進行了不斷地擴張。起初,兩國都是小國兒,但最終成為廣袤的帝國。

奧斯曼帝國在1389年,奧斯曼打敗了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聯軍,從這時起,奧斯曼就不再是小國了。到了16世紀蘇萊曼一世時期(1502—1566年)成為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從巴爾幹地區到中東、北非地區所佔領土550萬平方公里。

莫斯科公國就沒那麼幸運了。

到了伊凡三世大帝在1462年登位時,莫斯科公國才算站穩了腳跟,不再是一個被人小看的國家。也就是從那時起,奧斯曼和俄羅斯之間才開始爆發戰爭。

(2)奧斯曼帝國在崛起過程中,從扶植代言人克里米亞汗國對陣莫斯科失敗後,採取“綏靖政策”使得莫斯科公國趁勢崛起

從1400年到1570年,奧斯曼帝國與莫斯科公國之間並沒有直接戰爭,奧斯曼和拜占庭一樣都是站在幕後指導波蘭、立陶宛、瑞典、克里米亞汗國等東歐強國與莫斯科公國鏖戰。

從1570年開始,四方與奧斯曼一起圍戰莫斯科公國,雙方各有勝負。當時,正巧是“恐怖的伊凡”執政,雙方打得很頑強,但最終莫斯科堅持住了並逐漸強大。

在這一過程中,奧斯曼帝國趁波蘭-立陶宛戰敗竟然和莫斯科瓜分了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區,致使反莫斯科公國同盟崩潰。

(3)奧斯曼帝國滅掉了拜占庭帝國,這個對莫斯科公國有最大影響的“精神母國”。莫斯科公國因為繼承“拜占庭恩惠”而強大,自然要以打敗“滅亡拜占庭”的國家作為提高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柱

1453年滅掉了拜占庭帝國,攻佔了君士坦丁堡。而伊凡三世在1472年,迎娶了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婭·帕列奧羅格為後。開始打造“第三羅馬帝國”這一概念,並將自己打造成“東正教的守護者”“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等概念。

由此,極大地的籠絡了俄羅斯,並將俄羅斯民族的心理逐漸定型——服從威權。


坐古談今


很簡單,為了擴張的需要。

俄羅斯和奧斯曼帝國之間實力的對比,就像一個蹺蹺板的兩端。當奧斯曼帝國日益走向衰落的同時,正是俄羅斯逐步崛起成為世界大帝國的過程。

一、奧斯曼帝國走上衰落之路

1682年,被後人尊稱為“彼得大帝”的彼得一世繼位,第二年,即1683年,一度威脅整個歐洲基督教文明的奧斯曼帝國,在圍攻維也納失敗後,逐漸開始了漫長的衰落過程。

1697年爆發的桑塔戰役中,奧斯曼帝國軍隊再次被奧地利人徹底擊敗,並永久失去了匈牙利和貝爾格萊德以北的領土。

根據1699年所簽訂的《卡洛維茨條約》規定: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歸奧地利,雙方以蒂薩河、薩瓦河和翁納河一線為新的邊界。

此外,達爾馬提亞、伯羅奔尼撒半島以及愛琴海上的重要島嶼劃歸威尼斯,波多利亞和烏克蘭則劃歸波蘭。

後代歷史學家都把《卡洛維茨條約》視為奧斯曼帝國由盛轉衰的標誌。

此後,奧斯曼帝國軍隊喪失了開疆拓土的能力,他們唯一的任務只剩下守住越來越縮水的領土。

一個人,如果有萬貫家產,但卻沒有能力保衛它,自然會引來無數覬覦。

人如此,國家同樣如此。

二、沙皇俄國逐漸變得強大

1320年前後,今天俄羅斯的前身,莫斯科公國還只是蒙古金帳汗國的一個無足輕重的附屬國而已,所有新任的大公都要前往大汗宮帳接受冊封。

不過到了1480年,莫斯科公國已經擊敗蒙古人,成為獨立國家,並開始走上擴張之路。

1547年,被後人稱為“伊凡雷帝”的伊凡四世繼位,他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沙皇”的皇帝。

伊凡四世在位期間,俄國嘗試向南方擴張,與奧斯曼帝國在黑海、高加索等地多次發生戰爭。不過此時的奧斯曼帝國實力仍舊強大,俄國的擴張衝動只能深深掩藏於心底。

1697年,彼得一世開始西化改革,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全方位學習歐洲,俄國實力得到立竿見影般地迅速提升。

彼得一世除了在北方對老敵人瑞典開戰以外,也把南下奪取黑海定為俄國的戰略目標。

當奧斯曼帝國在歐洲大陸節節敗退的同時,彼得一世也率領軍隊先後發動兩次俄土戰爭。

根據前面提到的《卡洛維茨條約》和1700年俄國與奧斯曼政府之間的單獨條約,俄國取得了亞速海和德涅斯特河地區。

可以說,奧斯曼帝國的厄運來了。

三、雙方主要爭奪的焦點:黑海

面對一個要永無止境地不斷擴張的俄國,奧斯曼土耳其只能不斷被迫應戰。

而雙方的爭奪焦點就是黑海。

1711年,第三次俄土戰爭中,俄軍被奧斯曼和克里米亞汗國軍隊擊敗,被迫放棄亞速要塞。

不過,沙皇俄國在擴張領土上不僅僅有野心,還有充足的耐心。

通過爆發於1735年、1768年和1787年的三次俄土戰爭,俄國不僅徹底在亞速海站穩了腳跟,還順勢吞滅了立國350年的克里米亞汗國。

1774年7月21日,奧斯曼帝國與俄國在保加利亞境內的庫楚克-凱納爾扎簽訂條約,根據條約規定:

奧斯曼帝國被迫放棄第涅伯河河口,黑海北部海岸。同時,黑海向俄國開放,並允許俄國商船自由出入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

克里米亞汗國是奧斯曼帝國抵抗俄國向黑海擴張的前哨,它的滅亡,意味著黑海已不再是奧斯曼的內海。

俄國人的腳步終於在黑海站穩了。

1806年,法國皇帝拿破崙為了分散俄國人的注意力,挑動奧斯曼帝國向俄國發起進攻。

戰爭的結局是悲慘的,在巴格拉季昂和庫圖佐夫兩位名帥的指揮下,奧斯曼軍隊大敗,連帶著失去了比薩拉比亞和西格魯吉亞。

1828年,擊敗拿破崙,被稱為歐洲憲兵的沙皇俄國再次對奧斯曼帝國發動戰爭。

這一次,歐洲強國擔心俄國坐大,出面干涉雙方議和。

1856年,俄國的強勢擴張終於引起了歐洲列強的敵意,英國、法國不希望俄羅斯控制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出海口,同時,也不希望俄羅斯控制巴爾幹半島。

於是,長達三年的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參戰雙方分別是俄國VS英國、法國和奧斯曼。

戰爭最後以沙皇俄國的失敗而告終,根據戰後簽訂的《巴黎和約》,俄國被迫簽字與列強一起保證“奧斯曼的領土與主權完整”。

同時,俄國被迫把多瑙河口和比薩拉比亞南部割讓給摩爾達維亞,並歸還高加索的卡爾斯奧斯曼。

不過,最要命的是,俄國向黑海擴張的步伐被迫終止,根據條約規定:

黑海中立化,並禁止各國軍艦(其實就是針對俄國)通過達達尼爾和博斯普魯斯海峽。

同時,禁止俄國在黑海沿岸建軍工廠,禁止俄國在黑海擁有艦隊和海軍基地。

此後,俄國在黑海元氣大傷,只能在別的地方找回場子。

1877年,俄國終於等到了機會,4月,俄國以支持塞爾維亞、黑山為名義,向土耳其發起第十次戰爭,並乘勝把巴爾幹半島納入勢力範圍。

四、尾聲

巴爾幹半島此後成為歐洲火藥桶,並最終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戰。

與英法結盟的沙皇俄國對黑海的野心再次萌發,野心勃勃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度想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土耳其,並奪取被俄國人稱為“沙皇格勒”的君士坦丁堡。

不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最終把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帝國雙雙打入地獄:

1917年,沙皇俄國滅亡,1922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覆滅。

俄羅斯和土耳其之間圍繞黑海的爭奪就此結束了嗎?

我覺得不會。


小奔說史


對於西方世界,“英法百年戰爭”可能名氣大一點。但是在亞歐大陸上還有一對冤家,他們從17世紀-20世紀300多年的時間裡,打了了12場血腥戰爭,比起英法大戰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是誰?——當然是今天要說的沙俄和奧斯曼土耳其。

如題,為啥300年時間,沙俄要死磕奧斯曼土耳其?答案是:領土(包括土地和海洋等)。

打開世界地圖一看,最大的國家就是俄羅斯,這傢伙還是前蘇聯分家後的面積。這麼大的土地面積咋來的?!搶啊,不給搶咋辦?!那就打仗?!打一次不服氣咋辦?!那就繼續打,就這麼的,沙俄死磕了奧斯曼土耳其300多年,幹了12仗。給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從550萬平方公里縮小為79萬平方公里。

想當年的奧斯曼土耳其也是威震四方,擁有周邊很多附庸國的大帝國。奈何擋住了沙俄往黑海地中海方向擴張的路線。兩個都是大帝國,奧斯曼土耳其不可能束手待斃,總要一較高下,前後300多年年,奧斯曼土耳其還是被沙俄幹趴下了。

現在的土耳其也是北約成員國,和俄羅斯屬於對立陣營,歷史上的糾紛也是重要原因。


青年史學家


老毛子的戰術之一就是死磕,咬殘你,老毛子死磕了不少國家,譬如德國、日本、法國等等,其實俄羅斯打土耳其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佔領君士坦丁堡,主要還是為了不凍港,毛子對海洋的比較執著,歷史上

莫斯科公國大公還娶了東羅馬帝國的公主。到了伊凡四世成為莫斯科公國大公的時候,伊凡四世認為莫斯科公國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所以他自稱是沙皇(沙皇是凱撒的俄語音譯),並且改國名為俄羅斯帝國,他認為俄羅斯是東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者,所以俄羅斯帝國又稱為第三羅馬帝國。由於俄羅斯自稱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國,並且俄羅斯以東正教為國教,所以東正教的聖城君士坦丁堡在土耳其穆斯林的手裡,俄羅斯人想到的第一點就是奪回君士坦丁堡。因此俄羅斯開始了和土耳其長達幾百年的戰爭。儘管俄羅斯從土耳其人手裡奪取了高加索和克里米亞,但是最終還是沒有能夠收復君士坦丁堡。土耳其人則將君士坦丁堡進行了徹底的改造,使得這座城市原來的東正教的遺蹟不復存在,並且將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意為:伊斯蘭教的聖地。俄羅斯和土耳其的恩怨是幾百年以來的恩怨。沙皇俄國一直攻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其實沙俄奧斯曼帝國手裡獲得的領土並不多,僅僅是取得了高加索、克里米亞這兩個地方。但是不可否認的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在沙俄的打擊下走向了衰落,原先被土耳其人征服的民族紛紛獨立,奧斯曼帝國就越來越小。在巴爾幹,希臘率先宣佈獨立,然後是塞爾維亞;在阿拉伯半島,阿拉伯人紛紛脫離奧斯曼帝國獨立,或者被英法等國佔領,成為英法等國的殖民地。


大風起兮偶飛揚


毛子就是為了一個出海口,一個不凍港,直接通地中海到大西洋。

因為俄國從來沒有一座完全意義上的不凍港。 只有摩爾曼斯克港是不凍港,可是那是對著北冰洋的港口,因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這個是俄羅斯唯一的不凍港,但是出港要繞很遠,不是很方便,要經過芬蘭,挪威,才能進入大西洋。


專業POS刷卡機服務


打敗了,就是俄羅斯斯坦!


散人000


這就和先秦的秦國要征服東方必須奪取魏國的西河之地一樣,不奪取出海口就只能被其它國家困死


煌萌yebi


無非領土二字,再說盯上土耳其領土的也不是僅俄熊一家,只是俄熊最貪婪,所佔領土最多吧!


南雷霆峰


因為土耳其是大騙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