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作為雍正的心腹大臣,在乾隆年生活如何?

蔣華浪


李衛(1687年2月2日—1738年12月3日),字又玠,江南銅山(今江蘇徐州豐縣大沙河鎮李寨)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衛捐資員外郎,隨後入朝為官,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皇帝賞識,歷任戶部郎中、雲南鹽驛道、布政使、浙江巡撫、浙江總督、兵部尚書、署理刑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職,為官清廉,不畏權貴,不論所任何職,在位時能體察民間疾苦,深受百姓愛戴。乾隆三年(1738年)李衛病逝,年五十一,乾隆皇帝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諡“敏達”。


李衛是雍正朝的重臣,並且是雍正非常倚重的封疆大吏。

雍正繼位後,便立即任命李衛為直隸驛傳道,未到任又改任命為雲南鹽驛道,在鹽驛道任上,李衛政績顯著,不久後的雍正二年(1724年),李衛升任布政使,主管全省財政稅賦,但仍然兼管鹽務的職務。雍正三年(1725年),李衛被提拔為浙江巡撫。雍正四年(1726年),李衛兼任兩浙鹽政使,整理鹽政,查處私鹽販賣。雍正五年(1727年),李衛升任浙江總督,管巡撫事。李衛升遷速度如此之快,一方面靠的是雍正的賞識,更為重要的是李衛政績確實非常突出。除了鹽政方面的政績,李衛在修築海塘、緝私捕盜、修廟建府等領域,也有非常突出的成績,並且李衛為官清廉,斷案公正,因而深得治下百姓愛戴。


乾隆登基後,李衛依然得到重用。

乾隆元年(1736年),李衛兼管直隸總河,裁營田觀察使。李衛請以營田交諸州縣收管,分轄通永、霸易、天津、清河、大名五道,統率經理。乾隆二年(1737年),疏發誠親王府護衛庫克與安州民爭淤池,赴州囑託。上命治庫克罪,嘉衛執法秉公,賜四團龍補服。乾隆三年(1738年),疏劾總河朱藻貪劣,朱藻弟朱蘅挾制地方官,干預賑事。上命尚書訥親、孫嘉淦按治,奪朱藻官,並如律治罪朱蘅。後李衛病疾發作,乾隆帝派遣御醫到府診治。

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1738年12月3日),李衛因病去世,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諡“敏達”,後又入祀賢良祠。 李衛是雍正朝的舊臣,也是雍正非常器重的封疆大吏,歷經康雍乾三朝而不倒,還得到了乾隆的封賞和厚葬,相較於另一位漢臣張廷玉,最後的結局可以說已經是非常圓滿了。


李衛的死除了疾病,還和憂鬱有關。

雍正去世前,將鄂爾泰委以託孤重任,鄂爾泰也就是成為了乾隆初年的輔政大臣。雖然雍正在位時,一直想讓鄂爾泰和李衛保持良好的關係,但事以願違,進士出身的鄂爾泰與捐官出身、大字不識幾個的李衛關係始終不是很融洽,甚至經常相互彈劾。

雍正十一年(1733年),李衛疏劾鄂爾泰的弟弟、步軍統領鄂爾奇壞法營私,紊制擾民,後雍正以鄂爾奇看在鄂爾泰的面子上而赦免了他,並獎勵了李衛,也使兩人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乾隆繼位後,鄂爾泰成為了輔政大臣,位高權重,李衛一方面擔心鄂爾泰會尋思報復,另一方面,李衛的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最終,在疾病與擔心憂鬱中,李衛於乾隆三年(1738)年去世,時年51歲。


乾隆南巡,撤銷李衛畫像。

乾隆在第五次南巡,見到西湖花神廟裡立著李衛自己及其妻妾的神像,號“湖山神位”,乾隆下諭說:“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命撤像燒燬。

此時已經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距離李衛去世已經整整42年,可是西湖邊上依然供著李衛的塑像,並且李衛為自己和正室妻子塑像也就算了,還將自己的小妾也塑像讓人供奉,因而讓乾隆覺得不合體統。而杭州百姓卻在李衛死後依然保持了四十多年不撤像,就說明李衛當年治理浙江的功績讓百姓非常的懷念他,同時,當年李衛上奏朝廷,讓雍正下令即刻恢復了浙江文士的鄉會試,使得第二年殿試的狀元、榜眼、探花都被浙人取得,也讓浙江百姓對李衛是感恩戴德,因而其塑像一直被保留著,直到被乾隆撤消掉。


雍親王府


李衛在乾隆三年就病死在直隸總督的任上了因此乾隆皇帝並沒有為難他或者說是還沒來得及為難他,但是李衛死後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倒是把立在西湖邊的李衛神像給拆毀了並對死去的他貶斥了一番。

和一些電視劇裡不一樣李衛出身於富裕人家一開始還是靠花錢買了個官來做,但是他辦事能力突出又為人剛正不阿因此獲得了雍正皇帝的賞識,雍正繼位後先是派他到雲南和浙江等地管理鹽政這一在封建社會極為重要的工作,因為他在打擊私鹽維和清朝政府利益上卓有成效很快又得到提拔,最終平步青雲一路爬到了直隸總督高位成為一員封疆大吏。



他在各地當官期間不僅關心百姓疾苦辦了修築海塘和打擊盜賊等許多實事,而且為官清廉又敢於揭發許多權貴的不法行為,因此深受百姓愛戴和雍正皇帝的信任,所以現在許多電視劇裡李衛的形象大多比較正面,只是乾隆皇帝對於張廷玉和李衛等雍正留下來的重臣似乎都不怎麼感冒。


被雍正皇帝欽定可以配享太廟的張廷玉早乾隆時期被整的好不悽慘,而李衛死後其立在西湖的雕像也被乾隆皇帝拆除了,對其拖名立廟很是不滿斥責他任性驕縱,可見如果李衛不是在乾隆三年就病死了恐怕也很難逃脫被乾隆皇帝打壓的命運。


執斧傳播開天名


雍正寵臣李衛,絕非像小說、電視劇裡描寫的叫花子出身。這一點有實物為證:南京博物院的展品中有李衛家族墓出土的金鳳冠和金鑲邊白玉板帶。李衛是江蘇銅山人,即現在的江蘇徐州豐縣,和漢高祖劉邦還算得上是同鄉。

圖為江蘇徐州豐縣李衛家族墓出土金鳳冠,清早期,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據清代袁枚記載,雍正曾讓督臣尹繼善評價過鄂爾泰、田文鏡、李衛三位模範總督。尹繼善對李衛的評價是:學其勇不學其粗。這個“粗”字可知李衛家族不是世宦的讀書人,只是家境 比較富裕。

凡雍正寵臣皆有公、忠、能的特點,李衛也不例外,出仕以來常不瞻情面,能勇敢任事而不存私慮。比如雍正晚年時在直隸總督任上的李衛查到雍正另一寵臣鄂爾泰的弟弟鄂爾奇不法,李衛不顧鄂爾泰的地位比他高、寵眷也在他之上,就敢參奏鄂爾奇營私壞法。

圖為江蘇徐州豐縣李衛家族墓出土金鑲白玉板帶,乾隆三年,南京博物院藏品。

李衛不是科甲出身,是捐資的兵部員外郎。在雍正元年只是雲南鹽驛道,二年就升布政使,三年任浙江巡撫,四年兼理兩江鹽政,五年擢拔為浙江總督併兼巡撫事。李衛兼管鹽務又長於緝盜,對自己原籍的官吏也不徇私情,深得雍丄喜歡。在雍正十年時授為直隸總督,並署理刑部尚書一直到雍正朝結束都在此任上。

李衛只活到乾隆三年就去世了,因病而亡算是善終,時年五十一歲。乾隆和自己父親的這位寵臣沒有太多交集,只是平常往來。這一點從李衛死後的循例賜予祭葬就能看出來。既沒有格外的榮寵,也沒有什麼不滿。

李衛的諡號是“敏達”。按“諡法”論,“敏”疾也、速也;“達”,質直好善,疏中通理。算是個美諡,但又比較普通,總覺得這個諡號和李衛的勇直率性不太符合,似乎也從側面說明乾隆對李衛印象的平淡。

李衛去世時乾隆剛剛繼位不久,一來要調整政治、經濟政策,二來還要面對以叔父莊親王允祿為後臺的伯父廢太子允礽之子弘晳對他地位的危脅,所以也實在是還沒有時間好好任用李衛。那條金鑲邊白玉板帶就是乾隆三年的,應該就是乾隆賞賜的。


沅汰


李衛雖然文化不高,但是他對中雍正皇帝忠心耿耿,所以說在乾隆朝混得還不錯。


有個性的特點的人


李衛文化不行,但是很有手段。不然江南地區也不會維持安穩


貪吃的粑粑巖


一朝天子一朝臣,過的自然沒那麼滋潤。


現實與思緒齊飛


推薦《李衛辭官》這部電視劇,雖然不都是史實,但可以很形象地瞭解李衛在乾隆年間的際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