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炸機編群飛行有什麼好處?二戰盟軍的轟炸機為什麼要這麼密集的編群飛行?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這種密集編隊的轟炸戰術主要是用於戰略轟炸,雖然說採用這樣的設計很容易帶來附帶損傷甚至誤傷,但是這也是當時的條件下的無奈之舉。

首先就是為了打擊效果。二戰時期只有普通的航空炸彈可用,而戰略轟炸的目標一般都是敵方工廠,城市,交通樞紐等這些大型目標,但是一般在這些地區會有密集的防空火力。因此轟炸機不可能採取精確的俯衝轟炸,只能從高空進行轟炸,這樣一來攻擊精度就會大大降低,所以只能通過密集編隊,在得到領航機的命令後一起投彈,這樣能夠提升攻擊精度,而且數百架飛機攜帶的炸彈能夠產生毀滅性的打擊效果。

然後就是自衛。二戰的多數時候,執行遠程轟炸任務的轟炸機是沒有戰鬥機護航的,只能依靠本身的自衛火力,而這些火力薄弱而且有射擊死角。如果是分散開來的轟炸機編隊,轟炸機機動差,射擊死角多的缺陷很容易被敵機利用。

而如果採用密集編隊,轟炸機之間能夠彼此掩護,相互支援,能夠有效驅逐敵軍戰機。比如德國空軍攔截盟軍轟炸機時,單架戰鬥機往往要面臨百挺機槍的火力網攔截,德軍往往只敢在盟軍轟炸機編隊邊緣作戰,或者打散其編隊後再攔截。因此密集編隊的效果還是很好的,有效的保護了轟炸機。


戰壕


B-17,你不是號稱空中堡壘嗎?怎麼這麼多架堆在一起,飛得這麼猥瑣?

B-17:臣妾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啊!

其實轟炸機的編隊飛行經歷過幾個階段,一開始面面撒,鋪天蓋地跟大網一樣,基本毫無立體感可言,炸炸防空實力弱的還行,等到了歐洲戰場上碰到了德軍。那算是就大了去了!

隨後,就有了大家現在經常看到了超密集“箱式”編隊。

這個很容易理解,把8架轟炸機分為上下2層,所有轟炸機都卡在這個箱子立方體的4個角上。這樣,形成了一個小範圍內的轟炸機堡壘,而更多架轟炸機就會組成更大的箱子,這樣就可以確保來襲戰鬥機,無論從整個編隊的什麼角度來轟炸,都可以被多架轟炸機的防空火力交叉射擊,提升攔截效率。

這就是大家在電影中經常看到的雙層轟炸機編隊的實際組成,效果上也還可以,一般轟炸機編隊的距離會控制在200米左右,這個距離也是經過精確計算,外加無數轟炸機飛行員用生命換來的。只不過,為了保證轟炸機整個大編隊的安全,單機必須需要要保證紀律性,甚至人家直接撞上來也不能做機動規避動作。

至於上面的轟炸機把下面轟炸機砸壞這件事,也容易理解多了,只要不按照編隊飛行的來,自然會有雙機重疊的情況發生。只不過,這是小概率事件,對比整個機隊的安全,這點損失算可以承受範圍內的。

我是“頭條號:無名高地”,長期關注軍事裝備及相關領域,希望我的解答能給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無名高地


在二戰時期(甚至包括一戰早期),轟炸機的作戰任務比較單一,就是攜帶各種類型的航彈飛抵目標區上空,瞄準後進行投放,從而對其形成空中打擊。

但是由於這一時期的制導技術還比較落後,也沒有飛控計算機系統的支持,因此轟炸機所投放的彈藥基本上都是無制導、以自由落體方式下落的普通航彈。投放這種彈藥,雖然轟炸機上的領航員和投彈手事先都經過了幾何學的角度計算,但畢竟無法全程對航彈進行控制,一旦離開彈倉,基本上就是自由飛翔了。說白了,這種航彈能否擊中目標,更多的是靠概率,而不是精度。

為了提高轟炸效率,二戰各國空中作戰力量形成了兩種技術流派,並且各自分化出了各自典型的轟炸機產品。

第一種,俯衝轟炸機。

既然航彈無法全程控制,那麼就讓飛機來“帶它一程”,依靠飛機攜帶航彈朝地面目標進行高速俯衝,並不斷的調整姿態和角度,接近到較近高度是才投放,這樣,航彈的命中率比較高。

這種方式對於飛機要求比較高,不能太重太大,機動性要高,最典型的產品就是德國的Ju-87斯圖卡俯衝式轟炸機。說白了,這種轟炸機玩的就是精度。

第二種,大型水平轟炸機。

俯衝轟炸方式雖然精度比較高,但是攜彈量有限,航程方面有不足,因此往往承擔的都是戰術轟炸任務,對於更大規模的戰略轟炸就力不從心了。

在戰略轟炸中需要對地面大範圍區域類的戰略目標進行破壞性轟炸,從而徹底摧毀敵方的工業基地、交通樞紐等目標,為此需要提高轟炸機的載彈量和航程。這樣轟炸機的重量就上升了,機體結構就不能像俯衝式轟炸機那樣進行機動飛行,因此,為了提高對目標的打擊效果,只能採用集中型編隊飛行,對地面進行“地毯式”轟炸,達到摧毀目標的目的。

這種類型的轟炸機以美國的B-17、B-29等大型四發轟炸機最為典型,說白了,這種轟炸方式玩的就是概率。

這種類型的轟炸機往往配置了多門自衛防空火力,以大口徑機槍或者機炮為主,密集編隊飛行也能形成團隊防空的效果,但是也會出現被自己人誤傷的可能。

但是總體而言,二戰時期的戰術轟炸以俯衝式轟炸機為主,戰略轟炸還是以密集式大編隊的水平轟炸機為主。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如想了解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老鷹航空堅持原創,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襲,回答中引用部分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侵則刪。


老鷹航空


見過魚群,鳥群嗎?弱勢群體的主要表現,魚在覓食或洄游的時候很容易被捕食,沒辦法只有靠數量在一起才能生存下來,鳥也是如此,因此轟炸機在一起也是為了提高生存率,和對目標的大規模打擊能力,才能完全摧毀目標,由於飛機多,防止互相碰觸,就得有一定的隊形,就得編隊,不管是什麼飛機只要超過兩架,你就得編隊,否則不堪設想,現在的飛機也是如此作戰飛機編隊飛行的目的是保證飛行中能夠相互聯繫又不至於發生碰撞,最主要的是方便指揮控制,作戰中的編隊還能夠保證戰機間相互配合,相互掩護,轟炸機一般都配備極強的自衛火力,形同刺蝟一般,密集的編隊,最大限度的確保了自身安全。飛機技術不是很成熟和現進之前,轟炸機編隊早先是為了利用尾流節省燃料和方便集結,後來是為了戰術需要,轟炸機在精確彈藥還沒有誕生之前是為了使炸彈形成合理散佈以覆蓋目標,最大限度的消滅敵人的有生目標和削弱兵工廠生產能力,同時也為了造成敵國人員心理上的震懾


馮國強0508


作戰飛機編隊飛行的目的是保證飛行中能夠相互聯繫又不至於發生碰撞,最主要的是方便指揮控制,作戰中的編隊還能夠保證戰機間相互配合,相互掩護,轟炸機一般都配備極強的自衛火力,形同刺蝟一般,密集的編隊,最大限度的確保了自身安全。飛機技術不是很成熟和現進之前,轟炸機編隊早先是為了利用尾流節省燃料和方便集結,後來是為了戰術需要,轟炸機在精確彈藥還沒有誕生之前是為了使炸彈形成合理散佈以覆蓋目標,最大限度的消滅敵人的有生目標和削弱兵工廠生產能力,同時也為了造成敵國人員心理上的震懾。


csw的號


二戰時期,盟軍的B-17轟炸機群是沒有戰鬥機做護航而單獨執行轟炸任務的,為了應對德國的戰鬥機攔截,盟軍轟炸機只能全憑自身火力跟德國戰機空中格鬥。但是因為轟炸機自重問題,自然在目標過大和機動性上吃了大虧,損失慘重。

後來盟軍經過實戰總結經驗,認為B-17轟炸機呈密集狀編群飛行,可以集中火力形成彈幕,能瞬間將德國來犯的戰鬥機逐一秒殺,這就是盟軍著名的“空中堡壘”戰法。一時間把德國戰機都打蒙圈了,德軍戰機連再想靠近盟軍轟炸機群都成了難事。但是好景不長,德國空軍又改用近炸引信火箭彈進行高空投彈,專挑盟軍轟炸機群的中間開花,龐大的載滿彈藥的轟炸機在爆炸的瞬間,不是引爆了夥伴轟炸機,就是驅散了轟炸機群,讓損失率又暴漲了起來。

經過如此幾番較量之後,終於讓盟軍突然醒悟,拿轟炸機跟敵方戰鬥機格鬥本來就是一個虧本買賣。從此以後,用戰鬥機去奪取制空權之後,再讓轟炸機登場就成了各國公認的戰術,一直延續至今。


老兵帶我學軍武


因為早期的轟炸機沒有精確制導,投彈命中率很低,只有大約2%左右,所以需要通過增加投彈數量來抵消命中率不足。這種轟炸方式直到海灣戰爭時候還在使用,美軍就是用b52編隊執行地毯式戰略轟炸,使用這種轟炸方式可以直接摧毀一個特定區域,而不至於漏過一處地方。

在早期轟炸中有兩種轟炸機,一種是類似於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這種戰機有點類似於前線支援戰機,功能類似現代武裝直升機,這種戰機載彈不多,航程短,但是由於俯衝轟炸,投彈距離只有大約50米左右,命中率很高。這種機型可以編隊出擊,直接參與大規模轟炸;也可以單機出擊,作為陸航戰機使用,支援前線部隊。

另外一種是平飛轟炸機,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轟炸機!這種戰機由於載彈量大,航程遠,機體很大,機動能力差,在低飛狀態下很容易成為地面輕重武器的靶子。所以這種戰機的飛行高度很高,投彈高度很高,往往投彈之後炸彈還要往前飛好幾公里,這種情況下自然很難命中目標,有2%的命中率已經很高了,基本上就是瞎貓碰到死耗子,所以才要使用地毯式轟炸,地毯式轟炸要算準投彈密度就得編隊飛行跟算準投彈時間間隔。


優己


見過魚群,鳥群嗎?弱勢群體的主要表現,魚在覓食或洄游的時候很容易被捕食,沒辦法只有靠數量在一起才能生存下來,鳥也是如此,因此轟炸機在一起也是為了提高生存率,和對目標的大規模打擊能力,才能完全摧毀目標,由於飛機多,防止互相碰觸,就得有一定的隊形,就得編隊,不管是什麼飛機只要超過兩架,你就得編隊,否則不堪設想,現在的飛機也是如此


善子75


當時自衛火力編隊更強。。!


軍統60


過去沒有大型轟炸機,小型轟炸機集群可進行地毯式轟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