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走了5年,老媽年年要回家上墳,有必要嗎?

行攝天下999


每年清明節前後,我們這的人都跟春節要回家一樣的,一家人都約定日子給去世的先人上墳燒紙錢,磕頭。你做為兒女,應該成全老人的精神寄託,這也是一種孝順。


幸福家園108538441


不知道題主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

先聲明本人不是地域黑,只是根據自己所見發表個人感受。

本人除了西藏青海新疆,全國其他省份都呆過,就我自己的心得,部分北方人對祭拜先人比較不上心。而南方人,尤其是福建廣東,在這方面是做得很足的,而且幾乎沒有不祭拜祖宗的。除非信了別的宗教,我身邊很多基督教天主教徒,他們沒有逢年過節的祭拜,也會用鮮花去掃墓。

(發表一天後沒想到評論這麼多。發現很多北方朋友有意見,不得不在北方人前面加上部分兩字。)

建議題主要根據當地的風氣和習俗考慮。

現在很多人認為,人在世的時候好好孝順就行了,如果沒有好好孝順,等走了再做這種表面的事情非常沒有意義。的確,從某種角度來看是這樣的。

但從中國傳統思想上來看,你母親的主張也是沒錯的。不能否認這種“人情味”是中國人不同於外國人的地方。緬懷,不忘本不忘根是中國的優良傳統。否則,給人一種人走茶涼的感覺,在老人看來,是有幾分涼薄。

不妨試問一下自己,父親在世的時候,你孝順了沒有?現在問心無愧無憾了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何不繼續這份“孝心”,即使你不認同這種做法,也算順了母親的心,在過世的父親那裡的一個形式,對在世的母親一種實實在在的安慰,也是對母親的孝。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就別去了。免得看到墳頭心慌慌。

人的一生,父母和子女總避免不了生離和死別。父母和子女的關係,除了冷冰冰的生物學上有血緣的連結,肯定還得有什麼別的東西,是更具人性的連結。那就是思念和緬懷。這也是人之所以區別於動物最根本的一點。


潮汕鄭浪佛


我老公的大堂哥去世13年了,當時他兒子10歲。每年掃墓,都是家族裡的親戚幫掃。現在他兒子已經大學畢業兩年並工作了,但是一直沒有回來掃他爸爸的墓,親戚們看不下去了,打電話讓他回來掃墓,他說忙,請不了假。他工作的地方離老家只有100多公里啊!


用戶13496377033


爸爸2016.6月因癌症去世,當年只放了三晚,到現在媽媽還非常遺憾說當天晚上從醫院接來沒請和尚道士吹打。去年三週年一定要再給燒靈屋,還要買三進三出的。至於中間滿三七,五七,百天,清明節,生日,大年初一必要我去墳前燒錢,今天情況特殊沒有去,昨天已經安排我買清明弔紙了!!


高靖娟


老爸2000年時走的,當時十幾歲。感覺天都塌了。

20年來無論多窮,多遠都會趕回去過週年,哪怕帶著剛出生的孩子坐車回去。

老媽說工作忙,就別回來了。但我們不想讓自己再有遺憾。

不能相伴的20年,總要抽一天的時間去陪他。待我百年之後,我的子女只會看我,但我要讓她們知道,她們還有別的親人要紀念。

《尋夢環遊記》裡說: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遺忘。

我不希望我敬愛的人在我這裡被遺忘。


山出


不知道樓主是男是女

之前我們一家老少都在外面,每年清明節,老爸都要帶著哥哥們回700公里外的老家去掃墓。

13年父親走後,老孃再也不出遠門。執意一個人住老家,因此三哥在老家14年修了新房,15年和舊房一牆之隔的新房落成,新房一樓有特地給老孃的套房,但她基本都睡在舊房。

現在我哥他們依舊每年清明回去。我是女兒,結婚後只回去了三個清明節,一次是外公去世的第二年,一次父親走後第二年,還有一次是父親走後第四年修墳,修墳費用母親做主我們四人均分。

如果今年清明節不是很忙,我還是想和哥哥們回去。不管是站還是跪,在父親的遺像或墳前,總能找到一種特別踏實的感覺

圖片是父親最後的春節前乾塘,我哥拍的。想爸了,那個勤勞辛苦了一輩子的倔強老頭…



一本正經的偽君子


首先我大不敬的說一句:“他是你親爸嗎?”還是說,在你記憶模糊的時候他就已經先走了。

但不論怎樣,在我看來這個是很難理解的一個事情。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有人倫,有人情。

拿我自己來說,我見到我老丈人的時候,他已經掛在牆上了!我跟他在這個世界上,全無半點交集。更有甚者,我聽到他的負面評價,往往多過他的正面評價。比如說他比較懶,整天看小說。家裡沒餘錢,還喜歡去賭博……

但我每次去丈母孃家裡,一般都會先拜一拜他。因為沒有他,就沒有我老婆。哪怕他十惡不赦,那也是我老丈人,我應該尊敬他。更別說大年初二,還有清明節這種時候去墳前祭奠他。

另外到後來我才瞭解到,我老丈人本來讀書是很好的,但那時上大學是要村裡開介紹信的,因為某些原因就沒有上大學,所以一直鬱郁不得志。本身身體就比較弱,也想過要做生意去賺錢,但實在不是那塊料。家裡兩個小孩要讀書,最後在生活困頓中鬱鬱而終。

那一年我老婆正好大學畢業了,我小姨子正好要高考。雖然之後家庭還是困頓了一段時間,但兩個小孩讀書都很好。生活已經看到了幸福的希望,但他在這個時候,離開了人世,我覺得非常的惋惜。

所以每當別人說我老丈人種種不是的時候,我總是說:“我爸爸最苦了!苦了一生,沒享一天福,在快要享福的時候就沒了。”聽到這句話,別人也不好意思再講了!

人都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那你就會一直記著別人的好,你就會去感恩,你就不會覺得這500km是麻煩!而是在時間快要到的時候,你就會想著這件事情,就會提前準備好祭奠用的東西,在那一天去看望他。就好像他從來就沒有離開過這裡,你們每年是在這個時候約好的,互相促膝長談,你作為小輩跟他講講你的生活,你的理想,你的感悟,你的所有的所有……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我覺得你媽做的是100%對的,反倒是你應該好好去反思。我建議你去看一部日本的電影《入殮師》,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所得!

最後祝你工作生活順利!


相妻教女煮夫男


我見過兩個60幾歲的人趴在墳頭哭泣。

一個是我爺爺,一個是我五爺爺,從記事起就跟著爺爺們掃墓,至今奔三的年齡就近兩年沒能趕上掃墓,那年我都長成大小夥了,孫子輩的幾個兄弟跟著爺爺們給曾祖父(爺爺的父親)去掃墓,大概走半個小時的路程,以前真的不懂這種感情,他們每去掃墓一次都會哭鼻子,嘴裡唸叨著曾祖父,說著說那。



知道後來聽爺爺講起以前的事才明白,親情、父愛有些人未曾體驗過。

在1950年左右曾祖父就因病去世了,那時候爺爺4歲,五爺爺還在曾祖母的肚子裡,他們想自己的父親,卻記不起模樣,懂事時只唯一可以看的就是那麼一個小土堆。從記事起就開始給掃墓,大半輩子過去從未間斷過,他們每年都會去墳頭,就我知道的一年至少去5,6次,但不知道的,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去。

現在腿腳不是很方便,又加上距離遠,每年會在家門口畫圈燒紙,同樣少不了的是嘴裡的唸叨。

在老家的習俗裡,去世11年後的上墳燒紙才算是走完對亡故人的正常祭奠流程。再往後的每年裡可以根據時間減少上墳燒紙次數,但至少還需上墳燒紙一次,不能中斷。

我想說人走茶涼在這個問題上體現的有點露骨了。

唉!唉!唉!

我在蘭州上班,每逢清明節,南山路堵的水洩不通,同樣是在城市裡生活,他們認為這是很有必要的。

掃墓雖說是一種祭祀習俗,更多的是一種寄託一種對亡故之人的思念和情感。並不是走獻花、焚香、燒紙錢的流程。

初戀的滋味,比起父母之間的感情簡直是九牛一毛。

所以題主多關心關心自己的母親,她可能是你身邊最孤獨的人,首先不說有沒有必要,但凡母親提出的事情,作為子女能夠滿足的,就盡力去滿足。


鑿壁偷光投石問路


我家情況和你一模一樣!年輕人思想和老年人不一樣!老年人講落葉歸根,所以在乎。我們作為晚輩的只有去順從。我父親身體不太好,但每年清明節都是雷打不動的回老家(約300公里)給我爺爺奶奶,他爺爺奶奶,我母親等逝去的上香燒紙。還每年都給我說等他走了一定要葬我母親旁邊。


流浪法尊


看到這個問題,我也就呵呵了,感情你是撿來的,感情你爸爸走了,就像落葉歸了塵土我的父親在我15歲就走了,還是養父,我只要有時間,都想著去看望他,跟他說說話,養育的恩情,不是我去看看他就能還清的這一生特別自責,我已經31了,已經為人母了,可是我的父親卻不能,跟我們一起吃一餐飯,散一次步了,子欲養而親不待,只有失去的人才會懂,我沒打算噴你,覺得沒必要,你的父親,你願意看,就看,不願意看就算了!畢竟我們只是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