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能在兩年內完成170萬輛電動汽車的生產目標嗎?

近日,商業諮詢公司麥肯錫發佈《2020電動汽車指數》報告。報告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到2021年時,德國的電動汽車年產量或將超過170萬輛,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地。

按照德國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到2024年,電動汽車產量在全球佔比將從2019年的18%升至29%,平均每年將提升2個百分點。除此之外,德國電動汽車產量的提升,也表現在銷量數據變化中。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僅為221萬輛,其中,中國銷量為120萬輛,同比增長3%,而美國電動汽車市場則下降近10%,約33萬輛。對比之下,德國2019年的電動汽車註冊量大幅度增加,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註冊量都實現了75%以上的提升。

在此基礎上,德國如何在兩年的時間中將年產量增至170萬輛?作為德國的三大汽車巨頭,大眾、寶馬、奔馳又將怎樣帶動德國電動汽車的產銷量?除此之外,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模式中,德國與中國又有何不同?

1

德國170萬輛電動汽車從哪兒來?

從全球範圍看,主流車企已經開啟轉型大勢,走在電動汽車發展的路上。在這個隊伍中,除中國外,德國車企的電動化策略發展最為積極。對此,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汽車專家斯特凡·迪比通託表示,德國汽車工業絕不會錯過電動汽車的發展契機。

目前,在德國市場中,包括大眾、寶馬、奔馳等車企已經把未來的重點放在了電動汽車領域。畢竟,對於現代汽車的發祥地,德國是生產汽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而大眾、寶馬、奔馳作為德國汽車的三大巨頭,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該地區的整體產銷量。

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19年中,德國共登記了10.9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61%。其中,寶馬銷量為2.2萬輛,特斯拉為1.1萬輛,梅賽德斯·奔馳為9787輛,大眾為9701輛。從數量上,該四家車企2019年的電動汽車銷量佔了德國的一半左右。

與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同,德國電動汽車產量增長主要來自插電式混合動力。報告預測,到2021年時,德國生產的電動汽車中至少有一半將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資料顯示,為促進電動汽車消費,德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目前,德國表示將為購買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消費者提供高達6000歐元的補貼,同時還承諾大力擴展充電基礎設施。

除了德國政府對電動汽車的發展支持外,德國車企的電動化戰略也逐步走向成熟。按照相關規劃,2020年大眾德國Zwickau工廠將率先生產10萬輛基於MEB平臺的電動汽車。同時,為了增加電動汽車產銷量,大眾汽車集團計劃在2022年前重組8家工廠,將電動汽車年產能將提升至100萬輛,到2023年時,大眾集團將向電動汽車製造領域投資300億歐元。

另外,奔馳方面計劃到2020年底,推出5款純電動車型和20多種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2022年前將改換旗下全部車輛產品為混合動力或純電動汽車,並增加至少50個全新電動汽車車型。電動出行作為寶馬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到2023年,寶馬將在全球推出25款新能源汽車,其中至少12款為純電動車型。

在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下,大眾集團、戴姆勒集團和寶馬集團一致認為,未來屬於電動汽車,同時他們共同表示未來10年將把重心投放在電動車上,包括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並將在基礎設施建設、技術等方面展開協調一致的行動。這是行業發展的趨勢,同時也是德國電動汽車產能提升的基礎。

2

德國電動汽車發展有何不同?

在麥肯錫發佈《2020電動汽車指數》中,其指出明年德國電動汽車產量很可能超過中國,站在全球首位。但與中國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不同,德國在電動汽車發展中更加傾向於插電式混合動力。麥肯錫預測,在德國2021年的生產量中,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產能至少將佔到電動汽車的一半,這意味著在170萬的電動汽車中,有85萬輛是插電式混合動力。

面對德國85萬輛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產量,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相對較少,在整個2019年中,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銷量為22.6萬輛,同比下滑14.7%。但在純電動車方面,中國去年生產近102萬輛,同比增長3.4%。

隨著中國市場電動車補貼的退坡,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跌。即便如此,其產銷量還保持在120萬輛以上。相比於德國10萬輛電動汽車的登記輛,中國已超出其10倍有餘。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被認為是電動汽車的過渡車型,因為其不能完全享受相關補貼,普及率並不算高,在2019年中,該銷量也僅佔新能源汽車的17%左右。

3

誰推動了德國電動汽車?

如果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是在政府推動下走在了行業的前列,那德國車企當下的積極發展又是從何而來?

新能源汽車在歐洲不同國家處於不同的發展程度,尤其在2019年之前,包括寶馬、大眾在內的主流車企仍然以傳統燃油車作為自己未來發展的主要業務。但在2019年中,這一切有了新的變化,多數跨國車企開始迅速向電動化轉型。

德國車企的改革不是毫無徵兆的,在2019年第一季度中,車企陸續發佈2018年財報。大眾、寶馬、奔馳財報數據顯示,歐洲全球統一輕型汽車測試規程(WLTP)標準已經在影響他們的整體營業利潤。因排放不達標,車企將受到不同程度的罰款。

在此之前,因“排放門”事件的持續影響,大眾在2019年初相繼收到巴西、印度等多個國家的罰單,據統計,大眾僅因排放門損失超過了2300億。與此同時,寶馬也因銷售排放超標的柴油車被罰款965萬美元;而戴姆勒去年更是因尾氣排放違反監管要求被罰10億美元!

因尾氣排放罰款的事件還在繼續發生,假使車企不做出改變,這將導致企業未來支出成本增加,最終利潤有所下滑。為此,多數車企只能選擇加快產品車型向新能源轉換,從而減小在該方面的影響。在這期間,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無疑是短期內滿足這一標準的最佳選擇。

從這一層面上看,德國車企選擇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整體產量得到增加,這並不是德國汽車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中進行技術轉換,更多的是為了應付尾氣排放方面的罰款。也正是因為此項因素,倒逼車企必須儘快將新能源汽車發展落地執行。

另外,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中國市場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甚至以雙積分政策進行強制性推動,直接影響跨國車企的產品車型必須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這也是汽車企業發展電動汽車的重要因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