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大部分人没收入,银行信用卡照收利息是否合理?

赤焰寒冰2


银行照常收取利息是合理的。首先天灾人祸的情况下银行也贡献了爱心捐赠了钱款或物质,如果国家有政策要求银行免收利息,那么银行是不会收的,因为国家对银行肯定有一定的补偿政策,但是国家没有政策,运营的资金也有成本,就是说银行也要付利息给储户的,而且银行还有人员工资以及其他的运营成本,所以说银行在疫情期间收取利息是合理的,他们也要生存。


学书学剑两不成


银行照收信用卡利息是合理的,银行为什么要大量发行信用卡,不就是因为信用卡可以给它带来巨大的利润吗,而这利润大都来自信用卡利息,所以银行是不可能给信用卡免息或是降息的。

但是银行会根据情况,减轻因为疫情造成的资金压力,比如可以延迟还款。

但有些网贷平台贷款利息高,因疫情影响,很多人还款困难,平台收款就困难,所以会考虑降低还款利息,甚至退回之前的还款利息,保本金,来进行资金周转。




小何张家


站在持卡人的角度,因为疫情不能出门这一不可抗力因素,可能导致收入减少或失去收入,信用卡继续收利息确实不太合理。站在银行角度来说,因为是商业行为,就必然涉及成本和利润,二者也就产生矛盾,但是商业银行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还是做出了部分让步。

免收信用卡利息难免让一些人钻空子。首先就全国而言,此次疫情除武汉湖北以外,疫情还是有轻重之分,管控力度也有差异,并非封村封路一刀切;其次,也不是全部持卡人都失去收入或收入减少,比如体制内的工作人员,工资性收入基本没有任何影响,享受带薪休假待遇;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采用网络办公形式,在家里就可以正常工作,这些人收入也是没有多大影响的。因此,因为疫情程度不同,人员工作状态不同,对信用卡免收利息只能让大额信用卡持有人占便宜,钻空子。而普通小额信用卡持有人,因为透支金额小,即使在1-3个月内因防疫需要不出门,也不会产生太多利息,影响不会太大。

而对发卡行来说,一旦开了免息的口子,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因为我国信用卡发卡规模巨大,授信额度庞大。据央行2019年2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报告显示,至6月底信用卡+借贷合一卡总发行量达7.11亿张,人均持卡0.51张,总授信额度16.32万亿,其中应偿信贷余额高达7.23万亿。目前信用卡发卡过亿张的有工商、农业、建设和招商等四家银行,以招商为例,2018年总营收为2485.55亿,其中信用卡收入为666.79亿,其中利息收入459.79亿,非利息收入207亿。假如放弃防疫期间信用卡利息收入,以一个季度简单测算,损失利息就超过100亿,作为一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银行来说,显然是无法承受之痛,况且还要向股东交代,所以完全免息是很难的。

但是,面对严峻疫情,作为商业银行也并非只做旁观者,在监管机构的指导引领下,也纷纷履行起社会责任,这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六大国有银行率先公告,在防疫期间的到期信用卡透支,不计收罚息和违约金,不作逾期处理,不计入征信不良,其他银行也陆续跟进,换句话说,即使信用卡逾期也只按照本金计算利息,没有利滚利和违约金,相当于单利制。尽管信用卡有契约在先,但银行也算让出了部分利益,算不错了。

同时,在全民抗疫的关键时刻,各家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参与,包括保持金融体系稳定,适当开门营业,以及捐款捐物等。比如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6大国有行中,工行、建行、农行、中行、邮储5家均首批捐款3000万元,交通银行通过武汉市慈善总会向武汉市捐赠800万元,6家国有行捐款金额共计1.58亿元。 股份行中,招商银行向武汉市捐款2亿元,在已公布捐款金额的31家大行和上市银行中排名居首。除暂未披露捐款事项的恒丰银行外,11家股份制银行合计捐款5.07亿元。 A股上市的城商行和农商行中,上海银行和渝农商行捐款2000万元。14家披露捐款金额的上市城商行和农商行合计捐款1.16亿元。

国难当头,只有银行稳金融才能稳,只有金融稳才能经济稳,想到在众多逆行者中,不能只有我们的医护人员,还需要全民参与,也许你不会再为信用卡利息而纠结了。



龙门山财经


银行信用卡按照契约,分期付款或还最低还款额,在疫情期间照收利息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合理合法!

在使用信用卡前,银行有相应的用卡说明,及计息规则。疫情突然爆发,不少人被困在家中,单位不能及时复工营业,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影响,特别是习惯超前消费甚至透支消费的群体。没有储备足够的备用金,当突发疫情来临时,就会面临捉襟见肘,困难重重。没有收入或收入缩水,而在疫情已然透支消费,到了帐单日面临还款困难或是逾期高额罚息,使原本紧张的资金链面临崩溃。

新增疫情病例不断在减少,各地陆续复工复产,社会生活逐步恢复正常。相信通过这次疫情,很多人会重新审视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量入为出永远是消费、理财的首要准则。

国家不断出台相关的政策,缓解企业和个人压力;个人疫情期间没有收入的,可以和相关发行银行沟通延迟还款时间及利息的减免。每家银行的相关政策不同,有可以沟通商量的,也有直接按照合约直接罚息的。就如有的商户疫情期没有营业没有收入,房东免租,也有房东一分不降的。社会讲究契约精神,不要用道德绑架去对照某些事情。

当我们面临生活困难,资金周转不便,感到人生灰暗的时候,想想那些逆行而上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的人们,我们现在所处的事那都不叫事,总有办法去解决的。心若向阳花自开,人若向暖清风徐来!


宏看财经


合理不合理这个我无从考证,所以,咱们如果还款压力过大的话,可以跟银行这边沟通一下,是否可以进行延期还款,具体延期的时间等事宜。

  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所以,延期只是缓解贷款人的压力,但终究还是要还的。所以,如果银行可以给延期那是最好的,利用延期的时间,赶紧想办法赚钱,没办法像我一样的开店个体,不知道有多少每天愁的头发都快白了,本来就不好干,朋友们加油吧。



疤大叔


这说明提问者不成熟


首先说银行在提供信用卡服务的时候,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该想到极端情况,就是这种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问题。他们考虑的是整体坏账率的问题,一个人或少部分烂账是在他们的计提部分当中的。


其次是使用者,如果在开卡的时候没有想到这种极端情况的话说明这张卡办的很盲目,也许是盲目跟风也许是受到银行职员的营销,一不小心就开了一张信用卡,从实际消费需求来说压根就是没有的,然后还不具备整体规划能力,结果收支不平衡走上了借网贷拆东墙补西墙的路。


是合理的


大家都是照章办事,办理之初并没有规定因为某些原因造成的损失由哪一方赔偿。比如说保险产品中会说因为天灾等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保险不予以赔偿,但是有些问题的判定就很难,比如这次疫情,是天灾还是人祸就很难判断,而且最终解释权还在保险方,他们说了算,所以对于此种事情消费者就成了弱势一方。


没有相互理解的基础


银行也是要赚钱的,银行和用户之间通行的准则是法律,不是道德不是伦理更不是感情,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走法律,不是几句相互理解就能解决的,那样的话则不再构成商业行为,那么银行也有理由劝说用户提早还钱,多多还钱。想必那样的话矛盾会更大,所以不能单方面的说让银行承担问题,既然选择了开通信用卡就得负责,无论什么时候,这样你就有资格等到有一天,银行要破产找到你说,亲啊,能不能提前把钱都还了啊?我们快不行了。到那个时候你也有权利说,我真的做不到啊,我也是照章办事啊。


元英财经


疫情期间没收入,这是最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了,虽然确实是这样,但是这并不妨碍银行获取自己正当的利益,银行能有特殊政策免除利息是情义,正常收取也是合规的,起码没有法律法规规定这个时候就要人家放弃收益,对吧,虽然我也是信用卡负债,如果别人欠你钱,这种时候你会不会不要利息,或者是干脆不让他还了?而且银行那又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跟欠的个人的还是两说呢。我信用卡欠了二十多万,因为疫情一样没有收入,没办法现在用代还软件还着,起码不能逾期吧,费用也不高,现在也马上就解封了,好多单位企业也都陆续开工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泰山泰山隔壁泰山


只能说银行是正常做法,毕竟都是商业银行,他们也要维护自身的利益,作为商业行为我们不能对银行提出合同之外的要求,这也提现了资本的残酷性,虽然少了点人情,但也符合规定,毕竟他们也要对自己的股东负责。都是为了利润谈不上什么雪中送炭。今天论述可能有些浅薄,但是我说的也很现实。


鲁班日记


你好,我是中原小咖。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这个问题首先要说说银行的性质,银行是盈利机构,肯定是要赚钱的,给你一张有额度的信用卡,银行是希望从你身上赚到钱,这个无可厚非。

疫情期间,各大银行已经推出了延期还款的政策,其实已经缓解很多人的压力,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也很正常。

我能不能想着银行给你推迟还款,还不要手续费,银行也是有各种成本的。我们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


中原小咖



而且,在疫情期间,各大银行也积极相应了国家政策,给予持卡人延期还款等限时政策,相信也解决了不少人的资金困境。作为持卡人,我们要做的是理性消费,按时还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