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無可忍,重新再忍

忍耐是一種成大事的基本功,能忍耐不一定能成大事,但是要想成大事,卻一定要學會忍耐。

綜觀歷史上那些英雄人物之所以功成名就,就在於他們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反觀一些人,衝冠一怒為紅顏固然是自己爽快了,但是一時衝動帶來的後果卻是不可想象的,或身敗名裂,或為人所不齒,甚至連累家人。所謂忍耐,並不是膽小懦弱怕事逃避的同義詞,而是不逞一時之快,避其鋒芒,待日後時機成熟再一舉拿下。

上一節我們提到的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越王勾踐,客觀來講,是一個忍耐的高手,從一個趾高氣揚的戰勝國的國君,淪為險些亡國的階下囚,他沒有就此消沉頹廢下去,而是忍辱負重,終於騙取了敵人的信任;臥薪嚐膽,終於打敗了敵國,恢復自己霸主的地位。從忍耐到奮起反抗成功,前後跨度達十幾年,真正做到了如范仲淹所講的忍耐的最高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忍無可忍,重新再忍

勾踐是春秋末期越國的國君,在他的父親允常做國君的時候,國力漸漸增強。當時的大國楚國見越國漸漸強盛起來,於是就想跟越國修好,一同抗擊當時的霸主吳國。在公元前496年的時候,允常去世,勾踐即位,做了越國的國君。吳國的國君闔閭就想趁越國剛剛遭遇喪事、勾踐剛剛即位的機會,攻打越國,希望能借機侵佔一些土地。於是吳越雙方在現在浙江嘉興一帶爆發了一場大戰。

分析那時候的形勢,勾踐剛當上國君,地位不穩,而吳王闔閭久經沙場,可以算是馬上君主,雙方實力對比,孰優孰劣,簡直不辨自明。然而古人說驕兵必敗,果然沒錯。吳越一場大戰下來,吳國戰敗不說,連國君闔閭都中箭受了重傷,他又怒又氣又羞愧,年紀也大了,回到吳國就死了。

闔閭死後,他的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前,拉著夫差的手囑咐說:“不要忘記報仇!”夫差把父親的遺囑牢牢記在心裡。為了不至於因為時間的流逝而使自己心中報復的念頭變淡,夫差命人經常提醒他。每次他經過宮門,他手下的人就會放聲大喊:“夫差!你忘了越國殺你父親的仇了嗎?!”

然後夫差就會流著淚回答說:“不,我不敢忘,不敢忘。”他拜一個叫做伯嚭的大臣為太宰,重用從楚國逃到吳國來的伍子胥,厲兵秣馬,為報仇做準備。就這樣辛苦操練兵馬,第二年,夫差認為時機成熟了,於是親自率領大軍去攻打越國。

忍無可忍,重新再忍

越國勾踐手下有兩位很有才能的大夫,文種和范蠡。聽聞吳王夫差率領大軍前來,范蠡就勸告勾踐說:“大王,夫差練兵整整兩年,現在傾全國之力前來,來勢洶洶,勢不可擋。我們如果跟他們硬碰硬,一定吃虧,不如避其鋒芒,守住城池,不跟他們交戰。這樣他們士氣一洩,我們再出城迎敵,一定可以保得我越國無憂。”

可是勾踐不同意范蠡的意見。他說:“夫差打著為闔閭報仇的旗號而來,我若是不與之交戰,倒好像我怕了夫差黃口小兒。連闔閭這樣的老將都不是我的對手,夫差算什麼!不用怕,看我怎麼收拾他!”

於是勾踐也親自率領大軍前去迎戰,雙方在太湖一帶交戰,越軍大敗。勾踐帶著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國大軍重重包圍。

勾踐被圍困起來後,不復當初迎戰時候的強硬,他無計可施了。他找到范蠡,對范蠡說:“我很後悔沒有聽從你的話,現在到了這步田地,請你千萬不要拋棄我和越國,指點我該怎麼辦吧。”

范蠡說:“我軍損傷大半,無力再戰。為今之計,只有求和了。”

於是勾踐派文種去吳國大營求和。

文種口吐蓮花,在夫差面前表達了勾踐想求和的意思,希望吳王能夠接受越國求和,兩國永為友邦。

吳王夫差被文種說服了,想同意越國求和。但是伍子胥堅決反對,他認為斬草必須除根,否則後患無窮。文種無奈,只好返回。

忍無可忍,重新再忍

但是大敵當前,求和不成,除了亡國不會有別的下場,想來想去,還是隻有“求和”一途,伍子胥既然不同意,只有從吳王夫差和大臣伯嚭下手了。文種打聽到吳國的太宰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秘密把一批財寶和美女帶到伯嚭面前。伯嚭看見珠寶和美女,眼睛都亮了,但是還故作深沉,口中打著官腔,希望多撈點好處。伯嚭對文種說:“唉呀,這事不好辦啊,大王一心想替先王報仇,意志很堅決,再加上伍將軍在旁邊勸說,求和恐怕做不到啊。再說,我們大王貴為一國之主,難道還缺金銀財寶和美女嗎?”

文種深施一禮,說:“太宰大人,您誤會了。文種自然知道大王不缺少金銀財寶和美女,太宰大人你也不會把這些財寶放在眼裡。我送這些財寶和美女來,只是為了表明我國大王的態度,是誠心想與吳國修好。這些財寶和美女是獻給太宰大人你的,希望你能在大王面前多多美言,讓大王感受到我王的一片誠意。而且,越國並非沒有一戰之力,我國還有五千甲兵,如果吳國不答應與我國求和,這五千將士拼死一戰,把房屋、財寶全部毀掉,那吳國就什麼都得不到了,這樣對吳越兩國都不利,你說對不對?我國大王就是因為覺得太宰你非常明白事理,所以才讓我來拜訪你。”

當伯嚭知道眼前的財寶和美女並不是文種託他送給夫差而是要送給他的,高興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也不再說困難的話了,滿口答應替越國在夫差面前說話。

伯嚭趁伍子胥不在,在夫差面前極力替勾踐說好話,夫差於是決定同意越國的求和。第二天在朝堂上,伍子胥知道夫差已經同意求和,大為震驚,他說:“大王你討伐越國是為了給你的父親報仇,如今你卻答應越國求和,不滅越國,怎麼能算是為先王報仇?而且,吳越兩國同處東南之地,並駕齊驅,此消彼長,一直不能奈何彼此,現在大王能夠消滅越國,獨佔東南,何樂不為?若是答應求和,越國一定會吸取這次的教訓,將來定會滅亡吳國。”

夫差還沒說話,拿了越國好處的伯嚭已經反駁伍子胥了:“越王願意求和,做我吳國的附庸,這就已經算是為先王報仇了。伍將軍你當初也是要向楚國報復的,最後還不是接受了楚國的求和嗎,為什麼現在卻不肯接受越國的求和了呢?難道是因為你想做忠厚長者,卻陷大王於不仁不義嗎?”

忍無可忍,重新再忍

伍子胥被搶白得張口結舌,而且伯嚭拿出夫差做擋箭牌,伍子胥也不好再說什麼,只好同意越國求和。

但是,夫差同意越國求和也是有條件的,夫差此時腦筋也還算清楚,他也明白伍子胥擔心勾踐捲土重來是有道理的,於是他同意求和的條件便是要勾踐夫婦一起去吳國,不單是做人質,還要做他的奴隸。

勾踐沒有辦法,接受了這個屈辱的條件,拜文種為上大夫,把國家大事託付給他,自己帶著妻子和范蠡一起到了吳國——這就是勾踐漫長忍耐歷程的開始。此時勾踐可以選擇魚死網破,不接受吳王夫差的條件,但是請注意,如果他不接受,那麼要付出的代價不僅僅是他自己的生命,還要加上越國的幾萬臣民——那就亡國了,所以也不容得他不忍。

勾踐夫婦到了吳國,夫差為了羞辱於他,安排他們夫婦住在闔閭墳邊的一間石屋裡面,還要勾踐餵馬,范蠡也要做奴僕的工作。

要說勾踐可真是個狠角色,他的忍耐力真的是一般人無法比的。勾踐知道,求和只是保住越國、保存實力的第一步,如果自己一直在吳國餵馬,那麼也就沒有翻身反擊的機會了。只有得到夫差的信任,讓夫差相信他是真心求和,不會有不臣之心,夫差才會放他回國,他也才有機會東山再起。於是,勾踐開始了艱難地偽裝,假裝忠心,假裝安於現狀,假裝崇拜夫差。他的假裝,甚至到了讓他人覺得肉麻甚至不可接受的地步,但是勾踐不管,只要夫差不產生懷疑,只要能討夫差喜歡,他都會去做。個人尊嚴在國家大義面前,已經如塵埃一般,雖然有無人之時的淚水澆灌,卻再也不能開出花來。

既然勾踐負責餵馬,每次夫差出去,手下人都要到勾踐這裡來牽馬,於是勾踐就故作謙恭地給夫差拉馬,還用自己的身體作為踏腳,讓夫差踩著登上馬車。

夫差對勾踐的微笑服務十分滿意,但是,還僅僅侷限於一種羞辱敵人之後的滿足感,遠遠談不到信任。可是不要緊,我可以等。有著超常忍耐力的勾踐望著夫差遠去的背影,默默握緊了拳頭。

這一等就是幾年。後來有一次,夫差生病了,勾踐前往探望。由於這幾年勾踐的小心謹慎,夫差漸漸對他喪失了防備,所以勾踐得以當面探視夫差。勾踐到得夫差面前,假意詢問了幾句夫差的病情,接著就查看夫差的糞便,然後放入口中嘗味道。

夫差大吃一驚,急忙追問:“你這是做什麼?”

忍無可忍,重新再忍

勾踐恭謹地回答說:“我擔心你的病情,因為略知一點醫術,知道通過品嚐糞便可以得知你病情的發展,也不敢假手他人,唯恐出錯,只有自己親口品嚐。如果糞便味道甘甜,那麼說明病人的病情將會更加嚴重,但是剛才我嚐了大王的糞便,發覺味道很苦,這說明大王你的病很快就會好了,這樣我也就放心了。”

不久以後,夫差的病果然好了,他想起了勾踐的所作所為,非常受感動,認為勾踐是誠心歸順了。於是又經過兩年的觀察,夫差覺得勾踐忠心不二,絕對不會背叛自己,就放勾踐回國了。

勾踐回國之後,如同離籠之鳥、脫困之獸,恨不得能一日千里,馬上回歸故國,訓練兵馬,報仇雪恨。但是他唯恐夫差改變主意,特意放慢回國的速度,讓夫差安心。

勾踐雖然得以回國,幾年的忍耐沒有白費,但是他也知道,現在越國的實力不足以與吳國抗衡,忍耐的日子還遠遠沒有結束。他回到越國後,沒有一日忘記在吳國所受到的屈辱。他唯恐被眼前的安逸磨損了報仇的志氣,於是把睡覺用的席子撤掉,換上柴草,柴草扎人,睡覺也睡不穩;他又在自己吃飯的地方掛一枚苦膽,每次吃飯之前先舔上一口,感受一下苦膽的苦澀味道,然後問自己:“勾踐,你忘記了會稽的恥辱了嗎?”

就這樣,勾踐臥薪嚐膽,立志復仇。他與文種商量滅吳的計策,文種說出了七條滅吳之策,分別是:1.多送吳國賄賂,讓吳國上下歡喜;2.借、買吳國的糧食,弄空他們的倉庫;3.送美人給吳王,誘其荒淫,不理國事;4.多送吳國木材、磚瓦,使其大興土木,以消耗吳國國力;5.派遣細作去當吳國的臣下;6.收買大臣,散佈謠言,使忠臣良將避退;7.多積糧草,多徵兵馬,勤加操練。

勾踐聽取了文種的計策,在強大自己的同時,努力削弱吳國的有生力量。他派人給吳國的大臣們送去很多金銀珠寶,一時之間,吳國上下皆言勾踐忠誠。同時他派人在越國境內尋找美女,最後蒐羅到兩位著名的美女西施和鄭旦,送給吳王夫差,暗令她們兩人引誘吳王荒淫,或是發動對別國的戰爭,並且想盡辦法離間夫差和伍子胥。與此同時,他還制定很多富國強兵的政策,並且以身作則,親自下田耕種,讓自己的妻子織布,鼓勵百姓生產。

忍無可忍,重新再忍

不久,夫差準備建造一座姑蘇臺,勾踐得知後,立刻派人送去幾根難得的大木料。吳王為了不浪費木料,就把姑蘇臺建造得比計劃加高加寬了一倍有餘,他不覺得自己浪費了吳國的財物,反而更加認為勾踐忠心耿耿。

有一年越國大旱,其實因為連年發展農業,越國也有積糧可以度過災荒,但是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向夫差借糧萬石,商定第二年歸還。第二年越國大豐收,按期歸還了上一年所借的糧食。夫差看到越國歸還回來的糧食顆粒飽滿,十分高興,又經伯嚭勸說,把糧食分發給吳國百姓,命令他們來年耕種時把這些糧食作為種子。

夫差沒有想到的是,越國還回來的糧食都是蒸過的!種下去根本不會發芽生長!越國有存糧卻還向吳國借糧,其意就在於此。來年,吳國百姓果然顆粒無收,夫差卻壓根沒有懷疑到對他忠心的勾踐身上,勾踐之忍耐可謂是相當成功。

吳國遭遇饑荒,勾踐覺得時機已到,就想攻打吳國,但是被范蠡攔住了。范蠡說:“吳國民間一直比較富裕,一年饑荒不能動搖吳國根本,現在時間還不算成熟,請大王再忍耐兩年。”

勾踐想,我都忍耐了這麼多年了,也不在乎繼續忍兩年了,於是繼續忍耐大業。

轉眼又過了兩年,這兩年裡,夫差四處發動戰爭,他本來就自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還有西施在他身邊鼓勵他,美人在側,夫差自然更加起勁。吳國百姓不堪戰爭之苦,漸漸民生凋敝。這個時候,不論是勾踐,還是文種和范蠡,都覺得時機已然成熟了!

越國在一旁虎視眈眈,夫差還茫然不自覺,他率領吳國精銳赴黃池之會,勾踐就趁機攻打吳國,輕易打敗只有老弱病殘的吳國守軍,還殺死了吳太子。夫差匆匆趕回,但是為時已晚,雙方勉強議和,但是當是時,吳越強弱力量已然對調。公元前473年,越國再次興兵,徹底滅了吳國,夫差自殺。越王勾踐十數年的忍耐終於開花結果,他成為新一代霸主。

忍無可忍,重新再忍

據說當年老子將死,他的弟子都聚集在他的病床邊,希望能聆聽老師臨終的教誨,從中得到更多教誨。老子先是不說話,後來張開嘴,問眾弟子說:“我的牙齒還在嗎?”

老子都那麼大歲數了,牙齒早就掉光了。一眾弟子面面相覷,都不明白老師什麼意思,於是一個弟子回答說:“不在。”

老子又問:“我的舌頭還在嗎?”

弟子們回答說:“當然還在。”

老子於是教導弟子說:“牙齒剛硬,咬嚼堅硬的東西都靠牙齒,但是現在已經不在了;舌頭柔軟,好像沒有牙齒有用,但是它卻比牙齒長壽。舌頭還在,正是因為它柔軟;牙齒不在,正是由於它太堅硬。天下事物的道理,都在此了。我沒有更多的可以教給你們了。”

老子的一番話其實不過說明了柔能克剛的道理,在面對鋒芒的時候,不是硬碰硬,而是用婉轉曲折的方法去打敗它。人的一生,總不可能一直一帆風順,總有峰頂與低谷,在峰頂時候固然要低調,不能像中山狼般得志便猖狂,但在低谷時也不能就此向命運低頭——但是可以向敵人低頭。所謂向敵人低頭,不是要奴顏媚骨,去吃嗟來之食,而是要學會在夾縫中求生存求發展,以圖他日能夠重新大展宏圖。忍耐只是過程中使用的手段,是力有未逮時的韜晦方法,絕對不是終極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