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民革黨員的抗“疫”擔當

新冠肺炎抗“疫”戰已經持續了1個多月。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寧夏民革黨員執著堅守在各自崗位,默默奉獻,體現了民革黨員的責任與使命。

寧夏民革黨員的抗“疫”擔當

張雪:小別離是為了大團圓

自從大年初一回到了工作崗位後,張雪已經整整40多天沒有和丈夫見面。分別在青銅峽和銀川兩地的張雪和愛人,都在為同一件事情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張雪,民革黨員,青銅峽市政協委員,現任青銅峽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疫情發生後,她按照要求投身於疫情防控督導檢查工作中,每天都穿梭在村、社區、企業、商超之間查看登記勸返、居家隔離等重點工作,夜晚也會深入老舊小區、交通卡點查看防控值守情況。

2月中旬,“三返”工作進入關鍵階段,外地返青人員數量劇增,防控壓力倍增。張雪和督察組的同事們緊急調閱人員名冊,逐一核實情況。經過16個小時努力,通過電話訪問、分類比對,深入分析原因、找準問題根源,形成了內容詳實的調查報告,為做實做細“三返”工作提供了決策參考。

張雪的愛人在銀川市中醫醫院工作。發熱門診是疫情防控第一道關卡,面臨的風險挑戰、工作難度都很大,作為銀川市醫療救治市級專家組的成員,愛人的崗位由住院部轉移到發熱門診。舉國抗“疫”,防護物資緊缺,為了節省防護服,他和同事們堅持在上班前不喝水或少吃東西,接診病人、排查病例,複雜繁瑣,事無鉅細。交班回家後,不會做飯的他只能用一碗泡麵緩解工作的疲憊,電話問候年邁的父母和妻子。

一個多月的連續作戰,全區的疫情呈現低位緩慢進展態勢;青銅峽市也由中風險地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作為親歷者,張雪堅信春暖花會開;作為戰士,張雪和丈夫甘願用自己的小別離成就大家的大團圓。

周曄:準媽媽帶孕戰“疫”情

周曄是2019年新加入民革的黨員,也是靈武市人民醫院一名普通醫務工作者。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戰役打響以來,她放棄春節休假,服從組織安排,全力以赴,投入戰鬥。

雖然已經懷孕4個多月,周曄還是主動申請加入到了靈武市人民醫院門診預檢分診工作中。每天連續工作6個小時,對每日進出醫院人員進行體溫監測、信息登記、篩查發熱病人,配合護士做好預檢分診的清潔消毒工作等。

對每一位諮詢者,她耐心地宣講新冠肺炎的防護知識,讓人們有足夠的重視和完善的自我防護能力,消除不必要的恐慌。每天工作完後還要上報工作進度和數據,從沒有叫一聲苦,說一聲累。

馬金良:抗“疫”一線的“守門人”

“你好站長,我們剛從外省老家回來,還需要隔離嗎?”一名返回吳忠市利通區的人員向值班站長馬金良諮詢。

“按照防疫管控工作要求,需要對你進行集中醫學隔離,請你們隨身戴好貴重物品,主動配合做好隔離工作,集中醫學隔離觀察期結束,經檢查正常後就可以回家。”馬金良耐心地解釋。此時是凌晨4點,他已連續處理了10餘起從外省區返回利通區的人員集中隔離工作。

馬金良是民革利通區總支委員,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為守好吳忠市的“主入口”,嚴把輸入關,利通區第一時間加大防控力度,在京藏高速吳忠收費站外圍設立防疫檢查站,馬金良成為該點負責人之一。

自1月28日設點後,他一直“釘”在卡點上,統籌協調卡點疫情防控事宜,“白+黑”“5+2”已經成為“家常便飯”。

在連續一個多月的奮戰中,馬金良總是保持嚴謹的工作作風,盡職盡責做好每一項工作。正月十五過後,隨著“三返”人員陸續返程,卡點的工作量也驟然增加,正常12小時的輪班已捉襟見肘,無法滿足工作需求,為此他每天工作超過16小時。有天深夜回家,剛一開門,看到妻子站在門口便奇怪地問:“都這麼晚了怎麼還沒睡?”看著他一臉憔悴,妻子心疼地說:“早上走的時候不是說今天上白班嗎?飯都做好了卻等不來你。天天大半夜回來,身體能吃得消嗎?”他歉意地對妻子說:“這不是忙嘛。”

為確保疫情防控和單位日常工作兩不誤,在防疫點上,他總是不厭其煩地為每一位前來諮詢的群眾講解疫情防控政策,普及防控知識。下了卡點,他又急忙趕到單位處理國土綠化所需樹苗、學校營造早餐、校車等政府採購招投標工作,為推進復工復產竭盡全力。

連續多天的超負荷工作,使得他的體力得到極度的超支,但內心裡的堅定信念支撐著他堅持下去:“作為一名基層領導幹部,就要身先士卒,為群眾安危負責。”

楊璐嘉:法律服務不能斷線

“作為法律人,我們雖不能像白衣天使們一樣奮戰在一線,但是也願意為這場戰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是民革興慶區總支黨員、寧夏京川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楊璐嘉的心聲。

近期,全國各地出現了很多與疫情相關的違法案例,如妨害傳染病防治、妨害公務、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生產銷售偽劣藥品、非法經營等犯罪行為,這些行為不僅給社會公眾帶來了嚴重的危害,而且違法人員也會受到相應的法律處罰。楊璐嘉帶領京川律師事務所5名律師與自治區團委志願者組成公益法律服務志願團,通過微信群、諮詢熱線等,定時在公眾號推送法律解讀、以案說法等法律內容,及時高效便捷地為群眾提供疫情法律諮詢服務,確保法律服務“不斷線”,積極引導群眾不信謠、不傳謠,努力營造科學防控、守法有序的良好態勢,向社會傳遞愛心與法治正能量。


記者:藺 津 編輯:單瑞 校對:吳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