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去世一年後,藤野先生專門為他寫了篇散文,讀完令人肅然起敬

當年在中學課本上收錄了很多魯迅先生的文章,雖然那時候很多同學都說“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但小美卻對魯迅的作品喜歡得很,因為覺得他是一個敢說敢做的文人。然而在這眾多的文章裡,有一篇小美當時卻怎麼都喜歡不起來,這就是《藤野先生》。

魯迅去世一年後,藤野先生專門為他寫了篇散文,讀完令人肅然起敬

當時不喜歡的原因,其實挺簡單:寫的是一個日本人。在文中魯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可愛的教書先生形象,這位先生很關心漂泊在外的他,會把他的講義用紅筆從頭改到尾,連語法錯誤也一一訂正了。以前小美覺得這麼小的事,怎麼就值得魯迅一直惦記著,直到長大後瞭解了那時魯迅生活的艱難,才稍稍瞭解了他對藤野先生的感情。在那個特殊的時期,中國留學生是很不受人待見的,但藤野先生卻能像對其他學生一樣,這對魯迅來說就像是寒冬裡的一絲春意,溫暖著他。

魯迅去世一年後,藤野先生專門為他寫了篇散文,讀完令人肅然起敬

而真正讓小美對藤野先生肅然起敬的,則是他在魯迅去世一年後,專門為魯迅寫的一篇散文。這篇散文名叫《謹憶周樹人君》,寫於1937年。自從魯迅棄醫從文後,兩人便30多年不曾見過。魯迅雖時時想起藤野先生,並將他的畫像掛在書房牆壁上,但藤野先生卻對魯迅並沒有特別的印象,所以這篇《謹憶周樹人君》的畫風和很多人想的不太一樣。文章較長,但其中幾段話卻令人佩服,小美和大家一一說來:

魯迅去世一年後,藤野先生專門為他寫了篇散文,讀完令人肅然起敬

1、如果留下來當時的記錄的話,就會知道周君的成績,可惜現在什麼記錄也沒留下來。在我的記憶中周君不是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

講真的,看到這一段,小美就已然很佩服藤野先生了。魯迅當時已是鼎鼎大名的作家,這一點藤野先生也是知道的。提到他的成績,藤野先生卻說了這樣的大實話,成績並不優秀。不捧也不踩,只是實話實說,這種態度或許就是魯迅當年欣賞他的原因之一。魯迅當年就認為他是一個正直人,對人沒有任何偏見,治學嚴謹的老師,這一點從這段話就能看出來。

魯迅去世一年後,藤野先生專門為他寫了篇散文,讀完令人肅然起敬

2、據說周君直到去世一直把我的照片掛在寓所的牆上,我真感到很高興。可是我已經記不清是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形式把這張照片贈送給周君的了。

和名人攀扯關係,是很多人都會做的事。但藤野先生對於魯迅珍藏著的照片,卻說了大實話。確實,自從魯迅不再上醫學課後,兩人就沒有再見過了,30多年沒有書信往來和任何聯繫,作為一個老師怎麼可能記得清和一個普通學生之間的這些細節。藤野先生用這些大實話,告訴世人他不會因為自己的學生很牛,就假裝自己和他很熟。

魯迅去世一年後,藤野先生專門為他寫了篇散文,讀完令人肅然起敬

3、少年時代我向福井藩校畢業的野坂先生學習過漢文,所以我很尊敬中國人的先賢,同時也感到要愛惜來自這個國家的人們。

對魯迅特別照顧,不是因為這個學生有多特別,也不是因為自己有多偉大,僅僅是因為自己尊重中國的先賢,所以一切對魯迅的好都是發自內心,其實這就是善良的最好詮釋。只是直到魯迅去世後,他才知道當年自己這些無心的舉動溫暖過一個來自中國的年輕人。

魯迅去世一年後,藤野先生專門為他寫了篇散文,讀完令人肅然起敬

藤野先生在這篇文章的最後,感到十分遺憾。他得知魯迅生前一直在打聽自己的消息,但因為自己早就不在那所大學當老師所以讓魯迅的心願落空,他表示若是自己能早一點聯繫到這位學生,那該是件多令人歡喜的事情。讀懂了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之後,我才真正的明白為何魯迅會如此敬佩這個留著八字須,戴著黑框眼鏡的日本人。文如其人,從這篇文章來看,當年魯迅真的沒有騙我們,藤野先生確實如他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描寫的一樣善良、正直、嚴謹,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