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種效應,越愛寵物的主人越容易害了寵物。寵物的閃光小知識

2003年,一個由美國幾所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進行了一項小型臨床試驗,試驗結果有些意外。試驗組中,即服用了真藥(一種減少癲癇發作的抗驚厥藥物)的患者中,有86%認為癲癇發作頻率下降了,而另外那些服用安慰劑(不含任何有效成分)的患者中癲癇發作頻率下降的竟然也有79%。


這聽起來似乎是一個關於安慰劑效應的經典案例,但不同的是,上述臨床試驗的所有患者都是狗。在進行試驗的數據評估時,結果似乎顯示參與試驗的這些狗在安慰劑的作用下也有好轉,這種情況是以前不曾報告過的。


當時,在獸醫領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是很罕見的,但是如果沒有進行這個雙盲試驗,那當時就很有可能會誤判這種治療癲癇的成分左乙拉西坦的藥效。但結果顯示它的效果與安慰劑的差別不大。

雖說安慰劑效應在人類患者中是普遍存在的,但很少人會關注動物醫療中的是否存在安慰劑效應。因此,安慰劑效應的存在成為了一處獸醫盲區,它會破壞我們在獸醫護理中的努力。

早前就有醫生注意到一些虛假的醫學療法,比如服用糖丸或注射生理鹽水,真的可以讓很多病人感覺更好。現代科學傾向於用自我暗示的作用來解釋這種現象。當人真正相信治療一定會減輕病症,實際上就真的很可能會真的有效,即便治療是虛假的。


因為這種效應,越愛寵物的主人越容易害了寵物。寵物的閃光小知識


儘管我們對動物的意識和思維還並不足夠了解,但寵物們肯定不會抱著一定會被治好的心態進入獸醫診所的,以它們的認知水平理應不會對疾病有什麼瞭解,更別說是治療。然而,臨床上對貓、狗和馬的大量研究表明,安慰劑似乎真的對寵物有效。


有多種機制可以解釋這樣的研究結果,其中一些和人類的安慰劑效應類似。最簡單的一種可能只是病情的自然發展,一些疾病在未接受醫療干預的情況下也會有變化,比如自愈或慢性病的病情波動。以癲癇為例,寵物主人通常會在病情最嚴重階段參加新藥的臨床試驗或嘗試新的療法,但過程中癲癇的病情可能會出現自然的好轉。


研究還表明,當人們知道被觀察時,往往會改變自己的行為,這種現象被稱為霍桑效應。比方說在那個左乙拉西坦藥物的試驗中,所有的狗都至少有接受過另一種抗癲癇藥物的治療,當寵物參加試驗時,主人可能會更加嚴格遵守藥物治療的要求。


此外,參與臨床試驗的動物還會得到更好的照顧和關愛。有證據表明,主人的輕柔接觸對一些動物(狗和馬)有安撫作用。在另一些情況下,起作用的有可能是經典的條件反射,例如長期注射胰島素的大鼠在更換注射生理鹽水之後仍然會出現血糖的變化。


因為這種效應,越愛寵物的主人越容易害了寵物。寵物的閃光小知識


但這些因素或許並不是最主要的,研究指出了一種所謂的“看護者安慰劑效應”或“代理安慰劑效應”。在動物醫學中,接受治療的患者本身並不能與醫生交流,它們無法主動告知症狀和不適之處,而在實際中,這些通常靠寵物主人的觀察的推斷。


在很多犬類癲癇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通常依賴於狗主人來跟蹤狗的癲癇發作情況。大多數情況下,癲癇發作是非常確定,但也存在一些模稜兩可的情況。有些狗在癲癇發作時會無法控制地流口水,當主人發現地板上有唾液的痕跡,就必須靠主觀判斷以決定是否記錄一次發作。那些堅信自己的狗正在接受有效治療的主人就會更傾向於不把這種模稜兩可的情況記錄為一次發作。


所以,安慰劑效應欺騙的不是寵物,而是人類。當我們自己或寵物正在接受治療,都會期望它有所幫助,這就帶來了一種自我暗示。“看護者安慰劑效應”在兒童的研究中也提及,即便只是旁觀者,潛意識裡的期望也會欺騙你。這就是為什麼寵物主人報告的狀況可能與客觀事實不符的原因。


在一項FDA批准的犬類關節炎消炎藥的試驗中,研究人員同時使用了主觀和客觀的方式來評估它們的肢體功能,除了讓狗主人和獸醫在治療過程中定期評估狗的關節情況外,他們還使用了測力平臺來確定狗的關節承受重量,承重變大則表明狗的疼痛減輕了。


最終安慰劑對照組的主觀評估和客觀評估存在差異,主人和獸醫經常報告狗的情況有好轉,但客觀的步態分析表明並非如此。


有時候這種渴望治療有效的強烈慾望甚至讓人們對動物的真實情況視而不見。某位獸醫回憶起一個案例,一隻患有某種骨癌的羅威納犬在他看來非常痛苦,然而狗的主人卻拒絕了開止痛藥的建議。這隻狗的主人正在採用“順勢療法”(一種替代醫學,即不屬於現代醫學體系內的玄學療法,順勢療法理論認為治療某種疾病需要用一種能夠產生相同症狀的藥劑,即所謂的順勢而為)給狗治療,並且確信治療有效。


這就是“看護者安慰劑效應”要比傳統的安慰劑效應更有害的原因。傳統的安慰劑效應至少的確能讓沒有接受有效治療的患者減輕痛苦,但看護者安慰劑效應只消除了我們自己的焦慮感,但那些需要治療的寵物仍然在遭受痛苦。


看護者安慰劑效應的確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不過這也是基於人類的正常心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現象證明了人類對寵物的關心,以及希望改善它們生活質量的巨大決心,但另一方面,你越愛你的寵物就越可能受到看護者安慰劑效應的影響,也就越可能讓你的寵物更痛苦。


原文鏈接:https://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19/11/danger-pet-placebo/601489/

  • 癲癇
  • 動物
  • 藥品
  • 羅威納
  • 羅威納犬
  • 大學
  • 美好,一直在身邊
  • 關節炎

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