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快樂讀書人——怎樣給孩子正確且持續的閱讀引導


閱讀是對一種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認同。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這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涼和寂寥。

——曹文軒


不閱讀的人永遠體會不到閱讀人腦中的草長鶯飛,繁花似錦。這裡講的閱讀是持續的自發的閱讀習慣。習慣就要從小養成,越早越好。


從小培養閱讀習慣的孩子在學習能力方面就會有明顯的優勢。因為從小聆聽過大量的繪本故事,在語言理解力和專注力上有很好的基礎。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從精神到行動的基本原則你可別錯過:

精神方面


讓孩子產生精神上的愉悅,自己主動去找書。


被譽為日本“繪本之父”的松居直先生有一句話:“繪本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是用來感受快樂的。”起初的閱讀啟蒙只需要迎合孩子當時的興趣點就好。

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自然就能從科學的選出來的書裡領悟到或者學到一些知識了。期初切勿急於求成,讓孩子失去對書的原始閱讀衝動。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之後,再去培養讀書的習慣那真是事半功倍的。


做個快樂讀書人——怎樣給孩子正確且持續的閱讀引導


原名劉鏞 號夢然 。國際知名畫家、作家、教育家、演講家 ,1949年2月生於臺北,現居美國。

例如我的第一本開蒙書《做個快樂讀書人》,臺灣作家劉墉的作品。之所以稱之為開蒙書,不是因為這是我看過的第一本書,而是是我讀完這本書後,由於喜歡裡面的內容,自己主動去把這個作者的其他作品找來讀。


一個從來沒有讀書習慣的我,從那時起愛上了閱讀,並形成了讀書的習慣。

時隔多年,《做個快樂讀書人》中的字眼和故事早就忘的十之八九,但當時閱讀這本書的愉悅感和興奮感始終延續至今。我一直認為在此之後發生的閱讀行為,90%都源於我貪戀當時那種閱讀的愉悅感。


選書與閱讀中父母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


經常有家長選書時,認為這本書是某某大師的作品,是某某大獎金獎,選他準沒錯,如獲至寶的買回家,發現孩子並不喜歡。


於是就不停地把想跑開的孩子拉回來,拼命向他展示這本書的優勢,這會激發孩子的抵抗情緒,對閱讀產生反感。


但要知道好書一定有他的道理,並非你這本書選的不好,可能只是你的孩子還沒有到讀這本書的階段。放在書架上,過段時間再試試看,或許你會驚奇地發現,孩子自己會去主動拿起它。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樣的書。


0~3 歲主要以繪本為主

3~6 歲從繪本逐漸過渡到橋樑書

6~9 歲從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9~12 歲加入科普類,歷史地理類書籍


例如今年比較火的《神奇校車》,朋友給他3歲的孩子看,不但孩子對他興趣不大。他講起來也有一種“對牛彈琴”的感覺。這時候就不是書不好,而是你超界了!於是我推薦他買《神奇校車》的橋樑書版。裡面的內容相比之下就簡單易懂得多,孩子不但很快接受了,而且非常喜歡!

關注閱讀供氧站,我們除了會按年齡段,還會按圖書類別,定期為你推送精選圖書。讓你能輕鬆找到孩子興趣點內的優質童書。


除了選書中父母可能無意識的給孩子閱讀壓力外,在親子閱讀時家長也會無形中給孩子壓力,這種壓力就是來自父母頻繁的提問。


適當的提問確實可以讓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閱讀中,但過度或者不恰當的提問,一是破壞了故事的完整性,會讓孩子不專心。二是提的問題如果孩子答不出,有可能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所以請家長控制住你自己的提問慾望,切勿急於求成。


行動方面


親子閱讀是最簡單的高質量陪伴


現在常說的父母需要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很多父母都很懵,到底怎樣的陪伴算高質量陪伴呢?實際上親子閱讀就是最簡單,最易學的高質量陪伴。


曾有研究表明,父母在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讀同一本書時,雙方的腦電波是幾乎重合的。這是一種很罕見的現象。瞬間讓我想起一個成語“心照不宣”。我覺得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下的親子關係絕不會差。


在陪伴幼兒閱讀時,可以讓孩子坐在你懷裡閱讀,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溫暖與愛。時間久了,這種讀書時所感受到來自親情的溫暖就會映射到書上。每次拿起書時就是重拾被寵愛的感覺。


生活處處都是書


對於閱讀空間的佈置,孩子小的時候,買那種安全、造型顏色可愛一點的書架即可。高度不能太高,方便小朋友拿取。隨著小朋友的成長,閱讀量上來了,書架也可以隨著改變為立插書式的書架。


閱讀的地點,讓每個房間都有固定的放書的位置,增加書本在孩子眼中的出現頻率。廚房除外,臥室、客廳、廁所都可以放置圖書。這裡只是說讓書出現,具體每個位置書本的數量,根據實際情況擺放。


有家長會問,為了保持家裡的整潔,只單獨為孩子做個讀書角好不好?之前的我也曾這麼做過,因為孩子一直有睡前讀書的習慣,所以把書架固定在了臥室。但是後來發現,除了睡覺以外的時間,她很少來臥室讀書,閱讀的頻率與興趣較之前相比在慢慢降低。


孩子閱讀的熱情也在減弱。後來我在客廳架設了一個簡單的盒子,裡面放了一些她感興趣的書。她放學看到也會翻閱。


從書中走出來


隨著孩子的成長,對他產生誘惑的事物就會越多。為了能維持他對書的熱情,就需要從書中走出來!


之前曾看一篇文章裡講到:他在給孩子讀康熙皇帝平定葛爾丹叛亂那一段兒,就開著車帶著孩子去烏蘭布統古戰場看了看。讀民國時期的軍閥統治和抗日戰爭時候,他也帶孩子去了瀋陽的大帥府,九一八紀念館等地方看了看。


讓孩子結合書裡看到的,再身臨其境的來感受學習。會讓孩子更有感興趣,並且有成就感。他會指著他眼前的事物說,看這就是XXXX~。


同樣的道理,當他看到一件事物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引導他再去看這方面的書。我們不能帶孩子去更遠的地方,但書可以。


另外定期帶孩子去圖書館,增加閱讀行為在孩子眼中的展示也是不錯的方法。現在很多圖書館都有兒童閱讀區,以及專業的兒童閱讀圖書館。多帶孩子去,讓孩子感受閱讀的氣氛。

還可以多參加一些圖書活動,例如兒童圖書作者籤售活動,和圖書有關的舞臺劇,以及城市定期舉辦的書市等活動。


榜樣的力量


能讓孩子持續熱愛閱讀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榜樣。你讓孩子愛閱讀,但他眼裡的父母從沒有閱讀習慣,你嘴裡說出的閱讀之美就很難有說服力的。


現在電子閱讀設備很多,如果你正在有手機閱讀文章,那麼請展示並告訴你正在一旁讀書的孩子,爸爸(媽媽)在和你一起閱讀。甚至在讀到很美的段落時還可以互相分享,閱讀不能“孤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