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行省多次派兵镇压吴成七起义,都失败了,但他出马便成功了

  • 叶琛(1314—1362),字景渊,丽水(今莲都区)人,浙东四才子之一,明朝开国功臣。元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宋濂应召同赴金陵(今南京市)辅佐朱元璋。二十二年,为叛将祝宗、康泰等所害。洪武元年(1368年),追封南阳郡侯。
江浙行省多次派兵镇压吴成七起义,都失败了,但他出马便成功了

元末至正间,黄坦(也作“黄坛”)注定是一段不平静的历史,这里发生了浙南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吴成七①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江浙行省几次派兵镇压,但都以失败告终,最后派遣了叶琛②领兵镇压。对吴成七的镇压,叶琛有两次黄坦行迹。

王府探穴

至正十三年(1353),黄坦吴成七率众起义,他们南攻温州、建宁,北伐处州、鹜州,声势浩大,江浙行省派兵来镇压,却屡剿屡败,损兵折将不少。不久,吴成七自封吴王,在龚宅(今共宅村)修建了吴王府(俗称“石鼓楼”),据说还在这里开科取士,一时间声势浩大,势力范围迅速扩张,很快就危及了整个浙南闽北地区。十四年十月,吴成七乘着浙东道宣慰使司同知副都元帅石抹宜孙③率师讨伐松阳、遂昌山寇的机会,大举进攻处州城(今丽水市),石抹宜孙紧急回援,最后退回黄坦。

十五年六月,行省起用了在青田享有很高威望的原青田县县令叶琛,拜为同知处州总管府事,兼青田县县令,让他领兵平定吴成七。出发前,叶琛退还了军队,只身一人上任。听说叶琛来当县令,逃亡的人们逐渐从岩穴里搬回了家,甚至有一些小股起义军也来投案自首。叶琛到任后,人心所向的形势给吴成七增添了不少压力,整个人都坐立不安起来。

十月,吴成七接纳了手下“劫请叶琛,以求自安”的计策,派了张惟徳和吴伯贤领兵前往县城劫请叶琛。至县庭,叶琛危坐责问;张惟徳长跪,请求到黄坦开导山民;叶琛表示开导山民可以,但不能毒害青田县民。不等说完,张惟徳、吴伯贤等簇拥着叶琛径直走黄坦。同时,被劫请的还有县尉薛徹徹禿。

江浙行省多次派兵镇压吴成七起义,都失败了,但他出马便成功了

到黄坦后,吴成七对叶琛是照顾备至,大摆筵席以示欢迎,让他住自己的吴王府,请一些伶人供他娱乐。相传,吴成七还要拜他为军师,叶琛先是不从,后来考虑到自己来青田的任务,最后还是屈从了。当了军师后,吴成七给了叶琛很高的活动自由度,可以随时出入山寨,每次进出山寨时,他总是暗暗记下他们的活动规律、联络方式和暗号等等。几个月下来,叶琛对吴成七的军事摸了个透,对各山寨的兵数、行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策应等等,都了如指掌。闲暇时,还给头领们分析形势,陈述祸福道理,一来二去,有些头领也为之所动。

十六年四月,居家的同知延平路总管府事项棣孙派女婿祝彦芳抵黄坦,陈谕福祸之理,吴成七感悦,遣还叶琛和县尉薛徹徹禿。

率师伐吴

十八年春,江浙行省承阶升叶琛为处州路总管府治中,让他率军讨伐吴成七,初战告捷,擒获了李夹等十余名头领。三月,率军攻破杨山(杨火岗,今属西坑)、黄坑(今属西坑)等二十余座山寨,头领皆降。接着,率兵围攻长坂,起义军极力抵抗,直至粮尽才退守高洋。吴成七大骇。

江浙行省多次派兵镇压吴成七起义,都失败了,但他出马便成功了

八月,吴成七向三校(今属泰顺)求援,三校头领率七千人马来援,驻扎龚宅死守,准备与叶琛决一雌雄。叶琛先是亲率精兵控制三岱岭,切断马坪寨及瑞安方向的起义军支援。其次,采纳了刘基④的灯笼计,晚上让士兵在黄呈垟岭上往返挑灯笼,上岭时灭掉灯笼上岭,下岭时点着灯笼挑着下岭,直至鸡鸣三通才结束。十余日来,吴成七及部将夜夜关注黄呈垟岭,看着源源不断的下岭灯笼,误以为叶琛新增援了人马数万之众,心思败局已定,又无计可施,于是军心大动。随即,叶琛下令部将夏廷辉猛攻龚宅,吴成七大败,起义军被擒杀八百余人,只得退守洞尖山(俗称“吴成七寨”或“金山寨”),再作算计。看着吴成七兵败,周宝、宋茂等头领放弃了马坪寨、支坳塘,奔走洞尖山,协助吴成七在洞尖山山脚连建七营,形成相互策应之势,与叶琛部队对峙。叶琛分兵十道,控制住洞尖山的进出要害。

江浙行省多次派兵镇压吴成七起义,都失败了,但他出马便成功了

九月,叶琛命部将陈仲珍率军从金山村(今属大峃镇,原属瑞安)方向偷袭洞尖山后方,杀死了宋茂等头领。接着,叶琛又采纳了刘基的火攻计策,九月的洞尖山被烧得火光冲天,起义军迅速崩溃,吴成七收拾一千多残兵败将向百丈林退去。叶琛领兵紧追,至百丈林,与起义军再战,擒获头领七人。晚上,吴成七乘夜色出逃,叶琛兵分三路急追,至筱村(今属泰顺),吴成七见大势已去,自缢于林中,千夫长徐徳俊斩其首级,献于叶琛。

至此,历时六年多的吴成七起义,在叶琛的两次黄坦行迹里镇压了下来,在镇压的同时,也对黄坦作了安抚。在整个过程中,不管是叶琛、刘基,还是吴成七等,他们都是黄坦的历史文化名人,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如吴王府遗址、石鼓、金山寨、马料坦、马养山、支坳塘、黄呈垟岭、跑马田、寨沟洞等文化遗址;又如《草王吴成七,红王朱元璋》《灯笼计》《大脚娘娘》《猪栏养兵》《火烧吴成七寨》《刘国师封官》《吴王墓》《吴成七宝藏》等传说故事……

江浙行省多次派兵镇压吴成七起义,都失败了,但他出马便成功了

注:

  • ①吴成七(?-1358),文成县黄坦(前属青田县)人,元末起义军首领。宋濂所撰文献记作“吴德祥”,而温处方志、家谱、传说等多为“吴成七”,故本文署为“吴成七”。关于吴成七和吴德祥,学界有主张吴成七和吴德祥为同一人,也有主张吴成七和吴德祥为父子关系,本人认同二者为同一人。
  • ②叶琛,吴成七传说有误为“朱元璋”,也有误为朱元璋派遣的主将。
  • ③石抹宜孙(?-1359),字申之,今山西省高平市人。叶琛行迹黄坦时,石抹宜孙任浙东道宣慰使司同知副都元帅等职,主政处州。
  • ④刘基(1311-1375),字伯温,文成南田(前属青田县)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功臣。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武宗正德九年(1513)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叶琛领兵镇压吴成七时,相传刘基任军师。

作者:本文以宋濂《叶治中历官记》为主线,结合文、青、瑞、泰四县方志,宋濂、刘基、苏伯衡、邢松棋等人之文献,以及吴成七传说等编撰而成,所述不一定准确,敬请方家给予指正。

原标题《大明开国功臣南阳郡侯叶琛的两次黄坦行迹》

文 / 雷克丑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