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明朝的張居正生活奢侈,但為什麼卻仍被稱為一代名相?

司馬公昭


國士無雙,張居正無愧於名相二字

在中國古代文人的最高境界是學則優而仕,但是有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有的只為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何為名相,是指位高權重的封建統治官員,協助封建統治者,不斷推行新政,使得一個國家的經濟文化各個方面取得長足進展的,更難能可貴的的是有一顆憂國憂民之心,兩者結合便可以成為名相。

為大明王朝鞏固國防

張居正所在的時期大明王朝已經步入老年,北邊有韃靼,東南有倭寇不斷侵擾,西南少數民族又頻頻反叛,這個時候大明王朝的軍隊可以說是四處救火,但在1571年的時候事情有了轉機,當時的明軍俘虜了韃靼的一位王子,事情報到明朝中樞機構,張居正沒有為了洩憤而殺了他,反而將這位王子送回草原,並勸說明穆宗詔封俺答為順義王,並在沿邊三鎮開設馬市,與韃靼進行貿易。北部邊防的鞏固使張居正可以把注意轉向國內問題。

萬隆改革的直接推手

明朝中後期冗員過多,且體制僵化導致很多政令難以下達,萬隆改革最主要的成就主要是考成法,其主要通過明確職責。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內閣控制六科。對於要辦的事,從內閣到六科,從六科都到衙門,層層考試,做到心中有數。改變了以往“上之督之者雖諄諄,而下之聽之者恆藐藐”的拖拉現象。

而在財政方面張居正提出“一條鞭法”,此前張居正明白僅靠清丈田畝還遠遠不能徹底改變賦役不均和胥吏盤剝問題,不進一步改革賦稅制度就無法保證中央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將會有更多的貧民傾家蕩產,不利於社會的安定。賦役改革是一個十分棘手的事情,一旦過多觸犯權宦土豪的利益,弄不好就會引起強烈的反對,使自己的所有心血前功盡棄。

而張居正的兩個做法讓暮氣沉沉的大明王朝,重現生機。

國士無雙,深思為國

從張居正的政治改革不難看出,他在體制內打破很多人的飯碗,體制外一條鞭法侵犯了很多大地主的利益,他深刻的明白他的舉措能救多少人,就有多少人恨他,張居正選擇的是一條當時的不歸路,因為過於成效,手中權力越來越大,名望越來越高,那麼離狡兔死,走狗烹便越來越近,有時候統治者的汙衊,想掩蓋的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心,也許他無所謂名相,他只想如何讓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就算生活奢靡,也抵不過唐朝的五福老

人郭子儀吧!可惜一代名相張居正最後是為國心力交瘁而死,但他沒有遇到郭子儀那麼幸運,張居正無愧於當時的百姓,無愧於名相這一殊榮。


權權赤子心


說起明代首輔張居正生活奢侈,最為人們所熟知的,莫過於他生前乘坐的那頂奢華大轎——如意齋。

傳說,這頂如意齋前半部是辦公室,張居正白天在此處理公文;後半部是休息室,勞累了便可在裡面小憩。

轎子既大又重,需要32個人來抬,左右各站一位童僕,伺候首輔起居。

轎子前後還伴有6名訓練有素的鳥銃手,這是戚繼光為報張居正的知遇之恩,精挑細選出來,專門為他保駕護航的。

那麼這頂如意齋存在的真實性有多大呢?

有關張居正乘坐豪華大轎的記載,最早見於與其同時代的史學家,王世貞的《嘉靖以來首輔傳》。

王世貞和張居正是同科進士,但兩人關係一直不是很好,這本書又是在張居正死後被清算的大背景下撰寫。除了說張居正有才外,字裡行間對於他的生活和品德方面,都是持否定態度的。

後世有不少文人都認為,王世貞的《首輔傳》不足以據為信史。清代紀昀等人在將《嘉靖以來首輔傳》收入《四庫全書》後,在總目中評價其“大抵近實,可與正史相參證”。

然而在明朝的正史《明神宗實錄》,以及清人所修的《明史》中,並無有關張居正乘坐豪華大轎的記載。

張居正任內閣首輔時,為挽救大明王朝於危局,大舉改革,他推行的新政遭到許多人的不滿和抵制。

同時,顯赫的地位也讓他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一舉一動無不被那些對他不滿的人關注。

如果張居正真的在日常,乘坐豪華大轎進出皇宮,按照明朝對各級官員乘轎的典章制度,必然會受到給事、御史等言官的彈劾指責。

可無論在他生前還是身後,都未因此受到攻擊,這又不能不令人對他奢侈的生活說法生疑。

牆倒眾人推。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對他發起清算,“舉朝爭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對張居正的各種攻訐接踵而來。

連曾經在《萬曆野獲編》中,記錄有關張居正乘坐轎子逸聞的沈德符,都覺得如楊四知這類的造謠生事者,純屬捕風捉影。除了記錄這些人羅織的,有關張居正生活奢侈的罪狀外,也予以了不屑:

“如楊御史四知者,追論其(指張居正)貪,謂銀火盆三百架,諸公子打碎玉碗、玉杯數百隻,此孰從而見之?又謂歸葬沿途,五步鑿一井,十步蓋一廬,則又理外之談矣。”

再說說張居正品德方面。

古今中外,凡能成大事者,一般為人豁達開闊,不拘小節,凡事能從大處著眼。

張居正和高拱起初是志同道合的好友,後來為爭奪內閣首輔之位,兩人展開激烈的鬥爭,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但張居正在打敗高拱後,並沒有將其趕盡殺絕。甚至在接到高拱被罷相的聖旨後,張居正立即向萬曆皇帝上疏請求收回成命。

雖然遭到皇帝的拒絕,但我們不能忽視張居正為挽留高拱所做出的努力。

當別人還在為政變對高拱避而遠之時,張居正想到的是要請皇上為高拱“弛驛行”,好讓他的回鄉之路能夠體面一些。

後來的司禮監秉筆太監馮寶,想利用“王大臣之案”置高拱於死地時,又是張居正站出來救了他一命。

高拱去世後,也是張居正為滿足他的心願,向萬曆皇帝請求給予高拱卹典。

要知道,卹典是朝廷給去世官員以追封、樹碑、立坊、建祠的示哀典禮。非有功之臣,是很難得到這種待遇的。

張居正這種念及舊情、以及得饒人處且饒人的情懷,在那個混亂動盪的時代,在暗藏血雨腥風的政治鬥爭裡,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可見王世貞的《嘉靖以來首輔傳》,實際是有道聽途說之嫌,尤其是那些詆譭張居正的記載,甚至存在失實和錯漏等問題。

最後,再說說張居正的改革。

明朝中葉,土地被兼併的情況相當嚴重,尤其是王公貴族、宦官等利用政治特權,大量佔用土地,百姓處境悲慘。

大規模的徭役徵發,促使社會矛盾日益嚴重,引發各地起義不斷。

另外,為抵外敵侵犯,朝廷不得不為添兵設餉,軍費大增等等引發了嚴重的財政危機。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張居正指出當時的五大積弊:“曰宗室驕恣,曰庶官瘝曠,曰吏治因循,曰邊備未修,曰財用大匱。”,並針對這些積弊大舉改革。

  1. 吏治上的考成法

為加強中央集權,張居正首先整頓吏治,創制了“考成法”,嚴格考察各級官吏貫徹朝廷的詔旨情況,並裁革冗員,約佔官吏總數的十分之三,大大提高政府機構的辦事效率。

同時,對於那些擁護改革、政績突出的官員給予提拔,委以重任,不論出身和資歷,徹底打破了論資排輩的傳統做法。

2. 財政上的一條鞭法

張居正在財政方面改革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一條鞭法”,這也是中國封建社會賦役史上的重大變革。

明朝初年賦稅以糧為主,銀絹為輔,分夏秋兩季徵收。此外,還規定農民要服各種徭役,並交納特殊的土貢等等,賦稅制度繁雜。

“一條鞭法”的內容是:“總括一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一概徵銀,官為分解,僱役應付。”就是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歸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大大簡化了徵收手續,同時使地方官員難於作弊。

通過這樣的改革,國家的財政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國庫充實不少。

3. 軍事上整飭邊防,推行軍事改革

隆慶元年十月,張居正開始參與薊州軍務,這是他整飭邊防的開始,也是他軍事改革的起點。

為防禦蒙古韃靼入侵,由張居正出面奏請皇上下特旨,任命戚繼光為薊州鎮總理練兵事務兼鎮守,賦予戚繼光直接統管薊州軍務的大權。

張居正還任用李成梁鎮守遼東。按照明制,李成梁是行伍出身,只能承襲世職,不能擔任鎮守一方的大員,但張居正仍然破例任用。

事實證明,張居正的這兩次破例,使得這兩員明朝大將在邊防的一系列戰事中,屢建奇功。

另外張居正實行以防禦為主的戰略,建築敵臺,設防固守;以及為了改善蒙漢關係,封貢通市等等策略,對安定各地人民生活、保障社會生產正常進行等,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張居正生前生活到底奢侈到什麼程度,歷史並沒有給我們一個定論。

但就其品德,以及他在明神宗萬曆年間,連續擔任了十年內閣首輔期間,從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大舉改革,扭轉了嘉靖、隆慶以來的政治腐敗、邊防鬆弛和民窮財竭的局面,挽救了大明王朝的統治危機而言,他足以被稱為一代明相。


雲翛逸


因為,作為一個政治人物,評價他的是非功過,他自己清廉與否,並不佔多大的比例,而他對於當時社會的影響,才是最主要的。

一、張居正其人


張居正, 字叔大,號太嶽,5歲啟蒙,7歲能通六經大義,12歲考中秀才,13歲時就參加了鄉試,16歲中舉人,嘉靖二十六年,23歲的張居正金榜題名,以二甲第九名的優異成績,高中進士,授庶吉士。

這放在現代,妥妥地“別人家裡的孩子”。網絡小說裡妥妥的男主。

張居正不但會考試,還會當官。1567年,也就是隆慶元年,在被廣大網友齊聲稱讚的嘉靖皇帝朱厚熜煉丹、崇信道人,過完自己折騰的一生之後,他的兒子裕王朱載垕終於撥天烏雲見明月,成為隆慶皇帝。而掛神張居正以裕王舊臣的身份,長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從此開始自己的政治生涯。


二、其政治貢獻。

隆慶六年,把朝政放手給群臣 ,垂拱而治的典範隆慶皇帝,夜夜笙歌,嗨藥,也把自己的人生給折騰到了極點。於是在隆慶六年七月五日,也駕鶴西去,10歲的太子朱翊鈞登基,也就是後來的萬曆皇帝。

萬曆皇帝登基後,張居正代高拱為首輔。因當時萬曆皇帝朱翊鈞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他內結李太后, 大太監馮保;外朝打擊異已。獨權大權。他在任內閣首輔10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1、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國庫隨之豐盈,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

2、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可謂海清河晏。

3、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可以說,嘉靖皇帝通過自己的一番折騰,讓大明江山峰火四起,國庫空虛。而張居正又通過自己一系列的風騷走位,神操作,給大明又續了一波血。

三、關於其生活奢侈的趣聞。

1、32人抬的大轎子。

據《嘉靖以來首輔傳》記載:“居正所坐步輿,則真定守錢普所創以供奉者。前為重軒,後為寢室,以便偃息。傍翼兩廡,廡各一童子立,而左右侍為揮箑炷香,凡用卒三十二舁之”。

用白話文來說,就是張居正所乘坐的轎子,是他回鄉省親路過真定時,由真定縣錢普創造並送給他的。大轎子前面為辦公室,辦公之所,後面是休息室,以方便休憩使用。大轎子兩邊有走廊,兩邊各有一個童子侍立,為他揮蒼蠅,捧薰香。轎子製造的十分富麗堂皇,轎子之大,需要三十二個壯漢,才能抬起來行走。

而後世,明末清初士人梁清遠《雕丘雜錄》中所載:

野記言,江陵相予告還朝,真定守錢普創為步輿以媚之,步輿內數童子,執拂供役,無異舟車。餘記先祖言,曾親見江陵公過真定,所乘絹轎無異恆制,但轎旁二童子執拂步隨耳。無步輿之說也。此非先祖目睹,未有不信為真者,野史詎可憑乎”。

梁清遠在筆記中稱,所謂的三十二人所抬的大轎,不過是政敵攻擊他的虛假故事而已,他的先祖筆記中曾說,江陵公(張居正家鄉江陵,入仕之後,人多以家鄉為號,稱之為張江陵)路過真定時,所乘的轎子,與普通轎子並沒有多大的差異,旁邊也只有兩個童子手執拂隨行,並沒有所謂的步輿(32人的大轎子)。此事若不是他的先祖記載,恐怕他自己都會信以為真,這是野史,不可信也。

2、海狗鞭的故事。

張居正去世時年僅58歲,張居正在自己的日記中曾記載,因為長期伏案,久坐成痔,無奈之下,只好尋名醫醫治,不料,卻病情加重。衰老之人,痔根雖去,元氣大損,脾胃虛弱,不能飲食,幾於不起。

於萬曆十年,張居正因病與世長辭。

而他曾經的政敵,文壇大師王士貞,沈德符等人卻不認為張居正死於痔瘡,據他們著書描述,張居正好色成癮,而抗倭名將戚繼光為了巴結他,把本地的特產海狗鞭給張居正送了不少。

而張居正當時因為治病用藥之後,不畏寒,常常在大冬天也不戴帽子,於是好多人都說,張居正正是因為吃了海狗鞭,冬天也不畏寒冷。

3、關於張居正抄家的故事

張居正去世之後,他的政敵推翻了他的一系列國策,萬曆十二年四月,萬曆皇帝詔令查抄張居正家產,對張家反攻清算。而執行抄家指令的司禮太監張誠、刑部侍郎邱橓抵達張府的時候,張府已經餓死十幾口人了,因為荊州府、江陵縣的官員在探聽了萬曆要對張居正實行清算,提前封鎖張府,不準一人一錢逃脫。

而張誠,邱橓翻地皮似的抄家也只抄出來白銀十萬兩,與他們出發前跟萬曆信誓旦旦保證的兩百萬兩白銀相去甚遠。而他們不相信張居正只有這麼多家產,兩人又對張居正的兒子嚴刑拷打,讓他們招認還有銀兩寄存在親戚家,結果對張家親戚抄家,也只多抄出來十幾萬兩白銀。

當然,這些銀子也並不少,比起海瑞那種清官,算是家產豐盈了,但是其他前幾任首輔,家產要少得多了。嚴嵩也就不多了,就是以正派人士示人的徐階,把嚴嵩鬥倒的徐階,張居正的恩師徐階,其子弟橫行鄉里,大量購置田產,徐家佔地多達二十四萬畝。


三、為什麼張居正被稱為名相?

魯迅先生《戰士與蒼蠅》中曾經說過: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裡,對於張居正的評價,我也就引用在此了: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經寫過無數個人物,有好人,也有壞人,而張居正,無疑是最為特殊的一個。 他是一個天才,生於紛繁複雜之亂世,身負絕學,以一介草民闖蕩二十餘年,終成大器。 他敢於改革,敢於創新,不懼風險,不怕威脅,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點,他獨斷專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裡不一,是個道德並不高尚的人。 一句話,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而是一個複雜的人。 但在明代浩如煙海的人物中,最打動我的,卻正是這個複雜的人。 十年前,當我即將踏入大學校園時,在一個極為特殊的場合,有一個人對我說過這樣一番話: 你還很年輕,將來你會遇到很多人,經歷很多事,得到很多,也會失去很多,但無論如何,有兩樣東西,你絕不能丟棄,一個叫良心,另一個叫理想。 我記得,當時我礙於形勢,連連點頭,雖然我並不知道這句話的真實含義。 一晃十年過去了,如他所言,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所幸,這兩樣東西我還帶著,雖然不多,總算還有。 當然,我並不因此感到自豪,因為這並非是我的意志有多堅強,或是人格有多高尚。唯一的原因在於,我遇到的人還不夠壞,經歷的事情還不夠多,吃的苦頭還不夠大。 我也曾經見到,許多道貌岸然的所謂道學家,整日把仁義道德放在嘴邊,所作所為卻盡為男盜女娼之流。 我並不憤怒,恰恰相反,我理解他們,在生存的壓力和生命的尊嚴之間,他們選擇了前者,僅此而已,雖不合理,卻很合法。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人在歷經滄桑苦難之後,都會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 直到我真正讀懂了張居正,讀懂了他的經歷,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選擇。我才找到了一個答案,一個讓人寬慰的答案。 他用他的人生告訴我們,良知和理想是不會消失的,不因富貴而逝去,不因權勢而凋亡。 不是好人,不是壞人,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而我個人認為,終明一朝,唯有一相,那就是張居正。


木子君的小屋


魯迅先生《戰士與蒼蠅》中曾經說過: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張居正是一位政治人物,評價他不能以是否清廉為標準,而要以為官的政績以及影響力為標準。

一、張居正的生平

張居正, 字叔大,號太嶽,5歲啟蒙,7歲能通六經大義,12歲考中秀才,13歲時就參加了鄉試,16歲中舉人,23歲的張居正金榜題名,以二甲第九名的優異成績,高中進士,授庶吉士。

在他入仕之時,明朝吏治腐敗,國庫空虛,內閣高層黨爭不斷,張居正是徐階的弟子,徐階退休後高拱擔任首輔,但是沒多久就獲罪遣反回原籍。在這期間張居正經歷了無數次起起起伏伏,也將他打磨的越發的圓潤了。

明神宗皇帝繼位之後,張居正擔任首輔,開始了自己十年首輔之路。期間他敢於改革,敢於創新,不懼風險,不怕威脅,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同時他也有缺點,他獨斷專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裡不一。只能說他不是一個完人,他是一個能人。

張居正家族最終成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兒子被逼自殺,自己的屍體也被挖出來鞭屍,其他家族成員也被迫害。其中一項是被朝廷下令封閉張府,使得張府裡餓死十多人,其中有三個嬰兒。

張居正改革成了明朝一個瞬間,留給了後人無限遐想。

二、張居正的政績。

張居正曾經輔佐萬曆進行改革,史稱萬曆新政。張居正為改變明王朝的頹勢,以及緩和社會矛盾而進行的各方面改革。

他在任內閣首輔10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1、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國庫隨之豐盈,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

簡單來說就是原來的田賦、徭役和雜稅合併起來,折成銀兩。這樣國庫慢慢豐盈了起來。為後來風光無限的萬曆三大徵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2、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

3、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簡單來講,就是考核週期變短。“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可以說,嘉靖皇帝一番折騰,大明江山峰火四起,國庫空虛。而張居正通過改革,又給大明加了一次血。

梁啟超曾這樣評價張居正,說他是明朝三百年曆史上唯一一位政治家

三、張居正對明朝的影響

因為明朝對官員的俸祿制度是比較苛刻的,明朝的官吏靠俸祿基本很難養活自己,到後期官吏幾乎是公開的腐敗。

碳敬、冰敬這些行賄的齷齪之事更是完全公開的在進行。張居正愛奢侈,這本事他個人的事情,但他作為實際的掌權者如此毫不掩飾,無疑是在默認各級官吏有樣學樣。所以說他是名相,不能稱為賢相。

而他作為萬曆朝前十年實際的掌權者,他的影響力和統治力深刻的烙印在了整個大明之中。

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中,萬曆皇帝一輩子都籠罩在張居正的“陰影”之下。

在張居正執掌天下的十年間,沒有任何掣肘,推行一條鞭法、考功法、重用李成梁戚繼光、以天下為舞臺一展抱負。

萬曆皇帝更是對他言聽計從。使得萬曆前十年隱隱有中興之像。

雖然他死後,萬曆皇帝不顧一切的否定他,但卻無法真正抹除他的影響。

張居正雖然私德有虧,但是他的政績,他的影響,可以稱之為一代名相。


樓頂的貓


張居正是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同時也是萬曆皇帝的老師,在隆慶皇帝駕崩以後,張居正輔佐年幼的萬曆打理國政,與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聯合,權傾一時。儘管改革頗有成效,但張居正的人品並不好,比如他教育萬曆要節儉,但自己卻坐著十六人抬的大轎子,生活極度奢侈,從道德角度來說他並不是個完美的名相。

但是張居正有名,並不在於他多麼道德高尚,他作為名相,以革除積弊、振興大明聞名。



1.名相靠的是實打實的政績資本主義

張居正推行考成法、一條鞭法,最大限度提高官員辦事效率,簡化徵稅環節,使得國家財政危機暫時解除,“萬曆五年,歲入達435萬餘兩,比隆慶時每歲所入250餘萬兩之數,增長了74%。財政收支結餘85萬餘兩,扭轉了長期財政虧虛的狀況。”用張居正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正賦不虧,府庫充實”。



張居正不是黃婆賣瓜那般自誇的人,但他這麼自信可是有原因的。清丈土地,從權貴口中摳了三百多萬頃,國家經濟達到了正德以來最高峰,實實在在實現中興,大明王朝的氣數因此得以延續。

2.萬曆朝開疆拓土,重現大明雄風



單純的經濟富庶不能完全反映張居正的名相風範,大明對外開戰、重拾國家尊嚴才是張居正對萬曆的期許。嘉靖以來南倭北虜的情況不能再有,幾十個倭寇打到南京城下、韃靼幾萬人到京師郊遊的恥辱必須洗刷。張居正重用戚繼光、李成梁等武將,重塑邊關防禦體系,訓練新軍,打的韃靼、女真抬不起頭,幾年前威風凜凜的俺答汗還被封為順義王,在張居正死後的幾十年,萬曆憑藉這些帝國鐵軍從西南、西北、朝鮮打了一圈,史稱“萬曆三大徵”,取得全勝的戰績。



張居正十分清醒地採取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鼓勵對遊牧民族開放茶馬互市,消除遊牧民族犯邊的經濟基礎,減輕了百姓為朝廷養馬的負擔,北境因此安享了幾十年的和平。

3.空有名聲成不了名相

與張居正同時期的另一號人物——海瑞,可以說是紅極一時的名人。但他性格怪癖、不近人情,註定了他只能以清廉、剛直聞名,但卻不可能取得仕途上的成功。



張居正和海瑞一樣,有著匡扶天下的志向,但張居正從底層摸爬滾打,對官場的權錢來往十分熟稔,他可以不喜歡這些套路,但他必須同流合汙,為了獲取更大的權力,為了能從嚴嵩、徐階、高拱的權力角鬥中活下來,只有站在權利之巔才可能改革強國。他不在乎那些小節,他為家人謀取利益,打擊異己,嚴格要求小皇帝,儘管“威權震主”,死後慘遭清算,但瑕不掩瑜,他比那些空談誤國、訕君賣直的文官群體要強不知百倍,他的改革成效足以讓他在青史留名。



改革強國、權傾天下,張居正有著鮮明的兩面性。大明中興,無法苛求人有完人,只要能延緩帝國衰微,那他便是治世名臣。張居正做到了,他有資格被稱為一代名相。


春秋正義


首先啊我們先說說張居正奢侈到底到了什麼程度。相信最廣為流傳的就是他回荊州老家坐的豪華大房車了,那麼這“房車”有多豪華呢?據記載他的轎子需要同時三十二人來抬,通過歷史記載估算他的轎子面積大約五十多平方米,它已經不單單是交通工具了,裡面分為會客室和臥室兩部分,平時起居會客都可在裡面,連衛生間都有,在古代可謂極其人性化。轎內由兩位僕人長期負責照顧,另外在轎子兩邊還有走廊,可供其眺目遠望。最令人瞠目的是,從首都到荊州老家的距離要一千多公里,而張居正就是這樣從北京坐到了荊州老家。能讓三十多人抬的轎子,想必其寬度放到現在的我們眼裡也可以窺其一斑了,但是,要知道,古代的路可沒有現在這麼寬闊、四通八達,所以張居正的轎子所到之處也是勞民傷財。

另外,張老先生也非常好色,據傳其有至少七房妻妾,除此之外還有沒有進門的,許多官員甚至像戚繼光這樣的人也隔三差五就給他送美女近侍,小生活那是相當的美好。

在飲食上,除了常吃的美味佳餚,這位老先生還經常吃補品,不到什麼程度呢?據說在寒冬臘月人家老先生上朝氣定神閒,面露紅光,避冷的帽子都不用戴。這補品,大家都知道,不管在什麼時代,那價格都是相當昂貴,而咱們張老先生把海狗腎當飯吃。滋滋滋,怪不得萬曆老哥知道後,氣的不行呢,“想當年我想給愛妃買點禮物都不讓,說浪費錢財,你可倒好!”

奢侈歸奢侈,但我們的張居正先生絕對是個實幹家,他雖然貪,雖然奢侈,但放在當時大的社會背景下我們是可以理解的。據說在張居正死後抄家的時候,抄出了近十萬兩黃金,按理說這絕對是大貪啊,但我們為什麼還要去理解他呢?咱們先來看看當時的大環境。

首先,明朝的官員的工資是很低的,別看是當權的,如果就靠那點死工資,不省著點用吃飽飯可能都要成問題,這裡我們有最好的例子——海瑞先生。而且尤其是地方官,進京你不送“點”禮,在那知“熟”達“禮”蔚然成風的大環境下你是絕對沒有出頭之日的,那都沒有出頭之日,你想想,治國平天下哪怕你有能力,你有是否能施展得開?所以你不搞點“副業”,在填飽肚子都困難的情況下,誰還能想著報效祖國?

其次,要說貪,張居正在劉瑾、嚴嵩父子等人面前簡直就是大巫見小巫,尤其是劉瑾,那是上了古代富豪榜的,而張居正也不是誰的錢都貪的,並且人家雖然收了錢,但正事也是兢兢業業的,張居正之所以連六十都沒有活到,和其首輔十年嘔心瀝血的工作是脫不了干係的。

再有,有些看似矛盾的事情,其實一點也不矛盾,就和後世對徐階的評價一樣,有人說他是小人,在嚴嵩面前諂媚逢迎,當提拔他的夏言受嚴嵩陷害時,他一句話也沒有說。而又有人說,他臥薪嚐膽,一直忍耐,直到真正能搬倒嚴嵩的時候,才奮起一擊。其實評價一個人的好壞,不能只看表面,要看他到底做了什麼,為什麼嚴嵩人人都說他是個十足的大奸臣呢,因為他貪贓枉法,構陷忠良,無惡不作。而張居正就不一樣了,他的確夠奢侈,但依然不影響我們把他稱為一代名相,甚至將其封為明朝第一臣。為什麼呢?正如西方一位名人所說:有缺陷的戰士也是戰士,再完美的蒼蠅也是蒼蠅。沒有張居正就沒有中興之頂峰,沒有後來的萬曆三大徵,更沒有276年那麼長的明朝歷史了。那麼他都做了些什麼呢?

作為帝師,他沒有怕後來的報復,對年少的萬曆嚴厲有加,據說小萬曆因為把一個字讀錯了,便遭到了張居正的大吼,萬曆也正因為這位老師對他處處約束,對其的恨意一點點在內心裡積壓。但在張居正的心裡,多麼希望這位皇帝能在自己的悉心教導下能夠開創出一個盛世啊。果然,雖然他最後被抄家,家人都受了連累,而萬曆雖然後期荒淫無度,但由於少年時的底子,也做了一些明智的舉措。

作為首輔,他善用人才,政治上培養了申時行、張四維等人,並啟用了一大批頭腦靈活,熟悉官場規則並有能力的人才,保證了後面儘管萬曆惰於朝政,朝廷依舊穩定運行;。在軍事上,他重用戚繼光、李成梁、殷實茂等人,保證了邊疆的穩定。在財政上,也因為他首輔十年,補全了嘉靖年間的虧空,使國庫充實,確保了後面萬曆三大徵的軍費支出(據說這三大徵花了一千多萬兩銀子)。

作為坐在權力頂峰的男人,他是有種的。作為人,大家都知道“動則通,通則不痛”的道理,但同樣是作為人,大家的身體裡也都充滿了惰性,沒有多少人願意改變。為什麼歷史上往往很多人嘗試變法,興旺國家,到最後都失敗了?因為改革,就要去其弊病,而這些弊病正是與大多數當權者的利益息息相關,沒有這些人的利益,哪會有國家的損害!所以,改革,必定要得罪很多人,畢竟會在風口浪尖上,也必定稍有不慎就掉入萬丈深淵。可是,張居正,熬了那麼多年,有人說他忘恩負義,有人說他是奸佞小人。不管怎樣,他終於到了權利的最核心處,連皇上都得看他臉色,可是他沒有忘記當初的志向,他的選擇,不是安逸舒適,而是與幾乎整個朝廷為敵,通過前幾朝的積累,整個明朝已經烏煙瘴氣,國庫虧空民不聊生,貪官汙吏滿朝皆是。所以,張居正像商鞅一樣,像王安石一樣,開始了他的使命——改革,嘔心瀝血,得罪眾人,只為了使國家更加昌盛,人民能更加幸福。

實行考成法,對各級官員實行綜合考核,上班打卡,官位升降全看考核成績。他的這一句錯,像是給滿朝的官員充了血,各級官員開始關注的慢慢的都變成了自己的政績,尸位素餐、消極怠工的現象開始不見了。在考成法的實行下,許多冗官被清除,官場變得清明,整個明朝此時又開始像初升的太陽那樣,開始有了活力。

推行鞭法,改變了原來的有啥繳啥,賦稅變得統一起來,田賦、雜稅皆以銀繳。改變了當時混亂不均的賦稅制度,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另外他還在全國範圍內重新丈量土地,清理了許多私吞田地的事件,增加了國家的稅收。這些措施最終改變了朝廷財政上入不敷出的尷尬現象,取代的則是年收入四五百萬兩,府庫充實,糧銀不缺。

張居正,梁啟超說他是明朝三百多年裡唯一的政治家。崇禎皇帝說他使明朝多存在了六十多年。天啟皇帝也在其在位期間回覆了張居正的名譽。在我看來,張居正德行上絕對是又虧的,但他絕對是個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說他是明朝第一相,我覺得從他所做的貢獻來看也並不為過。看一個人怎麼樣,最好看他在順境時的表現,因為只有這樣,之前他所做的一切才能得到更好的解釋。張居正,我不看好你的私德,但我佩服於你的手腕,感動於你的不忘初心!


我的歷史你的故事


關於張居正生活奢侈的說法,還真是不少。

(影視劇中的張居正)

萬曆首輔張居正,談到明朝就繞不開的人物。咱們先說說關於他生活奢侈的傳言,看看可能性有多大。

首先,據說張居正回家的時候,專門定做了三十二人抬的大轎子。三十二人是什麼概念?如果說一般的“八抬大轎”是豪華轎車的話,那張居正乘坐的就是“加長型超豪華房車”。裡面肯定有臥室有書房,還有一群小丫鬟伺候著。如果真有這麼一頂轎子,那確實是奢侈。

然後就是吃飯,據說張居正越到晚年,嘴巴越刁鑽,一般的菜品都看不上眼。平時吃飯,桌子上菜品無數,還覺得沒有自己喜歡吃的,無處下筷子。於是,傳說他創造了一道神奇的菜:雞舌羹。

這雞舌羹顧名思義,就是用雞舌頭做的菜。雞舌頭雖然不名貴,但是一隻雞就那麼一點點,想湊成一道菜,那是非常不容易的。咱也不知道張居正多久吃一次,不過能創造這樣的吃法,想象力也是很強大的。

然後就是張居正妻妾成群,為了能應付這龐大的後宮,他不得不經常食用各種補品。比如登州漁民進獻的滋補海產品“膃肭獸”,也就是海狗,據說吃了大補,渾身發熱,數九寒天的時候都不能戴帽子。傳說中張居正病死,就是因為補藥吃多了。


那麼,張居正真的這麼奢侈嗎?可能性不大,極有可能是被黑了。

(王世貞)

首先,說張居正補藥吃多了才病死的,那是王世貞的說法。王世貞是張居正同時代的人,兩人之間有“深仇大恨”。

起因是這樣的,萬曆四年的時候,王世貞寫了一道奏疏,說了一些關於兵餉的事情。關鍵是,在裡面王世貞還加了一點“料”,說張居正的妻弟欺負了江陵知縣,建議嚴懲不貸。

王世貞不僅直接找萬曆皇帝告狀了,還專門給張居正寫了封信:不好意思啊,我把你妻弟給告了,給你打聲招呼!

張居正氣壞了,這事兒你直接跟我說就是了,直接繞過我告到了大老闆那,不給面子啊!

於是,張居正懷恨在心,直接把王世貞給彈劾了,您回家反省反省吧!

王世貞也是個倔脾氣,憋了一肚子氣,直接氣病了。病好之後,忽然要求仙學道,拜了一個神神叨叨的小姑娘為師,各種瘋狂。而且,為了求仙老婆孩子都不要了。最後,病死了。

所以,他寫的張居正的黑料,可信度沒這麼高。


另一個有張居正黑料的史籍,就是大名鼎鼎的《萬曆野獲編》,作者沈德符。

(《萬曆野獲編》)

張居正死的時候,沈德符還不到5歲。長大之後的沈德符蒐集了萬曆年間的一些大小道消息,才寫成的《萬曆野獲編》,“野獲”兩個字,足以說明這本書中的內容,不如正史可信。

實際上,張居正擔任首輔期間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觸動了太多人利益,尤其是整頓吏治的改革,直接觸動了明朝上下官員的利益,他們內心當中對張居正是極其不滿的。一條鞭法的實施,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但是讓地方上的官吏士族受到了損失。

所以,張居正一死,大群大群的官員迫不及待的開始黑張居正。

其實,咱們仔細想想也知道,張居正作為內閣首輔,生活上略有一些上檔次,是很正常的。但是說的那麼誇張,應該不可能。主張節儉的張居正,很明白到處都有人盯著他,記恨他,一旦被言官抓住把柄,那就麻煩了。

所以,他不可能這麼奢侈招搖。


七追風


張居正,明萬曆朝內閣首輔。他勸萬曆皇帝要從簡節約,而自己卻沒有做到,反而自己生活奢侈。

《萬曆十五年》就記載:張居正奉旨離京為老父親辦理喪事。他乘坐轎子就有40多平方米,設施齊全,2個僕人,30多個抬轎的,而除了必備的儀仗隊外,隨從人員還有一隊鳥銃手,奢侈豪華,甚至超過了皇帝的作派。

從北京回老家江陵,大約一千里的路程,張居正的車隊“五步一井,以清路塵,十步一廬,以備茶灶”聲勢浩大,但為此也勞民傷財。

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否認“宰相之傑”張居正的功績。正是張居正採用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大明朝起死回生,讓其滅亡的時間向後延遲六十多年。

財政—施行一條鞭法

萬曆六年(1578年),張居正以福建為實驗點,清丈田地,當地百姓因為便利,實踐證明此改革措施對民有利。

萬曆八年(1580年),張居正獲准在全國陸續展開清丈土地,在基礎上重繪魚鱗圖冊,減少民間賦稅不均的問題。全國土地比隆慶五年(1571年)增加了2,336,026頃。

萬曆九年(1581年),張居正賦稅改革,全國施行一條鞭法。它的出現簡化了賦役的項目和徵收手續,使賦役合一,並出現了“攤丁入畝”的趨勢。以頃行一條鞭法。通將一省丁糧,均派一省徭役,則徭役公平。讓百姓做到“田不荒蕪,人不逃竄,錢糧不拖欠”。

隨著一條鞭法的施行,它改變了當時極端混亂、嚴重不均的賦役制度。使農民有較多時間從事農業生產,讓國家財政有穩的增長。張居正也認為農商應該放在同等地位,不應重農輕商,順應了時代的潮流,緩解了國內的階級矛盾。

其成果體現為萬曆初期,國庫財富創造了明朝歷史中的最高紀錄,存糧可用十年,存銀共計一千萬兩。

軍事—任用名將,平定叛亂

張居正陸續提拔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守北方,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且為了阻止北方敵人入侵,在西至居庸關的長城上加修“敵臺”三千多座以此護衛京城。

張居正用計,迫使俺不再侵犯大同且與明和平相處,進行貿易交流。

其成果體現為讓明朝北方得以安定。

政治—實行官員考成法

整頓官員之間的翫忽職守,不做正事的風氣,加強對官員的考核,對其不合格的官員進行撤掉或懲戒。對那些因冤假錯案的官員恢復官職,一時朝廷為之一清。

其成果體現為“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加強明朝的官員提升了行政能力和中央集權。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張居正雖然生活奢侈,但他的萬曆新政讓原本搖搖欲墜的大明朝再現生機,延遲了明朝滅亡的六十多年,可以是當之無愧是一代名相。





鍾史君


輔佐皇室,治理天下,乃相。治理得法、國強民安,乃名相。

張居正故居里,掛有朱翊(yì)鈞御賜的匾額“衡保揆(kuí)宅”。這“衡保揆宅”的大致意思是“總攬政務的官員私宅(首輔之家)”。 匾額的下方是他的治國主張《陳六事疏》節選,《陳六事疏》分““省議論”(禁絕空言,講究實際)、“振綱紀”(整肅風紀,嚴明法律)、“重詔令”(令行禁止,提高效率)、“核名實”(嚴明考課,選拔人才)、“固邦本”(輕徭薄賦,安撫民眾)和“飭武備”(訓練軍隊,嚴守邊防)”。 匾額的兩邊是紀曉嵐(lán)的一副名聯,“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種田。”


一名布衣讀書人,能夠一步步登頂首輔之位,並能推陳出新,令國力孱弱的大明王朝重新煥發生機,除了時勢,他的天份與努力可見一斑,非常人所能及也。他用於考核官員的“考成法”至今沿用,他提出的“一杆鞭法”至今還有價值。

私德問題是不是問題,得看他有沒有違背當時的倫禮官俗,有沒有害女人。如果沒有證據,那麼就不是問題。至於他因此傷身,那是他自己的權利,每個人都有選擇喜好的權利,包括與妻妾歡,這是他的合符當時倫禮官俗的個人隱私,偶爾議論可以,上綱上線就有妒忌賢能之嫌、故意誹謗之嫌。請問,若他不是處於政治鬥爭的前沿,是當時的一名富商,誰又會指責他這事呢?

兒子們因他科舉排名靠前,到底是他授意,還是主考官藉此示好討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在皇權時代是常態。只不過他兒子多,且兒子們都不差。若他兒子們成績很差,主考官有心提拔,也很難。

為何為他正名,明朝如此,清朝如此,現代亦如此。因為為官主看政績,再看他有沒有違揹他所處時代的倫理官俗,有沒有黑血記錄。

有瑕疵的玉,是真玉。一代名相,荊州張居正,毫不為過。

府邸幽深風景秀,純忠捧日幻春秋。

江陵杏樹趁蝶飛,遲暮大明頹勢回。

考成監察生績效,一杆鞭法罪權媚。

爾曹身與名俱毀,不廢江河萬古流。


盛世繁華2020


正所謂,是否名相跟人家生活奢侈有半毛錢關係?一如今日鍾南山之子因為一條愛馬仕腰帶被一些無知群眾罵一樣,簡直是讓人哭笑不得

有句老話說的好——德不配位,但問題是這個德才兼備、且勤勉節儉之人,古往今來又有多少?況且作為帝國的宰相,生活奢侈一點,又有何妨?


歷史上最後的名相張居正,少年即開掛!

張居正成名很早,可以說是少年天才的代表。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年乳名張白圭的少年張居正,參加鄉試就因為主考官的阻撓而落榜。而之所以會落榜,是因為這個叫做顧璘的大官,覺得張居正需要再磨礪磨礪,過早成名容易驕傲!天呢,這是什麼概念,只有十幾歲的小孩兒,竟然能獲得當朝大員如此賞識!要知道,此時的張居正只有十二歲而已啊~

好了,被迫落榜的張居正,只能在三年後再次參加鄉試,以十五歲的年齡成為少年舉人,而顧璘再次站了出來,他解下了自己的犀帶送給他,並期待他有一天成就一番大事業,而且非常羞愧的表示——小夥子你應該帶玉帶的,我這個犀帶你湊合帶!要知道,能佩戴玉帶的,可是當朝一品大員才可以!看來,顧璘這個人,真的是慧眼識珠啊

又過了一些年頭,23歲的張居正以二甲第九名高中,成為庶吉士進入翰林院工作。此時的張居正,前途應該是一片光明,只是他沒想到,自己要經歷的路還很漫長。此時的官場是屬於夏言的,但用不了多久就會屬於嚴嵩。而在翰林院張居正遇到了自己的人生導師——徐階

歷經宦海浮沉的張居正,終於要大展拳腳了!

對於內閣的鬥爭,張居正冷眼觀察;對朝廷的政治腐敗和邊防廢弛有了直觀的認識和自己獨到的見解。為此,嘉靖二十八年,張居正以《論時政疏》首陳“血氣壅閼”之一病,繼指“臃腫痿痺”之五病,系統的闡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張。而這些並沒有引起明世宗和嚴嵩的重視,此時的嘉靖皇帝沉迷修仙,而嚴嵩樂於貪婪撈錢。此後,在嘉靖朝除了例行章奏以外,張居正沒再上過一次奏疏、此時的他, 有些心灰意冷

嘉靖二十九年,張居正選擇逃離,他因病請假離京的三年時間裡,主要是遊山玩水,與此同時也不忘繼續發現國家發展的問題。嘉靖三十六年他回到朝中,跟隨老師徐階內抱不群,外慾渾跡,相機而動。師徒二人齊心協力,終於扳倒了當朝首輔嚴嵩,此時的張居正,終於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拳腳——在老師徐階的舉薦之下,他成為裕王朱載垕的侍講侍讀,這意味著張居正已經開始擁有政治資本。隨後明世宗去世,徐階起草遺詔,引張居正與之共謀。不久張居正升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

隆慶年間,張居正已經是左右逢源、初露鋒芒;加之老師徐階的引導,他已然是一顆政治新星。然而由於高拱的出現,再次讓張居正成長了一波,老師被迫致仕、高拱一手遮天;張居正只能再次隱忍,等待機會——隆慶六年,穆宗去世,在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和萬曆生母李太后的支持下,張居正扳倒馮保,位列首輔!

延續明朝國祚五十年的張居正,無愧於心無愧於大明

四十七歲的張居正,成為了帝國的領路人和舵手,他準備大展拳腳,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此時萬曆尚且年幼,朝中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一手掌控,考成法、一條鞭法等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明朝在經歷世宗、穆宗兩朝的烏煙瘴氣和死氣沉沉之後,萌發了新的生機,大明也在張居正的力挽狂瀾之下,改變原有的歷史軌跡,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可以說,此時的張居正不僅是明朝第一人,更是整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可以改變歷史發展方向的偉大之人

財政、賦稅、軍事上的改革,讓明朝煥發生機、愈加強大;而張居正本人的一些性格特點也開始逐步暴露——比如他很貪財,生活極其奢侈;出門都是超豪華的轎子(據說要十八個人抬,且轎子也類似於今天的房車,有會客廳、有廁所,可以說是非常拉風的存在了)。而且他為人也比較獨斷,與其說嫉惡如仇倒不如說睚眥必報,面對政敵和意見不合者,他絕對心狠手辣,打擊起來不遺餘力。甚至說,緋聞(也就是野史)瘋傳,他和萬曆的老媽也就是李太后有一腿。這樣的一位宰相,可以說真的是權傾天下了!

在張居正主導明朝發展的日子裡,內有馮保、李太后;外有自己一手抓;權力達到巔峰甚至說超越當時的萬曆皇帝,是一點毛病都沒有!但可以稱呼他為權奸嗎?答案是否定的——已經身居高位之人,還能心繫天下,不惜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也要為明朝的發展鞠躬盡瘁,張居正是當之無愧的名相!

為大明奉獻了自己一生的張居正,在世之時就已經獲得明朝文官最高殊榮太師稱號,卻在死後慘遭萬曆皇帝清算。或許是他對於萬曆的管教太過嚴苛,也或許是他性格的缺陷導致萬曆皇帝對他的報復心理太過根深蒂固,張居正死後被虢奪封蔭、開棺鞭屍;家屬也盡皆流放、迫害致死,可以說是下場悽慘

天啟年間,天啟皇帝為其復官復蔭,算是還了他一個公道;只是,太嶽之後再無名相,張居正一死,大明再無希望!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