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點心理學: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什麼是“愛自己”?

我們常常聽人們提到“愛自己”,到底什麼是“愛自己”?

“愛自己”不只是願意給自己物質,它也包括精神上的關愛和滿足。

當我們在感到悲傷時,依然站在自己這一邊,輕輕地安撫自己,面對喪失。然後再去全面地看待事實真相,而不只是侷限在自己的思維裡。

“愛自己”是願意花時間陪伴自己內心的情緒和傷痛,讓它們流淌,就像海浪一樣,衝到海岸,又退了回去,又衝到海岸,又退了回去。

這就是看見生命中的精微存在。當我們看到自己情緒的時刻,這股能量也會逐漸減弱,這也是正念的作用。不評判,接受當下的存在,讓它自然而然地發生。

每天一點心理學: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原生家庭的影響

而我們愛自己的方式總是不由自主地受著原生家庭的影響,使用著那些我們曾經熟悉的處理情緒的方式對待著現在的關係,但是這些方式並不一定都是健康的。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愛自己,學習愛自己情緒的方法,那麼可以反觀和父母相處時自己習得的處理情緒的方式,從而找到合理的應對情緒的方式,取而代之。

在原生家庭中,父母都會如何面對負面情緒呢?我們都習得了哪些應對負面情緒的模式呢?我們先來了解兩種可能的應對方式。

第一個可能,當你生病了或者摔倒了,即使你很需要家人的幫助,你也不願意求助於她們,因為每當你說出自己的難處,她就先不滿地抱怨你一番,以至於你遇到困難時很不願意向他們求助。

另外一個可能,父母還可能用給你買愛吃的東西的方式來安慰你的悲傷或恐懼情緒,短期內,我們轉移了自己的負面情緒,安撫了自己,但是我們悲傷的情緒並沒有被看到。

綜上所述,當我們遇到困難產生負面情緒時,如果父母的反應模式要麼是不滿地抱怨一番,或者買個你喜歡吃的東西安慰你,而沒有接納你的負面情緒,那麼我們習得的行為模式也是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和轉移注意力安撫自己。

可是這兩種方式,都會讓我們難以看到真實的問題,尤其是第一種,甚至讓我們有點排斥去解決問題。

每天一點心理學: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如何愛自己?

那麼,第三種應對問題的方式是什麼呢?那就是接納自己的情緒和解決遇到的問題。

例如,小時候你玩耍摔倒把牙磕破了,如果父母詢問你,你當時很害怕吧?現在好點了嗎?怎麼摔倒的呢?下次可以如何注意等等。

這就是同理心回應的方式,它教會了我們接納自己的情緒和解決問題,而不是排斥情緒和問題。

原生家庭已成為過去,現在的我們當再次遇到負面情緒時,可以選擇同理自己,問問自己,這個情緒的名字是什麼?你身體的哪個部位不舒服?它傳遞的信息是什麼?

在自己情緒最脆弱的時刻擁抱自己,這就是愛自己最好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