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把勁,勝利即將屬於我們

講述人:南方醫院消化內科護師 陳小青

通訊員:李曉珊

昨天是3月10號,很多小夥伴都在朋友圈感慨我們“滿月”了。時間過得飛快,一晃就一個月了,李文源院長在群裡發來兩張院裡正怒放的木棉花,後知後覺,原來春天已經到了。看到火紅火紅的木棉花,瞬間激起了我對廣州的思念,想念家裡人,想念南方醫院,想念消化科的同事,想念我在陽臺養的百香果,想念廣州的那一碗白粥配鹹菜。這一個月,在各方努力下,荊州新冠肺炎的治癒率從5.2%提高至90.57%,重症、危重患者從130人下降至16人,勝利就在眼前,我們始終牢記出發時的承諾“不滅新冠終不還”。疫情最後關頭,再加把勁,勝利即將屬於我們。

馳援日記 | 再加把勁,勝利即將屬於我們

疫情好轉,提筆想記錄點東西,這才發現洪湖的夜晚是那麼的寧靜,竟然能聽到從湖邊傳來的蛙鳴,彷彿回到小時候,那時下過雨的田野也是充滿了這樣此起彼伏的蛙鳴。回首這一個月,每一幕都像昨天發生的一樣,那麼深刻。為了一個目的,我們聚到了一起,我們是父母,我們也是孩子,是丈夫,是妻子,但因為我們都是勇敢的南醫人,所以選擇了逆行。

今天我想記錄下一個對我觸動比較大的人,他是神經內科的鄧逃生師兄,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什麼是堅韌。鄧師兄是一個微胖的男生,每次下班都是讓我們先走,他最後一個換防護服,全部人換完到他基本就是一個多小時後了。換下防護服,一般人可能是上衣溼透,他是全身連同鞋子裡都是汗水,防護服裡面全是汗,溼噠噠的衣服冰涼地貼著皮膚的感覺大家都知道有多難受,再加上口罩的密閉性,開始工作的前兩個小時大家基本沒問題,越到後面越會感覺缺氧,噁心想吐,個別小夥伴忍不住嘔吐或者實在堅持不住會中途出來更換防護服,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從沒見他出來過。“我們來這裡是來打戰的,內心要非常強大,我在裡面也很難受,也缺氧,缺氧的時候我就去窗邊透透氣,能堅持就一定要堅持,身體不舒服也不能硬撐著”。私下裡得知他放懷孕4個月的老婆一個人在家,自己跑來湖北支援,問他怎麼忍心,他說這裡更需要他,家人會理解的。有一天無意刷到他的一條朋友圈,大意是“此行,對得起科室對得起醫院,對得起黨和人民,唯獨虧欠了家裡人”。我相信,前線抗疫人員中,不止一個鄧逃生是這樣,還有成百上千個和他一樣的人,舍小家,為大家,堅韌不拔。

馳援日記 | 再加把勁,勝利即將屬於我們

南醫大師兄師姐合影,(右2)為鄧逃生師兄

這一個月,我之所以能無畏前行,因為我不僅有優秀的工作夥伴,還有強大的後援力量。難忘出發前劉思德主任的那本寫滿了要帶去前線物資的筆記,平時那麼沉著淡定的一個人,竟然不時進進出出查看物資是否齊全,親自幫忙打包行李物資,甚至自己親自去淘寶京東為我們搜索購買物資,只為全力保障我們在前線安心工作;難忘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劉梅娟護士長等奔波在各個商場超市藥店,為我們採買物資的身影;難忘劉護士長出發前嘴裡說著“我不擔心你”但是卻一直握緊我的手,難忘前往荊州那個寒冷的凌晨,劉護士長那句“到了嗎”的溫暖守候。經常有人向我們致敬,說我們是英雄,其實我只是個平凡的小護士,在做著平凡的本職工作,要說我是英雄,那是因為我有一個無比強大無比英雄的科室,有一個把每一個職工都放在心上的科主任,有一個半夜睡不著只為等那句“已安全到達”的護士長,還有一群把我行李箱每一個角落都裝滿沉甸甸的愛的同事們。而這一幕,不僅發生在南方醫院消化科,每一個出征隊員的科室都在上演,因為我們都是團結勇敢的南醫人。

馳援日記 | 再加把勁,勝利即將屬於我們

劉思德主任在召開緊急會議,為支援湖北抗疫隊員準備物資

馳援日記 | 再加把勁,勝利即將屬於我們

劉主任的筆記本記錄著各種物資清單

馳援日記 | 再加把勁,勝利即將屬於我們

出發前消化科領導同事們為隊員們打包行李物資

這一個月絕對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時光,來湖北抗疫是我做過最勇敢最正確的決定,我見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場雪,見證了中國人民的善良和團結,見證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中國氣質、中國力量。多難興邦,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在支援洪湖,洪湖人民也以他們的方式在支援著我們。凌晨4點的洪湖,不止有上下班的醫護人員,還有接送我們的公交車司機,有為我們準備早餐的酒店工作人員,有堅守在各個關卡的執勤人員,有運送垃圾的清潔車,有為社區服務的志願者,還有記錄著這一切的攝影師。我們不遠千里來到洪湖,用實際行動為洪湖加油,風雨同心,我們安危與共,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精神文明的見證。

廣州的木棉花開了,勝利就在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