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你的認知:你真的瞭解技術分析嗎?

導讀:

正確不難,難的是一直正確。用任何方法偶然預測到了臨界點都是概率使然,或許殘酷,但這是真相。能夠連續成功預測到臨界點的神還沒出生,否則整個地球都不復存在,因為他完全可以買下任何東西。如果你執迷於對市場的預測,神仙也救不了你。而我只想對走錯路的你說一句:預測對了科比一場比賽得幾分的人,並不能比科比會打球。


顛覆你的認知:你真的瞭解技術分析嗎?


1技術分析的定義與缺陷

請原諒我用了’顛覆’這個比較嚴重的詞,但相信我不是個標題黨。接下來我敘述的一些關於交易的正確理念,是我從各個真正能從市場中穩定獲利的交易者身上學習並總結到的。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都需要從思想上打開一扇窗戶,接納符合市場運行規律的理念,真正領會這些’虛幻’的”道”。這是我所知的唯一節省經驗累積的過程——哪怕你剛剛入行,只要接受並建立起正確的交易理念,你可以少走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彎路。更重要的是,學會自我成長,沿著一條正確的路。

這些東西,幾乎顛覆了你的生活常識。接受它,不會痛,但有些難。

《孫子·謀攻篇》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最難。我相信大多數人面對過選擇技術分析還是基本面分析的問題。而其中多數人是的選擇標準是什麼呢?


要麼是哪個能證明自己觀點用哪個,要麼是劃清界限從立場上否定對方。進而肯定自己。

關於基本面分析與技術分析的選擇,以後我再寫篇文章討論。這裡主要是想引申出——在你選擇的時候,你知道他們的優點和缺點分別是什麼嗎?

你只有清楚敵人的弱點,才有較高的勝算。但更高層次的軍戰中,清楚自己的弱點,你才能打更多的勝仗。同樣,張口一個底背離,閉口一個大C浪,左手一個MACD金叉,右手一個RSI超賣的你。知道技術分析的缺陷是什麼嗎?

50%以上的技術指標愛好者不知道,或許更多人連技術分析的定義都雲裡霧裡。事實上,任何奢望從市場中分一塊蛋糕的人都應該清楚,“技術分析”這個詞兒,有它非常特別的含義、它指的是對市場自身行為的研究,而不是對市場所交易商品的研究。它是一門科學,通常以圖像的形式,記錄某一股票或某個“平均值”交易的實際歷史(價格變化、交易量等等),然後從勾畫出的歷史裡推導出可能的未來趨勢。

因此,研究技術分析的人認為,想要為一隻股票找出它的內在價值,那是白費功夫。因為這個金融市場中的一切,只有相對價值,沒有絕對價值。在任何一個既定時刻,每一股股票價格的真正價值是完全地、不含糊地和不可抗拒地由供求關係所決定的,這個供求關係通過上交所或深交所的交易池內進行的交易而得到準確的反應。


當然,這個供求關係的等式裡,基本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還有很多影響它的因素。市場價格所反映的不只是正統的證券分析家對價值的不同看法,而是千千萬萬可能會買賣這個股票的人所有的貪婪和恐懼、猜測和情緒,無論是理性還是非理性的,還有他們的需求和他們的資源,綜合起來,使分析家的見解成為鏡花水月。它們總是通過某種方法全都合在一起,根據各自的重要性互相調整位置,最後恰如其分的表現為一個數字,在這個數字上,多頭和空頭走到一起,完成一筆雙方都滿意的交易。這是唯一重要的數字——價格。


簡單的說,由市場自身建立的現行價格,不但吸收了基本面的信息(包括有些內幕消息),而且包括了多得多的其他信息,也許更為重要的信息。而這,就是道氏理論基本信條中的第一條:除了不為人類控制的事件之外,平均指數將所有因素消化在內。也就是價格涵蓋一切信息。


到現在為止你也許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了技術分析的定義。是從歷史數據推導未來可能的變化,如果你夠聰明,也許已經想到了技術分析的缺陷。沒錯,就是讓無數技術分析者究其一生也無法突破的境界——滯後性。這是由技術分析的本質決定的,任何技術分析法,包括任何技術指標,全部都有滯後性。讀到這裡,你還會相信那些打著技術分析幌子在那裡預測的江湖騙子嗎?運用技術分析,通常是拿來確認趨勢的成立,在條件A成立的情況下,我們做X,條件A不成立,我們做Y。是一種策略,而非神話。

當然你可能會問,還是有很多高手用技術分析指標預測到了臨界點,甚至非常精確。這又是關於正確性的話題,這裡僅一筆帶過。正確不難,難的是一直正確。用任何方法偶然預測到了臨界點都是概率使然,或許殘酷,但這是真相。能夠連續成功預測到臨界點的神還沒出生,否則整個地球都不復存在,因為他完全可以買下任何東西。如果你執迷於對市場的預測,神仙也救不了你。而我只想對走錯路的你說一句:預測對了科比一場比賽得幾分的人,並不能比科比會打球。

這是一個煎熬的過程,也許你從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不想承認。真相總是殘酷的,無數領悟交易真諦的人向我們闡述這個事實:市場無法預測,技術分析具有滯後性。很難接受對麼?不要方,後面還有更顛覆你常識的。

2技術指標的維度

技術分析中被使用最多的莫過於MACD、MA、RSI、BOLL等這類技術指標。經常聽人津津樂道地提及:MACD底背離了,RSI超賣了,BOLL指標跌破下軌了,這裡肯定是底部啦。聽到這我就對人類獲取信息的不對稱感到無奈,人類天性上具有的認知偏差,造成了我們的無知與短視。

實際上,數浪的人壓根沒系統學習過波浪,天天說MACD背離的人根本不會計算MACD,看n根均線的人不懂加權平均與不加權的區別,嚷著超買超賣的人連RSI中文名都說不上來……如果你有真正的去了解過這些指標,如果你看過RSI指標發明者威爾斯.威爾德(WellsWilder)的著作《亞當理論》,你會知道他還發明瞭動向指標DMI,平均趨向指標ADX,平均真實波動幅度ATR,拋物線指標SAR,等等。在全世界範圍內,很可能威爾德發明的系統和指標是交易員們使用得最多的。當然,你更應該知道的是,在這本書中他本人承認了前半生所發明的所有指標,根本無法讓人盈利。

3這是為什麼呢?


是因為我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維度。

什麼是維度呢?這是廣義哲學裡的概念。維度是事物“有聯繫”的抽象概念的數量,“有聯繫”的抽象概念指的是由多個抽象概念聯繫而成的抽象概念,和任何一個組成它的抽象概念都有聯繫,組成它的抽象概念的個數就是它變化的維度,如面積。此概念成立的基礎是一切事物都有相對聯繫。

在物理學和哲學的領域內,指獨立的時空座標的數目。0維是一點,沒有長度。1維是線,只有長度。2維是一個平面,是由長度和寬度(或曲線)形成面積。3維是2維加上高度形成體積面。4維分為時間上和空間上的4維,人們說的4維經常是指關於時間的概念。(4維準確來說有兩種。1.四維時空,是指三維空間加一維時間。2.四維空間,只指四個維度的空間。)四維運動產生了五維。

第六維是指思想,獨立於常識中的時間與空間之外,第六維與時間性質相似,同是超出物理範疇,但又高於時間的維度。我們這個所處的宇宙無法超脫第六維,只在其中運行。

而市場的運行,一般是存在於兩個維度之間的軌跡——價格和時間。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市場的本質是波動,而波動的本質是人性。人們產生了某種預期,預期引導了某種行為,行為則以價格體現,價格最後又產生預期。這就是趨勢,因果循環,宇宙規律。

再仔細想想平常我們是怎麼使用指標的?是不是把各種主流的指標都加起來,滿足所有信號勝率就高。這是我們的平常思維,1+1=2嘛。比如同時滿足MACD背離,KDJ<0,收盤價>5日線,RSI金叉,再加成交量放大,日線周線月線形態等等。

如果你有耐心做個歷史數據回測就會發現,這壓根沒啥用,勝率依舊沒有提高。

因為要同時滿足這些條件,固然會去掉很多失敗的案例,但也去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勝率還是一樣不夠高,而且樣本大大減少,可信度大大降低。而且在極端下跌中,所有的這些抄底反彈技術全部滿足,也全部出錯。這導致未來即使我們面對某種大跌符合所有的抄底反彈技術,反而更應該恐懼——居然macdkdjboll等所有指標都超跌了,說明下跌遠超想象,是否更不應該去抄底?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各指標疊加也無法提高正確率的場面呢?

因為這些指標,本質上都是價格與成交量的數學變形,再怎麼折騰,底子都是一樣的。而成交量,也是價格的另一種描述。

由此我們明白,分析這裡macd如何,kdj如何,boll如何,均線如何,其實都是同一種東西,都是技術面。

“這隻股票macd金叉並且紅柱不斷放大,均線也多頭排列,kdj金叉,RSI超賣,XXXX,XXXXX,各種指標都走好了”,其實這段話說的都是同一個意思。

因為只要股票一直漲,都會同時滿足這些條件,這是典型的“因為1+1=2,所以1+1=2”。

任何技術指標,都是以價格為基準的。同一個維度的不同單位,類似於長度中的釐米,分米,米,千米。你見過10釐米加上10千米得出20分鐘這樣的公式嗎?不存在,因為維度不同。

系統疊加(指標疊加)是會讓勝算降低的,基於價格系統的分類是不能疊加的。指標疊加就是拉低勝率,不過如果搭配資金面監控數據比如新增開戶數的子系統,這就是拉高勝率。

所以技術指標,宜精不宜雜。很多時候,你獲取的信息越多,只能證明你不知道的信息更多。既然我們沒有能力把所有信息都獲取,從實際意義上講你根據5個指標交易與只看一個指標沒區別。但是,如果你係統的指標越少,你受到的干擾就更少。那麼你做出正確決策的概率就更大。

乾坤大挪移,一線定多空。任何技術指標都是對當前趨勢的定性,是幫助我們看清市場目前運行在什麼情況下的眼鏡。找到適合自己度數的那一副就夠了,盲目的疊加度數只會讓你更加暈眩。

本文根據各個前輩的理念,《股市趨勢技術分析》和《專業投機原理》總結,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