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和曹雪芹,誰的名氣大?

紅樓夢真神


一位作家,一卷作品,其意義不僅是帶給人許多感動,幾滴眼淚,幾度歡笑,更是在世界舞臺上一個民族獨特的身份標記。

而英國的莎士比亞、中國的曹雪芹就屬於一個民族獨特的身份標記。

莎士比亞(1564年4月~1616年4月),在整整52年的生活中,他為世人留下了37個劇本、一卷14行書和兩部敘事長詩。

曹雪芹(1715年5月~1763年2月),在48年生活中,他為世人留下了《紅樓夢》。

相同點:

一,名言名句

莎士比亞和曹雪芹都有很多名言名句被人傳誦。

莎士比亞:放棄時間旳人,時間也放棄他。

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烏兒沒有翅膀。

寧做聰明的愚夫,不作愚蠢的天才。

真誠愛情之路永不會是平坦的。

等等。

曹雪芹: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心病終須心藥治,解玲還是系玲人。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等等。

二,訣別舊制度

胡德平:曹雪芹和莎士比亞一樣,用文學的火把給人以真情,給人以溫暖,給人以訣別舊制度的勇氣。

三,地位與成就

蔡義江:曹雪芹是我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他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與成就與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普希金、托爾斯泰等人相比,也毫不遜色。

四,文學巨匠

張慶善: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因為有了曹雪芹和《紅樓夢》,中國人而對著莎士比亞、巴爾扎克、普希金、托爾斯泰等等世界文學巨匠,而不會不好意思。

不同點:

一,馬克思稱莎士比亞是“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二,英國人說:“寧願失去英倫三島,也不願失去莎士比亞”。

三,中國也有學者感嘆,曹雪芹不僅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知名度與其他世界級作家相比也仍有差距。

所以說曹雪芹在文學方面與莎士比亞比應該不分上下,但就其名氣、世界影響力而言,莎士比亞比曹雪芹更大一些。


安林001


論名氣客觀上說肯定是是莎士比亞,但名氣的大小不代表成就的高低。名氣的大小和推崇程度有關,用經濟學的詞語來說就是和“營銷”的力度和手段有關。很顯然郭敬明的名氣會比莫言的名氣大點,但郭敬明的文學成就能和莫言相提並論嗎?

一提到英國,人們很容易想到莎士比亞,英國人說,寧肯痛失英倫三島,也不願失去莎士比亞。莎士比亞成為英國的軟實力的堅實基礎,成為英國的文化符號。可見英國人對莎士比亞推崇程度之大。再加上英國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它的文化隨著殖民戰爭的推進,必然會影響全球。而英語又是世界第一通用語言,這些都有利於推廣英國文化,推廣莎士比亞。

反觀我們的曹雪芹,雖然《紅樓夢》是一部不朽的文學鉅著,我們也有很多的“紅學”研究者。但我們的國情不一樣,我們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民族解放戰爭,好不容易建國,我們又要全心投入謀生存,謀發展,在生存都堪憂的年代普通大眾哪裡還有太多的文學情懷。國家在世界範圍內的軟實力的影響力也是有限的。今天我們國家強大了,我們太多優秀文化應該推薦給我們的國民,擴大其在國民生活中的影響力,讓我們這些後人懂得做前人的傳承者。例如《紅樓夢》,例如曹雪芹。我們也應該把我們的優秀文化打造成我們的國家軟實力,推向世界,讓世界理解我們的中庸文化,和諧文化,我們是在走一條與西方國家殖民主義不同的發展之路,我們是在走一條世界大同之路。等到那一天,世界都在刮“中國風”,我想再問一句莎士比亞和曹雪芹誰的名氣更大,答案已經不言自喻了……




用戶樵中


莎士比亞和曹雪芹,誰的名氣大?

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曹雪芹,是專家讀不懂書,吹噓出來的。他們稱《紅樓夢》這本書是:天書、不解之謎、超越時空、普通小說、還有瑕疵。所說言論是與論壟斷,一切都脫離文學的基本理論:脫離了時間背景,脫離了主題思想,脫離了藝術手法。他們讀不懂大如州姑蘇金陵在哪裡?他們讀不懂木居士灰待者、賈雨村出生在末世、雖歷百年為什麼時間?他們讀不懂“懷金悼玉”怎麼為主題思想嗎?他們更讀不懂一聲二歌、草蛇灰線法、偷度金針法為什麼是藝術手法?他們只知道一部普通小說,怎麼說成是政治題材的小說?他們只知道這是一部言情小說,怎麼還有一筆兩個故事的說法?他們只知道藝術手法是曹氏筆法,哪裡知道“路看兩溪,幽處不逾一樹”的藝術手段?他們更不知道“甄士隱”是在為慈禧專權、垂簾聽政、導致亡國立傳?他們還會美其言:寶玉是玉璽、煉石補天是神話、金玉良緣木石前盟是婚姻觀等考證索隱。讀不懂書,哪來的的考證索隱?就是因為讀不懂書,還要吹捧他們創造出來的神人曹雪芹是偉大的。如此知識,曹雪芹怎能和莎士比亞相提並論?而作者帝師翁同龢,運用一筆兩個故事,一閨閣一政治,寫出了自人類有史以來中國文化發展延續至今的人物思想狀態、社會面貌、風土人情和以慈禧為主人翁的清朝滅亡史的兩條線:一明一暗,草蛇灰線法,貫穿全書,所有人名都是因事命名,同時,也把自己的名字嵌在書中。並且,還吸取了當今流行的攝影藝術,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下無雙的寫作方法,中世紀的莎士比亞怎能和近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詩人、狀元、兩袖清風的大官、偉大的小說家相提並論呢?

添錦2020.3.14.


大觀園添錦


很有趣,把此二人相比較。

曹雪芹我很喜歡,是因為他的大著《紅樓夢》,讀過不止三遍,連裡面的詩詞也吟誦數十遍。可以不誇張地說,《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超越任何一部文學作品的名著。即使沒看過《紅樓夢》書籍的人,也看過電視劇《紅樓夢》。所以說曹雪芹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

莎士比亞是享名世界的的大文豪、詩人,眾多戲劇、文著在世界各地流傳。《哈姆雷特》、《羅蜜歐與茱麗葉》、《奧賽羅》等數十部作品深入人心。

那麼二人誰的名氣大呢?這個比較可以立馬給出答案,先賣個關子。從文學作品數量上,莎士比亞作品遠遠大於曹雪芹,從文學作品質量上,曹雪芹一部《紅樓夢》可以pK莎士比亞的任何一部作品。兩人都是文化巨人,中國有《紅樓夢》研究學會,簡稱紅研、紅學,一部作品能養活一代又一代文化人,你說牛逼不。莎士比亞不服,所以世界上又有莎士比亞研究,簡稱莎研。

總而言之,莎士比亞在世界文學史上名氣要大的多,只有巴爾扎克、歌德、托爾斯泰等幾個人可以相提並論。而曹雪芹只在中國或東亞圈名氣大些,並不是說曹雪芹作品比不上莎士比亞,而是綜合國力還有中國特有的文化歷史背景造成的,《紅樓夢》翻譯成外文,老外只能當天書看,他們對作品不瞭解,怎能評論或記住作者呢。

所以,不能比二人在世界上的名氣,對曹雪芹不公平,只能問《紅樓夢》與《哈姆雷特》哪個文學成就高。


東籬賞菊人


論名氣肯定是莎士比亞大,為什麼呢?

我覺得第一要聯繫時代背景來認識兩位大師的文學貢獻。

先說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當時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

文藝復興是14—16世紀遍及歐洲的一場資產階級文化革新運動,以人文主義為中心,給西歐國家科學、文學、藝術帶來空前的繁榮。所以,莎士比亞作為英國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其影響是遍及全歐洲甚至全世界的。

莎士比亞作為英國作家,當然是用英語寫作,英語在當時在歐洲也是很流行的,它比任何其它語言都更接近世界語言。而且後來莎士比亞的作品被譯成許多種文學,許多國家都讀他的著作,上演他的戲劇。

即使在中國,一般讀書人也都能說出莎士比亞的幾部作品,幾個人物。《羅密歐與朱麗葉》《麥克王》《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夏洛克,羅密歐,等等。

而曹雪芹處在閉關自守的清王朝,連在當時想讀到《紅樓夢》都被封鎖被銷燬,哪有人去宣傳去流傳呢?

第二,從兩人的作品來看。

莎士比亞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文學家。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

戲劇不僅有悲劇,也有喜劇,還有悲喜劇。一個讀者不會被《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打動,就會喜歡《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或者喜歡他的十四行詩。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讀者有一千個審美觀念,莎士比亞就有一千個不同作品,總有一個就是你所喜歡的。

曹雪芹《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其藝術成就不能說比不上莎士比亞作品,那裡刻畫的人物形象個個栩栩如生,率直任性的林黛玉,通達圓滑的薛寶釵,潑辣精明的王熙鳳,多情叛逆的賈寶玉,都給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還有人說《紅樓夢》是百科全書,在《紅樓夢》裡,美食家看到的是豐富多彩的烹飪技巧,醫學家看到的是多種特別的養生之道,而文學家看到的是思想深刻的詩詞歌賦,甚至還有對醫卜星相等三教九流的無所不通。

但是,也有一些個人原因不喜歡《紅樓夢》這種風格的,那就無法理解曹雪芹的藝術成就了。

以上僅為個人淺見,歡迎大家有不同見解。


鳳凰王兮


客觀的說,《紅樓夢》確實挺偉大,如果拿他和莎士比亞的任何一部作品相比,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但上升到作者本身,莎翁還是名氣要大過曹雪芹的。在西方乃至世界文學史上,恐怕還沒有哪一位作家像莎士比亞那樣,長久而廣泛地受到世人矚目。莎士比亞的好友、同時代劇作家本·瓊生稱他為“時代的靈魂”,德國著名抒情詩人海涅將他比作“英格蘭精神上的太陽”,馬克思稱他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之一”。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讚美莎士比亞的戲劇是“文化的熔爐,人類默契的交匯點”,認為他的作品提供了“高貴的養料”,其光輝永遠照耀著人們的心靈。 他的作品如《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第十二夜》《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等等影響力都很大。




易梵八字


莎士比亞的存在有很多都市傳說,而且有些也是被證實了的,莎士比亞可能只是一個藝名,只是一個標籤,所寫的作品有可能不是單人創做的,而是一個團隊,因為他所創作作品,詞彙量之多,多到超出常用之範疇,作品之精,精緻到普通凡人看不懂[捂臉]……,曹雪芹的話,首先這人和他的作品是被坐實了的,《紅樓夢》不光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早也被人翻譯成各國文字,暢銷海內外,裡邊不光愛情故事,生活瑣事,飲食,詩詞歌賦,建築,家居,人文,風水等等……很多方面都有細緻描述,莎士比亞是16到17世紀存在的,曹雪芹生活的年代是18世紀,看莎士比亞的作品,像在國家大劇院看芭蕾,只懂人家踮起腳尖那刻的美,口裡一直唸叨美,好美,但具體說不上來,作品多屬於殿堂級的,看曹雪芹的東西,像拱在人堆裡看熱鬧,哎,聽說賈府賈璉又結了新歡,被賈府的家丁焦大喝醉給罵了……作品雖描寫的是深宅大院,很多詩句雖也讀不懂,但比較接地氣,要論作品多少,莎士比亞成名的著作好多《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而曹雪芹就一本,還沒寫完,一部不完整作品就能譽滿全球的人,估計真沒幾個,如果非要問誰名氣更大,咱也不懂,咱也不敢說……[淚奔][淚奔][淚奔]


蓬蒿石頭康


莎士比亞在神壇,曹雪芹在人間

很長一段時間,有人如果說自己喜歡莎士比亞的書,會被旁邊的人用異樣的眼光盯好久。那不是尋常的眼神,內心認為這個人好裝啊之類。好像有個綜藝節目,還挺有檔次的那種,女嘉賓說自己喜歡十四行詩,結果被主持人以很不可思議的態度質疑了好久,他預先就認為這位女嘉賓是以莎士比亞為包裝,好把自己的品位裝飾得高大上。


曹雪芹是以《紅樓夢》而為人熟知的。無論什麼職業什麼身份,跟人談及自己讀過《紅樓夢》或喜歡《紅樓夢》或者針對其中的角色談上很久,大家都會覺得很尋常,很樂於去聽。早在初二時我的語文老師就讓我們讀《紅樓夢》了,大家接觸《紅樓夢》應該都挺早的,很多人可能讀了不止一遍,關於其中角色的話題也在在很多平臺上多次引起大家的討論。我們普通人對《紅樓夢》的關注始終熱度不減,而文化研究方面也誕生了“紅學”這樣的門類。


莎士比亞與曹雪芹都是優秀的作家,但在中國的閱讀環境下,大家更熟悉曹雪芹和他的作品,也更能理解他的創作環境、他的作品所代表的時代特點和人物性格。書籍和現實世界雖然不同,但書中的人物和我們一樣都是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人人都能從紅樓夢裡的角色找到自己的影子。


莎士畢業的作品與我們不止隔著遙遠的年代,還隔著不同的文化、語境,翻譯帶來的理解偏差更給我們理解莎士比亞的作品造成了困難。莎士比亞作品的語言是一大特色,很講究用詞押韻,得用古典英文的讀法才感受得到。比如我們國家屈原的《楚辭》,我們今人讀來感受不到其中的押韻,但要知道屈原是按當時楚地的發音寫就的這篇文章,只有按照那時的音韻來讀才有體會。

莎士比亞作品的另一大特點是戲劇化的情節進展,我們很多人雖未完整地讀過莎士比亞的作品,但熟知《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的曲折情節。這算是莎士比亞作品接地氣的一面了。若我們以這種親切感勇敢地去接近神壇上的莎士比亞,一定會看到自己眼中的莎士比亞。


張晴柔


這個問題還是要小心回答,弄不好要捱罵,不過算了,捱罵就捱罵吧,說說我的看法。

其實大部人中國人,包括我在內,都是有些許私心的,希望曹雪芹的影響更大,尤其在國際上。但事實上,卻並不是這樣。從作品的質量或者說藝術價值來說,兩者是各有千秋,不分軒輊。但從作品的數量和作品的多維度,莎翁的作品對世界的影響都是大於曹雪芹的。

而站在近幾百年世界文學發展史的角度來看,中國的文學一直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即使到現在,中國文學在世界的地位依然需要提高。這當然和西方的思維、價值觀等等方面的不同,和對中國文化的歧視有關,但不關怎樣,中國的文學影響力依然有些不夠。而曹雪芹的《紅樓夢》,在西方世界的地位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高。


無心隨墨


當然是曹雪芹,看一下研究紅學的龐大隊伍就知道了,更何況莎士比亞是外國人,看他的書都要看譯本,無論是什麼作品,被除了作者本人以外的人翻譯總是與原著有差距.有人說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到目前為止還是絕後的鉅著,想我中國悠悠五千年,曹雪芹的作品有這樣的地位,莎士比亞能和他比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