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沒了房子好了,窩囊一輩子?老祖宗的智慧你要細品

近期,房地產界特別活躍,打折賣房的、放鬆政策的、補貼購買的,各種新聞層出不窮。有一個故事又沉渣泛起,“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天堂對話”的故事老楊今天扒一扒。

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死後在天堂相遇了,並拉起了家常。用的英語還是漢語故事也沒說,咱也不知道天堂裡有沒有翻譯這個行當,更不敢問。

美國老太太說,30年前她和老伴兒貸款買了一套房子,她臨死前,貸款終於還清了。中國老太太說,30年前她和老伴兒開始攢錢,她臨死前,終於買了一套房子。她的兒子、兒媳住進去了。兩個老太太在買房的問題上殊途同歸,區別在於美國老太太住了一輩子新房,而中國老太太一輩子沒住上新房。

人沒了房子好了,窩囊一輩子?老祖宗的智慧你要細品

故事講完了,其實現實似乎更殘酷,現在中國老太太不是給自己買房子,而是把錢給了媳婦,一套房可能要掏空了三個家庭。對於這個故事,老楊一度認為這是房地產商和銀行編的,而且是請的美國人編的!

第一、為何是房地產商和銀行編的?借錢消費大行其道

故事的意思很明確——不貸款買房的都是“傻X”,故事真假難辨,卻對中國老百姓起到了信用經濟“啟蒙”的作用,這個故事幾乎開創了我們居民買房按揭貸款的新紀元。2020年,信用卡、花唄、借唄、還唄、白條、金條已經傻傻分不清。你能說故事的力量不強大?雖說買房的也不吃虧,但買房人的收益和房地產商、銀行比起來真是毛毛雨了。

第二、為何是“美國人”編的?完全無視老祖宗的智慧

不貸款不買房,那沒有銀行的日子中國老百姓就不住新房了?我們細品這個故事,問一個問題:老太太是不是年輕的時候也住上了新房,只是這個新房是她的父母給買的?同時沒有白白交給銀行一大堆利息。沒錯,這就是中國的傳統和智慧:父母養育孩子,孩子負責養老;虎毒不食子,百善孝為先。如此一來,整個家庭的生活成本是最低的,同時也是最穩定的。正是因為有這種傳統延續和道德約束,所以中國人特別是農村人的貸款覆蓋率和保險覆蓋率才比較低,家庭互助、族群互助已經可以解決問題,還要你那價格又貴賠付又慢的商業保險幹嘛?

最後,老楊總結一句:我不否認現代金融的作用,隨著人口流動加劇,特別是沒有組織、家庭變故的倒黴蛋和喜歡獨立自主的年輕人,的確更喜歡我的生活我做主,更相信“利息比人情便宜”(銀行的經典宣傳標語)。但是一味否認我們的傳統做法,與米國隨意比較,這種人不是傻就是壞!因為他們無視老祖宗智慧,不是在普度眾生,只是為謀取私利。如果你真的可以做出普惠金融的產品,老百姓也會用腳投票。例如馬爸爸的“相互寶”不到一年,就有一億人參與了(“相互保”被迫改名“相互寶”的無恥故事,老楊情緒平復時再給大夥聊一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