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三个角色,三段人生,父母该如何正确“看见”孩子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阿德勒

《阳光普照》:三个角色,三段人生,父母该如何正确“看见”孩子

《阳光普照》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父亲阿文是一个驾校教练,母亲琴姐在酒店里帮人做造型,大儿子阿豪是品学兼优的高材生,因为没有考上第一志愿的医学院,选择了复读,而小儿子阿和比较头疼,从小不喜欢读书,到了国中成天打架,从校内打到校外。

故事就从小儿子的一次闹事开始,因为被人欺负,他叫来了好友菜头帮忙出头,结果菜头直接砍断了别人的手,同时也砍断了他们的前途。

在阿和进去的期间,哥哥阿豪跳楼自杀了,至于原因我们待会分析,剧情也由此开始转变,阿和本来很讨厌哥哥的完美,但是在听说哥哥去世后,内心却是无尽的懊悔和愤慨。

后来他因表现良好,提前放出来了。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终于找到了上夜班的工作。本来生活可以慢慢走上正轨,但是随着菜头的出狱,一切似乎又要回到那无尽的黑暗旋涡中。

菜头威逼利诱地让阿和一次又一次的做着违法的事情,朝着立法委开枪,或者是让他帮忙运毒,每一次都保证是最后一次,可是谁信呢,阿和没有办法反抗,也没有办法逃脱,似乎身边这颗炸弹随时会爆炸,直到他听到了菜头的死讯。

01 三位少年的不同人生

在这部戏中,三位少年或死或伤。片名虽叫《阳光普照》,但是却似一把锋利的刀,剖开了普通家庭里深藏的悲剧因素。

  • 1、阿豪 ——看似乖巧懂事的孩子,却以自杀告终
《阳光普照》:三个角色,三段人生,父母该如何正确“看见”孩子

一个品学兼优的高材生,本应带着家人的期许,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却跳楼自杀了。

阿豪从小就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并没有因为爸妈的偏爱就恃宠而骄。反而带着这份期许更加努力,可是这份期许的压力太大,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根据一项对某市初一到高三3000名学生家长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57.8%的家长要求孩子“样样争第一”。家长、老师对孩子期望过高,超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而逐渐使其形成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儿童感到太多压力而又无法回避时,就会产生心情不好、烦躁、自卑甚至绝望的情绪体验,并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

阿豪在父母的期望中长大,父母的偏爱像一把枷锁,让他不敢犯错,让他不能任性。当他在看到弟弟因惹事被拘之后,他的压力更大了,似乎全家的希望就完全落在了他的身上。

父亲虽然从小偏爱他,但是从未真正去了解过他,直到他跳楼自杀,父亲也不曾明白,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想要过怎样的人生。

  • 2、阿和 ——从小叛逆的孩子,却是极度渴望着肯定
《阳光普照》:三个角色,三段人生,父母该如何正确“看见”孩子

一般来说,小儿子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爱护。可惜阿和的情况恰好相反,哥哥太优秀,他反而成为最不起眼的存在。

小的时候因为被忽视而有点自卑内向,反倒让他遭遇更多的漠视与嘲笑,形成了恶性循环。小学的时候就不太爱学习,也没法跟家人沟通他内心的想法。因为父亲常年的奚落,结果真的长成了父亲口中糟糕的样子。

乔尼丝·韦布和克里斯蒂娜·穆塞洛所写的《被忽视的孩子》提到,童年遭受的情感忽视,会长期损害你的自尊、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长期的被忽视,让阿和早就放弃了向上的努力。当他因为伤人进了辅育院之后,糟糕的人生还在继续,直到哥哥的自杀才让他在混沌中惊醒。

出狱之后,想要努力生活,却又摆脱不了过去生活对他的牵绊,一次次地被菜头逼迫做违法的事情。如果不是父亲暗中撞死了菜头,也许他还会像小时候那样,在别人的牵扯和操控下度过黯淡的一生。

  • 3、菜头 ——与奶奶相依为命,却因替人出头入狱,最后惨遭杀害
《阳光普照》:三个角色,三段人生,父母该如何正确“看见”孩子

菜头一出场就砍断了别人的手,看似很凶悍,实则是一个内心很虚弱,极度渴望温暖的人。

他从小跟着奶奶长大,伤人之后也没见他的父母出现,对于法院的判决只能通过卖掉唯一的房子来抵押。

可见在他的成长环境中,他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极少的。年迈的奶奶能给他的不多,他之所以在外人面前表现的极其凶悍、冷酷,是因为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不受伤。

著名的心理学家克莱因提出的客体关系理论指出:因幼儿时没有受到妥当的照料,缺乏稳定的客体关系,会让孩子停留在偏执分裂位。

这样长大的孩子无法整合好的客体和坏的客体,就是一个人好就是全好,坏就是全坏。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偏执于自己的想法,而忽视外在真实的世界。

在面对自己兄弟被人欺负时,他想到的就是不顾一切去教训别人。当他在法庭上,意识到这伤人的罪责要落在自己身上时,他觉得十分委屈,当初的兄弟就是不是兄弟,而是陷害他的仇人。尤其是唯一的房子被拿去抵押赔款,奶奶也被赶去养老院,他的心中充满不甘和愤慨。

这就是为什么他出狱之后,一直纠缠着阿和,他的心里有一种声音,“我的人生因你而毁,你不能这么轻易地就过上美好的人生。”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像菜头这样性格的人,即使没有阿和的那次求助,他也可能因为别的事情毁掉自己的人生。



看到这里,我们也许明白了,父母的不恰当对待,会毁掉孩子的一生。因为没有父母正确的引导,孩子很难形成正确的边界感,很难去独自处理社会关系。那么父母该如何去看见并正确引导孩子呢?

02 父母该如何“看见”孩子

第一: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我们的“依附”,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不当事事做主的“皇帝”

尊重孩子的意愿,只有孩子真正想要的东西才是最有力的奖赏。去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取得自己的成绩。

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正面强化理论:当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某种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推进人们趋向或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

正面强化与惩罚不同,比如你让孩子好好吃饭,是在他吃完饭的时候,给一个糖果以资鼓励,而不是威胁他,再不吃完就不许看电视。惩罚或许会在短时间内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会遗留很多负面的影响。

《阳光普照》:三个角色,三段人生,父母该如何正确“看见”孩子

之前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陶虹饰演的英子妈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意愿,总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英子喜欢航天模型,她非但不支持,还亲手将它砸碎。别说正向引导了,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母女关系几近决裂。后来当母亲放下执念,真正“看到”孩子的渴望,两人解开心结,最终孩子也考上了重点大学。

所以,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一味地“独裁”,尤其是加以惩罚式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把孩子逼入绝境。

第二:不同改的孩子有不同的“个性”,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通过个性的“定制培养”,来增强孩子多面发展的“能力”

在剧中,阿和的父母如果能发现他身上不同于他人的优点,也许他就不会再继续沉沦下去,以致铸成大错。

孔子曾在《论语》中说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

由于子路“好勇过我”,遇事鲁莽,故孔子就给他泼点冷水,告诫他凡事要谨慎考虑,多听他人的意见再行动;由于冉有胆小怕事,遇事退缩无主见,故孔子就给他加油打气,鼓励他更加果敢大胆地行动。

阿和因为不喜欢读书,在国中就加入了拳击队,如果父母当时能正确引导,而不是以一概的标准要求他去读书,说不定他能才成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从此开启另外的美好人生。

第三: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孩子必须学会的“生存技能”,通过情绪表达“三部曲”,来培养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本领”

情绪的表达对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受到中国文化及价值观的影响,相对于西方而言,我们的情绪表达会更含蓄甚至压抑,长此以往会给身心带来一定的伤害。

剧中的阿豪如果能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不会在压抑了那么多年后选择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么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呢?正如《儿童情绪心理学》提到的三种途径:

(1)培养孩子的表达情绪的能力

当孩子出现情绪时,家长要帮助他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以后孩子才能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为他进一步的情绪发育和情感认知奠定基础。

(2)为孩子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

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是培养孩子积极情感的重要因素,如果家长在外面受了气,回家后千万不要把“无名火”撒在家人身上,尤其是孩子。

(3)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积极情感

现在的孩子成长环境虽然越来越优越,但是内心的承受能力却越来越差,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大发脾气,或者就此沉沦。这样下去孩子会形成不良的情绪反应习惯,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培养他积极的心理反应模式。

《阳光普照》:三个角色,三段人生,父母该如何正确“看见”孩子

我们都知道《爸爸去哪儿》中,黄磊和女儿多多的互动模式堪称家庭教育的典范。黄磊说,多多小时候也是个很暴躁的小孩,但是在黄磊的耐心引导和教育下,慢慢地学会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才有了节目中高情商的各种表现。

家庭幸福美满,无疑也是让多多能够幸福成长的基石。她乖巧懂事,又多才多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总是能积极地去面对,并且能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与父母交流,这与家长对她情绪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无关系。

03 总结

正如《被忽视的孩子》里所说,确保孩子不仅知道你爱他,还要能感觉到你爱他,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有多少的父母,以爱之名绑架着孩子,做出多少伤害孩子的事情。作为父母,首先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了解孩子真正想要什么。其次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去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教会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参考文献:

《被忽视的孩子》,乔尼丝·韦布和克里斯蒂娜·穆塞洛所写

《儿童情绪心理学》,李群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