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在上幸福在下,孩子的幸福感從不只取決分數

最近,網紅papi醬產後首次在個人的社交平臺上曬出了一張與老公和寶寶的合影,並溫馨配文,引得一眾粉絲紛紛送上祝福,

畫面裡papi醬穿著簡單,素顏的氣色也很不錯,老公手中捧著寫有“升級成功,老胡生快”的生日蛋糕,寶寶在嬰兒床上乖巧躺著,畫面超溫馨!

成功在上幸福在下,孩子的幸福感從不只取決分數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是自己和另一半愛情的結晶,生命的延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中國傳統觀念裡對於這一點十分執著。而對於孩子的培養也是很多家長最重視的事情,下到衣食住行,上到前途未來,家長就像無師自通的精算師給自己家孩子籌劃著一切。

那麼,家長的育兒觀裡,成功是什麼,幸福的概念又是什麼呢?在當下這個時代,人們對於成功的理解好像越來越功利,以至於成功的標準最終都可以簡化成掙錢的多少。而幸福感也被當做成功賺錢後的附帶品一樣理所當然。你賺錢多,所以成功,也因此幸福。

成功在上幸福在下,孩子的幸福感從不只取決分數

堪稱完美閉環的邏輯卻折射出很多家長,或者說是這個社會上大多數人所存在的問題。而它反映在孩子的教育和未來發展上,就變得更殘酷和不可理解。“你要成功,就要好好學習”“孩子你要加油,未來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當單純的鼓勵染上功利的色彩,它也慢慢變了味。

成功在上,幸福在下。這種理所當然的思維促使更多家長把成功和幸福捆綁在了一起。“只要成功,孩子就會有幸福”,這種思想早已根深蒂固。而其實,這並不一定是肯定的結局,成功不一定就會十分幸福,而幸福的來源也不一定只是來源於成功。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它說:“在中國最重要的是把“成功”二字破解掉,建立起這樣一種觀念,那就是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為外界的評價所困擾,產生自給自足的幸福感。”而或許這樣的感受才是真正的雙贏結局,讓孩子變成一個即成功又幸福的人的方法吧。

成功在上幸福在下,孩子的幸福感從不只取決分數

有很多人站在了所謂成功的峰頂,卻並不幸福。背後的空虛感使他們反思自己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的一路廝殺拼搏,都只是為了不被淘汰。這種家長危機意識的影響,讓他們過早明白了社會競爭的殘酷,對於成功者的定義他們又出奇一致。

這樣的成功是犧牲了幸福換來的,它讓人羨慕,同時也很揪心。家長應該要讓孩子從小懂得並不是只有考第一才會更幸福,幸福不一定非要和成功劃等號。每一個孩子無論優秀與否,都應該擁有幸福感,家長也應該努力去保護孩子感知幸福的能力。

成功在上幸福在下,孩子的幸福感從不只取決分數

而家長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打破世俗的標準,就算不是出類拔萃的孩子,不是每次都考第一的孩子,他也可以更加幸福。這個愈加開放的社會給了我們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那麼幸福的多元化標準也應該被家長所接納,然後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孩子幸福的配方。

愛孩子,就給他更多通往成功的道路,不要用分數去衡量他的一切。同時,幸福感的賦予也不是家長想當然的成功後的禮物,幸福也應該由孩子來定義。強行把他們混為一談,孩子也會感受到束縛和壓力,這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並不是件好事。

成功在上幸福在下,孩子的幸福感從不只取決分數

追逐成功並不是壞事,但操之過急的成功就像不切實際的慾望,傷害的只會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對於孩子,父母最大的期盼不就是平安順遂,幸福美滿嘛,那就給孩子多點可能性,讓他自己找出成功與幸福的交叉點,收穫美好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