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即使在戰爭結束很多年後,步兵頭盔儼然成為了戰爭的象徵;鋼盔是由青銅盔和鐵盔演變而來,在過去是軍人、角鬥士、騎士等一些戰鬥人員佩戴的防具。儘管科技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士兵頭盔仍然具有最初始的元素,是軍事武器發展中保存最完好的裝備之一。

20世紀上半葉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德式鋼盔(Stahlhelm),帶有侵略性和掠奪性的外形很容易辨識;其上部的圓形用於保護士兵的頭,而下部的帽簷向外敞開可以保護士兵的頸部和耳朵,由於帽簷比較大所以德國國防軍士兵的臉和眼睛通常都會被陰影籠罩著,讓人感覺陰森恐怖,這也是德國士兵給人的第一印象。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鋼盔的前身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護士兵的頭部是每個參戰國都面臨的一大難題;在機槍和火炮的攻擊下沒有任何防禦措施的步兵和騎兵就如螻蟻一般脆弱,每一次衝突都會造成數十萬人傷亡。在陣地中流彈和彈片隨時會擊中每一個人,所以一些指揮官開始用一些臨時防護工具保護自己的頭部。

釘盔就是德國軍隊在戰爭中採用的護具之一,但是這種頭盔是19世紀就設計的,不太符合現代的戰爭需求。皮革太弱,無法擋住彈片或者碎石的衝擊;頂上尖刺在戰場中也顯得格外矚目。同時,釘盔的實用效果也特別差;戴起來不舒服,手持戰鬥又不符合它的設計初衷,只有在某些影視劇裡會看到:軍官一手捧著帽子一手舞著劍,但實際戰鬥中不會有人這麼幹。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早期的釘盔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奧托·馮·俾斯麥戴的就是早期的釘盔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士兵,頭上戴的就是釘盔


在戰爭之前人們就試圖尋找便宜的黃銅來代替皮革,最終得到的結果是由鋼和錫製成;頂部的尖刺由羊毛製成,因為沒有任何防護效果,所以後來又被改成了錫。很明顯德軍需要的是一種更實用的頭盔,所以德國的漢斯·馮·塞克特在一次戰壕衝突中為士兵制作了一種超級簡易的頭盔。該頭盔和我們今天看到的頭盔大不一樣,頭飾由5-7毫米的金屬構成,底部直接覆蓋到眼睛和鼻子。裡面帶有減震布和皮革襯裡,通過一條帽帶固定在頭部,重量約為兩公斤;由於實用性也不是很高,所以當時只生產了1500個。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早期的釘盔:第一:皮革製造,第二:毛氈製造,第三:錫製造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漢斯·馮·塞克特製造的簡易頭盔


M1916頭盔

1916年一種全新的頭盔開始投入生產,被命名為M16或者M1916,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芬蘭等國使用的標準頭盔。M1916頭盔是在1915年弗里德里希·施韋德和奧古斯特·比爾軍醫,通過統計士兵的頭部損傷而設計的,該頭盔後來名聲遠揚也成為了20世紀初德軍的形象代表。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M1916頭盔,有沒有像一口鐘


M1916頭盔的標準尺寸分為60、62、64、68、70釐米,由強化後的碳鋼和硅錳製成;它比軟鋼製成的法國“亞德里安頭盔”和英國的“洗臉盆” Mk.I Brodie頭盔重,但是可以更有效的保護頭部、頸部和臉部。M1916和同一時期的頭盔一樣,不能防禦子彈的直接射擊,只能擋住彈片、碎石、泥土和雨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已經生產了700多萬個M1916頭盔。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左:法國的亞德里安頭盔,右:英國的“洗臉盆” Mk.I Brodie頭盔


M1916頭盔的另一個亮點就是兩邊帶有通風孔的“耳朵”,它的主要用途是安裝額外的防護擋板;可以把擋板的缺口卡在頭盔兩側的“耳朵”上,然後用一根皮革帶子綁在頭盔的後面。該擋板由5毫米的鋼製成,重量達2-3.5公斤,一般由機槍手和哨兵佩戴。

雖然安裝擋板後可以防禦子彈的直接射擊,但是士兵們並不喜歡佩戴;第一,因為頭部的重量增加了,在戰場中移動很不方便;第二,即使能擋住子彈,脖子也會因為受不了子彈的衝擊力而折斷。M1916頭盔擋板的尺寸都是一樣的,這意味著在大小不同的頭盔上需要做一定的變形才能安裝。該擋板的生產數量沒有確切的記載,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士兵就不再使用該擋板,但是有一部分依然保存至今。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M1916頭盔安裝防彈擋板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M1916頭盔的帽帶扣


看到德國頭盔的有效性後,奧匈帝國首先從德國訂購50萬個M1916頭盔,並在1917年獲得了生產許可。奧匈帝國自己生產的頭盔和德國生產的頭盔差別還是蠻大的,尺寸通常比較小;標準的尺寸是62、64、66、68釐米,帽帶是布料製成,帽帶扣採用D形的金屬製成,鉚釘比德國的要高很多;頭盔的襯裡和德國的一致,採用金屬材料固定在頭盔的內側。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左:奧匈帝國的M1916頭盔,右:德國的M1916頭盔


M1917和M1918頭盔

M1917頭盔和M1916頭盔的最大區別就是襯裡的連接方式不同,這種新的襯裡連接方式是在1917年春天推出的,從原來的金屬固定圈改成皮革固定,形狀保持不變。另外一個改進的地方是帽帶扣被去掉,採用無鉚釘的D形扣和奧匈帝國的類似。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M1916頭盔(左)和M1917(右)的內部。


M1918頭盔就比較奇葩了,它被人們戲稱為:騎兵頭盔、火炮頭盔和無線電頭盔。為了讓士兵戴起來不影響聽覺,所以M1918頭盔的耳朵位置被切掉兩個缺口;該頭盔於1918年進行開發和測試,由於士兵抱怨無法聽到周圍的聲音,所以頭盔的兩側增加了兩個缺口。完成測試後,本來計劃大規模生產,但是這些頭盔只有一小部分被生產出來,而且全部都是64號的,並被德國國防軍使用到二戰結束。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德國士兵佩戴的就是M1918頭盔,耳朵上方有明顯的缺口


奧匈帝國也生產了一種頭盔,通常被稱作是“伯恩多夫”頭盔(Berndorfer),在某些文獻中記載為“Model 16”頭盔。該頭盔和德國製造的有很多不同之處,包括襯裡的位置不同,沒有通風孔等。後來他們又推出了一種型號為M1917的頭盔,仍然採用前部安裝擋板的設計方式,該型號頭盔又被人稱作是“奧匈頭盔”,因為當時的奧匈帝國士兵使用的都是這種頭盔。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奧匈帝國的“伯恩多夫”頭盔,沒有通風孔


1931頭盔的襯裡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量生產的頭盔在《凡爾賽條約》的規定下被迫銷燬,但是德國國會大廈仍然有士兵佩戴各式各樣的頭盔。頭盔的使用年限已經很久遠,襯裡磨損非常嚴重需要及時維修和更換,所以開發新的頭盔是德國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1934年11月14日,德國陸軍供應局決定用一種全新的內膽來替換掉M1916、17、18頭盔的襯裡,該M1931襯裡是由德國舒伯特有限公司製造並申請專利。於1931年-1934年小規模試驗,後來決定採用1931年的版本;並用來替代之前的所有襯裡,包括後來生產的頭盔都統一採用1931年生產的襯裡。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M1931襯裡簡易圖


當M1931頭盔以及襯裡被正式採用時M1935頭盔也已經完成試驗,並且採用同樣的1931襯裡。1938年德國舒伯特公司決定把頭盔的生產許可授予其他公司共同生產,以滿足德國軍方對頭盔的大量需求。1931年-1934年之間生產的頭盔襯裡都帶有“1931”字樣,從1935年後生產的襯裡編號都與生產年份相對應。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M1931頭盔襯裡的文字標記


1931年頭盔的襯裡相對比較複雜,與早期設計有很大的不同;設計時考慮到了士兵頭形不一樣,所以頭盔的襯裡也需要單獨調整。每個士兵都要測量自己的頭部並挑選一個相應的襯裡,而且還要考慮頭盔的大小以免無法安裝,但是後來生產的頭盔都可以安裝兩種尺寸的襯裡,這倒是節省了設計時的一道工序。頭盔襯裡的金屬環上標識著襯裡尺寸大小的字樣,一般以釐米為單位。金屬環的另一面則刻著製造商的名字和“n.A.”字樣,n.A.代表的意思為新設計(neues Art)。

這種襯裡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易於佩戴,同時士兵也不會拿錯頭盔,即使拿錯了因為頭形大小不一,所以也無法佩戴,但是頭盔一旦出現問題,維修起來也比較麻煩。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金屬環刻著n.A.字樣和製造商的名字


該頭盔襯裡由兩個金屬環構成,用彈簧連接到一起;外環上有衝壓孔,用於將襯裡固定到頭盔內。由於製造商和生產時間不同,所以開孔的大小形狀也不一樣;除了開孔,外環上還有釦環,用來把彈簧固定到外環上和固定帽帶。襯裡的皮革部分使用12至13個鋁製搭扣固定在內環上,為了防止皮革摩擦和皺褶用一條毛氈從裡面固定住,皮革上還註明了尺寸和製造商。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M1931頭盔襯裡的外環由金屬構成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M1931頭盔襯裡示意圖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M1931頭盔襯裡的開口形狀大小不同,但是功能都是一樣的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M1931頭盔襯裡皮革的鋁製搭扣


1938年1月20日沃納扎恩·柏林申請新的設計方案,並要求改進1931襯裡。由於德國空軍和國防軍士兵反饋:M1935頭盔的襯裡外緣和帽帶扣容易變形,而且會引起鉚釘脫落,所以士兵只能把帽帶綁在下巴上。頭盔襯裡實際上並沒有重新設計,只是把鉚釘處的金屬加固,同時也加強了襯裡的外緣,而襯裡的製造商標記被移到了毛氈的中間位置。1938年大多數製造商都開始生產新的襯裡,唯有大登索行李工廠一直生產傳統的1931襯裡。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毛氈上的字樣


到了1940年1931襯裡進行第二次改進,襯裡外部的金屬環改用鍍鋅鋼製成,帽帶上的D形扣也變成了正方形,用鋼製零件生產的襯裡外環非常堅硬,無需任何加固措施。一部分德國公司把之前的鋁製材料用完,之後並陸續採用全新的鋼製外環,比如1940年到1941年M1940頭盔用的就是之前生產的鋁製襯裡。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M1931頭盔的正方形帽帶扣


M1935頭盔

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使用的頭盔,新的頭盔開始設計於1934年;頭盔的整體形狀與之前非常相似,不過表面更加光滑。該頭盔的開發由弗里德里希·史威德(Friedrich Schwerd)負責,之前他還參加過M1916、M1917頭盔的設計。頭盔很快投入生產,並於1935年開始服役,被軍方命名為M1935或者M35頭盔。與M1916頭盔相比帽簷的邊緣被往裡收了一點,通風孔也不一樣,重量明顯更輕。

M1935頭盔的通風孔是由單個鉚釘製成,中間有個開口,而M1916、M1917的鉚釘外部突出更高;M1935頭盔的鉚釘口之所以更平是因為它只用於通風,不再像之前的那樣需要連接防彈擋板。M1935頭盔使用的是改進後的1931襯裡和新的帽帶,頭盔上有三個衝壓孔,兩個靠近通風孔的位置,還有一個位於頭盔的後部,都是用來固定襯裡的。 M1935整個頭盔都是通過沖壓制成,使用的材料是碳鉬鋼;頭盔的厚度為1-1.5毫米,可以承受220kg/cm²的壓力,可以防禦更大的彈片和手槍的直接射擊。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M1935頭盔通風孔變得更平


M1935的生產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切割鋼板,在壓力機上衝壓圓頂,擴大輪輞,鑽上通風孔以及鉚釘,再固定襯裡。M1935頭盔的尺寸包括:60、62、64、66、68、70、72釐米,頭盔的尺寸指的是內測的周長,當然一個頭盔也可以安裝兩種不同尺寸的襯裡,比如:尺寸為60釐米的頭盔可以安裝50或者53的襯裡。尺寸為60、68、70釐米的頭盔只佔生產總數量的10%左右,因為這種尺寸的頭盔只有極少的德國士兵可以佩戴。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M1935頭盔上製造商的標記


戰爭之前德軍對鋼盔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由七家工廠負責生產M1935頭盔,每家工廠在頭盔上標記的文字也不一樣,比如:

  • 富爾達工廠,標記為:EF
  • 艾森豪特溫克泰爾工廠,1942年之後標記為:ET-CKL
  • 施西施和斯坦茨韋克勞特工廠,最初的標記為:SE,後來又改為:HKP
  • 耐克施韋特工廠,最初的標記為:DP,後來也改為:NS
  • 奎斯特埃斯林根工廠,標記為:Q
  • 卡爾海斯勒柏林工廠,標記為:QVL
  • 伯格曼公司和漢堡阿爾託納公司,標記為:BVL

這些製造商都是完全獨立的,所以他們生產的頭盔多少都會有一點差異。標記包括:頭盔的尺寸、生產批次,剛開始標記都統一印在右耳的上方,生產批次印在頭盔的後部,後來所有的標記都被移到後面。除了以上標記,頭盔的內部還會印有德國軍方的印章,一般代表軍方購買頭盔的日期,而且印章內也有多種文字格式構成。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軍方蓋在頭盔上的印章


M1935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都有使用過,並且戰爭結束後仍有一部分正在服役。剛開始的前兩年,累計生產了140萬個M1935頭盔,到了1940年生產工藝發生變化之後只生產了100萬個。

M1940頭盔

M1935頭盔投入生產幾年後,德國高層就提出要修改M1935頭盔的意見;原因是:使用鉬鋼材料製成的頭盔堅硬且易碎。1938年之後頭盔的生產成本也變得更高,因為90%的鉬鋼都來自美國和南美地區,所以生產效率受到了限制。

1938年10月29日埃裡希·基桑申請了M1935頭盔的改進專利,其中改進包括:頭盔上的通風孔直接採用衝壓製成,而不是像之前那樣鑽孔後再鉚釘。通風孔被凸起的金屬包圍著,這也可以很有效的節省材料。而且之前的頭盔如果鉚釘鬆動,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士兵的生命安全。改進後的頭盔被命名為“M1940頭盔”,製造材料用硅酸錳硬化鋼製成,不再採用昂貴的鉬鋼。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通風孔對比:M1935(左),M1940(右)


M1940頭盔仍然採用改進後的1931襯裡,該襯裡又增加了鍍鋅鋼板,因為它比之前的鋁製更便宜,除了有點重以外,M1940和M1935幾乎一致。之後的生產中M1940逐漸取代M1935,之前生產的鋁製襯裡也被安裝到M1940裡面。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M1940頭盔,內部和M1935幾乎一致


最後的M1942頭盔

戰爭期間德國生產的最後一種頭盔於1940年4月20日開始謀略,該頭盔就是M1942或者M42頭盔,其實就是把之前的頭盔簡化生產步驟和降低成本而已。第一批M1942頭盔於同年的8月1日開始生產,與M1940頭盔最大的區別就是帽簷的弧度更小了,M1942衝壓後幾乎保持不變。另外就是鋼的硬度被降低了,頭盔的生產也變得更加簡單,但是質量也難免有所下降。

德國鋼盔全史:剛開始防彈,後來為什麼又取消了

M1942頭盔帽簷的弧度變得更小


M1942使用的襯裡、尺寸大小都和M1940相同,從1944年開始減少生產數量,到了1945年初頭盔被迫停止生產,同時也預示著納粹革命即將終結。當時生產頭盔的工廠大多數被盟軍搶佔或者因為缺乏材料而廢棄,M1942和M1935以及M1940頭盔一直使用到戰爭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