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武漢社區志願者的24小時:熱血、辛勞與委屈交集

早上6點30分,鬧鐘還沒響,陳林先醒了過來。簡單洗漱後,他駕車來到武漢漢陽某小區門口,按照規定,他並不能進入小區,哪怕他是社區保障車隊的志願者。

陳林是湖北咸寧人,今年29歲。1月23日,武漢封城當天,東風出行號召員工自發做志願者,為武漢約280個社區提供保障出行服務。陳林當時已經回到咸寧老家,不顧家人勸阻回到武漢,從1月24日投入工作,至今沒有休息過一天。

一開始,陳林憑著一腔熱血來做志願者,時間久了,經歷的事情多了,內心也有委屈。

做志願者的辛苦和心酸,外界往往很難知曉。武漢封城50多天,民間積蓄了一些憤怒與怨氣,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往往是民眾情緒宣洩的第一齣口。數日前,有一位經常投訴社區的居民前來體驗網格員的工作,接了3個電話就不幹了,稱“這事壓根就不是人乾的。”

記者問陳林,是否想過退出。陳林回答說,的確有想過,“但是怎麼辦呢?這個藥不買到,幾天就可能死一批人,得有人做。而且一個社區也就10多個工作人員,其中大部分是女同志,大家每天都很忙。作為男子漢,能幫一點是一點。”

·1·

7點不到,糖尿病病人明晶走到小區門口。陳林下車給明晶量體溫,確認體溫正常後,驅車把他送到武漢市第一人民醫院。抵達醫院後,陳林迅速返回社區,接下一位要去武漢市第五醫院做透析的病人。

一直到中午12點前後,陳林和他的同事,其他三名東風出行公司的志願者都在重複這項工作。下午1點左右,早上第一批送到醫院的病人結束治療,陳林他們開始陸陸續續去醫院把病人接回社區。

“有時候端著碗,一口飯還在嘴裡嚼就出去了。”陳林說,接病人返回社區的工作一般在下午5、6點結束,有時候要持續到晚上8點,他自己平均每天要接送10個病人。

但有時候一些細節也會讓他感覺“寒心”。

武漢最近一次更新通行證之前,社區可以給確有特殊需求(比如看病)的居民簽發通行證、允許自駕外出。陳林說,有些患者和子女住在同一個社區,家裡有車,但因為擔心子女開車去醫院不安全,便堅持讓志願者接送,這讓他心裡“有些不是滋味”,“他們平常看到我們都躲得遠遠的。”

還有一次,一位居民自稱中風,請社區安排車輛送他去醫院。陳林將這位居民送到了醫院。不料第二天下午,當他從武漢亞洲心臟病院接兩名心臟病人返回社區的途中接到社區的電話:“你昨天晚上送的那個病人,肺部呈毛玻璃狀,今天確診新冠肺炎了。”

陳林說他在接到電話後極度憤怒,因為當時武漢疫情的收治已經進入收官階段,無論疑似、輕症還是重症都能得到有效醫療救治,他很難理解這位居民為何還要以中風的名義要求社區安排送醫。他打電話問那位居民:“你肺不舒服,可以打120,有專業的救護車送你去醫院。你說我一天我接觸多少非發熱病人,一些做透析的人免疫力本身就差,你這樣是不是(可能會)害了好多人?”

·2·

病人完成治療的時間並不固定。下午3點左右,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開始打電話給車隊,問哪臺車目前是空的,這個時候的需求往往是買菜或者買藥。

2月20日湖北省實施封門式管理後,居民買菜、買藥的需求都要彙總到社區居委會,網格員統一去藥店和超市集採,保障出行車隊就要見縫插針地幫網格員去買藥或者把菜運送回來。

買菜聽起來很容易,卻是個體力活。每次在超市買完菜,汽車後備箱、後排座椅塞得滿滿當當,後視鏡的視線完全被遮擋。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網格員,身上還得抱一堆菜。

陳林服務的是老社區,共有6000多戶人,其中80歲以上200多人,60-80歲約有3000人。他們中有些不會使用團購軟件,有些腿腳不便。陳林和網格員不僅要把菜運送到小區門口,有些還得一袋袋拎在手上送到單元樓鐵門外。陳林說,老人多半會目送他們離開後,才下樓把菜拿回家。

有些時候網格員、志願者也會因為買菜和居民發生爭執,比如有些居民嫌菜不好、貴了,蘋果的品種不對,要求退掉或者根本不收貨。還有一些居民成箱成箱地買可樂、椰子汁等物品,大批量囤積型購物,網格員搬累了也忍不住會抱怨幾句。

“我一天要送50幾趟菜,你就不能忍一忍,非要在這個時候喝椰子汁嗎?”一名網格員在社區微信群裡抱怨。

疫情讓方方面面都變得糟糕,包括人的情緒,身處其中的志願者,需要面對的困擾和委屈也並非罕見。

3月初的一天晚上,陳林對記者說好想哭一場。當天他為一位老人購買999感冒靈,恰巧藥店沒有了,在藥房藥師的推薦下買了另外一種藥。陳林說老人原本同意換藥,但買好藥之後老人卻不要了,“拍桌子、捶門,指著鼻子兇我。”因為藥品漲價、蔬菜漲價或者蔬菜品相不好,陳林和其他的網格員、志願者沒少受指責。

一名武汉社区志愿者的24小时:热血、辛劳与委屈交集

志願者每天要運送蔬菜等物品幾十家、次

·3·

2月下旬之前,買藥也是個苦差事。

疫情發生後,武漢只有30家醫療機構和2個藥店可以提供門診重症(慢病)的購藥服務。市民擔心到醫院去造成交叉感染,更願意到藥店購藥,導致買藥排隊時間很長。

武漢實施“封門”政策之後,買藥的流程變更為居民把病歷本、社保卡和密碼條交給社區,社區安排網格員和志願者一起去藥房購買。如此一來,雖然到藥店的人少了,但是單個人員在藥房消耗的時間變長了,因為他往往是帶著30幾本病歷去購買。

有些藥店的藥可能品種不夠齊全,網格員和志願者在一個藥店排隊買到藥之後,還得去其他藥店排隊。

2月的一天下午2點多,陳林和網格員排了5個小時的隊,好不容易進了藥店,發現有幾種藥該藥店沒有。當天晚上11點,陳林來到黃石路漢口大藥房門口通宵排隊,凌晨兩三點鐘實在困了,就躺在地上休息。在武漢的志願者中,有過通宵排隊等藥店開門經歷的並非陳林一人。

第二天早上9點多,陳林進入藥店。買好38份藥已經是下午1點,返回社區把藥派發到各個小區門崗或者居民樓下,就到了下午3點多,陳林這才回家休息。次日早上,他依舊是6點半起床出勤。

2月24日之後,買藥終於輕鬆了很多,一是武漢市重症和慢性病的藥店新開了50多家,二是藥店啟用了預約系統。病歷本集中送到藥店,藥店配好藥之後打電話讓社區去取,不再像以前一樣需要長時間排隊。

一名武汉社区志愿者的24小时:热血、辛劳与委屈交集

不少志願者為居民在藥店徹夜排號,累了就躺在地上休息

(應受訪對象要求,陳林、明晶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