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個省市,超過34萬億投資規劃,新基建項目脫穎而出

今年疫情的發生,嚴重的影響了經濟的發展。為把這次的損失奪回來,目前已有21個省市密集推出投資計劃,總投資超過34萬億元。

在這些計劃中,基建成為各省推動經濟的重點項目。除了典型的基建項目,這次大家發現,不少新基建項目躍然紙上,將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重要力量。

重建規劃重頭戲鎖定基建


21個省市,超過34萬億投資規劃,新基建項目脫穎而出

疫情對經濟的消耗是顯而易見的。那麼,疫情之後的重建規劃,各省市已經緊鑼密鼓的開展起來,而且規模相當可觀。

就各省市已經公開的規劃統計,截至3月1日,包括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龍江、江蘇、福建、山東、河南、雲南、四川、重慶、寧夏等13個省市區發佈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這份投資清單共包括10326個項目,其中8個省份公佈了計劃總投資額,共計33.83萬億元;另有8個省份公佈了年度投資額,合計約2.79萬億元。各地列出的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清單中,基建投資仍是重要部分,項目涵蓋高速公路、高鐵、能源等領域。

此外,尚未公佈項目投資計劃地區,正在加快謀劃儲備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如安徽要求各地抓緊申報2020年省重點項目投資計劃,貴州要求各地於2月14日前報送第一批儲備項目。

很多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各地對基建投資的拉動作用寄予期望,傳統基建投資領域仍佔到較大比重,而不少地區將視野投向醫療等民生領域也表明,補短板不僅侷限於交通能源等方面,其他板塊同樣大有可為。

在15省份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規劃當中,有6個省份2020年度計劃投資規模超5000億元,分別是河南、廣東、四川、江蘇、福建以及陝西。

部分省份今年重點項目計劃投資規模(單位:億元)

21個省市,超過34萬億投資規劃,新基建項目脫穎而出

為什麼各省都要選擇基建做為主要啟動項目?其實,相比消費拉動,基建投資作用機制更直接、政策見效更快。其次我國中西部地區、新農村等短板領域,基建投資還有較大增長空間。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認為,從1、2月份經濟數據看,疊加疫情衝擊,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以基建穩投資進而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將會更加凸顯。

他還表示,其實從去年四季度基建投資就已開始發力,加之目前工作重心是抗疫情和穩增長並重,預計地方還將陸續出臺穩投資項目,以應對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

除了交通、能源等傳統基礎設施“重頭戲”以外,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是,多地較以往更為重視衛生、醫療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

黑龍江省政府制定出臺《關於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具體措施的通知》,把公共衛生防控能力、物資儲備體系、公共環境衛生等補短板項目納入“百大項目”加以推進。

雲南省今年將推出525個重點項目,規劃總投資約5萬億元,其中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4400多億元。雲南省將加快推進渝昆高鐵、彌矇鐵路、滇中引水工程、4個區域性醫療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

在重慶計劃投資的各類領域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最大。重慶在實施《城市提升行動計劃》中,將建設交通、市政、水利、生態環保、能源、通信等項目367個,計劃總投資約1.45萬億元,年度投資約1600億元。此外,重慶還積極謀劃將市級和區縣中心應急醫院等一批公共衛生應急服務體系項目納入市級重大項目建設,加快補齊民生短板。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表示,地方政府關注醫療衛生投資是一種補短板的策略。作為公共基礎設施特別是城市公共基礎設施,醫療服務硬件的短板其實長期存在。這次疫情凸顯了過去可能意識到卻沒辦法馬上解決的問題。

何代欣認為,增加衛生基礎設施公共投資,不僅有助於短期兜底經濟運行,而且能夠長期改善區域醫療衛生條件,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

脫穎而出的新基建


21個省市,超過34萬億投資規劃,新基建項目脫穎而出


在規劃中,新基建項目被眾人密切關注。

新型基礎設施內涵更豐富,基建的重心不再是房地產,而是“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以及5G 、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這句話出自去年年末的經濟工作會議。今年以來,發改委累計批覆基建項目近60個,涉及金額已超1.5萬億元。

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認為,啟動“新”一輪基建,關鍵在“新”,要用改革創新的方式推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是簡單重走老路,導致過剩浪費和“鬼城”現象。

未來“新”一輪基建主要應有四“新”:

一是新的地區。2019年中國城鎮化率為60.6%,而發達國家平均約80%,中國還有很大空間,但城鎮化的人口將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我們預測,到2042年左右中國城鎮人口達峰值時,新增1.9億城鎮人口的80%將集中在19個城市群,60%將在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等7個城市群,未來上述地區的軌道交通、城際鐵路、教育、醫療、5G等基礎設施將面臨嚴重短缺。對人口流入地區,要適當放鬆地方債務要求,不搞終身追責制,以推進大規模基建;但對人口流出地區,要區別對待,避免因大規模基建造成明顯浪費。

二是新的主體。要進一步放開基建領域的市場準入,擴大投資主體,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項目要對民間資本一視同仁。

三是新的方式。基建投資方式上要規範並推動PPP,避免明股實債等,引進私人資本提高效率,拓寬融資來源。

四是新的領域。調整投資領域,在補齊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傳統基建的基礎上大力發展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創新穩增長。

新基建的幾個方向


21個省市,超過34萬億投資規劃,新基建項目脫穎而出


新基建究竟都有什麼呢?市場總結了幾個主要方向。

新基建一:5G基站

首當其衝,5G基站建設是“新基建”的重頭戲!

近期多省市也紛紛明確了2020年的5G基站建設規劃。

比如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局長蘇少林2月24日介紹,廣東今年將加快5G發展,基本實現珠三角中心城區連續覆蓋,粵港澳大灣區實現縣區以上覆蓋,所有地級市實現5G網絡覆蓋,該省計劃建設5G基站5萬座,累計總數超10萬座。

21個省市,超過34萬億投資規劃,新基建項目脫穎而出


三大電信運營商也鋪開5G基站的佈局。

據媒體報道,截至2月20日中國聯通累計開通5G基站6.4萬座,網絡覆蓋所有直轄市、主要省會城市,以及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等區域的重點城市。

中國移動此前也表示,截至1月底,公司也已開通5G基站7.4萬座。

中信建投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閻貴成預測算,未來5G基站建設到2025年要超過600萬個。這與此前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此前公開提到的用大概7年時間建設600萬個5G基站的說法相差無幾。

2019年全國已經建成約13萬個5G 基站,距離7年建設623萬個的目標相差還有很大的距離,未來幾年的建設任務十分繁重。

21個省市,超過34萬億投資規劃,新基建項目脫穎而出

新基建二:IDC數據中心

除了5G基站,IDC數據中心也是十分重要的新基建標的之一。所謂IDC數據中心是指集中計算、存儲數據的場所。

數據中心主要提供互聯網基礎服務,一般需具備完善的硬件及服務,如:高速互聯網接入帶寬、高性能服務器、可靠的機房環境等。

IDC服務商為客戶提供互聯網基礎平臺服務(服務器託管、虛擬主機、郵件緩存、虛擬郵件等)以及各種增值服務(場地的租用服務、域名系統服務、負載均衡系統、數據庫系統、數據備份服務等)。

國內雲市場處於高速增長階段。根據信通院《雲計算發展白皮書(2019)》,2018年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為437.4億元,同比增長65.2%,預計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731.3億元,2015-2021年CAGR為49.8%。

私有云市場規模達525.4億元,同比增長23.1%,預計到2022年市達到1171.6億元。

21個省市,超過34萬億投資規劃,新基建項目脫穎而出

雲服務商同時也是IDC的重要客戶,雲計算的蓬勃發展將激發IDC需求。

2014年中國IDC業務市場總規模372.2億元,2018年中國IDC業務市場總規模達1228億元,同比增長29.8%。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

新基建三:智能電網

國家電網公司近日印發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詳細規劃了電網建設、輸配電成本、增量配電等十大類31項具體工作內容,其中電網建設部分內容再超預期。

華創證券指出,特高壓設備技術難度大且行業集中度高,國網多項特高壓基建項目近期重啟,GIS、換流閥等相關製造商有望受益。

具體來看,特高壓輸電工程可分為特高壓交流輸電和特高壓直流輸電,兩者配合使用共同構成輸電骨幹網架。

特高壓直流項目的核心設備為換流閥和換流變,主要供應商分別為國電南瑞、許繼電氣和中國西電、特變電工。在直流控制保護系統方面,許繼電氣和國電南瑞佔據主要市場份額。

特高壓交流項目的核心設備為GIS和交流變,主要供應商分別為平高電氣、中國西電、新東北電氣和中國西電、特變電工和保變電氣。

招商銀行研報指出,2019 年國家電網明確提出“三型兩網”轉型升級目標,“兩網”為堅強智能電網、泛在電力物聯網。

新基建四:物聯網建設

現在是雲計算+,5到10年之後一定是物聯網+,物聯網會滲透到各行各業,最終形成萬物互聯。從接入端的角度來看,物聯網設備一定會超過現在的消費電子在全球是10億的量級,達到百億甚至千億的量級,所以是機會非常多的行業。

此前,國家電網印發的《泛在電力物聯網2020年重點建設任務大綱》稱,2020年是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三年攻堅”的突破年,對如期完成“初步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的目標至關重要。國家電網下一步重點將開展能源生態、客戶服務、生產運行、經營管理、企業中臺、智慧物聯、基礎支撐、技術研究8個方向40項重點建設任務。重點任務涵蓋源網荷多元協調的泛在調度控制、營配貫通優化、營銷2.0、新一代電力交易平臺、新一代調度自動化系統、智慧供應鏈、數據中臺、資源業務中臺、“國網雲”、5G建設及應用等。

分析認為,2019年三季度以來泛在電力物聯網頂層設計逐漸清晰、建設迎來全面提速;10月發佈的《泛在白皮書》更新57項建設任務,其中5G為建設重點之一。當前“電網+5G”試點項目已在全國多地落地。

安信證券電新行業研究員鄧永康測算,廣義的泛在物聯網投資在2019~2024年規模有望達到10377億元;狹義的泛在投資可以聚焦在兩家電網企業信息通信領域的投資,未來5年投資規模有望達到3008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