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王不留行散及臨床運用

【組成】

解讀王不留行散及臨床運用


王不留行八月八採,十分(30g);蒴藋細葉七月七採,十分(30g);桑東南根白皮三月三採,十分(30g);甘草十八分(54g);花椒除目及閉口,去汗.三分(9g);黃芩二分(6g);乾薑二分(6g);厚朴二分(6g);芍藥二分(6g)。

【用法】

解讀王不留行散及臨床運用


上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燒灰存性, 勿令灰過;各別杵篩,合治之,為散,服方寸匕。小瘡即粉之,大瘡但服之,產後亦可服。如風寒,桑根勿取之。前三物皆陰乾百日。

【功用】

解讀王不留行散及臨床運用


活血理氣,通陽消瘀。

【適應證】

解讀王不留行散及臨床運用


傷科. 瘍科.婦科痛血寒熱夾雜證:局部紫斑或腫塊,或機械性損傷腫脹。或局部疼痛而入夜尤甚,或內有瘀血而入夜伴有手足心發熱,或手足冷,或女子經血不暢,舌紫或有瘀點.脈沉或澀。

【配伍原則與方法】

解讀王不留行散及臨床運用


傷科、瘡傷、婦科血瘀氣鬱證的基本病理病證是瘀血阻滯;氣機不利;陽氣鬱結。因此治療傷科、瘍科婦科瘀血寒熱夾雜證,其用方配伍原則與方法應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證機選用活血化瘀藥 瘀血阻滯於經氣經脈,血脈運行不暢而為瘀,瘀血內生又加劇經氣不暢其治當活血化瘀。如方中王不留行、蒴藋細葉。

2.合理配伍清熱藥 瘀血阻滯,鬱而生熱,熱與瘀相結而阻結於經氣經脈、進而演化為瘀血病理,其治當清熱瀉邪,如方桑東南根白皮、黃芩。

3妥善配伍溫陽理氣藥 血脈運行於經脈之中,有借氣機的氣化與溫化,血得溫則運行,血得氣則調和。因此,治療血瘀氣鬱證,只有妥善配伍溫陽理氣藥,才能更好地達到活血化瘀與清熱的目的。又清熱藥雖可治療經氣經脈中瘀熱,但又有寒凝。因此,要妥善配伍溫陽藥對治療瘀熱病理也非常重要。如方中

乾薑、花椒、厚朴。

4.適當配伍益氣補血藥 血得氣而行,氣為血之帥,故治療瘀血病證必須配伍益氣藥,只有有效地配伍益氣藥,才能更好地帥血以行而驅除瘀血。再則,瘀血不去,新血不得歸經,經脈之血因之而虛.故其治在益氣的同時,還要考慮配伍補血藥,只有配伍補血藥,才能更好地達到氣從血而生,血得氣而化生。如方中芍藥、甘草。

5.隨證加減用藥 若瘀血明顯者,加三七、穿山甲,以活血消腫:若疼痛明顯者,加蘇木、乳香、沒藥,以活血消腫止痛;若疼痛走竄者.加柴胡、瓜蔞根,以行氣消腫,等等。

【臨床應用】

解讀王不留行散及臨床運用


1.藥用個性 王不留行苦洩宣通,能走血中,通血脈,活血化瘀,通達經氣,消除腫痛,通暢脈絡,善療血瘀氣鬱。蒴藋細葉活血化瘀消腫痛,通經理血療瘀傷,散瘀散結下惡血,善療產後損傷瘀血。桑東南根白皮主傷中脈絕,主金傷。黃芩涼血和陰,清鬱熱止血。乾薑溫通血脈,使血運行於脈中。芍藥通絡養血,善去絡中之瘀。川椒溫運血脈,通陽化瘀。厚朴下氣理氣,使氣行則血行,以治血瘀。甘草益氣,並調和諸藥。

2.藥用共性 根據王不留行散方中藥用主治的個性、共性及特殊性,再根據方中用藥相互作用的協調統一性 與個體差異性,從而決定認識、研究與應用王不留行散治法不僅可主治瘀血氣鬱證.還可主治下列所舉病種而具有王不留行散主治病理特點者,以法用之,則可取得明顯治療效果。

本方可以治療肌肉損傷:肌肉疼痛跌打損傷,助間神經疼痛,助軟骨炎:產後胎盤滯留,子宮內膜炎.附件炎.月經不調等病症而見上述證機者。

【原文應用】

解讀王不留行散及臨床運用


病金瘡,王不留行散主之。(第十八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