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关之战:对战10万波斯士兵,斯巴达王真的只带了300勇士吗?

古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国家斯巴达,城邦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社会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是斯巴达人,唯一享有公民权,可以参与国政、军务的群体;第二等叫庇里阿西人,从事工业、商业;最底层叫希洛人,就像斯巴达人的农奴,只能住在斯巴达城外,种种地,养养牲畜。当斯巴达士兵上了战场,希洛人还得给他们当奴仆。

斯巴达人崇尚武功,全民皆兵,一个男孩儿出生后,在母亲身边待到7岁,便要离家去到集体学校,接受各种军事训练,一直到20岁成年,成年时,少年们要经历一场血腥的成人礼,他们要半裸身体,只带着弓箭、长矛等武器走进深山老林,在没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野外生存7天,最后一天,他们还要去击杀一名希洛人,割下希洛人的脑袋带回城,证明自己有勇有谋,成功突袭,具备了一名斯巴达勇士所需的所有品质,能正式为国家所用了。

在这样的制度下成长起来的斯巴达战士,成为了全希腊最强的陆军。

温泉关之战:对战10万波斯士兵,斯巴达王真的只带了300勇士吗?

假想中的古代斯巴达

想要彻底了解斯巴达勇士的风范,我们必须得说第二次希波战争中在温泉关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战斗。

公元前五世纪末,强大的波斯国王薛西斯继承王位。他的父亲,曾经派兵征讨过希腊诸城,谁料折戟而归。如今薛西斯继位了,他非常想完成父亲的心愿,一雪前耻,特别是要攻下城邦中最有影响力的雅典和斯巴达。

薛西斯决定御驾亲征,浩浩荡荡带了二十多万大军和一千多艘战船出击。

为了抵御薛西斯的侵略,雅典和斯巴达以及其他一些城邦组成了联军。他们商讨了对策,一致决定让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领兵在地势险峻的温泉关迎击波斯陆军,然后由希腊指挥官率领海军在海上牵制波斯海军。

列奥尼达从国内挑选了300个已经成家、有了子嗣的战士前往了温泉关。

列奥尼达为何只带了这么少的人呢?有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列奥尼达知道此行凶险万分,他组织的所有士兵都抱有视死如归的决心,这也是为什么他选的人都有孩子,如此一来,即便这些战士战死沙场,也还在人间留有后代。

列奥尼达一行人到了温泉关后,和不足万人的希腊联军在那里汇集。

温泉关之战:对战10万波斯士兵,斯巴达王真的只带了300勇士吗?

现实中的温泉关

温泉关是个曲折陡峭的隘口,道路狭窄弯曲,两侧全是刀劈过似的陡峭山体,确实是个阻击敌人的好地方。

薛西斯大军刚抵达温泉关之际,他并没有直接出兵,因为他了解希腊人的兵力,认为稍加劝说,希腊人一定不敢阻拦大军通过温泉关,所以他派特使去列奥尼达的营内劝降。谁料列奥尼达只说了一句话“想取我的脑袋,请便。”面对浩浩荡荡的20万人的波斯大军,这位斯巴达年届六十的老国王展现出了视死如归的王者风范。

薛西斯大为恼火,他随即决定利用人数优势,一举突破温泉关。但没想到,第一次进攻,就以惨败告终,他的二十万大军,一日就折损十分之一,超过两万多名士兵在温泉关曲折狭窄的山路中丧命。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薛西斯难以接受这样的战绩,于是第二天让自己的两个亲弟弟,率领波斯最精锐的部队——1万人的“不死军”,再次冲击温泉关。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波斯一方损失惨重,薛西斯的两个弟弟全部战死。

但是这一次,希腊方面也不好过,他们死了两千多士兵不说,还让波斯军发现了一条能够抵达温泉关隘口出口处的小道,波斯军只要先派小规模部队,循着小道,便可轻松冲破防守,直接掀翻希腊联军。

身为指挥官的列奥尼达没有退缩,但他想让盟国的所有参战人员自由选择去留,大多数人选择离开温泉关,那一晚,最终留下的只有斯巴达的300名勇士,城邦塞斯比亚的700人,和城邦底比斯的400人。

温泉关之战:对战10万波斯士兵,斯巴达王真的只带了300勇士吗?

现实中的温泉关

第二天,这一千多名士兵迎战十几万波斯大军,敌我兵力天差地别。面对来势汹汹的波斯大军,底比斯士兵没怎么抵抗就投降了,塞斯比亚士兵集体阵亡,只有斯巴达勇士们坚持到了最后。

年迈的列奥尼达在激烈的战斗中身负重伤,浑身都动弹不了了。三百名斯巴达勇士把列奥尼达围了起来,表达自己和国王同生共死的决心。波斯大军在此刻万箭齐发,弓箭像雨点一样落下,冲击着斯巴达的勇士们,他们全部壮烈牺牲了。

温泉关失守,但斯巴达300勇士的事迹,却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

如今,当我们再去希腊东部爱琴海岸边不远处的温泉关,已经很难想象2500年以前的景象了,因为地壳运动的原因,地形略有改变,悬崖峭壁已经不似之前那样凶险了,而且温泉关之战六百年后,希腊被罗马帝国吞并,罗马人劈山建路,拓宽了弯绕曲折的羊肠小道,让道路更宽阔了。

但无论地表外观如何改变,当我们置身温泉关,很难不去感怀斯巴达三百勇士舍生忘死的气概,这也是历史给我们的恩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