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高水準的電視劇開始播出時不夠火爆?

生活在寶雞


我是在偶然的時間接觸這部劇,剛開始看,感覺看不太懂。直到迷龍和大傢伙一起眾籌吃火鍋的時候,我感覺到了一絲不一樣的感覺。他唱著我的家在東北,我深深的感覺到了他在想家,他在想和平的生活!頓時讓我覺得了戰爭的無助和渴望!

在即將開拔禪達的時候,迷龍故意輸掉全部家當,只為想和自己的炮灰兄弟一起上前線,其實在迷龍的心底早已經把這一群炮灰當做了出生入死的戰友了。

整篇劇,有些地方看的我潸然淚下,也有的地方讓我開懷大笑。看電視劇這麼久以來,我認為《我的團長我的團》是最真實,演的最好的一部抗戰題材!從道具,到情節,每一個細節。都反映了抗戰的艱辛!

未此,我看完第一遍又看第二遍,後來又看小說!我真的深深的愛上這部劇!

大讚,滿分,希望以後能多一些這樣真實的抗戰片,來緬懷當年逝去的英傑!





小周找房找車


我是一個團劇迷,我來回答這個提問。

近些年,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中國的影視劇產業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而市場上也出現了大量的以戰爭為題材的抗戰劇,雖然數量眾多,但是真正被奉為經典的電視劇卻少之又少,在2006年,一部抗戰劇橫空出世,這就是《亮劍》,而《亮劍》的上映也使得國內再一次掀起了抗戰劇的熱潮,而《亮劍》也被眾多觀眾奉為經典之作,而在三年後,另一部抗戰劇的出現,也使得觀眾眼前一亮,這就是《我的團長我的團》。

此劇講述的是抗戰時期,中國遠征軍的故事,此劇講述的是在中緬交界處的一個邊陲小鎮上,這裡分佈著十幾名被打散了的潰兵,他們有的傷殘,有的雖然健全,但是已然沒有一點軍人的魄力,他們每個人都在苟且偷生,有時候還在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大打出手,甚至和百姓搶食物,但是後來一個突如其來的使命,使他們再次拿起手中的槍支,再次投入到戰鬥中,此劇與別的抗戰劇有所不同,這部劇最大的特點便是沒有主角,但是劇中的每個人都是所講述的重點,所以在電視劇前幾集,很多人都一頭霧水,不知道到底在講什麼。

此劇以小人物的觀點出發,劇中也特別注意對小人物的刻畫描寫,而每一位人物都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龍文章,這位對戰爭有著靈敏嗅覺的軍人,對戰爭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但是有時候卻不敢面對那些因自己命令而犧牲的生命。孟煩了,一位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的軍人,內心上是無比善良的,但是卻經常表裡不一,外表上經常用損毒的語言來蔑視一切,在經歷戰爭後,他變得對一些都失去了興趣,只想苟活,而那條受傷了的大腿,也成為自己一生的銘記。迷龍,一位來自東北的悍爺們兒,對日軍恨之入骨,雖然經常欺負其他人,但是卻非常珍惜他們的友情,可以為了自己身邊的人付出一切,包括生命,此外虞嘯卿、張立憲、獸醫等他們都有著自己在戰爭年代的法則,而這裡面更多表現的是對人性的思考。

此劇在製作上,也是精益求精,在追求戰爭場面上,由於太過於專業,在爆破時,有幾個人因此受傷,而在武器的使用上面,此劇也是嚴格遵循戰爭,馬克沁需要水冷,輕機槍需要換彈夾、子彈口徑有區別,在道具方面,可以說此劇是最為專業的,在演員上的選擇方面,劇中各個演員都是實力派,其中年齡最大的獸醫為了演好這部戲,也是拼了,如此敬業的態度也使得此劇在表演上面非常出色,此劇上映後,也被稱為最很厚重、很有誠意的作品,但是在收視率方面,前期很強勢,到了後期,卻不及前期的1/3,大概是大多數的人看不懂,最後棄劇了吧,收視率的慘淡,並沒有妨礙此劇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經典,而《團長》也像一壺老酒那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變得愈發彌香。





川軍團崔勇


我說說自己的看法,然後跟亮劍做一個比較。

團長和亮劍最大的不同是團長是文藝片,亮劍(電視劇)是商業大片。團長色調昏暗,情節壓抑。開始的緬甸逃亡部分完全就是在暗無天日的雨林裡面進行的,好幾次激烈的戰鬥還發生在晚上。觀眾只能看到無數中國的日本的渾身上下過著樹葉泥巴將自己隱匿在陰影中的黑影,他們具體是哪個陣營的根本分不清。士兵飢餓瘦小,目光呆滯,衣服破爛,在日本凌厲的攻勢面前不斷潰退,這樣的場景和劇情觀眾不喜歡。第二部分炮灰團,所有人憊懶的一面都展現出來,戰鬥又少,龍文章說的話又云裡霧裡的,瘸子又那麼欠扁,再加上拍的時候節奏沒有把握好,導致這一部分觀眾也不喜歡。第三部分好看,尤其是虞嘯卿和龍文章的正面交鋒以及南天門血戰,精彩絕倫,但是前兩個部分忍不下去的觀眾還能耐著性子看到這裡。

亮劍(電視劇)不同,亮劍屬於製作用心的大片。主角形象豐滿,李雲龍和龍文章一樣都不是典型偉光正男主,情節由小說打底也很好,雖然平安縣城和大沽鎮前後情節有瑕疵。最重要的戰爭場面更是遠超團長。團長是注意到機槍手要有坎肩和副射,但是觀眾還是喜歡萬人突擊城牆和土工作業遞進扔手榴彈。而團長最後那個易守難攻的樹洞由於不太好的特效效果,我最開始看的時候毫無代入感。


全球影視經典


《我的團長我的團》和《亮劍》其實一直都被網友稱為軍旅劇的巔峰,而這種巔峰誰是第一誰是第二,大家眾說紛紜,這也可以看出《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地位是多麼重要,但就是這樣的一部劇,重播次數少,而且大部分的人都是都來看的這部劇,可以說是靠口碑堆積起來的。

為什麼播出的時候不火?

在我印象中,抗戰劇來說不是很喜歡這種題材,太多的抗戰劇導致我們對於遠征軍有點陌生。給人第一個感覺就不是很好,人們習慣了看抗戰劇,對於亮劍這種背景已經深入人心了。團長一開始給人很懵的感覺,這可能就是一開始就放棄這部劇。

康洪雷導演的作品,《士兵突擊》也是他的經典之作。對於中國遠征軍這個背景這個歷史,我們知之甚少,很多人不瞭解,也不會通過書籍去觀看。抗戰劇其實更多的有歷史因素,不可偏離歷史太遠,否則就是神劇!中國遠征軍的背景,應該是很大的原因!

還有就是最大的原因看不懂,看一遍感覺是蒙的,一部劇看不懂還看個球。後來再去看更多的人為的是演技,為的是那幾個演技到位的演員,細細地看每個人物刻畫的如此的到位,迷龍,死啦死啦,還有獸醫,孟煩了,師座等人每說一個名字腦海中都有一個典型的形象!


好劇隨心說


1、題材久遠,很多人不太熟悉那段歷史。

《我的團長我的團》影片背景是1938年10月武漢會戰結束後,日本被迫在中國戰場停止戰略攻勢,中日軍佔領緬甸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日本對外擴張戰略重點逐步由大陸政策向海洋政策轉變,既由北進改為南進。日本希望奪取緬甸、法屬印度支那等地,切斷美、英等國援華國際通道,威脅中國正面抗日戰場的中心西南大後方,迫使重慶國民政府屈服,擺脫中國戰場困境。在此形式下,受軍事同盟國英國邀請,中國國民政府決定編組遠征軍赴緬甸支援英軍對日作戰。由此展開了長達3年在滇緬區域展開阻擊日軍的戰爭。由於普通大眾缺乏對這段歷史的瞭解,影片放映前期未能受到與亮劍一樣的關注度,隨著影片持續播放,這段歷史才逐漸進入廣大觀眾的視野,收視率才得以逐漸攀升。

2、這部劇是在2009年播出的,那個時候收視率最高的還是CCTV與水果臺,當時電視劇未能在這些平臺投放,再加上當時的網絡播放平臺不是特別成熟,因此前期未能獲得較高的收視率。


大鏡頭小世界


亮劍最精彩的應該是最後那沒拍出來的部分!前面的有好多不嚴謹錯誤的地方,讓之後的神劇學了個精髓!之前我黨的宣傳性質的影視劇也沒有亮劍裡那麼誇張!敵我雙方力量懸殊,我們的勝利是建立在國軍的正面抵抗和毛主席的持久戰上的!亮劍據說是把好幾位英雄的事蹟放在一個人身上加工出來的!團長則是相對非常貼近現實!沒有非常多的國家情懷,展現每個人的內心,生活!而且真的是每個方面都有:1,國軍政府部門的勾心鬥角。2,國軍將領的英勇無畏,國軍士兵的厭戰和反擊!3,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氏族大姓的生活,老牌知識分子的態度!4,敵人的狡猾,厭戰,時刻準備著犧牲,最後只想著拼命!5,我軍的優良傳統,真的是不怕犧牲的精神!雖然只有短短的戲份,但把我軍描繪的淋漓盡致!去接老頭老太太的那幾集真的是刻畫的太清晰了!6,裡面那些“亂七八糟”“不知所云”的臺詞,我感覺是導演不想說的那麼漏骨,讓我們自己體會。可惜我們大部分人沒有那麼高的覺悟,一時半刻領會不到!最後,亮劍很好,但是有好幾處不足,不敢說了,因為亮劍政治絕對正確!


用戶7745947874184


我是一枚山口丁,我遇到太多玩了幾天就退出的新手,他們說,這破遊戲怎麼沒有1VN,怎麼還得計算敵人的火力,怎麼光捱揍看不到敵人,啥破遊戲,退出了。大多數國人就是這樣,對於一個還原戰爭還不到1%的遊戲,他們都承受不了,又怎麼能承受得了《團劇》——開局第一集居然就是逃亡被虐,一點王霸之氣,開掛的機會都沒有!!忍到第二集,居然沒有獲得英軍軍火!!!??這他媽什麼軍隊,沒有AWP,沒有MP5,沒有防彈衣,你讓我怎麼虐日本鬼子,怎麼表現愛國主義!!

所以,我得感謝康導,在承平已久的時代。給我們稍稍上了點眼藥。讓那些偽裝愛國的人暴露原型。


小熊他爸大熊


整個劇看起太沉悶了,真實重要,但不能丟掉娛樂性,情節可看,內容吸引人,也非常重要。

橫向比較一下,看《亮劍》是場場精彩,看無數次,都覺得新鮮好看。而看《我的團長我的團》,如同啃臘,感覺食之無味。我是咬牙堅持看完,真是有又臭又長嫌,一比差距就出來了。


雲中一擊


團長劇中反映的問題可不是一丁半點,看一遍真不容易理解。劇中人物設定個個都有特色。一個都不是閒人,出鏡少的煩了他爸,麥師傅,全民協助,小書蟲,世航大師,迷龍的房東,都在代表著抗戰時期各種人物形象。09年看這片時,是以為像兄弟連,太平洋戰爭那樣的戰爭片,但看了煩了的貧嘴,唐基的世滑,整個第一次給人的感覺就是囉嗦。相信很多人第一次看都有這個感覺。但後面看了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還找了小說來看。每次的感悟不一樣,每個人物都在理解。感嘆導演遍劇的用心良苦。康島在雲南實地考察採集素材的,他哭了,他說他從沒因為不瞭解而哭成這樣。我想這是這部劇能在團迷中留下如此多的口碑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sawyer4


有人給團劇不火找理由,說年代久遠,觀眾不熟悉背景,我問問,有幾個觀眾不知道中國遠征軍的?野人山了救英國僑民了這些故事幾乎人盡皆知,團劇不火,我認為恰恰是一些團吹嘴裡吹點,什麼臺詞深刻、什麼細節用心、場景真實,導致觀眾不喜歡,甚至看不下去前兩集還能湊合,越到後來越感到無法堅持看下去。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潰兵,操著方言,還有陝西籍演員說湖南話,迷龍操著現代東北話,居然每個人都能聽懂哲學,大喊大叫的哲學,看字幕都弄不明白,潰兵竟然都能秒懂,前一秒被追的顧頭不顧腚,被哇哇大叫幾句連導演都不明白的話,既然全部化身為元芳,拼刺刀差點滅了日軍,多虧日軍跑得快,連瘸子都殺了六七個鬼子,對了,文盲率九成的社會他們還有個會說英語的,口語還完全沒障礙,所謂的真實就是用人能扛著重機槍,還不用水冷,一個冒牌貨憑著哇啦哇啦再踢幾腳,就能收攏上千潰兵,過關卡居然憑唱歌,還唱著當時沒寫出來的歌,人人都會,我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