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在賽馬“防疫”領域已經實施數十年了!一直被認為最有效

新冠疫情在中國的新增確診病例已降為個位數,除湖北省和境外輸入外,全國其他省市已經連續多日零確診新增病例,舉國上下,特別是武漢地區的全民隔離終於見到了成效。雖然國內復工復產已開始逐步恢復,但這個開年“居家不外出,到哪都隔離”的滋味相信讓每個人都有了難忘的切身體會。

其實在馬業內早已有更升級的國際通識預防體系和應對機制,那就是“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簡稱“無疫區”。

馬匹在國與國之間轉移都需要“隔離”

動物之間也會爆發傳染病,目前人類發現的馬屬動物傳染病主要有:馬傳染性貧血、馬流感、馬鼻疽、馬腺疫、馬動脈炎、馬鼻肺炎、馬蹄疫等等,所以馬匹在國與國之間流動時需要滿足動物檢疫規定。

隔離,在賽馬“防疫”領域已經實施數十年了!一直被認為最有效

例如在國內購買進口馬匹時,從國外進口的馬需要經過多重檢查。首先需要進口企業提出申請,並申辦檢疫許可證。得到審批後,辦理馬匹進出口的企業派出境外檢測人員約見對方國家獸醫,並一同在境外的牧場進行檢疫、驗血、隔離,待確認臨床檢查結果均符合要求後,才能夠進行運輸。當馬匹運至國內後,不能在第一時間直接進入國內的馬場和俱樂部內,國家質檢總局規定進口動物必須在到達我國入境口岸後,進行30天-45天左右的隔離檢疫。

如同新冠肺炎防疫隔離期對於人員流動和復工復產的影響,馬匹的地區流動如果只通過隔離措施進行防疫需要“大費周折”,檢疫流程複雜,隔離時間漫長,會給馬匹運輸、參賽等正常活動增加更多不確定性。如果遇到賽馬有頻繁的參加不同國家比賽的需求,更將是障礙重重。在這樣的背景下,“無疫區”應運而生,在做好保障防疫工作的基礎上,為馬匹在國際及地區間進出及進行訓練和比賽提高了效率。

無疫區保障馬匹“進得來、回得去”

”無疫區”全稱為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是指在某一確定區域,在規定期限內沒有發生過某種或某幾種馬屬動物疫病,且在該區域及其邊界和外圍一定範圍內,對馬屬動物和動物產品、動物源性飼料、動物遺傳材料、動物病料、獸藥(包括生物製品)的流通實施官方有效控制並經國家評估合格的特定地域。

建設“無疫區”,其目的是為了控制馬屬動物疫病和/或促進國際貿易,是保障國際參賽馬匹“進得來、回得去”的重要措施。有了無疫區,既能有效防止馬屬動物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又能縮短馬匹流通隔離時間,是國際認可的通行的做法。

隔離,在賽馬“防疫”領域已經實施數十年了!一直被認為最有效

中國在馬匹無疫區建設方面的空白,曾影響多個重大賽事。最為遺憾的當屬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馬術比賽。由於中國大陸當時不是國際動物組織(QIE)的成員,因此國際上對於中國大陸動物防疫工作抱有疑慮,擔心各自身價不菲的賽馬抵達北京參賽後,會因檢疫問題而無法返回,最後將馬術比賽場地轉移至香港。

隔離,在賽馬“防疫”領域已經實施數十年了!一直被認為最有效

2018年7月,在CHC傑士馬主俱樂部合資公司伊泰大漠馬業的助推下,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建設啟動儀式暨中期評估推進會圓滿舉行,這也標誌著伊金霍洛旗成為國家農業農村部繼廣州從化之後第二家批准建設的馬屬動物無疫區。

之後,內蒙古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建設各項工作一直在穩步推進。去年10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馬傳染性貧血參考實驗室的劉荻萩博士還專程率隊來到鄂爾多斯開展馬匹疫病專項監測採樣工作。

隔離,在賽馬“防疫”領域已經實施數十年了!一直被認為最有效

伊金霍洛旗無疫區是鄂爾多斯馬產業建設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地理位置上也佔盡優勢,能為我國形成南北呼應的馬業國際流通貿易佈局。如果國內第二個無疫區建成,將會增強中國國內馬匹的國際流通,將為中國育馬事業帶來機遇;將加速更多國際名駒融入中國賽馬業,將讓中國成為一個更好的馬文化商業及推廣平臺;也將為國內馬匹引入優良的國際血統提供更多便利,進而促進賽馬產業的全產業鏈發展。

國家農業農村部直屬單位——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副主任、首席科學家、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專業委員會委員鄭增忍對鄂爾多斯無疫區寄予厚望:

伊金霍洛旗無疫區承載著草原牧區傳統馬業振興的民族重任,肩負著中國現代馬業‘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從競技賽馬向商業賽馬發展模式轉變的歷史擔當,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益!”

目前新冠疫情已經波及全球,在眾志成城、期盼早日戰勝疫情的同時,相信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也在更多人心中愈發清晰。中國馬業的未來發展也應當以此為鑑,在全球化的大時代背景下,與國際進行更緊密的聯繫,共同應對挑戰、迎接發展機遇,同時提高防範機制與效率,加快推進無疫區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