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沣:慈禧的接班人,让袁世凯回乡养病,却把清朝带向了灭亡

清末的朝廷离不开两大派系——保守派和改良派,而讲到保守派则不能不谈到那一位控制中国半个世纪的女性——西太后慈禧。

载沣:慈禧的接班人,让袁世凯回乡养病,却把清朝带向了灭亡

颐和园美景

在慈禧的主政的清帝国下,清末中国的近代化是走得十分缓慢并且臃肿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相继失败更是让这个古老的帝国雪上加霜,而作为实际操纵者的慈禧太后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与对抗列强、跟上世界发展潮流相比,她更为沉浸于政治斗争之中,维新变法失败后将主张改革皇帝光绪囚禁在瀛台,时年中华改革陷入一片黑暗,直到这件事情的到来,才改变了慈禧和保守派对改革的看法……

不变则亡

1900年,在清政府的默许下,打着“扶清灭洋”旗号的义和团在北方各地大肆搜捕外国人,引起了西方列强国家的不满。其后在清军与义和团的配合下,包围北京东郊民巷各国使馆,各国公使纷纷向其国内求援。

载沣:慈禧的接班人,让袁世凯回乡养病,却把清朝带向了灭亡

义和团运动

1900年5月,西方国家组成联军,以剿灭义和团运动,营救各国公使为由正式发动入侵中华战争。

1900年8月,八国联军势如破竹,攻取北京城,慈禧携光绪皇帝及文武百官仓皇西逃,过上了她这辈子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其后清政府与八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八国联军撤退,朝廷得以还归北京城。

载沣:慈禧的接班人,让袁世凯回乡养病,却把清朝带向了灭亡

八国联军侵华

此时回銮之后的慈禧内心中却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如果说以前列强入侵更多是为了掠夺资源和打开市场,那么在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之后,列强的目的就已经由简单的抢夺发生了改变——他们想要瓜分中国,在八国联军侵华后,这一目的更为明显。

对于慈禧而言,以往的西方列强要掠夺,要白银,她是没有那么恐惧的,毕竟这没有动摇满清的统治基础,大不了赔点钱就完事了,而这一次,慈禧和保守派们深深感受到了大清要灭亡的风险了,重新恢复改革,独立自强,迫在眉睫。

载沣:慈禧的接班人,让袁世凯回乡养病,却把清朝带向了灭亡

八国联军

清末新政

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允许下,清政府开始了进一步改革,这也是这个王朝最后的自救运动——清末新政。

随后几年在实行了建立新军、废除科举、新办学堂等新政措施以外,清政府竟逐渐有了恢复元气的趋势,国家财政从1903年的每年不到四千万两(清政府无法征收盐税、关税,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到1911年增长到两亿四千万两,足足翻了6倍。

载沣:慈禧的接班人,让袁世凯回乡养病,却把清朝带向了灭亡

今日故宫

1908年,清政府的改革进入了又一个高潮——预备立宪。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司法改革、一切都在似乎往清朝有利的那方面迈进,而在这时,改革却戛然而止迅速从高潮走向了路线的偏离,并迅速落下了低谷,并在四年后清政府迅速走向了灭亡。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清朝政权的更迭

新政期间,在慈禧的支持下,虽然清政府仍然是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稳固为根本目的,但相比此前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就在此时发生了一次政权更迭,将这个希望重新抬起头的封建政权,彻底按回了地板。

载沣:慈禧的接班人,让袁世凯回乡养病,却把清朝带向了灭亡

铜版画中的大清帝国

1908年11月,这个月发生了两件大事,11月21日光绪皇帝驾崩,两天后慈禧太后随之去世。以如今的视角看当时从档案,很大的可能性是光绪是被摧残后毒死的,如果这一说法切实可信的话,也就是说慈禧当时不能容忍光绪死在她的后面,所以在自己去世前带走了光绪帝,在光绪死后,慈禧也是大限将至,于是匆忙指定了接班人,也就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

当时年仅三岁的小溥仪自然没有办法亲政,所以便由当时溥仪的父亲爱新觉罗·载沣来当摄政王实际辅政。

载沣:慈禧的接班人,让袁世凯回乡养病,却把清朝带向了灭亡

爱新觉罗·载沣

虽然国家最高统治者变了,但是新政也在一直推行,所以只要载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保持改革就可以了,但是十分不幸的是,载沣不单在权谋方面不如慈禧,在治理方面同样不怎么样,年轻的载沣最终倒行逆施,并亲自将清帝国送进了坟墓。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载沣在上台后,立马做出了一件令其丧失民心的事情——收拢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作为3岁孩子的父亲,载沣当然也不会太老了,25岁,一个十分年轻的小伙子,血气方刚,想干事但缺少磨练,而且仅仅出过一次国,在治国理政方面经验明显不足。

载沣:慈禧的接班人,让袁世凯回乡养病,却把清朝带向了灭亡

紫禁城

载沣唯一一次出国经历在1903年,那年载沣代表清政府前往德国赔罪,原因就是在义和团运动期间,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城被杀害,这件事一直成为清帝国与德国的一个矛盾,那么既然《辛丑条约》之前已经签订了,战争也停止了,那自然便是要登门拜访交代一下情况了。

在德国,除了正常的外交事务以外,免不了日常的闲谈和出席宴会,德国的皇室就和他谈论起统治管理的一些方法,德国认为,作为皇室成员在掌权之后一定要抓住军权,更何况是管理着中国一个这么大的帝国,载沣对此深以为然。

载沣:慈禧的接班人,让袁世凯回乡养病,却把清朝带向了灭亡

载沣出使德国时合照

在回国之后,载沣便按照德国皇室的经验,想办法将军权重新收拢在自己手中,先是下令编练禁卫军,作为直隶摄政王的亲军,裁撤近畿各省的新军督练公所,命近畿各省新军均归陆军部统辖,随后自己代替溥仪担任海陆军大元帅,让六弟载洵担任海军大元帅,十九岁的七弟载涛担任军咨使。就这样,这几个没有多少领兵经验和军事知识的年轻人却把国家军队的最高权力控制了。

1909年1月2日,身为摄政王的载沣更是无故免除了当时的军机大臣袁世凯职位,并且想杀掉他,但最终令其回乡养病。

载沣:慈禧的接班人,让袁世凯回乡养病,却把清朝带向了灭亡

清朝时期的袁世凯

袁世凯,虽然在我们今天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并不好,但是不得不说,在当时的清王朝官员里面,袁世凯算是一个十分有才能的人,他历任直隶总督,属于官员里面对西方态度比较开放,接纳性比较强的一类,实际上他也几乎参与了新政以来的所有改革,以直隶省为范例引进了很多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在朝官员中举足轻重,颇有威望与人脉,连慈禧在世之时都对他赞叹有加,而载沣的大权独揽和无故免除重臣的行为,令其他官员人心惶惶,对载沣这个没啥政治经验的年轻人十分不满,。

成立皇族内阁

1911年5月8日,清政府成立皇族内阁,由13名国务大臣组成新内阁,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本来成立内阁,效仿英国的君主立宪对清王朝维护统治,增强民主来说是有着很大的益处,然而在载沣成立的皇族内阁中,

满洲贵族占了9人,汉族官僚只有4人,而在9人的满洲贵族中的皇族又占了7人。

载沣:慈禧的接班人,让袁世凯回乡养病,却把清朝带向了灭亡

北京

在当时满清统治下的中国,满族人实际上只占全国总人口不足0.1%,满汉比例在内阁中相差甚大令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极为反对,也对当时清政府所鼓吹的君主立宪十分失望。

铁路收归国有

中国近代化以来,火车相对于马车来说更为节省时间,逐渐受到了人们的接纳。在清末新政后,全国更是大范围以各地方和民营企业为单位修筑铁路,各种地方新办,企业管理的铁路不断出现,并且给地方财政带来了丰厚盈利。在载沣看来,铁路应该是由国家统一管理的,所以在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实行铁路国有政策,宣布国家收回由民间出资建造的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等。

载沣:慈禧的接班人,让袁世凯回乡养病,却把清朝带向了灭亡

清朝时期铁路运输

这样一来,不但地方和企业此后再难以把铁路作为盈利的工具,之前的投入付之东流,更是国家对私人产权的不重视和随意剥夺,此举一出引起了全国都骚动。

近代著名实业家,主张“实业救国”的张謇在进京劝说无果后更是感叹“拼命自杀的人是救不下来的”

1911年,满目疮痍的清政府在武昌起义点燃的火苗下,各省迅速相继宣布独立,随后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十二日,隆裕太后颁布清帝退位诏书,宣统帝溥仪宣告退位。

载沣:慈禧的接班人,让袁世凯回乡养病,却把清朝带向了灭亡

紫禁城

正如民国政治家,曾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所说:大清之亡,不是亡于革命党,而是亡在一班“小爷们”身上。这些小爷们的带头大哥,正是身为监国摄政王的载沣。

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对于清朝的灭亡肯定是负有难以逃脱的责任的,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也可以发挥一下想象力,立宪如若真按部就班的实行下去,清朝会不会真的可以“活下来”呢?欢迎各位朋友留下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