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志願者們的合影

(文/唐華)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今年的春節變得有些特殊。在這次疫情阻擊戰中,總有一些平凡讓人感動,他們平凡得司空見慣,普通得默默無聞。他們,也許是農民、也許是工人……。

他們,因為這次疫情,走到了一起,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羅田愛心公益群志願者。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心裡裝著感恩,你的生命就充滿慷慨

他,一位90後的退伍軍人,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元月29日,當他得知羅田縣疫情防控指揮部招募志願者的消息後,兩天時間就組建了近300人的志願者團隊,承擔全縣防疫物資的搬運工作。他帶領志願者們堅守抗疫一線,搬運抗疫物資。不分晝夜,不畏辛苦。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截止目前,羅田愛心公益群共出動志願者2300餘人次,累計搬運防疫物資2500餘噸。

他,不但把家裡的臘魚,臘肉等生活物資送給困難鄰居和孤寡老人,還四處借錢購買防疫物資,為貧困村民送去溫暖……“小時候,家裡也比較窮,經常受到當地村民的接濟”吳勇告訴掌上羅田小編:“這份恩情,我一直銘記在心。”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一個人,心裡裝著善良,你的生命就充滿陽光;一個人,心裡裝著寬容,你的生命就充滿微笑;一個人,心裡裝著感恩,你的生命就充滿慷慨……

讓我們記住他:吳勇,一個心裡裝著感恩的逆行“勇士”。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抗疫一線最美“迎春花”

平日裡,方春花是我們身邊溫文爾雅的弱女子,一個普普通通的母親、妻子、女兒。而當疫情來襲,她披上戰衣,成為逆行勇士。

消毒、清點、記錄、轉運……方春花與幾位志願者負責全縣各醫療點醫療廢物的收運和處置工作。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醫療廢物,俗稱“醫療垃圾”,也稱之為“頂級殺手”。但她毫不畏懼,從簽下志願請願書時起,她就開始履行用生命做志願的諾言。

方春花與同事們每天奔波於全縣各鄉鎮醫院,儘管穿了防護服,戴了口罩和護目鏡,但還是會被消毒液的氣味燻蝕噁心嘔吐,渾身無力。“每次回來都要對自己進行反覆消毒,由於酒精噴灑在臉上,時間長了,臉上過敏都起了紅疹子,又痛又癢。但是沒有辦法,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下去……”方春花語氣堅定而從容。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春花,總會盛開,疫情,終會過去。有你,就是春天;有你,就有溫暖。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不負天上那雙看著我的眼睛

廖衛,同樣是一名黨員和退伍軍人。自正月初三起,他一邊照顧在醫院住院的妹妹,一邊做志願。搬運防控物資,社區卡口執勤,幫居民代購生活物資等。每天忙上忙下,從無怨言。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廖衛的妻子2015年因患白血病不幸離世,他一個人帶著女兒堅強生活,並四處打工償還為妻子治病欠下的60多萬元的債務。幾年來,他熱心公益,總是帶頭捐款捐物。這次疫情,也不例外。

難過的時候抬頭望望天,眼淚就不會掉下來。廖衛說,每天晚上在卡口值完班回去的路上,他都要抬頭對著夜空說一聲:“老婆,我收工了,給我加油。”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當小編問及為何熱衷公益,廖衛眼裡含著淚:“妻子臨終前就囑咐我,我們困難的時候,得到這麼多好心人的幫助,以後,別忘了也要去幫助別人。我這樣做,是為了不負黨和人民對我的培養,也是為了不負天上妻子看我的那雙眼睛……”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生命不分高低貴賤,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值得尊重

列夫托爾斯泰說:“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

朱豔紅,一位在部隊榮立二等功的退伍軍人,此次疫情,他主動請戰,日夜堅守防控卡點,以責任和擔當踐行對黨忠誠的錚錚誓言。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趙家灣防控卡點,位置偏遠,防護物資缺乏,條件相對艱苦。他衝鋒在前,逢車必檢、逢人必查。天冷了,就燒火取取暖,餓了,就吃包泡麵。

時值深夜,一位聾啞老人要求過卡點,沒有戴口罩,朱豔紅趕快拿來口罩親自給他戴上,並通過啞語手勢耐心將老人勸返。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一旁人說,這個可能是乞丐,管他做什麼。

朱豔紅卻說:“疫情面前,生命不分高低貴賤,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值得尊重。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有一種愛叫“與你並肩作戰”

心無間,愛無距。張強和高燕夫婦,同是羅田愛心公益群志願者。在這次疫情阻擊戰中,他們並肩作戰、默默相守,書寫了一段疫情時期的別樣愛情。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因為長時間搬運物資,高燕的手上磨起了血泡。張強心疼,勸她在家休息。高燕不同意:“能為防控疫情做點事情,我很開心,最關鍵的是,只要跟你在一起,再苦再累也覺得幸福”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執子之手,與子同袍!向最美“夫妻檔”致敬。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疾病纏身仍堅持做公益的“女漢子”

江新橋,一看名字就知道,是一位做事麻利,性格耿直的“女漢子”。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雖然疾病纏身,但她積極樂觀,以助人為快樂,以奉獻為幸福。捐錢、捐物、幫助失學兒童,照顧老人,為鄰居掏廁所……數年如一日,甘之如飴,樂此不疲。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忠孝兩難全,含淚堅守抗疫一線

戴著口罩,穿著紅馬甲,每天站在社區卡點,沒有人看清他的臉,和他臉上不易察覺的悲傷。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徐世男是一位屠夫,也是羅田愛心公益群的一名志願者。去年,臘月二十八,他的父親病逝,沒有弔唁,沒有宴席,葬禮辦的簡單而又安靜。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他含淚將父親下葬後,辭別年邁體衰的母親,回到羅田縣城。處理完還沒有賣完的豬肉後,想方設法自費買回一批防控物資,捐給家鄉醫院和村民。並主動請戰,到社區做志願。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防控疫情,用行動詮釋美麗

何麗,戴著一副眼鏡,嬌小而又甜美,斯文不失優雅。不僅擁有著華麗的外表,而且擁有華麗的內心。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疫情發生後,羅田愛心公益群志願者們捐款踴躍,何麗不但帶頭捐款600元,還在第一時間給三官殿村捐贈了800元的口罩。之後,她又自費託人從深圳購回一批體溫槍等,捐給河鋪鎮衛生院,三官殿村和吳家灣村。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何麗,為羅田抗疫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她擁有的,是名副其實的美。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反哺家鄉助力疫情防控

白天,搬運防控物資,夜晚,防疫卡口值守,這是羅田愛心公益志願者晏紹祥疫情期間的工作日常。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這次疫情發生以來,他一直堅守抗疫一線,無論是多麼瑣碎與繁重的工作,他一直衝在最前面。

晏紹祥是一位貨車司機,家庭不算富裕,平時生活比較節儉。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當他得知老家平湖鄉何家山村,受疫情封路影響,醫療和生活物資比較緊缺的情況後。與同村志願者何勇自費5000元錢,想方設法購買了一次性口罩、還有雞蛋、麵條以及部分蔬菜,並通過道道關卡及時送到該村安置點,親自發到貧困村民手中。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雷鋒精神,凝聚起眾志成城防控疫情的強大愛心力量。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小夫妻攜手做志願,共畫“同心圓”

疫情期間,羅田湧現出了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在羅田愛心公益公益群志願隊中,劉程晶與其丈夫閆德波特別引人注目。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他們夫妻二人一路同行、堅守抗疫第一線,用自己的“小愛”詮釋“大愛”,共同繪製了一幅抗疫最美“同心圓”。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看到招募志願者的通知,我就報名參加了,因為我本身是稅務局的團委書記,我和我老公都是共產黨員。疫情不退,我們不退。”劉程晶說。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在這裡,沒有男女之分,只有使不完的勁

像許多志願者一樣,哪裡有需要,李姣就往哪裡跑。

疫情發生後,李姣心裡也少不了恐慌,但更多思考的是,我能為這座城市做點什麼?她無意中看到群內有招募志願者的公告,就立即報名參加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在轉運防控物資時,李姣雖為女子,但也不甘示弱。輕點的就一個人拿,重點的就兩個人抬。即使雨雪交加,也從不落伍。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回想起這段經歷,李姣說:“在這裡,根本沒有男女之分,讓我感受更多的是,幹起活來,每一個人都有使不完的勁……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朋友送我一個外號叫“四貼哥”

塗雁是羅田一家汽修廠的老闆,別看他平時風風火火,大大咧咧。可生活中,他是一個心地善良有愛心的人,他熱衷公益,哪裡有活動,哪裡就有他的影子。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自正月初三至今,他一直開著自己的車幫忙託運防控物資,仙桃、黃岡,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跑。光油錢就花了4000多元,他還自費3000多元,買來牛奶,餅乾,親自到江夏大橋、登場坳、羅田高速口、趙家垸、鳥雀林等五個疫情卡口慰問一線執勤人員。

他們,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朋友戲謔他是貼車、貼錢、貼人、貼油的 “四貼哥”

塗雁卻說:“不管怎麼貼,我都願意。疫情一天不除,我還會繼續貼下去。”

編後:感動,不是因為轟轟烈烈;感動,不是因為豐功偉績,而是因為那樸素的外表下,那一個個純淨透徹的靈魂和一顆顆勇敢的心。他們,值得我們銘記,每一個,都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