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林:《金剛經》要義(5,6)


劉曉林:《金剛經》要義(5,6)

非相與自然

江湖上人來人往,多為軀殼罷了!有思想的人幾近絕跡。人們貌似匆匆忙忙,有所追求。實際上並不知道自己今生為何而來?為何而去?相是相,相可以對應相,但哪有完全一致的相呢?

人也是相!世界不存在完全等同的兩個人。從這個意義上講,人非人。然而,共性終究不能抹殺,即人是人。只有將人非人與人是人結合起來考慮,才會認識真正的人,理解真正的相。

善根在源頭上需要自植!同時將戒、定、慧正確運用。參悟無數,磨礪無數才有修成正果的可能。許多事情既要講方法論,也要講認識論。換言,結局與過程並重。若二者非分主次,則應以結局為上。我心即宇宙,是就認識而言——有形的存在則不能。

自然是原始的存在狀態,自然而然。天不言,四時行。地不語,萬物生。愚鈍還是聰明?如何呈現自然是使得生命個體被他人、社會接納的關鍵所在。

劉曉林:《金剛經》要義(5,6)

九天居士《詩解金剛經》曰:

啟目即見眾皮囊,

若隱若現布八荒。

三界穿梭多虛妄,

諸相非相如來堂。

善根自植並三學,

妙參萬千成正果。

河渡思筏何所益?

心中白雲繞山阿。

附圖2016年九天居士訪五臺山最神秘之地文殊金剛窟

劉曉林:《金剛經》要義(5,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