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必讀:不做"守門員",拒絕喪偶式育兒,讓爸爸成為好戰友

前言:關於"喪偶式育兒"和"詐屍式育兒"是近年來的熱議話題。媽媽們苦不堪言,網絡上針對爸爸們也是口誅筆伐。兩個人的家庭,怎麼變成了一個人帶娃?難道都是爸爸的責任嗎?爸爸這些行為的背後,有沒有媽媽在有意或無意的推波助瀾呢?



隨著人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年輕爸爸們也越來越關注並願意參與到育兒活動中。2015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家庭司調查結果表明:對孩子的日常照顧以及教育活動中,父親的角色扮演都發揮不足。父母雙方共同照顧孩子的家庭比例只佔7.5%,父母雙方共同教育孩子的家庭比例只佔11.7%。也就是說,有絕大部分的家庭,存在喪偶式育兒的現象。既然,爸爸們有意願參與到育兒活動中,為什麼實際的參與度這麼低呢?有大量的家庭研究者,針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研究,並提出了"母親守門"這一概念來解釋。

寶媽必讀:不做

母親的守門效應

母親守門是指,母親支持、限制父親參與到家務勞動和教養孩子的活動中去的態度和行為。母親的守門員效應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 母親關門行為:對於父親投入家務勞動和教養孩子活動的限制性信念與消極反饋

2、 母親開門行為:對於父親投入家務勞動和教養孩子活動的積極性支持與積極反饋

關門行為會導致父親在家務勞動和教養孩子活動中的投入水平降低,進而產生惡性循環:關門行為—父親投入水平低—母親不滿—加重關門行為。


透析母親守門背後的原因

Szabo等人(2011)的實驗研究發現,在父親照顧孩子時,母親的在場與否直接影響了父親的教養投入:母親在場時,父親的教養投入水平要明顯低於母親不在場時,父親單獨照顧孩子的情況。一個人帶娃很辛苦,為啥媽媽們還會出現"守門行為"?造成母親守門的因素有很多,看看哪一個命中了你的"小心思"?

1、 母嬰天然共生關係

由於母嬰天然的共生關係,即:嬰兒完全依賴母親生活,對於新晉母親而言,也視新生兒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媽媽們十月懷胎,可以說從得知自己懷孕那刻起,就開始和孩子建立感情聯繫了,把孩子視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例如常聽到的一句話:孩子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在這樣的前提下,過度的保護欲會阻礙父親的介入。

寶媽必讀:不做

家庭系統及家庭子系統(專圖,盜必究)

2、 維護母子系統的邊界

由上圖可以看出,家庭是由多個系統組成,母子系統作為家庭中一個獨立的子系統,有自己固有的邊界,這個邊界決定了誰可以進來。母親有時為了維護自己與孩子的高程度親密關係,會把父親排斥在外。

3、 母親對於父親的高期待

作為一個新手爸爸,照顧孩子時,難免會"毛手毛腳",在母親高期待的眼光裡,父親這樣的行為是"不稱職"的表現。通過替代、玩笑式話語,甚至是直接貶損把父親排斥在外。例如:父親嘗試給孩子換尿布,由於動作笨拙,引起母親的不滿。"輕一點,別弄傷孩子""我來吧,看你笨手笨腳的""笨死了,怎麼給孩子當爸爸的?"看似玩笑式的話語,背後隱藏的是對父親的否定和排斥:你做不好、不合格。

4、 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儒家思想"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為母親的守門行為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幾千年的社會影響,讓女性更容易、更有意願投入到家庭中,而男人則更傾向於承擔社會責任和家庭經濟支持者的角色。例如:當下結婚會要求男方提供住房、承辦婚禮費用、汽車、家電、高額彩禮……這些都是對經濟支持者角色的最好體現。作為妻子,如果這樣定義自己丈夫的角色,那麼你也就沒有理由再要求丈夫更多的參與到家務勞動和協同育兒活動中。

寶媽必讀:不做

母親守門對於夫妻、父子關係影響

一個家庭是由男女雙方締結結婚契約而建立起來的,可以說,夫妻關係是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妻子由於多方面因素影響(前面已分析過),出現守門行為,會對丈夫帶來情感傷害。

由於新生兒完全依賴母親的照顧,母親也會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新生兒身上。此時,如果出現守門行為,妻子已經完全轉變為母親的角色,從情感上來說,是對於丈夫的忽略,夫妻系統"名存實亡",母子系統在家庭中佔據主導地位。而丈夫在此時是處於"半喪偶狀態",丈夫的情感無處寄託,直接影響夫妻關係,甚至是出軌、婚姻破裂。

寶媽必讀:不做

父親是從孩子出生,才開始進入到父親角色,建立情感鏈接需要過程。嬰兒前期,照料工作主要依賴於母親,父親介入母子關係,繼而才能建立父子系統。如果出現守門行為,父親無法與孩子建立有效的情感鏈接,導致"父親角色"身份認同度低下。等到寶寶3歲以後,對於母親的依賴度降低,母親對於孩子的高關注度開始下降,期望父親能介入到養育過程。而父親由於沒有和孩子建立有效的情感鏈接,從而導致後期"喪偶式育兒"情況的出現。

不做守門員,協同育兒更輕鬆

養娃本來就是兩個人的事兒,憑啥自己帶?一方面,自己帶娃很辛苦,另一方面,間接剝奪了父親對於孩子的養育權。不做守門員,學會"開門"積極協同育兒,才是家庭幸福的光明大道。

1、 鼓勵、讚賞父親的育兒行為

沒有哪一個父親不愛自己的孩子(渣男不在討論範圍),在嬰兒時期,也許他做的不那麼好。沒關係!要允許他作為一個新手爸爸的學習過程,對於一切進行的育兒行為都進行鼓勵、讚賞並給與引導、指導。前期建立起良好的父子情感連接,增加丈夫對於"父親"這一角色的

身份認同度,才是降低"喪偶式育兒"出現概率的最好方法。

Tips:"真好,別人家的老公都不管孩子""這樣做……寶寶會更舒服一點"請不要吝嗇對於自己丈夫的讚賞、肯定、鼓勵以及指導,他完全可以勝任"父親"這個角色。

寶媽必讀:不做

2、 情感上給予關懷

"男主外,女主內"的男權思想存在了幾千年,當代社會雖說提倡男女平等,但是男性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和家庭經濟支持者的角色明顯高於女性。再加上剛剛步入父親角色,對於這個角色還需要增加熟悉度,所以作為妻子,應該及時的給予情感上的關懷,不會因為寶寶的降臨,而把他排斥在家庭系統之外,無法定位自己的家庭角色。

Tips:"老公,你回來了,今天工作辛苦嗎?""有你在外努力工作,我和寶寶都感覺很幸福!"

寶媽必讀:不做

3、 引導他快速建立父子情感鏈接

媽媽從懷孕起就開始和寶寶建立了情感鏈接,爸爸則是從寶寶降臨那刻起才開始步入父親的角色。作為妻子,要適時引導、督促、指導他快速建立父子情感鏈接。

Tips:"今天寶寶想你了,你抱抱他看看""今天我和寶寶都想你了,從你進來之後寶寶就一直在看著你,你去抱抱他吧。"


相關問題解答

Q:寶寶3歲了(甚至年齡更大),該怎麼做才能讓他加入到協同育兒行列?

A:加強夫妻情感鏈接,找到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把孩子推給爸爸,尤其是像"親親、抱抱、舉高高"之類的體力活。可以人為的創造一些情景,讓爸爸參與到育兒互動中來。

Q:老公在家不管不顧,孩子從來不管,該怎麼辦?

A:還是要從夫妻關係入手,因為沒有建立良好父子情感鏈接,長期被排斥在家庭系統之外,導致丈夫對於妻子進行被動攻擊行為的出現。首先,加強夫妻關係,其次,學會示弱,創造父子互動場景,並對對方參與的行為,及時給與積極反饋,例如:誇獎、情感支持等。最後,不對孩子說損壞丈夫形象的話語,適時地把孩子推向父親。


結語:我始終認為,女性才是一個家庭的靈魂人物,在家庭建設過程中,應該起到聚合的作用。如果你正在經歷"喪偶式育兒",彆氣餒,看看自己中了幾條?適當降低自己的期待值,通過自己積極主動的行為,慢慢拉近父子關係。


懂點心理學,生活更美好!


延伸閱讀:

參考:《母親守門員效應--概念結構、理論解釋與研究展望》鄒盛奇.伍新春.劉暢(2016)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母親守門行為與父子依戀的關係:父親教養投入的中介作用》鄒盛奇.伍新春.黃彬彬(2019)心理科學

引用:《母親守門員效應--概念結構、理論解釋與研究展望》鄒盛奇.伍新春.劉暢(2016)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分享出去,做一個價值的傳遞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