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詩詞欣賞:你的當下就是昨天的我


北斗詩詞欣賞:你的當下就是昨天的我 /苗洪


序言:北斗的一首《新年寄語》創作於2020年的元旦期間。當他把這首作品交付給我的時候,同時也告訴我了一個令所有朋友都欣慰的消息,他的另一首前不久創作的作品在北京獲了獎。這或許是對於他多年來孜孜不倦追求詩歌創作的一個肯定。本文是詩歌評論家苗洪首次從廣角視野評論北斗的詩詞。或許這種評論能讓我們更進一步地從更加深刻的角度去了解與認識一個現代音樂人的內心世界及其其複雜的情感。歲月在北斗的心靈當中,只不過是個蒙太奇式的畫面轉換而已。任憑歲月流逝,他卻安然面對蒼茫的大地與冷霧,幾番感慨,又幾度沉浮。在他的詩歌裡,他總希望抓住希望的影子,卻又總是在沉重的回憶中反思希望的意義,歲月總是在不經意中輕易地蹉跎。有的人希望歲月無痕,不留痕跡地活著;有的人追求轟轟烈烈,或帶走些什麼,或留下些什麼。而對於北斗來說,似乎是更願意在歲月的流逝中留下成長的記號。這種記號在北斗看來,似乎是一種讓人忘卻焦慮的物質。我們在前行的路途上,那些容易被忘卻的,或者說是值得永恆銘記的一切,其實都曾經客觀存在過。

一、我們走過晨曦,走過斜陽,走過曾經的迷茫。我們今天看似簡單的醒悟,其實只是回首的結果。或是難堪,或是難言。北斗的詩歌不僅僅是創作一個共鳴的主題,也在創建著一種嶄新的敘事模式。而這種新秩序的創建,無疑為當代詩歌的書寫帶來一種覺悟式的啟蒙與啟發。儘管這種啟蒙是深刻的,然而真正做到卻很艱難。因為對於北斗來說,人生的歲月即人生哲學的史詩。人類磨難的歷史,最終成就的就是音樂的歷史,詩歌的歷史,文化的歷史。北斗曾經這樣說,詩歌的歷史大於哲學的歷史,詩歌的存在大於哲學的存在。

儘管他詩詞和音樂的旋律主題是健康而積極的,但是卻處處充斥著對焦慮的釋放及對靈魂的安撫。在古今中外的所有音樂家那裡,靈魂是永恆的主題。它讓我們坦然自若地面對誕生,面對走向遲暮直到死亡的來臨。在北斗的音樂裡,你總是能夠找到自己曾經受傷的影子,你總是能夠找到自己重生的階梯。我們在本篇評論裡,除了展示我們對北斗的音樂及詩詞評論的態度之外,還有我們面對焦慮與失望的勇氣。這種勇氣讓我們感謝詩詞與音樂的安撫。我們對世界的信心來自音樂的啟蒙,這是我們永恆的信仰。當整個世界的心靈嚮往光明時,詩歌就是我們最鮮明的指引與領航。我們渴望人生在世的覺悟,但是我們更加嚮往安寧與安靜的生活。我們的靈魂在大海在山峰成長,我們的足跡也在這裡留下無邊無際的記憶。我們的焦慮,其實就是來自文化的不自信。文化的自信能讓你從容不迫地找到自己,找到靈魂的出發點。我們的生命線在這裡得到無限的延長,而我們的信仰則足以成為我們生命的動力。身處深圳文化前言陣地的北斗曾經一再發問,我們面向廣袤的,年輕的土地,讓自己唯一的一次有限的生命得以無限地延伸?答案就在詩歌,就在音樂裡。我們從遠古走來,歲月的走廊就是生命與靈魂的走廊。我們在原始森林裡聆聽最深沉的森林之吼,其實就是生命之吼,生命與靈魂的吶喊。“歲月應無跡,眉間卻有痕;晨曦輕冷霧,別是一乾坤。”這就是北斗在2020的那個冰冷的深圳之冬發出的感慨。

晨曦總是在那個固定的時刻如期來臨,而如影隨形的淡淡薄霧也總是如期而來,這種肅穆與迷離構成的絢爛場景,讓人更加思緒萬千。在生命的誕生與生命的消失之間,他們之間的間隙既可以無限放大,也可以無限縮小。在靈魂的光與影之間所形成的畫卷,就是燦爛的晨曦與白霧的交織。一切都彷彿是已經結束,一切又彷彿是開始。在生命的光芒中,我們一次又一次尋找著歲月的痕跡。或許是年月的久遠,我們已找不到往日的痕跡,但是,它卻深藏在你的眉宇之間,靈魂與天涯的盡頭那裡。

二、從北斗記事的那天起,就屬於那種將靈魂捆綁在身上的男人,這至少不會使他失去初心。這種靈魂與肉體的不斷同行,讓肉體與精神永不錯位的生命態度,使他成長,使他在屬於他的那個圈子裡有了自己的話語權——至少,在屬於他的事業裡,他是一個決策者。他是一個決策者,但是卻從來沒有去顯得高人一等。但是,這並不等於他對所有的人都隱藏了自己真實的個性與性格。他從不將就自己的言行,對朋友,對同事,包括對自己的父母或所有家人。他是個屬於把良心平均分配在每個親人及朋友的人。他是個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智者。他選擇了用詩詞,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心理軌跡及覺悟的軌跡。而我們現代人最為普遍的焦慮及憂鬱,在他的詩詞或音樂陶冶下,都勢必會走出以往的陰影。你當下的焦慮其實就是我曾經的焦慮。這是北斗音樂及詩詞引起共鳴的主要根基。他從來沒有妥協過,對現實,對過去,對未來,對自己,對他人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屬於原則立場上的妥協。他個性的固執,是他形成鮮明人生哲學,人生個性的主要根源。但是,他並不僅僅以固執為本,他是一個能夠聽得進所有意見的詩人。

他不願錯過生命中的任何一個誕生思考的間隙。在那條間隙上,總是閃爍著思想的焰火。我們不知道從他生命的哪個時刻起,他就學會了理性與寬容。他總是在思考寫作及創作的第一時間裡,首先考慮到的是讀者及觀眾的共鳴,然後才是他的作品。北斗的藝術觀是文學的價值來自於共鳴。共鳴是作品的生命與成功的基礎。在他的生命裡,對文化,對文學,對詩詞,對音樂的思考既有程序感也有儀式感。他可以豪爽到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裡長笛高昂一曲,以驅散心頭的迷茫與困惑。北斗的詩詞及音樂是含有啟蒙密碼的物體,他的舞臺既可以是大海,也可以是小巷間的任何一個角落。他的文化觀,文學觀乃至音樂觀是屬於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的主張與觀點。借用音樂悠揚的旋律去打破哲學的沉悶,去打開困惑的迷茫。在他看來,今天的自己已經不是屬於單純自我的自己,他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個過客,浩瀚星際中一顆最黯淡的星辰。他願意用這份安寧與致遠向今天的你我致意與致敬。這種對世界的敬畏,其實就是對文化及音樂的敬畏。

三、他是一名用詩詞訴說哲學的詩人。也更善於在創作的間隙去捕捉思考的靈感。無論是在旅行的旅途上,抑或是獨自仰望星際時,他總是能夠將思想的翅膀伸向遙遠的地方。他作為一個浪跡半生的遊子,從前的無數次漂泊,或許都是上帝賜予他的成長的階梯。他成功的殿堂或許就近在咫尺,但是他卻一次又一次的放棄,他在蹉跎中不斷地挑戰自我。而在這個挑戰的過程中,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學觀及文學主張。博愛只不過是詩詞創作所有主題中的一個項目,一個環節而已。他更願意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去尋找人類真摯情感的痕跡。這些痕跡可能在他看來,更有助於幫助現代人理解人的內涵,精神的內涵。他的流浪最終促使他學會如何去戰勝焦慮與不安。

在這首詩詞當中,他瓦解了人生哲學的理想主義觀點。勝利的峰巒及殿堂並不完全都是輝煌燦爛的色彩,有晨曦,有冷霧的襯托才是真正而真實的殿堂。當殿堂的福音傳遞給世界每一個角落的時候,它總是註定要穿過雲層及霧皚才能抵達。北斗的這首詩還在於給我們傳遞了這麼一種近乎神秘的信息。我們的靈魂其實一直都被深深隱藏在我們的眉宇之間。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那麼眉宇則是抵達靈魂的通道。當我們在某一瞬間不慎跌落深淵時,高昂的眉宇總是在提醒我們希望就在不遠處等待著我們去抓住,去努力,去實現這個美好的希望。

這是一首比較特殊的新年寄語詩。或許我們曾經忽略過過去多少的惆悵與低谷,或許我們故作驕傲地去藐視過去的失誤與錯位,可精神在依舊煎熬依舊焦慮。這或許是每一個現代人,不論你成功也好,失敗也好,可是這焦慮卻依然存在。因為焦慮是人的本性,是人的一種關於抵禦外力的一個警示的信號。在這首詩詞裡。北斗似乎並沒有給我們談及過多的文化元素,因為在他看來,歲月如詩,時光如詩。詩歌就是我們文化生活的最高提煉與體驗。感謝北斗給我們帶來如此深刻的人生啟迪。也感謝所有生活中幫助我們擺脫焦慮與困境的智者。或許你的當下就是昨天的我,或許又不是,因為我們總是在跌跌宕宕中起伏。

(苗洪,人民網專業評論員。本文由作者授權見詩如面發佈,如需轉載請您聯繫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